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它是点滴积累长期坚持的过程。以下是留学群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育儿心得:终身的事业,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留学群。
一个孩子从呱呱坠地到蹒跚学步,再到幼儿园小学中学乃至大学,教育贯穿其中。一个孩子的教育成才包含了全家人的心血,也包括了社会的关爱。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何教育孩子是每个父母最关心的问题。
身为教育工作者,我深深的体会到教育不是纸上谈兵,它面对的是一个个真真切切的孩子。虽说看遍各种育儿书籍,但是对每个鲜活的个体,教育也变得多种多样。古有三十六计,今天我也分享一下我的育儿三十六计。
抛砖引玉
都说每个孩子天生就是一个想象家,他们的想象力可以创造世界。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创造之秘》中说过:“想象力是发明、发现及其他创造活动的源泉。”可见,保护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有多么的重要。可是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想象力却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美国一个权威咨询机构调查结果表明:孩子1岁时,想象力、创造力高达96%,可这种情况在7岁上学以后发生逆转。到10岁时,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只剩下4%。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家长不妨扪心自问一下,在保护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方面我们做了什么?更多的是越俎代庖,替孩子做的越来越多,没有更多的耐心听听他们的声音,而是权权包办。到最后孩子想象力的翅膀退化,变成了等着妈妈喂食的小鸟。还有一些懒惰的家长什么都不管不顾,让孩子自己去做。但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的知识能力有限,无法知道的更多看的更远。如果我们换个思维换个角度,当孩子脑海徘徊着小问号问为什么时,我们不如试试反问孩子呢。比如说:“你觉得这是为什么呢?”也许孩子会给出一个非常精彩的答案来。如果孩子不知道从何说起,不知道该说什么,我们可以给他个提示,正如阅读中,父母需学会适度“留白”。谓留白,就是减少我们所说的,所做的。给孩子更多的空间,让他们多想多说多做。
走为上计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心理和生理等各方面逐步发展成熟,孩子们慢慢有了自己的思想,这时候难免与家长发生冲突。孩子与家长之间没有硝烟的战争时而发生,那么当与孩子发生冲突时,谁先主动休战呢?必须是家长。因为,家长控制情绪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
一个人在盛怒之下语言的杀伤力是极大的,也许我们逞了口舌之强,但是在孩子心里会造成极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也就很难营造出良好的亲子环境。孩子在各个叛逆敏感期都会做出一些不当的行为,作为我们家长应适可而止,理解包容他们,试着控制情绪。这些对孩子来说也是一个身教的机会,让他们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虽说在与孩子的战争中我们走为上计,但是我们最终要让孩子知道的是:爱是无条件的,却是有边界的。有些东西是不能碰触的,有些规则是要遵守的,这是人生存的必然法则。
假痴不癫
热播的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中的郭涛。请看下面这些情节:当儿子石头的胳膊受伤时,郭涛表现得漠不关心,不仅不让儿子休息一会儿,反而让他去扔垃圾;当儿子不愿意继续演节目,倒在地上耍赖时,郭涛坚决拖着儿子走,脸上没有丝毫怜悯之心;当儿子的小伙伴儿“撂挑子”,不再跟儿子合作时,郭涛鼓励石头自己独立完成任务,等等。这说明,他既不懒又不傻,而是一个有心计、懂教育的好家长。各种教育都指出一个聪明懂教育的家长都是一个假痴不癫的家长。在孩子面前的“傻”,才能让孩子变得“灵”。 父母总是替孩子解决问题,实际上是剥夺了孩子动脑筋的机会,阻碍了孩子智力的开发。当我们适当装傻时,孩子们就会帮助我们解决各种难题,这是他们成长的好机会。当我们装傻总是反问他们怎么办的时候,他们也在这个过程中树立了自信心。
以上的一点两点,不能涵盖教育的方方面面。教育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它是点滴积累长期坚持的过程。作为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我们任重而道远。我们应该以教育孩子“勤奋、正直、求是、创新、自尊、自信、宽容、负责”为我们终身的事业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