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的选择更重要。美国不同于中国的一点在于,不是所有有名气的老师都是在排名前20的学校,美国的各个大学内都有世界一流的研究人员和教授,当然这些学校也不会很差。教授的项目都是独立于学校的,教授能不能过拉到项目,每个项目收入多少,和学校没有关系。由于美国的教授基本很少是全职的,他们的研究课题一般都是挂靠在校外的大公司或者研究单位。因此,博士生有没有前途,在于跟的是哪个教授。
在美国许多研究生,虽然申请到了好的大学,但是由于自己的导师科研能力仍有待提高(如一些Assistant Professor),或者导师刚刚到这个学校不久(导师自己对学校还不是很熟悉),或者导师对于学生很苛刻(相比前两者,这个现象比较常见),使得学生在4-5年的PhD期间,生活、科研上或是迷茫,或是压抑。
所以还请申请研究生的学生注意这个问题。总结一下自己对于申请的认识。研究生录取审理过程重点看什么:推荐信、科研能力、套磁、成绩。 以下仅就推荐信和科研能力做仔细的说明。
科研能力
(1)对于PhD,尤其是将来做RA(研究助理,PhD最普遍,也是最多的奖学金形式)的理工科学生,GT成绩只要过了学校的硬性分数线(尤其是T),就没有太大的价值。只有当大家都没有科研背景的时候,(或是某些社科,某些基础学科的学生),研究生院才拿GT成绩作为是否录取的主要权重指标。我导师曾经说过,他不太重要国际学生的verbal成绩,只要数学成绩不差就可以。因为在他看来,verbal实际上还是语言问题,不反映学术能力。
(2)体现科研能力的两个重要点:一是发表的文章,二是参加的项目。项目的成果最后也会反应在发表的文章上。如果有文章,那肯定是最好的;如果没有文章,那么就在自己的项目科研经历上,丰富一下。但是不要为了发表文章而去凑数,更不要去作假。对于一般的科研文章,如果你排在文章署名第三名(包括第三名)以后,那对于教授评判你的科研能力,还是要大打折扣的。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体现科研能力:一是你在学习中的思考与质疑能力,可以写在PS里,也要在推荐信中体现;二是参加科研项目(Undergraduate Research Program),这样的经历配上推荐信,还是很能说明问题的。
推荐信
推荐信重要,这里并非是指你自己写好的推荐信,然后让推荐人签个字就好了。而是说能够找到你所要申请的领域的教授帮你推荐。具体途径便是让那个教授帮你推荐到他所认识的老师那里去。能够把握住这样的机会,一般情况下你的申请就已经成功一半了。但是前提便是推荐你的教授足够赏识你,并且愿意推荐你。这需要自己足够努力了。
对于大多数学生,没有上面所提及的机会,但是推荐信对他们也是同样重要。需要注意:
(1)要找一个熟悉你的教授,最好是你的research/project supervisor。这需要你提前到他实验室做一些项目。
(2)推荐信要跟PS结合,在PS上详细阐明你跟推荐人的关系和经历,然后可以成为推荐信的补充,而推荐信也是PS的佐证。
(3)请多留意一些到你们学校交流或是做报告的老师,争取能跟他们取得联系,然后做一些学术上的沟通。并尝试询问他们是否愿意给你写推荐信。
如果你能力很强,许多教授是愿意推荐你的。如果在科研上还欠缺一些,那就要努力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