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人民日报:马颖出生在中国一个外交官家庭。父亲从匈牙利罗兰大学历史系毕业回国后,先是新华社派驻匈牙利的记者,后是文化部派驻中国驻匈使馆的文化参赞。那时匈牙利语人才少,所以父亲总是国外呆4年,回国休息两年,然后再出国,一直这么轮换。
“母亲第一次出国时,我5年级。”马颖很小就开始当家了。“我上初中以后,我哥上大学住校了,家里就我一个人。每个月我都去我妈单位领工资,150块钱,给我哥50做生活费,剩下的我就交水电费买菜买肉的。”父母不在身边,爷爷奶奶早已去世,北京也没什么亲戚朋友,这就是马颖和哥哥的真实生活状态。“独立,都是逼出来的。”
高考前一年,马颖病倒了,急性甲肝,在传染病医院住了两个月。身边没有人照顾。回首这些往事时,马颖笑得很灿烂,可是想象一下当年的无助,听者依然会感到揪心。
1992年,马颖进入北京外国语学院学习匈牙利语。她是最后一批的小语种定向招生。毕业后就直接进入外交部下属的外交人员服务局,然后被派到匈牙利驻华使馆做中文秘书。在那儿工作了两年。
“那时的我很女人,很柔弱,带点忧郁,爱情为中心,诗人一样。下班后,也就是和同学聚聚会啊聊聊天啊回家吃吃饭啊,或是和男朋友腻在一起,生活过得很闲散。如果不出国,现在我估计会是个贤妻良母。”
出国改变了这一切。“工作两年后,我以留学生的身份来到了匈牙利。我花5年拿了两个学位。一个是布达佩斯外贸学院金融证券专业的学士,另一个是布达佩斯技术经济大学的MBA。”
马颖觉得自己的变化是从在学校的5年开始的。5年拿两个学位的紧张可想而知。“那时好像就形成了一种惯性,刹不住了,从那时起,我就没再闲过,生活一直是忙碌的。”
马颖离开学校以前就已经敲定了现在可口可乐市场部的工作。“这份工作对我而言没什么挑战,但是我的工作时间很自由,这点很好。”
工作之外的时间,马颖填得满满的。在布达佩斯华人中,中文和匈牙利语都好的人极少,所以用得上马颖的地方极多。“我不怕失业,也不会失业。钱财啊房子都可能失去,可是你学到的才艺永远都是你的。”马颖的信心来自她的能力,也来自她各种各样做到专业的爱好。
她热爱跳舞。到匈牙利之后,她开始学习街舞,并参加了舞蹈队,定期为当地某个电视综艺节目伴舞。工作以后,舞蹈队解散,她改跳爵士。如今已经跳了两三年,每星期3次,每次一个半小时。“要是一星期不跳舞,我就会浑身发紧。听见好的音乐时,不是我在跳,是身体在跳。跳舞是种感情的发泄,就像别人会喝酒啊哭啊说啊一样。”
马颖喜欢画画,小时候每个周末都去中央美院上绘画课。她还学过调酒:“我喜欢调酒是因为喜欢它的色彩和动作。我学了半年,拿到了调酒师的资格证书。”
现在她正在学习瑜伽教练的课程,为时一年,到时可以拿到全欧洲有效的资格证书。“我想学插花,不过现在实在挤不出时间。等我把瑜伽教练资格拿下以后,我准备学室内设计,用4年拿个学位。”
虽然拿了两个经济方面的学位,但是马颖喜欢做的一直是和文化有关的事情。马颖现在是匈中文化艺术中心的副主席,这是她最希望别人知道的自己的身份。“中心没有正式的工作人员,大家全都是义务的。这几年中心发展很快。”讲起匈中文化艺术中心,马颖的热切都写在脸上。
出国前很柔弱出国后很精彩的马颖如今是个虔诚的佛教徒。她3年前开始吃素,两年前正式皈依。现在她每周六都会去佛堂听一两个小时的课。“我的生活状态很积极。我信佛教所说的命自我立,就是说你得到的每样东西都是你努力的结果。”
这,就是马颖,一个在匈牙利忙碌得很精彩的女子。 (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