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留学群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雪》四人谈教案,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雪》四人谈教案(一)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注意四篇评论的异同。
2、了解因角度不同,往往结论也不同,理解“横看成岭侧成峰”内涵。
3、了解鉴赏文学作品思想内容、艺术手法及语言特色等原则与方法,能写一些简单的文学评论。
预习
课前充分阅读这四篇课文。
教学设计
导入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一部作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与理解。对于《雪》这篇文章,四个作家有四种不同的理解与感受。今天,我们就来比较一下这四种看法与观点。
读《雪》需要联想
1、教师范读
2、这篇文学评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本文强调指出,鲁迅先生的《雪》本来就是联想的产物,因此读者不能满足于表面的感受,更不能作简单化的比附,而应当从作品提供的形象出发,通过活泼敏捷的联想去深刻地把握原作。
3、本文说《雪》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文章中认为《雪》主要是运用了“兴”的表现手法,兴就是联想。先用比较的方法来说《雪》的特点,连用了几个“不是”,突出强调了《雪》的写法与传统的“赋”“比”写法是不同的。
4、作者认为《雪》只有“兴”的前一半,却没有后一半,怎样理解?
《雪》的写法与“兴”的写法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相同点,它们都描写了景物,以引起人们的联想。联想什么?兴是把它写出来了,举例:“关关睢鸠,在河之洲”,这是兴的前一半;“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兴的后一半。前一半和后一半在意义上有某种联系,因为水鸟和鸣,也可以喻男女相悦。又如:“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也是先起兴,后引出本诗的中心。
但《雪》并没有把它直接写出来。鲁迅只是具体地描写了雪,而雪后面的,“那种更大更深更感人的形象和思想”,尽管“已经成熟到呼之欲出的地步”,但并没有把所引发的思想明明白白地表达出来,而是让读者自己去领悟。所以说“它只有兴的前一半”。而要能理解兴的后一半,那么你必须去展开联想
灵魂的柔软和坚硬
1、学生自读这篇文章
2、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作者主要通过雪表现出鲁迅先生性格的双重性——既有温柔与温情的一面,也有顽强和坚硬的一面。他的温柔与温情主要表现在他对童年世界的回味,对少年闰土的思念,对少年学习场所的留恋,对自己的故乡与亲人的关心与怀念,这一切都是那么令人回忆,令人挂念,使他感到情趣盎然,心情愉悦;但另一方面,文中所写的雪花又是那么的激情与疯狂,他的心志和做事之原则,无一契合着北方大雪的本质,咄咄逼人的闪烁,以压倒一切的气势来塑造一个洁净而纯美的辉煌。
3、赏析前三段
由鲁迅的姿态到鲁迅的笑容,再到他“心里的渴念”,最后定格在他的眼睛。“恬静”“温情”“悠远”“惆怅”“饱满”“湿润”都表现了鲁迅灵魂中“柔软”的一面。
①故乡成了他心中无数凝缩的碎片——因为离开故乡到处漂泊后,只是在回忆中才会出现故乡的片段。
②五脏六腑都被滋润得舒服——对故乡的回忆给鲁迅带来了些许温情和慰藉。
③那烟雾又丝丝缕缕地离他而去,使他的心脏和躯体越发地顽强和坚硬——对故乡回忆所得到的温情,更增添了同黑暗战斗的决心和勇气。
④柔软和童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百草园里动植物,体现了儿童的好奇、喜爱之情,三味书屋的生活找蝉蜕等;在《雪》中描写江南的雪美艳,塑雪罗汉等。
4、赏析后几段
写鲁迅离开故乡的原因,侧重写他灵魂中“顽强和坚硬”的一面。这一段文字的展开,紧紧抓住鲁迅品格中和北方的雪一致而共同的特点。不仅体现了鲁迅毫不畏惧,绝不屈服的斗争精神,而且借北方的雪表达了心中的理想。
最后概括了唯一的抉择:把温情掩藏在心底,让坚硬成为自己的盔甲。
简洁精纯的《雪》
1、同学自读课文。
2、作者认为《雪》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
作者认为《雪》最主要的特点是层次丰富、视角独特,在写景的文章中渗进了某种强烈的情绪。
3、本文是如何体现语言洗练,简洁精纯特点的?新课 标第一网
篇幅短小而描绘层次丰富,说明其内容丰富,从而更能表现其文字简洁精纯的特点。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举“滋润美艳”为例,评论作品对江南雪的描写,概括准确而又鲜明深切;举“如粉,如沙”为例,评论作品对朔方雪的描写,写尽了雪花的特点;举“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弥漫太空”为例,评论作品对壮观雪景的描写简洁而传神。
可见鲁迅的文章的确简洁精纯,“添一字嫌多,减一字嫌少”。
《雪》的独特之处
1、自读
2、本文主要指出《雪》有怎样的艺术成就?
独特的谋篇,丰富的想象,深刻的哲理。
3、作者认为《雪》的独特之处表现在什么地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独特之处:作者不仅仅写了“‘朔方的雪’,而且运用想像,扩大了艺术的视野,把它和‘暖国的雨’‘江南的雪’作了对比描写”。
作用:这样写,“巧妙地抒发作者那种渴想暖春,渴求光明;憎恶严冬,憎恨黑暗的思想感情”,“使作者的感情沿着对‘暖国的雨’‘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的艺术描写,由低潮走向高潮,由平静走向热烈。”
结论
角度不同,评论不一样,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知道,我们对同一篇文章因为角度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看法与理解。既可以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又要合情合理。文学评论其实就是把自己的认识写出来。
作业
学习这四篇文章的写法,给《阿长与〈山海经〉》写一个评论。
板书
《雪》四人谈
评论文章 基本观点 评论角度
读《雪》需要联想 通过活泼敏捷的联想 创作手法
去深刻把握原作
灵魂的柔软和坚硬 通过雪表现出鲁迅先生性格的 景与性格的关系
双重性——既有温柔与温情的
一面,也有顽强和坚硬的一面
简洁而精纯的《雪》 层次丰富、视角独特,在写景 语言特点
的文章中渗进了某种强烈的情绪
《雪》的独特之处 独特的谋篇、丰富的想象、 艺术魅力
深刻的哲理
结论 角度不同,评论不一样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雪〉四人谈》作业
一、 课前预习
1、注音
笑靥 ( ) 契合 ( ) 缱绻 ( )
冗杂 ( ) 寥寥数语 ( )
2、添字组成语
( )之欲出 情趣( )然 目光( )( )
( )天( )地 ( )( )逼人
3、请你认真阅读文章,试着把四位作者的主要观点用一两句话表达出来。
读《雪》需要联想
灵魂的柔软和坚硬
简洁精纯的《雪》
《雪》的独特之处
4、摘出你有疑问的句子,准备课堂与同学交流讨论
二、 课后巩固
1、你原来是怎样理解《雪》的思想内容的?读完这几篇评论,你有哪些收获?
2、学习这四篇文章的写法,给《阿长与〈山海经〉》写一个评论。
《雪》四人谈教案(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初步理解文学评论的写法。
2、引导学生理解四位作家、学者谈鲁迅先生的《雪》,既有相通之处,也有不大一致的地方,要注意引导学生注意其间的异同。
过程与方法
这篇课文的教学方法最好让学生自行阅读和归纳,老师作若干订正、补充和总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横看成岭侧成峰”这句话的内涵,从而知道不同的文学作品有不同的理解,这是每个人个性不同所致。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学习本文精练通俗、思想内涵丰富的语言。
难点
文学评论的写法
教学突破
文学评论的教学,教者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己看书,总结出写作文学评论的一般方法,掌握鉴赏文学作品思想内容、艺术手法及语言特色等原则与方法,从而使学生能写一些简单的文学评论。
教学准备
有关作家的简介。
学生准备
课前充分阅读这四篇课文。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自学文学评论《读〈雪〉需要联想(节选)》
1、教师导入:我们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一部作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与理解。对于《雪》这篇文章,四个作家有四种不同的理解与感受。今天,我们就来比较一下这四种看法与观点。
学生听老师导入。
2、教师范读第一篇文学评论:读《雪》需要联想(节选)——王蒙。
学生听老师范读。
3、请学生花10分钟思考讨论:这篇文学评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学生思考后交流:本文强调指出,鲁迅先生的《雪》本来就是联想的产物,因此读者不能满足于表面的感受,更不能作简单化的比附,而应当从作品提供的形象出发,通过活泼敏捷的联想去深刻地把握原作。
4、教师启:本文说《雪》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学生思考后明确:文章中认为《雪》主要是运用了“兴”的表现手法,兴就是联想。
5、小结:不错,联想是本文的主要表现手法,那么联想有怎样的表达作用呢?
教师点拨:联想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一事物想到另一有关事物的心理过程,它是由此及彼的一种思维活动。好文章离不开联想。有了联想,就可以把世间万物联系起来,从而使思维更活跃,眼界更开阔,文章的内容更充实,构思更精巧,语言更生动。思想情感是文章的灵魂,思想情感来源于生活与作者心灵的碰撞,而使生活与作者心灵连通的桥梁正是联想,所以,缺乏联想,就很难产生思想情感;联想丰富,思想情感就丰富。联想是思想情感的引发器。
联想丰富,语言就丰富,就生动,就富于表现力。我们的作文离不开联想,但联想是建立在丰富积累的基础上的,所以,我们必须重视积累,积累生活,积累情感,积累认识,积累知识,积累语言,这样联想的翅膀才能飞得高,飞得远,才能写出动人的文章。
学生思考后讨论、交流,听老师点拨和总结。
二、引导学生自学文学评论《简洁清纯的〈雪〉》
1、请同学范读课文。
其他学生听范读。
2、请学生花10分钟讨论:作者认为《雪》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思考后讨论,明确:作者认为《雪》最主要的特点是层次丰富,视角独特,在写景的文章中渗进了某种强烈的情绪。
3、组织课堂讨论:说说下面的一句话的含义——写江南的雪景,写孩子们的嬉闹时,作家轻松而愉快,甚至想象蜜蜂们在田野中采冬化,嗡嗡地闹着;写北国的雪、北国的旷野时,作家满腔的悲壮与沉郁,如同在书写一阕敬奠的诗篇,甚至孩子们群体的快乐与雪罗汉孤独的悲哀,也构成了鲜明的对比。
学生讨论后明确:作者认为《雪》中有着鲜明的对比,liuxuequn.com写江南的雪景时情绪欢快,而写朔方的雪,则相当悲壮。
4、请学生自由朗读这篇文章,注意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和艺术性,特别掌握一些常用的术语。
学生朗读这篇文章,注意老师提示的问题。
三、组织学生自读黄蓓佳的文学评论《灵魂的柔软和坚硬》
1、教师请学生自读这篇文章,思考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学生自由看书思考,明确:这篇文章的作者主要通过雪表现出鲁迅先生性格的双重性——既有温柔与温情的一面,也有顽强和坚硬的一面。他的温柔与温情主要表现在他对童年世界的回味,对少年闰土的思念,对少年学习场所的留恋,对自己的故乡与亲人的关心与怀念,这一切都是那么令人回忆,令人挂念,使他感到情趣盎然,心情愉悦;但另一方面,文中所写的雪花又是那么的激情与疯狂,他的心志和做事之原则,无一契合着北方大雪的本质,咄咄逼人的闪烁,以压倒一切的气势来塑造一个洁净而纯美的辉煌。
2、老师启:这篇文学评论的语言有何特点?
学生思考后明确:这篇文学评论语言精练,一针见血,语言很富有感染力量,饱含着情感。同时,作者的分析一分为二,很客观,角度较新,很有说服力量。
3、请学生再次阅读本文。
学生阅读本文,再次感悟。
4、老师范读本文。
学生听老师范读。
四、自读《〈雪〉是一篇艺术魅力很强的散文诗(节选)》
1、教师范读本文。
学生听老师范读本文。
2、提示学生阅读研究:本文主要指出《雪》有怎样的艺术成就?
同学们阅读后讨论,明确作者主要指出了三点:独特的谋篇,丰富的想象,深刻的哲理。
3、老师启:从本文看,这三点哪两点联系更为紧密一些?为什么?
学生讨论,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4、课文运用了夹引夹评的方法,你也能用这种方法对你喜爱的一篇作品作评论吗?
学生讨论后交流,准备课后进行尝试。
五、总结全文
1、教师引:《雪》这篇课文选自鲁迅先生的《野草》。鲁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天才。这些差不多是八十年前写就的短文,即使拿到今天来看,仍然是深奥的超前之作。这也就难怪先生生前是多么寂寞,多么缺乏交流与回应。反反复复地揣摸鲁迅先生的文字,更深感传统文化“吃人”的本质。庞然大物是决不会放过天才的,搏斗尤其惨烈。“不生乔木,只生野草”的根源即在此,作品中也难免留下了某些痕迹。然而尽管少数篇章中“文以载道”的阴影遮蔽了文学本身的光芒,但从整体上来看,《野草》仍然是中国文学的里程碑。它是千年黑暗中射出的第一线曙光,是这个国度里第一次诞生的“人学”意义上的文学。同时也就诞生了文学艺术的自觉性。这本小小的集子是一个奇迹(很多读者都隐隐约约感到了这一点),要是没有这个奇迹,整个中国现代文学是要下降一个档次的;而有了它,中国现代文学便在时间一流纯文学行列之中有了自己的代表。可惜的是,我们自己的人民并不能完全认识我们的艺术,这种常规性的误解在这个国度里比在任何其他地方都严重。回顾这几十年来国人对于鲁迅先生的艺术的评价,我甚至认为,如果不是因为先生性格中的不彻底性,如果不是传统文化对他的至深毒害使他只能在创造时保留了可悲的妥协,恐怕到今天,他的文学已经被人民所忘记了。这是一件古怪的事,但戏剧性的真相就是如此残酷。
2、总结:今后大家要知道,我们对同一篇文章不能用一种固定的眼光来看,可以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但是要合情合理。文学评论其实就是把自己的认识写出来。
学生听老师总结。
六、布置作业
1、做《学习与评价》的有关习题。
2、 学习这四篇文章的写法,给《阿长与〈山海经〉》写一个评论。
板书设计
第20课 《雪》四人谈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教学后记: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同学们认识到对于同一对象,我们要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它,往往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从而克服单一的、片面僵化的思维模式;同时使同学们初步了解了文学评论的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