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收集了2016年下半年心里咨询师二级考试的考点,准备报考的朋友要抓紧时间复习,更多心理咨询师的资料可以关注留学群心理咨询师考试栏目。
第一章 基础心理学知识
第三节感觉和知觉
一、感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的相关知识见表
表4-5感觉的相关知识
术语 |
概念 |
感受性 |
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
感觉阈限 |
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 |
感受性的高低是用感觉阈限来度量的 |
|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成反比,即感觉阈限值低则感受性高,感觉阈限值高则感受性低 |
|
绝对感觉阈限 |
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 |
差别感觉阈限 |
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 |
韦伯定律 |
差别感觉阈限和原来刺激强度的比例是一个常数,△I/I=K |
费希纳定律 |
感觉的强度和刺激强度的对数成正比,S=日gR(R是物理量,s是心理量) |
二、感觉现象
感觉现象的相关知识见表4-6。
表4-6感觉现象的相关知识
感觉适应 |
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人的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感受性升高或降低) |
感觉后像 |
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还能暂时保留一段时间的感觉形象,包括正后像和负后像。彩色的负后像是刺激色的补色 |
感觉对比 |
不同刺激物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
联觉 |
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 |
三、各种感觉
各种感觉的适宜刺激、感受器官和相关知识见表4-7。
表4-7各种感觉的适宜刺激、感受器官和相关知识
分类 |
适宜刺激 |
感受器官 |
相关知识 |
|
外 部 感 觉 |
视觉
|
380—780nm的电磁波
|
锥体细胞:明视觉 杆体细胞:暗视觉 |
彩色有色调、明度和饱和度三个特性。颜色混合有色光混合和颜料混合两种 色觉异常包括色弱、部分色盲和全色盲。色觉缺陷者靠明度“辨认”颜色 |
听觉
|
16~20000Hz的空气振动 |
听觉器官(耳廓、外耳 道、鼓膜、听小耳和内耳) |
声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三个特性。音调由声波的频率决定,响度由声波的振幅决定,音色由声波的波形决定。老年人首先丧失高频声音听觉 |
|
嗅觉 |
能挥发有气味的物质 |
鼻腔上膜的嗅细胞 |
嗅觉是最古老的感觉 |
|
味觉 |
溶于水有味道的物质 |
舌面、上颚上面的味蕾 |
基本味觉包括甜、酸、苦、咸 |
|
皮肤 感觉 |
触觉、压觉、振动觉、 温觉、冷觉和皮肤痛觉 |
触感受器或压感受器等 |
痛觉最难以适应 |
(续)
分类 |
适宜刺激 |
感受器官 |
相关知识 |
|
内 部 感 觉
|
平衡觉 (静觉) |
身体运动时速度和方向的变化以及旋转、震颤等 |
内耳中的前庭 |
晕船是平衡器官过于敏锐造成的 |
运动觉 (动觉) |
肌肉伸缩、关节角度的变化 |
肌梭、腱梭、关节小体 |
动觉在心理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
|
内脏感觉 (机体觉) |
脏器本身的活动及其病理状态 |
内脏器官的壁上 |
内脏痛不同于皮肤痛,内脏痛性质不清、定位不准且有放射现象 |
四、知觉概述
知觉的四个特性见表4培。
表4-8知觉的四个特性
特性 |
概念 |
整体性 |
把物体的各部分和各种属性结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 |
选择性 |
被选为知觉内容的事物称为对象,其他衬托对象的事物称为背景。某事物一旦被选为知觉对象,便知觉得格外清晰,而背景则知觉得比较模糊 |
恒常性 |
知觉的条件发生变化,但知觉的映像却保持相对稳定不变 |
理解性 |
用过去的经验对知觉到的外在物体进行解释,并用词揭示出来 |
五、知觉的种类
知觉的种类见表4-9。
表4-9知觉的种类
知觉的分类 |
定义、判断线索和特性 |
|
空 间 知 觉 |
大小知觉 |
大小知觉是头脑对物体的长度、面积、体积在量方面变化的反映 |
形状知觉 |
物体形状特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
|
方位知觉 |
人们对自身或客体在空间的方向和位置关系的知觉 |
|
距离知觉 (深度知觉) |
判断距离远近的知觉。判断距离远近的线索包括肌肉运动线索、单眼线索、双眼线索。其中双眼线索有双眼视轴辐合和双眼视差,双眼视差是形成深度知觉的主要线索 |
|
时间知觉 |
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人们判断时间的依据包括计时器提供的信息,自然界昼夜交替,四季周期性变化,人体生理、心理活动的周期性 |
|
运动知觉 |
运动知觉是对物体在空间中位移产生的知觉 |
|
错觉 |
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错觉产生的歪曲带有固定的倾向性。只要具备了错觉产生的条件,错觉必然产生。错觉是无法通过主观努力来克服的 |
六、记忆及记忆进程
记忆及记忆进程的相关知识见表4一10。
表4-10记忆及记忆进程的相关知识
记忆的概念 |
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 |
|
记忆种类
|
按内容分类 |
形象记忆、情景记忆、情绪记忆、语义记忆(语词.逻辑记忆)、动作记忆 |
按是否意识到分类 |
外显记忆、内隐记忆(个体没意识到,但影响当前行为的过去的记忆) |
|
按能否加以陈述分类 |
陈述性记忆、程序性记忆 |
|
记忆的过程(三环节) |
识记,保持,再现(回忆)或再认 |
|
遗忘的概念 |
对识记过的材料既不能回忆也不能再认,或出现错误的回忆或再认 |
|
遗忘规律 |
艾宾浩斯用无意义音节研究遗忘规律,后人则绘制出保持曲线(遗忘曲线)。遗忘进程是先快后慢的 |
|
表象的双重含义 |
含义一: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形象记忆) |
|
含义二:头脑中所出现事物的形象 |
||
表象的作用 |
从感知向思维过渡的中间环节 |
|
三个记忆系统 |
按照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方式的不同,以及信息储存时间长短的不同,将记忆划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
|
长时记忆遗忘的原因
|
衰退或于扰。干扰分为前摄抑制(先学的知识干扰后学的知识)和倒摄抑制(后学的知识干扰先学的知识)系列位置效应,即系列两头比系列中间的材料记忆的效果好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
概念辨析:再认和再现
再认和再现只是提取程度上的不同而已。我们做问答题时要求考生具有再现能力,而选择题要求考生具有再认能力即可。
七、记忆系统的区分
三个记忆系统的区分见表4.11。
表4-11三个记忆系统的区分
三个记忆系统 |
保持时间 |
保持形式 |
容量 |
是否注意或意识 |
瞬时记忆(感觉登记) |
<1 s |
感觉后像(形象编码) |
9~20 bit |
否 |
短时记忆(工作记忆) |
<1 min |
听觉编码、形象编码 |
74-2个组块 |
是 |
长时记忆 |
>1 min |
语义编码、形象编码 |
无限 |
否 |
属于您的心理咨询师考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