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留学经验】舒婷是我本科时最要好的闺蜜。拥有一副青春靓丽的天使面容加上超过170的模特身材,从大一起就是班长&学生会主席,组织主持过多次大型活动,成绩又是傲人的始终保持在年级前3,无数的光环使当年的她在我们英语系俨然是一颗最耀眼的明星。升入大学三年级后,我们两个一起远赴美国南方理工大学进行为期半年的交换学习。没去美国之前,印象中美国大学比中国大学读起来要轻松,可是实际上,还记得那个时候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我们经常一起奋战堆得像大山一样多的论文,半夜还在MSN上充满激情地互相探讨学习问题,比如怎么才能把文章写的更加出彩一点儿,如何PK过那群具有本土作战优势的美国孩子,并且境界已然上升到一心为国争光的革命情怀和历史使命一样。
期末考试结束的时候,我们都发现自己上了由学院院长公布的优秀生名单。我带着教授的表扬信衣锦还乡般的回到国内,而舒婷却选择留在了美国。我理所当然地这样问她:你家庭条件这么好,一定是想在这种发达国家学习商科吧?然后回国创业或者将来子承父业?舒婷笑而不语,直到成功申请到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硕士后,辗转寄给我这样一封信:
Dear Ting,
很多人问过我同样的问题,我想下面这篇文章能够回答你的问题------
别问这有什么用— 摘自《读者》2009 年第12 期 蔡康永
“这有什么用?”几乎是很多爸妈最爱问的一个问题。
“我想学舞台剧。”
“这有什么用?”
“我学会弹吧哈了。”
“这有什么用?”
这是我很不习惯回答的问题,因为我没被我爸妈问过这个问题。
从小,我就眼睁睁看着爸妈做很多“一点用也没有”的事情。从来没有半个人会问:“这有什么用?”相反,“漂不漂亮?”“喜不喜欢?”“好不好吃?”这些才是整天会被问到的问题。
长大以后,越来越长被别人问:“这有什么用?”我才忽然领悟,很多人是随着问题一起长大的。
我不确定这是不是值得庆幸的事。一直到现在,我发现“人生最重要的东西,其实都没有什么用”时,才觉得自己运气真好。爱情,光荣,正义,尊严,文明。这些一再在灰暗时刻拯救我,安慰我的力量,对很多人来讲都“没有用”,我却坚持相信这些才是人生的珍宝,才经得起反复的追求。
人生,并不是拿来用的。
高一文理分班,选择了不实用的文科,因为我喜欢。
高三报志愿,选择了没前途的英语,因为我喜欢。
大四考研,选择了不功利的教育学,因为我喜欢。
我记得去年夏天好多人建议我学会计,因为容易在美国找工作;还有好多人建议我学MBA ,因为容易在国内找工作。
最后,我说,我想学教育,很多人特惊讶的问:“干嘛学教育?当老师才能挣多少钱?你难道不想进名校的商学院,以后跟着你爸经商吗?” 我说,“不想。”之后我们都无语了。
吴淡如说,真正感人的亲情,并不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而是“望子女成为他自己”。
很庆幸,爸妈从来没有问过我,这有什么用?我知道我一定回答不上来。
哥伦比亚大学 (2010年综合排名全美第8)
哥伦比亚大学位于美国纽约市曼哈顿,于1754年根据英国国王乔治二世颁布的《国王宪章》而成立,属于私立的常春藤盟校,由三个本科生院和十三个研究生院构成,哥伦比亚的校友和教授中一共有87人获得过诺贝尔奖。包括奥巴马总统在内的三位美国总统是该校的毕业生。
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教育学院(Teachers College, Columbia University,下称哥大师院)坐落于纽约繁华的曼哈顿岛上,毗邻全球闻名的多元文化社区哈林姆区与中央公园。学校附近环境怡人,地理位置优越,东临晨边高地公园,向西濒临哈德逊河,百老汇与阿姆斯特丹两条大街从南到北横贯校园。师院作为哥大的附属教育研究生院,与哥大主校园仅一街之隔。
作为全球顶级的教育研究生院,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教育学、应用心理学和心理健康学方面的综合性研究生院,师院在2007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全美教育研究生院排名中名列第一。目前,学院下设有艺术与人文系、行为科学系、咨询与临床心理学系、课程与教学系、健康与行为研究系、人类发展系、国际与跨文化研究系、数学科学与技术系、组织与领导系等九大系,共有正式教员180余名,注册学生5000余名,其中35%的学生攻读博士学位,13%的学生来自全球80余个国家与地区,而校友则遍布世界170余个国家与地区。我国著名教育学者李华梅(Huamei Li)曾在此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