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是一个公共场合,所以我们应该特别注意礼仪,以下是留学群小编为大家精心搜集和整理的图书馆阅读礼仪,希望大家喜欢!更多资讯尽在礼仪栏目!
一、轻静
一个“静”字,常作为警示,贴在图书馆的高墙正中,也凝练地归纳了图书馆应遵守的礼仪。保持图书馆内的安静,就要求读者做事要轻手轻脚,说话要轻声细语,不得大声喧哗,并将手机及其它电子产品调整为无声,在馆内不应拨打、接听手机,不应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
进入图书馆走路要轻,入座起座要轻,翻看书刊要轻。在图书馆要尽量少说话,遇到朋友好以点头、微笑的方式打招呼;如果确实需要与学友交换意见, 应简明快捷、附耳低语,较长时间的讨论应到室外。在安静的学习环境里,任何人旁若无人的谈笑,喋喋不休地说话都是很失礼的。
二、洁净
这里的洁净指两方面:
(一)重个人仪表的整洁
仪表就是人的外表,包括容貌、服饰和姿态等。图书馆是公共场所,读者应注意自己的仪表礼仪,塑造自己的最佳形象。
面容清洁,头发梳理整齐,会给人留下生气勃勃、精神饱满的好印象。保持双手的干净,没有油腻污渍,这样才不至于翻书时把书弄脏。着装整洁得体,每个纽扣都要扣好,不要披衣散扣,不要穿拖鞋、短裤入馆。
(二)保持馆内环境的干净
图书馆是全校师生共同学习的场所,学生到图书馆有义务讲究卫生、保持整洁。雨天进图书馆时,应注意把雨具放在指定地点,还要把鞋底的泥水弄干净,以免溅到其他读者身上或把图书馆的地面弄脏。
在图书馆阅读时,不要乱扔纸屑,不随地吐痰,liuxuequn.com不大声咳嗽,爱护馆内卫生,不在馆内吃东西。在图书馆内边看书边吃东西,不仅影响他人阅读,破坏学习气氛,还易弄脏图书。
爱护书刊资料,不要乱涂乱画、撕页、污损或带 走书刊,离馆时,要把书刊放回原处,不能随便放在 桌子上。自己的纸笔要记着带走,废弃的纸张应自觉 扔到馆内的垃圾篓或带出馆外扔到垃圾箱内,自觉把桌椅复归到原位。借出阅读的图书读完后要及时归还,“热门书”更应速看速还。
三、雅敬
“雅“指的是自我举止文雅;“敬”指的是对人恭敬礼让。进入图书馆,应自觉排队,借还图书时,应双手将书递到工作人员手中,并注意使用“您好”、“请”、“帮”、“谢谢”等礼貌用语。如果借还书的人很多,要耐心等待,不可连声催促工作人员,也不可走来走去。
爱护图书馆里的公共财物和设备。不摇动桌椅,不在桌、台上乱刻乱画。
四、更多注意事项
1.读者应当坚持图书馆内的安静,做事要轻手轻脚,说话要轻声细语。
2.读者须注重个人仪表的整洁和坚持馆内环境的洁净。在图书馆阅读时,不要乱扔纸屑,不随地吐痰,不大声咳嗽,不吃零食或嚼口香糖,离馆时,要把书刊放回原处,不能随意放在桌子上。本人的纸笔要记着带走,废弃的纸张应盲目扔到馆内的渣滓篓或带到馆外扔到渣滓箱内,盲目把桌椅复归到原位。
3.自我举止文雅;对人恭敬礼让。进入图书馆,应盲目排队,言行失当会遭到他人的轻视和侧目的。
4.保护图书馆里公共财物和设备。不摇动桌椅,不在桌、台上乱刻乱画。要保护图书,不折叠、污损,不乱涂、乱画,更不能撕扯书页、“开天窗”。
5.礼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一切公共场所中都要有一种“礼让”肉体。进入图书阅览室,不应为他人占座位。图书馆作为公共场所,有空位人皆可坐,但欲坐在他人旁边的空位时,应有礼貌地请问旁边能否有人。在借书时假如与他人同时看中同一本图书,不要抢夺,可向工作人员讯问有无复本,或别的版本。假如真实没有,二人应互相辞让,急需者先借,另一人在工作人员那里做预定注销。借出阅读的图书读完后要及时出借,“抢手书”更应速看速还。
6.斯文着装。进入图书馆着装要斯文,不能穿太运动、太简陋或太时尚的服装。
7.讲求个人卫生。身上、头上、口腔内、脚上不应有不良味道。在阅读室内打喷嚏、打嗝、咳嗽、打哈欠时都要有节制,应事先道歉,捂上嘴转身再进行。
8.先来后到。要求服务如借书、还书、登记、阅读、复印,以及吃饭、上下电梯时要遵守先来后到的秩序。
9.不给他人占位。图书室里人多,结伴阅读的早来者不应该给晚来的人占座位。不长时间地站在阅读室书架前阅读,以免影响他人查寻。
10.善待图书。在查阅书籍时,不可将书籍撕坏、撕掉、折角,或用笔在书上涂抹画线。翻页时不用手指蘸唾液。用完了的图书、报纸、杂志,如清楚地知道放在哪里,应尽量放回原处,不清楚也不要乱放。如果有需要的资料,可到复印部去复印,不能将资料和图片撕下来,甚至私自带走整本书。
11.图书馆或阅览室内应保持安静。走动时脚步要轻,谈话声音要压低,不大声闲聊,带手机者应调到震动档以免影响他人阅读。
12.图书馆里的吃饭和休息问题。在图书馆里不要吃容易咀嚼出声或带壳的食物。如果自备午餐,也要到休息室而不要在阅览室里边吃边看。休息室的椅子可以小憩,但不要躺下休息。
13.好借好还。借书要遵循借书程序如期归还。
14.保持卫生。不乱扔废纸、垃圾、笔屑和吃剩的食品。
读书是为了增长知识、净化心灵、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进而成为知书达理之人。然而,在使用书籍的过程中采取了非“学者”的风度,就失去了这一努力的最原本的意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