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三]
一般情况:小王,男,23岁,大四学生。生于一个小城镇,生长发育正常,身体健康,性格孤僻、内向、腼腆、爱面子、不善于表达、自尊心强。
主诉:不敢与人正视半年余。
独自来询:刚进心理咨询室时,小王拘谨地坐在椅子上两只手也不知该往哪儿放,不停地搓来搓去面部肌肉微微的抖动。
咨询师:你好!如果你同意的话,请你填写这张表格。
求助者:(低头沉默)
咨询师:你能抬起头回答我的问题吗?
求助者:(抬头,脸红,不敢正视,并继续沉默)
咨询师:听说你的学校很不错!你是学哪个专业的?
……(求助者渐渐有些放松)
咨询师:你希望在哪些方面得到我们的帮助?
求助者:我……,我有些紧张,不敢与人正视。一言不发,低着头盯住自己的脚尖
咎询师:有多长时间了?
求助者:差不多有一年了。
咨询师:你能说说最初的情况吗?
求助者:上大三时,我喜欢上了同班的一位女同学,并向她写过一封求爱信,却遭到了拒绝。此后、就不敢看那位女同学,只要一见到她就感到慌张,并感到自卑,认为自己不如他人。后来,发展到看其他女生时也感到心里发慌;再后来甚至见到班里的男生也不敢抬头。上课也总是坐在第一排,认为这样可以避免与别人的目光对视,否则,就会出现心跳加速,呼吸不匀,出虚汗,胸闷感。从那以后,上课经常“走神”,已影响学习。
咨询师:一年来,一直这样吗?期间,有没有什么变化?
求助者:是的。上次有一位同学到我家来商量毕业分配的事,我感到很难应付,希望这位同学能快点走。事后,爸爸无意中对我说:“你和同学讲话时脸有点抖。”从那以后,我就更加害怕与人交往了,甚至都不敢正视亲友,更别说去社交场所,与陌生人接触了。
咨询师:就是说,从那以后,就加重了?
求助者:是的。
咎询师:你能与我说说,你是如何看待交往的?
求助者:我知道交往的重要。也曾看过不少关于交往方面的书,但是一到实际生活中就身不由己了,难以克服。总是担心别人看出自己的目光和表情不自然,想摆脱这种处境却愈加不能。
咎询师:哦,是这样……(说明问题的性质并介绍有关心理方面的知识和心理咨询相关事宜)……我想了解你的一些成长经历,你能介绍一下吗?
求助者:……大约在五六岁时,我与邻居小女孩玩“过家家”,曾相互窥视过生殖器……7岁那年,到这个小女孩家去玩,正看到其解小便,我便好奇地摸了一下小女弦的阴部,恰巧被小女孩的妈妈看见了,她把我拉出屋子,当着邻居的面,抽了我一个嘴巴,吓得我不知道自己闻了多大祸,慌-陋向她告饶、乞求她不要告诉我妈妈……
咨询师:(这件事引起了咨询师的注意,并解释)……虽说这件事已过去十几年了,但在你的记忆中仍留下了深深的痕迹,这种印痕会由于日后的负性生活事件(求爱受挫)而被激活,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和发展。……此外,同学到家中探讨问题时父亲无意中的一句话又强化了你的恐惧心理,进而产生了“病态”的症状。……由于心理防御机制的作用,这种挫折反厘在潜意识中被转换为回避反应(回避女生),回避反应又导致了你产生泛化心理现象,即由对某一人的回避发展为对周围更多人的回避反应、进而形成了现在的病症。
(求助者表示理解咨询师的解释)……
咨询师:(与求助者讨论咨询方案)
单选:“你好!如果你同意的话,请你填写这张表格。”属于( )。
A、间接询问
B、直接逼问
C、礼貌语占
D、热情语言
答案:C
题型:单选
多选:“你能抬起头回答我的问题吗?”属于( )。
A、间接询问
B、直接逼问
C、开放性询问
D、封闭性询问
答案:B.D
题型:多选
单选:求助者“沉默”的原因是( )。
A、紧张
B、茫然
C、反抗
D、思考
答案:A
题型:单选
单选:针对求助者的“继续沉默”,咨询师的处理方式属于( )。
A、保证
B、宣泄
C、转移
D、释义
答案:C
题型:单选
单选:“你希望在哪些方面得到我们的帮助?”属于( )。
A、礼貌用语
B、间接询问
C、直接逼问
D、封闭询问
答案:B
题型:单选
多选:该求助者的生理症状是( )。
A、心跳加快
B、呼吸不均
C、不敢抬头
D、虚汗胸闷
答案:A.B.D
题型:多选
多选:该求助者的心理症状是( )。
A、自卑
B、紧张
C、恐惧
D、抑郁
答案:A.B.C
题型:多选
多选:该求助者的社会功能情况表现为( )。
A、影响胸闷
B、影响交往
C、影响学习
D、影响呼吸
答案:B.C
题型:多选
单选:该求助者的核心症状是( )。
A、焦虑
B、抑郁
C、不敢与人正视
D、上课坐第一排
答案:C
题型:单选
单选:该求助者的渗断是( )。
A、强迫症
B、焦虑症
C、恐怖症
D、抑郁症
答案:C
题型:单选
单选:咨询师诊断求助者的依据是( )。
A、“三原则”
B、自知力
C、求医行为
D、典型症状
答案:D
题型:单选
多选: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 )。
A、已出现泛化
B、还没有出现泛化
C、已影响社会功能
D、尚未影响社会功能
答案:A.C
题型:多选
单选:该求助者的主要病因是( )。
A、当前生活事件
B、早年经历
C、社会支持系统缺乏
D、体内递质改变
答案:B
题型:单选
单选:咨询师“哦,是这样。”属于( )。
A、关注技术
B、概述技术
C、鼓励技术
D反应技术
答案:D
题型:单选
单选:咨询了解求助者的成长经历,其理论框架是( )。
A、精神分析
B、行为主义
C、人本主义
D、人性观点
答案:A
题型:单选
单选:3咨询师的咨询技术不包括( )。
A、反应技术
B、解释技术
C、转移技术
D、面质技术
答案:D
题型:单选
单选:求助者性格形成的可能因素是( )。
A、幼时性经历
B、大学期间的恋爱挫折
C、毕业前夕父亲的一句话
D遗传
答案:A
题型:单选
多选:咨询师与求助者讨论的咨询方案应包括( )。
A、咨询目标
B、咨询时间
C、咨询费用
D、咨询原理
答案:A.B.C.D
题型:多选
单选:咨询师与求助者讨论有效咨询目标应符合( )。
A、“三原则”
、B、“四标准”
C、“七要素”
D、都符合
答案:C
题型:单选
多选:对该求助者进行咨询比较合适的方法有( )。
A、放松训练
B、生物反馈
C、分析治疗
D、咨客中心
答案:A.B.C
题型:多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