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阅读理解
1.
(1).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A公司收回材料后直接对外销售,所以消费税应该计入产品的成本。该委托加工材料收回后的入账价值=50 000+2 000+80 000×10%=60 000(元)。
(2).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因为收回的加工材料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所以消费税可以抵扣,不计入收回的委托加工物资成本中,乙材料加工完毕入库时的成本=500 000+50 000=550 000(元)。
(3).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A公司应支付的消费税=(393 000+57 000)/(1-10%)×10%=50 000(元)
2.
(1).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12月4日购入A材料后的单位成本=(30 000+300×140)/(150+300)=160(元/千克);
12月10日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150+300—350)×160=16 000(元)。
(2).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12月15日购入A材料后加权平均成本=(16 000+500×150)/(100+500)=152(元/千克);
12月27日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100+500—300—100)×152=30 400(元);
2008年末A材料的可变现净值=200×210=42 000(元)。
2008年末A材料的账面价值=30 400(元)。
3.
(1).
【正确答案】:ABCE
【答案解析】:选项D用于生产有销售合同产品的材料,可变现净值的计量应以该材料生产产品的合同价格为基础。
(2).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1)丁产品可变现净值=350-18=332(万元)
丁产品的账面余额为500万元
丁产品2008年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500-332)-100=68(万元)
(2)乙材料用于生产丙产品。
丙产品有固定合同部分的可变现净值=900-55×80%=856万元
丙产品有固定合同部分的成本=(1 000+300)×80%=1040(万元)
可见有合同部分的乙材料需计提跌价准备。
有合同部分乙材料的可变现净值=900-300×80%-55×80%=616(万元),
有合同部分乙材料的成本=1 000×80%=800(万元)
有合同部分乙材料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800-616=184(万元)
(3)丙产品无合同部分的可变现净值=1 100×20%-55×20%=209(万元)
丙产品无固定合同部分的成本=(1 000+300)×20%=260(万元)
可见无合同部分的乙材料也需计提跌价准备。
无合同部分乙材料的可变现净值=1 100×20%-300×20%-55×20%=149(万元)
无合同部分乙材料的成本=1 000×20%=200(万元)
无合同部分乙材料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0-149=51(万元)
甲公司2008年12月31日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68+184+51=303(万元)
注册会计师考试频道精心推荐:
注会会计考试 | 注会审计考试 | 注会税法考试 | 财务成本管理考试 | 战略与风险管理 | 综合阶段考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