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1、 下列不是区分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学原则的是 ( )。
A 、 主、客观世界统一原则
B 、 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
C 、 知行一致原则
D 、 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答案: C
42、 社会心理学的实证分析阶段是从 ( )。
A 、 20世纪30年代算起
B 、 19世纪50年代算起
C 、 19世纪60年代算起
D 、 20世纪20年代算起
答案: D
43、 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动力性质的心理特征称 ( )。
A 、 动机
B 、 性格
C 、 能力
D 、 气质
答案: D
44、 ( )说明大约有95% 的可能性真分数落在所得分数± 1.96SE的范围内,或有5% 的可能性落在范围之外。
A 、 优柔寡断和鲁莽草率
B 、 墨守成规和执拗
C 、 任性和怯懦
D 、 受暗示性和武断从事
答案: A
45、 癔病,多以 ( )为发病基础,在心理社会因素影响下发生,病程反复迁移。
A 、 躯体疾病
B 、 人格倾向
C 、 社会环境
D 、 季节变化
答案: B
46、 通过掌握社会文化经验而获得的智力,被称为 ( )。
A 、 流体智力
B 、 晶体智力
C 、 一般智力
D 、 特殊智力
答案: B
47、 个体因为自己在人格、能力、外貌等方面的缺憾,或者在思想与行为方面与社会常态不一致,而产生的一种痛苦的情绪体验即
为 ( )。
A 、 焦虑
B 、 嫉妒
C 、 抑郁
D 、 羞耻
答案: D
48、 与意志的坚韧性相反的是 ( )。
A 、 优柔寡断和鲁莽草率
B 、 墨守成规和执拗
C 、 任性和怯懦
D 、 受暗示性和武断从事
答案: B
49、 社会交换论认为态度改变的关键是 ( )。
A 、 回避的倾向
B 、 诱因的强度
C 、 动机的强度
D 、 榜样的力量
答案: B
50、 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物体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即是 ( )。
A 、 感觉
B 、 知觉
C 、 感知
D 、 反应性
答案: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