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课程PK世界名校课程 关键在提高课程建设质量
一年前,哈佛大学教授的公开课《公正》和《幸福课》开始在人人网、微博等线上社区受到网 民的热烈追捧,这些来自哈佛、耶鲁、剑桥等名校名教授的精品课程,不仅吸引了众多网民的视线,更是掀起了中国互联网的一场“国外公开课热潮”。根据某网站 提供的数据,目前公开课的日均浏览人数已经达到了130万。
其实,网络公开课并非国外才有,教育部从2003年开始便推出了实施“精品课程建设”的 计划,近期又在官方网站公布了“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主要包括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但在公开课的传播效果上,中国高校与国外高 校却出现了水火两重天的景象。已经在网上上线半年之久的复旦大学讲座《执拗的低音》仅有20几条网络回帖,与国外公开课两万多得回帖相比,略显尴尬。对 此,相关人士认为国外名校本身就是一种吸引力。
但是,也有教育专家表示,我国高校本身的教育体制和授课方式才是限制国内高校公开课传播 的本质因素:第一,课程本身的质量不是特别的高,不论是在课堂上还是网上他都很难获得受众的好评。其次,整个的讲课的形式,他可能与国外的公开课是有很大 的差距的,国外大学公开课他更多的是可以起到一个引导者的作用,学生参与度比较强。而我国的公开课还是灌输式为主,就导致了课程很难受到学生的欢迎,所以 说,还是应该认真的反思我们本身的课程建设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