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建伟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颁奖晚会在北京举行,10位作出不平凡业绩的普通人获评“感动中国”人物。我国量子通讯科研带头人、现年47岁的东阳籍科学家潘建伟位列其中。在网络投票环节,潘建伟共收到1440多万张投票,在20位候选人中排名第一。
“感动中国”评选委员会评价潘建伟:“嗅每一片落叶的味道,对世界保持着孩童般的好奇,只是和科学纠缠,保持与名利的距离,站在世界的最前排与宇宙对话,以先贤的名义,做前无古人的事业。”
2016年8月16日,由我国科学家自主研制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并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意味着量子保密通信进入新纪元,这也是我国量子通信技术引领世界的一个标志。该项目首席科学家正是潘建伟。
去年底,潘建伟院士和同事陆朝阳、陈宇翱等在量子信息科研领域再获重大突破,他们通过两种不同的方法制备综合性能更优的纠缠光子源,首次成功实现“十光子纠缠”,再次刷新光子纠缠态制备的世界纪录。
潘建伟曾表示:“除了在国防、政务和金融领域通信安全的应用,希望通过5到10年的努力,在我国形成天地一体的广域量子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和完整的量子通信产业链,未来能应用到我们的手机上以及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中。”
潘建伟长期从事量子光学、量子信息和量子力学基础问题检验等方面研究,对量子通信等研究有创新性贡献,是该领域的国际著名学者。他的有关实现量子隐形传态的研究成果入选美国《科学》杂志“年度十大科技进展”,并同伦琴发现X射线、爱因斯坦建立相对论等影响世界的重大研究成果一起被《自然》杂志选为“百年物理学21篇经典论文”。其研究成果曾6次入选两院院士评选的“中国年度十大科技进展新闻”,5次入选欧洲物理学会评选的“年度物理学重大进展”,4次入选美国物理学会评选的“年度物理学重大事件”。
学习潘建伟同志的先进事迹,就是要学习他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首次成功地实现了量子态隐形传输以及纠缠交换;首次成功地实现了高精度的纠缠态纯化;首次实验实现了未来长程量子通讯的关键器件一一量子中继器;首次成功地制备了三光子、四光子、五光子纠缠态,并由此首次完成了三光子和四光子GHZ定理的实验验证;首次实现两粒子复合系统量子态隐形传输,并在实验中第一次成功地实现了对六光子纠缠态的操纵;首次实现了具有存储和读出功能的纠缠交换,建立了由300米光纤连接的两个冷原子系综之间的量子纠缠。在连续变量的Bell定理、两粒子GHZ定理的证明以及多粒子纠缠分类等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五粒子纠缠态以及终端开放的量子态隐形传输的实现。该成果表明我国在多粒子纠缠态的研究方面成功地超越了美、法和奥地利等发达国家,进入国际领先水平。
这7个“首次”是潘建伟同志及其团队的智慧的结晶,是潘建伟同志及其团队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勇攀高峰创新精神的具体体现,是中国量子通信科技道路上的一座座丰碑,是中国在量子通信领域走向强大的标志,奠定了中国在2030年率先建成全球化的量子通信卫星网络的技术基础。以上成绩的取得,有我们看不见的辛酸和泪水,他们用顽强的意志和杰出的智慧,将“一切为了祖国、一切为了人民”写进了无形的量子通信网络之中。
学习潘建伟同志的先进事迹,就是要学习他不畏艰辛、执着追求、迎难而上的坚强意志。潘建伟团队的科研人员苦干实干、任劳任怨、立足岗位、兢兢业业的创造一流业绩,在中国的量子通信研究领域大显身手,不断对量子通信实用化展开攻关研究,研制成功了量子电话样机,组建可自由扩充的光量子电话网等。不畏艰辛、执着追求、迎难而上的坚强意志,就像工作中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源于他对党和国家的使命、对量子科技的无限热爱、对事业孜孜不倦的执着追求,将量子绝对安全通信距离从100公里延长到200公里,刷新光子纠缠和量子计算领域的两项世界记录,实现远距离量子通信中急需的“量子中继器”,向未来广域量子通信网络的实现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小编精心推荐
小编精心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