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2小题,26,27,任选一题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一小题计分,40分)
(2014上,26)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日月潭
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它在台中附近的高山上。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
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绿。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叫光化岛。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清晨,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天边的晨星和山上的点点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 中午,太阳高照,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日月潭风光秀丽,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分析文本的写作特点(10分)
(2)如指导低年级小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环节并说明理由(20分)
答:(1)《日月潭》一文用优美的文字描述了我国台湾省日月潭的美丽风景。作者以日月潭的具体位置,名字的来历,以及清晨和中午两个特写镜头展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台湾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文章结构清晰,景美情浓,那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使人读后有身临其境之感。主要的写作特点是寓情于景,通过不同时期的景色来抒发作者的情感。
(2)根据小学生认知特点,可将本文的教学目标设置如下: 1) 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通过阅读,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体会文章的语言之美。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祖国大好河山,培养孩子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结合教学目标,可采用谈话导入的方法:课程开始后,教师可出示中国地图,请同学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请把你们去过的地方指出来与其他同学分享吧。”在同学介绍完自己去过的地方后,教师可说:“今天我要带领大家去祖国的宝岛台湾游览,欣赏一下日月潭的秀丽风光。”从而导入教学。这种教学方式轻松有趣,并且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唤起学生的日常经验和学习兴趣。为学习新课程打下基础。
(2014上,27)请认真阅读下列教材,并按要求回答。
请根具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运算能力?如何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10分)
(2)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环节并说明理由(20分)
答:(1)运算能力是一种基本的数学能力。学生四则基本运算能力的发展是与学生的数概念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表达了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发展了学生的计量观念。运算能力的较高发展是小学生学好数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小学阶段,运算能力主要表现在能够正确地、快速地、合理灵活地对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的四则运算及其混合运算上,表现在数和式的熟练而丰富的恒等变形上,表现在基本数量关系的等价变换上。
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 1)首先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计算的重要性。2)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理解。3)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4)加强练习,严格训练,加强练习。
(2)根据小学中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可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置如下: 1)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过程,理解其算理,掌握其计算法则。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和全班同学的交流合作,感受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方法的多样化,培养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交流能力及合作意识。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或失败的情感,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3)答:结合教学目标,可采用问题导入的方法:教师可提问:“妈妈要去超市买东北大米,每斤是12块钱。妈妈买了15斤。妈妈带了200元钱。请同学们帮妈妈算算。妈妈带的钱够吗?”这样的问题非常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通过帮助妈妈算一算的小任务,能够激起小学生好奇、好学的性格。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通过猜测来获得答案,从而提高对数的感知和直觉思维能力,同时也使学生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和本课的学习内容。
教师资格证考试栏目推荐:
教师资格证题库 | 教师考试备考辅导 | 教育学资料 | 教育心理学资料 | 综合素质资料 | 教育知识与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