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要趁早?
11月20日,专门针对11—16岁学生设计的“初中版托福”(TOEFL Junior)在广州开考。据报道,此前TOEFL Junior在北京、上海考点的首次公开考试,各吸引了200名左右的学生参加;而武汉、深圳、杭州等地也有相当数量的家长开始咨询考试相关事宜,即便这个“初中版托福”目前还没有得到国外中学的承认。
常言道:出名要趁早。现如今,出国也要趁早吗?
一份来自美国政府部门的统计报告显示,2005—2006学年,在美国读中学的中国学生只有65人,而2010—2011学年,美国中学里的中国学生已达6725人,增幅超百倍。
日前中国招商银行和贝恩资讯公司联合进行一项调查表明:富豪海外投资的目的,子女教育因素占50%。而这些富豪所考虑的子女教育阶段逐渐扩展,已由前些年的接受本科或以上教育,延伸至高中,甚至初中及以下教育。
在北京一所公立小学工作的孟老师告诉记者,班上的“小海归”越来越多了。
对低龄留学,该如何看待?
学业负担与经济负担,二选一的难题?
“除了玩,就是玩。”女儿在加拿大学习一年,蒋女士的印象很深刻。没有课本,每天就是带着饭盒去上学。
第一天上学回来,孩子说,“不想去了。”“这是必然的,语言不通,她什么也听不懂,也就没兴致了。”蒋女士说。
第二天,学校为女儿安排了一位陪同老师,让孩子了解学校。
一个多月后,女儿告诉她,“我喜欢星期一,不喜欢星期五。”蒋女士解释说:“她的意思是,周一可以到学校,可以和老师小朋友们在一起。”
从早上9点到下午3点,是孩子在当地学校学习的时间。“教室里没有一排一排的桌子,20多个小朋友,可以坐在地上,围成一圈,听老师讲,比在国内的幼儿园还自由。”此外还经常会有外出的机会,到公园、各个场馆,学校也会请人到校教舞蹈、溜冰之类。
每天回到家里,孩子都会带来一本学校的绘本书,老师会根据他们的阅读水平安排不同的书籍。女儿很快喜欢上了“写书”——自己先画画,然后在下面写上几句话,编成故事。“老师也没有具体的作业,但她却特别主动,晚上10点了也不觉得累。”
“学校的操场特别大,放学后可以在操场上玩。但在北京,放学后很难找到这样大的操场了。”
一年之后,她带女儿回国了。“作业难,写不下去、写不完……”女儿哭了。能有什么办法?只能去适应,于是奔波在各种培训班之间,穿越在题海之间……“晚上7、8点钟就感觉她累得不行了。但是孩子以后要想上好中学,就只有这样。”蒋女士说。
“妈妈,我的压力好大/一分一秒一嘀嗒/外面的鸟儿早已飞回家/无论是寒冬还是酷暑/我都在家/我在家/不是摆弄芭比娃娃/也不是上游戏网站4388/而是拿起笔在奥数题上写写画画/我真讨厌黑板上5678/什么时候我能给自己放一个假/一株草和一朵花/我都希望去探索它……”
这是在网络上流传开来的一位小朋友辛酸的“诗作”。“幼升小”、“小升初”、“中考”、“高考”,一个个接踵而至的门槛成为他们沉重的负担。有学者指出,中国教育,特别是中小学教育,其实只是一个维度,那就是知识教育。“中国的基础教育,孩子们被分数这个紧箍勒得喘不过气来。”多年之前家长的苦恼,至今依旧。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人选择了花费巨大的低龄留学。
中西融合,能实现吗?
“出国留学低龄化,恰恰是全球化的一种体现。”信孚教育集团董事长信力建表示,国外的教育环境,能够给中国学生张扬个性、学贯中西提供一个平台。而低龄留学,的确给中国的教育模式敲响了警钟。
当上海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程红兵走进美国托马斯·杰弗逊科技高中时,他感慨良多:当我们优秀学生拼命做题解题的时候,美国的学生在动手做实验;当我们的精英高中学生仍然在为分数、为高考拼搏的时候,美国学生在做科学研究课题,他们在研究癌症,他们在制造火箭,他们在开发新的能源。
当然,在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一种无可挑剔的教育制度。曾在英国居住的荣女士直言,国内教育注重从小打下扎实的基础,而国外则相反。比如国外的数学教学,质量和水平实在是不敢恭维。另外,国外对学生的书写要求也不如国内的规范。同时还有不少家长,即使希望孩子出国留学,也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先在中国接受基础教育,完成语言学习。
“我国基础教育在知识教育层面,确实‘领先’全球。但是,与美、加等国的基础教育相比,我国教育存在三方面差距:一是没有选择空间,二是课堂教学实行灌输式教育,三是教学理念和内容陈旧。”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指出,“日益升温的留学热以及富裕家庭为子女教育而进行海外投资。与之相伴的将是一系列复杂问题:资金的外流、人才的外流以及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冲击。”
无疑,如何把中国教育的优良传统与西方教育的先进经验有机融合,实现优势互补,应该成为教育改革创新,致力探索的大课题。(靳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