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繁发生的医闹、伤医事件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医生和患者之间失去了理解和包容。详情请看本文“2017国家公务员申论热点之伤医事件”由留学群公务员考试网整理而出,欢迎您阅读!
伤医事件对社会各方都是伤害,若事后舆论止于互撕,那我们在情绪化中,失去了理解和包容,也失去了真正应面对的靶心。
因为25年前做的烤瓷牙黄了,“患者”砍了曾给他治疗、已退休了的医生30多刀,致其死亡。这样的恶性事件足以成新闻,也难免让人往医患矛盾上去猜想——什么医生乱开药、过度检查、身体留物等,患者变“医闹”……这样的刻板思维,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口腔科主任医师陈仲伟在家中被男子砍杀事件中,又被苦涩悲愤地咀嚼了一次。
据报道,5月7日,陈仲伟终告不治当晚,广州市民自发组织在医院门口和附近广场进行悼念活动;广东省卫计委则下发紧急通知,要求重点排查有潜在伤医倾向的重点人群,严密防范全省医疗机构暴力伤医事件发生。
陈仲伟的厄运,让人们不约而同地摁下了“痛心”的情感按钮。尤其是时隔多年牵强的琐事归因,成了这一极端事件的肇因,这更让人难以接受。在网上,他的不治身亡引发了强烈回响。特别是医卫界的不少人士,在社交媒体上或点燃蜡烛,或用黑丝带作为头像,或直接控诉内心的愤懑。某种程度上,这起血腥的极端事件,成了医生群体抱屈和不安全感宣泄的出口。如有医生就感慨:同是不幸死去,晚期癌症病人魏则西之死,引发了连续多日的刷屏,而德高望重的陈仲伟的去世,则只引发同行默哀。
与此同时,还有些舆论则在刺激着这类情绪:有的网民仍抱着“一个巴掌拍不响”的荒谬逻辑,做起了伪理中客;还有人将个体经验嫁接其上,认为医生群体是在为医疗寻租等埋单。
两种相对方向扔过来的舆情之矢碰撞,激起的是争论的火花四溅。而这起悲剧也成了各方借题发挥、相互攻讦的由头,很多人将这纳入医患纠纷的典型案例中,再借此渲染医患矛盾中各方的“原罪”,指斥另一方的“不是”。医生群体抱团悲鸣,不少患者也搞移情想象。到头来,这也引发着群体对立、阶层仇视。
争论是很多事件进入公共舆论场后的必然链式反应。但脱离事实依据的舆论互撕,除了恶化医患关系,或许别无益处。像这起极端个案而言,据报道,作案患者被指此前有精神病史,但无论其行凶时有无犯精神病,他时隔20多年为一颗牙的残暴做法,都是极端个案。某种程度上,这起个案,可能承载不起海量反思的重量,其个案性也消解了那种抽象的“按图索骥”——如那种高屋建瓴的对医疗体制讨论,抑或是溯源式去试图厘清医患间复杂的纠葛。如果最终能确证凶手事发时是犯病,那反思或许也该被导向,对有攻击性的重度精神病人的安全防范问题。
陈仲伟之死,不单是医生群体的悲情,更是整个社会的不幸。这样一个悲剧,也足以引发物伤其类的悲悯共识。这共识应是将所有人导向相互守望、多些理解的起点,而非凭着各执一端的话语宣泄之下的撕裂。
本质上,面对伤医事件,我们的情感反馈既要就个案出发,也要超越立场站队框定的医患关系认知,生命至上的立场乃是首位的,分析个案中的诱因与发生逻辑并采取对策,则是反思应有的落点。
伤医事件本就是种悲剧,对社会各方都是伤害,它引发的反思应该是人们更尊重生命、对暴力或隐患的一致警惕。若事后舆论止于互撕,那互耗之下,只会让伤害面扩大化,我们在情绪化中,失去了理解和包容,也失去了真正应该面对的靶心。
公务员考试申论栏目推荐:
申论真题 | 申论答案 | 申论热点 | 申论范文 | 申论答题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