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教师认为,在材料提供方面,可以创设角色游戏情景,以下是留学群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随笔:研有所思,思有所改,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留学群。
新学期伊始,园长就根据本学期的工作安排布置了关于区域的设置与材料投放。刚布置完,说实话,我头脑一片空白,虽然关于**师大、**十六幼的区域设置及材料投放以及相关的图片看了一遍又一遍,理论也查了不少,但回归自己班的区域布置,还是无从下手?思来想去,最笨拙的方法,按照省编教材来规划。结合今天的教研,反思园长的问题,让我不免又回到起点。
预设材料的玩法
投放区域材料时,我更多的时候是根据我的想法及经验去投放材料。比如我班操作区《制作花生酱》。根据上学期我班幼儿对《油爆花生米》的兴趣,我觉得《制作花生酱》应该很有意思,于是就去投放相应的材料,结果在玩的时候,发现有些宝贝因耐力不够、定性不稳,没捣完就嫌累,不想玩了,这时我也知道需要老师的助推。但因理论的匮乏,不知如何去助推,不了了之。教研后有的教师说是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发展目标设计的,有的教师说是根据材料本身的特点设计的......从大家交流的观点来看,我觉得我们又是从老师的角度去预设材料可以怎么玩,应该怎么玩,而忽略本班幼儿有什么样的认知经验,他们有可能会怎么玩,喜欢怎么玩。“儿童可以怎么玩”和“儿童会怎么玩”是两个貌似相近却本质不同的问题,前者体现出教师运用惯有的思维方式,忽略了从儿童的视角考虑儿童的兴趣和需要等问题,而“儿童视角”恰恰是我们教育者应该追寻和研究的视角,也是教师设计游戏最根本的出发点。
孩子是怎么玩的
各班老师都简单的介绍了各班宝贝玩的情况,从中可以感受到孩子们更多的时候没有按照我们预设的游戏去玩,而是根据他们自身已有的经验去玩的。这其中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我觉得我们要从多个角度思考为什么。1.预设游戏时不了解本班幼儿的游戏水平。2.功利性太强,急于要自己想要的结果,适得其反。3.没有考虑幼儿的兴趣。
下一步怎么做
有的教师认为,在材料提供方面,可以创设角色游戏情景,如我班操作区——《制作花生酱》,创设农家乐坊,以满足他们的游戏愿望;在行为评价方面,可以对宝贝的表现给予积极的回应和鼓励,可以将孩子们的好玩法进行集体分享,这样可以推动进一步的游戏,有的教师指出:教师预设的学习可能不一定都能实现,有可能下一次游戏时的兴趣点不在我们预设的点上,比如“水墨画”,如果只局限于握毛笔的姿势,孩子们不感兴趣,那么游戏自然而也吸引不了他们;有的教师说:“我们想了这么多种可能性,是否无形中控制了孩子们的游戏行为?”也有教师持不同意见,认为每种策略只是一种可能性,教师如果不思考多种可能性,如何推动儿童的游戏向更高的水平发展呢?
我们也不能一意孤行地要求儿童朝着安排好的方向发展,因为儿童事实上有很多种学习的可能性。我们对儿童某一时刻的了解也不是终点和全部,而是要静静地、全方位地观察儿童,去发现一个丰富的、具体的、整体的儿童。我们只能在不断“发现儿童的需要”“满足儿童的需要”中提高读懂儿童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