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香港明报报道,香港学生自小学习英语,但不少人面对外国人时却张口无言。曾任特区政府考评局英文会话考官、培正中学英文科副主任马漪楠指出,文凭试临近,但港生英语多死记书面文法,即使5级也未必能与外国人交谈。
她见学生喜爱用“O嘴”、“囧样”等潮语表达自己,便与曾留学英国的丈夫撰写《屎烂英语》一书,将潮语译成英式俚语,让学生与外国青年“同声同气”。
“学生听到‘Cheers’以为是“干杯”,但英国人却普遍以此代替‘Thank you’或‘Goodbye’。”马漪楠受访时笑言,在港学英语为求分数居多,加上课程紧密,根本无时间理解语言背后文化,若与人沟通是用上大量书本英语,就如中文加上“之乎者也”,令人难以答话;而俚语就如香港“潮语”,令人感觉同声同气。
马遂在校内向百多名学生发问卷,发现他们最想学的其实是“潜水”(留学群 liuxuequn.com)、“O嘴”(留学群 liuxuequn.com)、“符碌”(留学群 liuxuequn.com)等潮语的英文讲法,甚至学生要求她解释Lady Gaga歌曲的歌词意思。她便按学生兴趣翻译出书,吸引青年阅读。
她说﹕“学生就算学通识也要看英文报章,内里不少报道评论就用上俚语。”不少当代英语也是从时事或名人轶事演变而来,例如“Monica”这个名字,自前美国总统克林顿爆出性丑闻后,就有“情妇”的意思,因事件女主角名字正是“Monica”。
她的丈夫岑皓轩曾在英国留学多年,他则将当年留学的趣事加入书中,他指俚语有别于其它深奥词汇,有的只是重组几个简易字词,已有另一意思﹕“以往到酒吧识女仔,开场白非‘How do you do?’而是‘How you doing?’,同样在打招呼,后者却带有追求的意味。”
岑皓轩认为,学懂俚语不但可增进英语水平,日常生活包括看外国电影、连续剧等也可理解不少笑点,而未来踏出社会也有助扩阔社交圈子,较进修商业英语班更有用处。
但两人提醒学生,讲俚语要分场合,例如在毕业典礼上要发表毕业致辞,就应尽量少用,当然与同学倾谈时,就可畅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