留学群

目录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心理学》标准预测试卷及答案(2)

【 liuxuequn.com - 教育心理学 】

三、填空题
1.物质、社会
2.社会自我、心理自我
3.行为规范
4.结果、效能
5.认知结构
6.感性概括、理性概括
7.创拟确立模型、检验修正模型
8.学习成绩落后
9.互为因果
10.性格化

四、判断题
1.×解析:掌握概念时,一般是先达到符号学习水平,再提高至概念学习水平。
2.×解析:调节策略能帮助学生矫正他们的学习行为,使他们补救理解上的不足,所以元认知调节策略与监控策略有关。
3.×解析:问题解决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漫无目的地幻想是没有明确目的指向的心理活动,不能称为问题解决。
4.√解析:因为一方面同伴群体是儿童学习社会行为的强化物,另一方面同伴群体又为儿童的社会化和人格发展提供社会模式或榜样。
5.× 解析:道德两难指的是同时涉及两种道德规范,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境或问题。
6.×解析: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7.×解析: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8.×解析:认知方式没有好坏之分,它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
9.√解析:教师的人格特征是指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和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
10.√解析:这个用尝试教学法容易造成概念模糊,思想混乱,一旦走了弯路,教师再加以纠正,既费时又不易消除“负迁移”的影响。

五、名词解释
1.变式:所谓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
2.陈述性知识:指个人具有意识提取线索能直接陈述的知识,是用来回答“世界是什么”问题的知识。
3.性偏差:是指少年性发育过程中的不良适应,如过度手淫、迷恋黄色书刊、早恋、不当性游戏、轻度性别认同困难等,一般不属于性心理障碍。
4.情境教学:指在应用知识的具体情境中进行知识的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
5.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或心理距离。
教师资格证题库 教师考试备考辅导 教育学资料 教育心理学资料 综合素质资料 教育知识与能力

  想了解更多教育心理学网的资讯,请访问: 宁夏教育心理学

本文来源:https://www.liuxuequn.com/a/2704210.html
延伸阅读
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正在考教师资
2019-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