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算去德国留学的小伙伴们,你们知道德国有哪些礼仪吗?跟着留学群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大家的留学生活有所帮助哦。
就餐礼仪
尽管德国人的日常饮食不甚讲究,以吃饱肚子、营养充足、简便省时为原则,但一遇宴请(不管是官方的、正式的、规模较大的,还是私人交往性质的、非正式的、小范围的),他们则表现出训练有素的饮食文明和就餐规矩。这是因为德国家庭十分重视从小培养孩子进餐时的良好的举止谈吐,这是德国社会文明礼貌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人们都明白,餐桌旁的仪态风度是直接反映一个人的文明修养的镜子。西方的饮食文化和餐桌礼仪与我国的有关习俗相去甚远,但只要我们在尊重他人规矩和习惯的基础上,尽可能做得轻松、自然、落落大方并注意细心观察和模仿,就不会闹得狼狈不堪或贻笑大方。如果我们同德国人一同进餐,最基本的是要注意不要忘记,这不仅仅是吃一顿饭,而主要是在从事社交活动,你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你的内在气质和修养的体现。因此应尽可能地按照主人的就餐规矩和礼仪去做,做到坐有坐相、吃有吃相、端庄大方,体现出良好的文明修养和内在素质。
坐有坐相
德国人十分重视餐桌旁的坐姿。按照他们从小养成的习惯,坐在餐桌旁始终应保持上身笔直,除了席间小歇(如相互交谈、抽烟——抽烟前必须征得在座的各位、尤其是女宾的同意!),身体不能死靠在椅背上。两臂要尽量贴近身体,以免影响旁边的人。胳膊肘不能放在餐桌上,一般只是手和手腕以上部分放在桌面上。吃东西时身体可以略略前倾,但头部应尽可能保持挺直,不能弯到盘子上面,应始终用叉子和汤匙将食物和汤送入口中(我们中国人在吃饭喝汤时习惯低头凑近碗或盘子,这在讲究的德国人眼里看上去十分别扭)。
吃有吃相
在进餐过程中,吃相比坐相当然更加重要。刀叉是西餐中必不可少的餐具,学会正确使用刀叉是吃西餐的基本功。此外,还应懂得刀叉不同的摆放方式所传达的信息:刀叉并排平行地放在盘上表示已经吃饱、停止进餐,刀叉相交放在盘中意味着你只是稍事休息、还将继续用餐。餐刀只是用来切碎大块的食物,绝对不可直接以刀代叉送食物入口。要把食物切成大小适当的小块(应以一口能吃下为宜,切忌叉起一大块一口一口从叉上咬着吃),但也不能把整块肉或鱼等全部切成小块然后一一叉食。要用叉子叉住一边角、用刀切下,切一块吃一块。
叉子入口也不能太深,更不能把整个叉齿都送入口中。盘子里的食物不宜一次添得太多太满,而且一定要全部吃完之后再续添;应尽可能添多少吃多少,不要吃不了剩在盘子里,这不仅不礼貌,而且还会使女主人难堪(她会以为你不喜欢她精心烹制的饭菜)。饮料也是如此,照德国人的习惯是喝光了杯子中的饮料之后再续添,不是像我们所习惯的那样,可以随时往杯子里添加。另外德国人没有“干杯”的习惯,互相敬酒碰杯时,没有必要一次喝光。
当嘴里含着食物时请不要开口讲话,即使有人向你提问也要等咀嚼完咽下后再回答(向你发问的人也会耐心等待)。
德国人称喝汤为“吃汤”,这不仅仅是语言表达上的差异,而的确存在根本性的区别:德国人从不把汤盘端起来“喝”,而是用汤匙一勺一勺舀起来送到嘴里“吃”(与使用刀叉吃食物时无大差别)。德国人习惯勺尖先入口(手腕、汤匙和嘴基本构成90度角)。如果汤十分烫,不能用嘴去吹凉,而只能放慢速度让它自然冷却。进餐时——无论是喝汤还是吃东西——都不能发出怪溜声和巴嗒嘴的声音,还要尽可能避免餐具相互碰击发出过大的声响。在餐桌旁要抑制打嗝、连续不断地咳嗽或打喷嚏(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应用手绢捂住嘴,并必须表示歉意)。肆无忌惮地剔牙、挖鼻孔、掏耳朵、抖腿、不停地扭动身体等小动作都有伤大雅,甚至往往被视作粗俗和缺少教养的表现。
吃饭是社交
对于一次精心准备的宴会——不管是私人家宴,还是官方大型聚餐——来讲,最重要的并不是“吃”和“喝”,而是通过大家共同进餐的形式达到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的交流。因此,席间“闲谈”的作用倍显突出。不仅在宴会开始之前要有一轮问候寒暄(主人致欢迎辞、祝酒辞,宾客致答谢辞、互致问候),而且整个宴会自始至终都应在谈笑风生、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对主人来说,最难堪的场面绝不是碰翻酒杯、刀叉落地一类小“事故”。而是面对一群一声不吭、“埋头”吃喝的“食客”。参加宴会绝不仅仅是为了“一饱口福”,而首先是一个联络感情、增进了解的社交场合,同时也是展示一个人口才和风度修养的好机会。
因此,充分利用这样的好机会,积极参与席间“闲谈”具有特殊的意义。但席间交谈也应注意内容和分寸,要以“中性”题裁为宜,不要涉及可能影响食欲或引起气氛紧张的内容,也要避免滔滔不绝地谈论专业问题。以免冷落其他客人。不要忘记的还有,席间应不时地说几句赞美饭菜可口,女主人烹调手艺高超的话,这不仅是对盛情好客的女主人的最好回谢,而且可使宴会始终保持在热情融洽的气氛之中。
社交礼仪
德国曾是一个充斥繁文缛节和陈规陋俗的国家,长期以来沿袭着相当严格、僵化的社交规矩和礼仪。最近二三十年来,同其它西方国家一样,德国的社交礼仪和应酬规范也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总的发展方向是趋于简化,破除了一部分不符合现代社会生活风格的陈规陋俗,给礼仪准则和社交形式注入了时代气息和自由风格。社交应酬不再拘泥于形式。而更加注重内容:端庄大方、适度得体、礼貌文明以及真诚、洒脱、有人情味等直接展示内在气质和修养的举止风度受到了特别的重视。现代社会的礼仪准则显然是在追求形式上的彬彬有礼与内在文明修养的一致性。
在日常社会交往中,德国人仍然沿袭着一些传统的交际礼仪和习惯,其中有的与我国的人际礼仪相去甚远,因此也不能不作一介绍。
初次见面
初次见面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十分突出,因为第一次接触给人留下的最初印象往往会影响日后合作共事的成效。同其他国家一样,德国人初次见面时也须互致问候、通报姓名、互相握手。但应该注意的是:一、目光要友好地注视对方,不能东张西望;二、握手时要有点份量,以示真挚;三、如果许多人互相介绍,要按性别(女士优先)、年龄(长者为先)和职位(位高者优先)的习惯顺序一一握手、问候、介绍,防止同时伸手而出现交叉握手的情况;四、互相作介绍时不要加太多的头衔,只介绍姓名,最多加一个主要头衔(如教授、经理等);并要留心记别人的名字,以避免叫错姓名的尴尬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