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生的学习能力那是令世界级教育届都叹为观止的,“中国神童”“中国数学”“中国考试”这三个词都可以给美国人民带来的恐慌可绕地球三圈。这些标签真的受海外高校的欢迎吗?下面留学群为你解析美国高校录取的软标准。
但是当我们为成绩沾沾自喜时,却看到在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常青藤校院中投出的28万申请书中,中国大陆学生只拿到了170份offer。
其中,康奈尔大学录取率最高,达12.52%,而哈佛大学录取率最低,只有5.2%。
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名校拒绝了我们的孩子,一直以来我们沾沾自喜的优异成绩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其实是我们的软性知识太少,而软性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又必须是在大学里完成。诸如历史、文学、艺术,或者心理学、政治学、社会学等。
美国高校录取的软标准
软能力自然有个软标准去匹配,美国高校的录取标准是经常变,如果以应试的思路来准备风险反而高。而准备申请美国高中的学生一定是以提高综合能力,包括应试能力、交际能力、策划能力位中心,让大学看到自己的眼界、格局、视野。
最近被刷屏的杭州女孩曾佳旎不是学霸,“成绩一般般”,却同时拿到美国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成功是无法复制的,按照曾佳旎的学习方法,也不一定就能成功,因为藤校只收最合适的学生。
美国很多名校负责录取的招生委员会里除了招生官,还会有教授和本校学生,因为专门负责招生的人员一般只看学生的成绩,比如SAT分数,这是硬指标,但招生官缺乏科研工作背景,无法分辨学生在求知欲和天赋方面的差异,但教授和学生却一目了然,这是软能力。
很多高中老师给亚裔学生写推荐信也是最头疼的,哈佛大学招生部门人员对申请人的材料所撰写的评语里,对亚洲申请这评语反复会用“安静、害羞、具有数学能力、学习刻苦”等字眼。
小编只想说让我们的学生学会吃软饭,也试着靠软能力去征服美国名校里的教授。
留学软能力
在留学届我们称之为“吃软饭”的本事,中国留学生在应试教育中把书本上的学习技能练就的炉火纯青,而恰恰缺少了“软知识、软能力”,这些软知识本应该是在成长的路程自然而然去培养出,一味的去学习了很容易达标的硬知识。才导致我们的留学生无学可上。
留学软技能包括领导力、创造力、服务社区的能力、挑战困难的能力、文化互融能力。这些能力是在日常生活,甚至在留学申请和求职的时候展现出来的,更是职业导向的。
一、领导力
很多学校都要求学生在申请书上写上自己具备什么样的领导能力,而这样的领导能力不仅限于学校里的职务或者团体职称。更多的是你在社区教堂或者某个组织中解决过某个重要的争端?你的领导角色不仅限于学校内的活动。例如,你是否曾经帮助家人解决困难,或者照料过你的家人?”
二、创造力
创造力,已经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中国孩子缺少的一直都是动手能力,随之而来的就是创造力。创造力不仅仅体现在美术、音乐、舞蹈等艺术领域,更多地是体现人的原创力,也就是originality,简单地说就是能否在最短的时间用最简洁的方式找到最有效的解决方案。
三、文化交流
美国大学往往是各国留学生首要留学目标,而美国又是个文化融汇大国。美国很多大学都非常重视考察申请者的文化互融性。学校希望招收到那些具有文化包容性,能够为多元文化做出贡献,以自己所在的文化丰富校园文化,促进文化理解,从而达到和而不同的效果。如果通过大学生在同一个校园、同一个教室内的交流合作能够把不同的文化、艺术、饮食、传统、风俗、习惯向更多的人传播。从这个角度来讲,留学生也许能够成为文化传播的使者,世界和平的改善者。
推荐阅读:
想了解更多留学资讯,请访问留学群www.liuxueq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