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在“十万强动议”实施逾一年之际,一场盛大演唱会将在北京举行
美中教育交流,不亦乐乎
温宪 范丽雅
芝加哥佩顿中学学生正在上汉语课。今年1月21日,在美国进行国事访问的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参观了这所学校。该中学于2006年5月成立孔子学院,是美国唯一一所设在中学里、重点服务于中小学以及学前教育的孔子学院。本报记者 温宪摄
美国国务院外国记者中心近日就“十万强动议”举行专场吹风会,美国东亚和太平洋事务助理国务卿、主管“十万强动议”的资深顾问卡罗拉·麦克吉福特女士说,12月17日,在“十万强动议”实施逾一年之际,一场名为“不亦乐乎”的盛大演唱会将在北京举行,以庆祝这一美中两国间教育交流的成果。她将再次飞赴中国,参加在中国举行的一系列中美文化活动。“‘不亦乐乎’就是借用孔子之语庆祝美中人民间的情谊。”她说。
从战略高度力推“十万强动议”
美国总统奥巴马于2009年11月提出至2014年共有十万名美国学生到中国学习的计划(简称“十万强动议”)。2010年5月,美国国务卿克林顿宣布正式启动这一计划。中国政府对此计划表示支持,并宣布在未来4年间向美国提供2万个奖学金名额。这一计划旨在培养下一代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以应对美中两国间日益紧密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关系。这一计划还意在为公立高中、社区学院及少数族裔学校等相对弱势群体的学生提供发展机会。
美方坦承,美国对中国的了解远远不够。据美国国务院下属的研究机构“国际教育”在2010年的统计,中国赴美学习的学生数量较美国赴华学习学生数量多近10倍,而学习英语的中国学生的数量比学习汉语的美国学生数量多近600倍。在上一个学年,到美国学习的中国学生人数达到158000人,较上年增长23%,居在美外国留学生之首。与此同时,美国在华学生仅有14000人,同期增长仅约2%。美国国务院在一项相关情况背景资料中指出,“这种认知上的不平衡将有损美中两国间的战略互信。”无论从有效贯彻外交政策,还是增强美国学生在全球经济中的专业能力等方面,纠正这一不平衡都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