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对语文束手无策,不知该怎么学好它,其实它一点也不难学。下面由留学群小编为大家提供关于如何学好语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如何学好语文_怎样才能学好语文
如何学好语文一、找对象,并加以定性
所谓找对象,就是找到文本所描述的对象。比如《一代宗师》,我们找到该片所描述的对象就很简单:叶问和宫二。
所谓定性,就是告诉我们该对象的特质或属性,或对该对象的情感态度。比如,对叶问进行定性,也很简单:帅哥。对宫二进行定性:美女。(当然这种定性是不精准的,但这不重要,大多考生的问题,不是定性不精准,而是根本没有定性的意识。)
为什么这么做,先留个悬念。后面自然会明了。
注意:
一般来说,一篇阅读文本的核心对象有一个或者两个。
如果是一个,请在你的答案里点出这个对象,并对该对象进行定性。
如果是两个,在定性之外,还要构建两个对象的关系(如果它们有关系的话)。
举个例子。
杜甫有句诗,如下: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问题: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操作步骤:
找对象。对象一:由烽火,得出战争。对象二:由家书,得出家乡。
情感定性:对战争的情感——痛恨。对家乡的情感——思念。
答案构建:
对战争的痛恨与厌恶。
对家乡及家乡亲人的思念。(这里涉及到一个思乡概念的两个层面,一是思念家乡,而是思念亲人。不展开说,记住结论即可。)
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与关心。
对黎明百姓的关怀与同情。
(注:如果是中考,答出前两个点就足够了。但如果是高考的话,还需要第三点和第四点。)
那么问题来了,前两个对象可以从文本中直接得出。后两个对象怎么来的?
其实也不难,因为我们都知道杜甫是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所以,后两点就是从忧国忧民四个字出来。这个叫知人论世。这里不展开讨论,在诗歌专项的部分,再说。
但我要说的重点不是这个,而你仔细研究上述答案的形式。它们其实都是由两部分构成,一个叫对象,一个叫定性。
这是第一个要点:找对象并进行定性。
如何学好语文二、对字句答题法与并列词定性
再次观察前面的答案形式:
对战争的痛恨与厌恶。
对家乡及家乡亲人的思念。
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与关心。
对黎明百姓的关怀与同情。
发现什么没有?
首先,它们都是以“对”字开头的句子。而我管这种对字开头的答题句式,叫做对字句答题法。这个一般在情感部分使用。不算特别重要,但这么答一是条理清楚,二是会显得比较专业。
然后,继续观察,你会发现,这几个答案大部分在进行情感定性的时候,用了两个词。我管这个叫做并列词定性。这个不算我讲的要点,但非常重要。因为你永远不可能用一个词就蒙对答案。但也一般不要超过两个,因为超过了两个,就会失去重点,阅卷老师也会起疑,你是蒙的吧。
并列词定性要点:用两个意思相近但不重复的词语。
如何学好语文三、四点答题
所谓四点答题,就是在做高考阅读题时,不论你是编是凑是蒙是猜,是使足了吃奶的劲儿,还是用了九牛二虎之力,总之,无论如何,不管怎样,你都要想方设法不择手段,写够四个点。
而如果是中考的话,就是三个点。
为什么这么做?原因很简单:这是一种在你能力一定的前提下,最容易得到高分的答题形式。鉴于篇幅问题,先不展开论述,我只简单地说,相信我,没错。
那怎么才能够做到四点答题呢?有些人可能费尽毕生努力,都只能想到一个点,那怎么办?不要紧,我后面会给出可操作性的方案。但在此之前,先做一个练习。
以下问题,别管它是不是很二,请用四个点(中考的话三个点)来回答:
今天天气怎么样?
落叶为什么黄?
挖掘机到底哪家强?
比如第一题,如果你的回答是:1、今天雾霾很大,2、没有太阳,3、阴天,4、很冷。这说明你的思维属于正常人类的思维方式。这当然很好,但不幸的是,这不是高考的思维方式。
高考的思维方式是非正常人类的思维方式。它可能是这样的:1、今天天气不好雾霾很大,2、我不喜欢这样的天气,3、这样的天气不应该上班,4、建议大家不要抽烟以缓解雾霾。
观察一下,区别在哪?
区别在于,前一种回答方式,虽然也答了四个点,但基本都是从同一个角度出发的,有重复之嫌。
所以,四点答题第一个要注意的地方来了:
必须答够四个点。
这四个点不能重复。
这四个点从多个角度切入。
那么,怎么样才能做到不重复且从多个角度答题呢?
如何学好语文四、万能公式
三个方面,六个点。
而我们只需要从中选取四个角度(中考的话是三个),构建你的答案。
我们先看三个大的方面:内容,形式,主旨。
依据这个,我们把语文阅读主观题,分为三类。一类叫内容题。一类叫鉴赏题(对应形式)。一类叫主旨题。
理论上来说,内容题以内容为主。鉴赏题以手法结构为主。主旨题以主旨情感为主。但实际操作中不是这样。我见到的更多的情况是这样的。
内容题:内容。(即:纯内容题,我们只需要从内容的角度答题就行,下同,解说略。)
主旨题:内容+主旨。
鉴赏题:内容+主旨+结构/手法。
所以,我们得出一条结论,不管什么类型的题,都需要答内容的部分。
(一)内容
内容分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大多数人没有经过训练,会下意识地思考深层含义,而忽略了表层含义。但实际上,表层含义才是你最应该注意也最容易拿分的地方。什么是表层含义,其实就是某个词或某个句子字面上的意思。你不要把它往复杂了想。而深层含义,往往在表层之上,更进一步。我希望你做的,是在表层含义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和常识抵达这一层,而绝对不是靠直觉和冥思苦想。在语文考试的考场上,我坚决反对冥思苦想。
对于表层含义,简单来说,我们要做的事情很简单,两个字:翻译。把古诗词大概其地翻译成现代汉语,把划线句翻译成正常人类可以听懂的话。
对于深层含义,如果你能想出来的话当然很好,万一想不出来的话,我也提供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就是我们最开始讲的:对象+定性。
(二)主旨情感
我们说,所有文学类文本都会表达一个具有人类普遍性的主题。这就是主旨。有的时候,主旨,可以等同于情感。
以前,我为了给我的学生讲清楚怎么答情感题,把人类情感简单粗暴地划分为十类。如下:
悲喜思忧怒,恐惊爱恶欲。
然后我们在答作者情感的时候,就成功地把一个主观题,变成了选择题。
如果你愿意,还可以做一个练习,把上面十个字,每一个都进行简单的组词和近义扩展。如,悲,你可以组词:悲痛、悲愤、悲伤、慈悲……你也可以近义扩展:痛心、失望、愁苦……
但我后来发现,十类对于大多数人,依然是有点多,因为据说人类的记忆边界是七,超过七个我们就记不清楚也分不清楚了。所以我又改进了一下上面的系统,把人类常见情感划分为五个最简单的模型。如下:
我爱你
我想你
我恨你
我开心
我不开心
还记得杜甫的那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么,想想看,它表达的情感各属于这五个模型里的哪一个?
我想,到了这一步,关于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我想我们基本上就有了一个概念。
建议做一个练习:找一本答案(随便一个语文真题集或模拟题集的答案),然后挑出所有表示情感的词语,并给它们归入上面的五个简单模型。
基本上,这个模型体系可以解决大部分情感问题。但仍然会有一些问题。这需要在专项讲解的时候,再进一步细化讲解。
(三)结构和手法
先说结构。我们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来研究:
开头: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引起下文,铺垫,伏笔,设置悬念,奠定基调……
中间:承上启下(可排列组合出三种,只承上,只启下,既承上又启下)
结尾:篇末点题,总结全文,呼应开头,余韵无穷,深化主旨……
这个记起来不算难,但还是有一些复杂,所以为了容易记,我稍微做了一点调整。调整后如下:
开头:点总悬伏奠铺引(可以这么记忆,想象有个叫点总的家伙,在悬浮列车上开了个店铺,居然还盈利了)
中间:承上启下(解说略)
结尾:点总余深呼(记忆法接上,既然盈利了,所以点总我深呼了一口气:真他妈爽啊)
然后说手法。修辞手法不用多说,重点在于表现手法,这个东西太多,好多人搞不清楚。记忆方法很简单,先记住一句话,叫“动情小描写”。我管这个叫记忆锚点。记住了这个锚点,你一定能想起后面的内容。
动: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化动为静。
情:情景交融、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直抒胸臆。
小:以小见大、象征、托物言志。
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白描/细描。
学而思的刘纯老师,在讲情系几个手法的区别的时候,说,情景交融和融情于景基本不用区分,它们都是只有景没有情,而借景抒情是既有景又有情,直抒胸臆很简单只有情没有景。
而新东方国家玮老师在讲描写系白和细的关系时,也说了一个特别简单的辨识方式,就是,白描的特征是一系列名词的罗列,而细描(全称细节描写)的特征则是动词。
除了上面这个系统,其实还有几个不太好归类的表现手法,我单独列出来,如下:
对比、虚实、烘托、反衬。
总结:
想方设法写出四个点(中考的话三个点)。
这四个点从内容、主旨、手法/结构这三个方面六个点切入。
选择你会答的四个角度,而不要过多地受到题目本身的干扰。
如何学好语文五、答题启动词
1.语文题的答案构建(主要指阅读主观题),要像数学一样逻辑严密,而绝对不能靠感觉。
2.做语文题需要思考,但绝对不能冥思苦想。量化来说,你在看到一道题之后,要尽可能在三十秒内开始写答案。
3.你不会做题,从来不是因为它本身的复杂,而是因为你自己把它想复杂了。所以,时刻告诉自己,题目永远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难。
然后我要说的是关于答题启动词,其实就是答案以哪几个字开头。相信大多数学生在平时的答题中,一定在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在用。
运用了……(这里跟的是手法,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动情小描写”)
写出了……(这里主要是内容,如果你不会写的话,可以使用对象+定性的格式)
表达了……(这里主要是主旨情感)
如果是中考,议论文和说明文的答案启动词往往更多使用“论证了……”和“说明了……”。
其实这个答案启动词不是重点,重点我想说的是,你脑子里有了这个东西,看到题目,基本上就不太会受到它的误导,可以迅速地开写。这也是对前面所讲内容的简单提炼。更要紧的是,当你发现一道题目你完全没有头绪,你甚至不知道它在问啥(相信我,这种情况时有发生),这个时候,这个答案启动词,就会告诉你你原来还可以这样入手答题。
如何学好语文六、两级信息法
先说概念:
我们把我们所能看到的一切都归结为信息。两级信息法就是要把这些信息分出主次,而就语文的学习来说,两级信息法主要针对的是文字信息,而就一份试卷来说,两级信息法则区分出哪些信息对做题有帮助哪些信息对做题没有帮助。那些有助于我们理解,并且有助于我们得到正确答案的信息,我们称之为一级信息,而那些对做题没有帮助,并且会干扰我们得到正确答案的信息,我们称之为二级信息。
而我们要做的事情,就很简单:把握一级信息,排除二级信息的干扰。
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很多人之所以把题做错了,不是因为不会,而是因为他被二级信息干扰了。还记得我前面提到的么,人们容易把简单的题目往复杂了想,这一部分是源于人类自虐的本性,另一部分则很简单,他被二级信息误导了。而一份试卷的难易,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二级信息的多少。
假如有一份试卷,我们能完全剔除掉二级信息的话,你就会欣喜地发现,题目变得超乎想象地简单。但很可惜,出卷人不会这么厚道。
我想说,两级信息法,其实是一个关于思维方式的方法。
我们要做的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顺便提一句,简单的问题要本能化)
那么,如何判断哪些是一级信息,哪些是二级信息呢?
我认为,它们具有如下特征。
一级信息:确定的,刚性的,简单的,主干的,容易理解的……
二级信息:不确定的,弹性的,复杂的,细节的,令人费解的……
但很可能你看完后还是一知半解,而且觉得完全没有可操作性。没有关系,我接下来就给出最清晰的判断标志。
当你看到以下这些的时候,它一定是二级信息:
修辞
数据
引用
具体事例
介词短语
排除掉二级信息,剩下的,就是一级信息。
可以做几个练习: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划去二级信息,保留一级信息。)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问: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还记得这个例子吗,用两级信息法重新研究一下。)
今天早上,在闹钟的催促下,我七点二十五的时候就早早起床,一路念叨着“白发不知勤学早,老来方悔读书迟”激励自己,然后以兴致勃勃的心情,在我家楼下对面小吃摊,一口气吃了三个热气腾腾的韭菜鸡蛋馅的包子。(请问哪些是一级信息?)
相对来说,一级信息不太好判断。因为我对学霸的定义,就是,那些天生依靠直觉就能找到一级信息的人,我管这种人,就叫学霸,或者是具有学霸思维的人类。所以,你想一上来就直接把握住一级信息,可能不那么容易。但如果硬要把握的话,也不是没有办法。
我认为,以下这些内容,很可能就是一级信息:
核心对象
对核心对象进行定性的词
关键性事件(十个字以内)
其他你认为重要的
这就涉及两级信息法的两个使用方式。
第一种,微观使用方式。就是在做具体的题目时,定位到原文里,排除掉二级信息,剩余的就是一级信息。然后在获得一级信息的基础上,依照前面的各种方法做题。
第二种,宏观使用方式。就是在阅读文章的时候,直接按照一级信息标志,勾画出一级信息来。然后在具体做题时,适当结合前一种方式构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