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及解析:
1.AD【解析】思维鸣响或思维回响,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幻觉,表现为患者能听到自己所思考的内容,思维鸣响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2.BC【解析】略。
3.AB【解析】略。
4.AC【解析】压力源的种类按性质可分为三大类:1)生物性压力源,一组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生存与种族延续的事件,包括躯体创伤或疾病、饥饿、性剥夺、睡眠剥夺、噪音、气温变化等;2)精神性压力源,一组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正常精神需求的内在和外在事件,包括错误的认知结构、个体不良经验、道德冲突以及长期生活经历造成的不良个性心埋特点(如易受暗示、多疑、嫉妒、自责、悔恨、怨恨),等等;3)社会环境性压力源,一组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社会需求的事件。
5.ABD【解析】略。
6.ABCD【解析】略。
7.ABD【解析】略。
8.CD【解析】为了对测验分数做出确切的解释,只有常模资料是不够的,还必须有测验的信度和效度资料。没有效度证据的常模资料,只能告诉我们一个人在一个常模团体的相对等级,不能做出预测或更多的解释。即使有效度资料,由于测验效度的概化能力是有限的,在对测验分数做解释时也要十分谨慎。在解释测验分数时,一定要依据从最相近的团体,最匹配的情景中获得的资料。
9.ACD【解析】“心理问题”是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引发心理问题的原因有:学习问题、工作问题、婚恋问题、情绪问题、个性问题、人际关系、子女教育、疾病困扰或求助者表达的其他重要问题。
10.ABC【解析】在临床资料的整理与评估时,需要关注求助者个人内在世界的重要特点,如想像力、创造性、价值观(对生活享乐方面、社会责任方面、追求精神生活质量方面的价值取向)、理想(已经付诸行动的理想)及对未来的看法(如希望明年发生什么事、希望5—10年内发生什么事等)。
11.BD【解析】在摄人性会谈中,对求助者的会谈内容进行区分和鉴别十分重要。1)做程度上的区别,由于人在对待生活事件时受情绪的干扰,所以心里想的和实际做的有时并不完全一致。有时,患者谈的是一种情绪体验或一种想法,在强烈程度上可能有夸张成分,而在他的行为中未必表现得那么强烈。区分情绪(或想法)与行为,对决定咨询措施是重要的。2)对会谈内容的真伪进行鉴别,特别对神经症求助者,由于他们有一种无意识的病因否认倾向,所以不能完全按求助者谈的内容对症状归因。
12.ABC【解析】功能失调性假设或图式是人们评价生活事件、赋予经验事实以特殊意义,以及主宰人们处理事情方式的基础,是支配人们行为的规则。
13.AC【解析】分析引发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心理因素时的工作程序包括:1)从个人心理发育史资料人手,查看其认知能力和成长中有无错误观念产生;2)查看求助者对现实问题有无误解或错误评价;3)分析求助者内在世界中有无新、旧观念冲突或对人、对事的持久偏见事例;4)寻找求助者的记忆中有无持久的负性情绪记忆;5)分析求助者的思维倾向和习惯,有无反逻辑性思维和不良的归因倾向;6)分析经验系统中存在的不利因素(老眼光);7)分析有无深层主观因素一一价值观(人生价值观)方面的问题;8)分析是否有心理发育停滞(钟友赋的认知一领悟疗法)。
14.BCD【解析】略。
15.BC【解析】略。
16.ABCD【解析】略。
17.AD【解析】所谓表层错误观念或边缘性错误观念,是贝克和雷米认知疗法中的概念,是指求助者对自己的不适应行为的一种直接、具体的解释,即用具体的事件对自己的行为加以解释(如一个患有强迫性洗手行为的患者可能将自己的行为解释成对细菌的恐惧,认为这些东西会伤害其健康而不断洗手),这种解释所包含的就是表层错误观念。
18.ACD【解析】求助者中心疗法建立在人本义的哲学基础上,罗杰斯的基本假设是:人们是完全可以信赖的,他们有很大的潜能理解自己并解决自己的问题,而无需咨询师进行直接干预;如果他们处在一种特别的咨询关系中,能够通过自我引导而成长。
19.AD【解析】求助者的社会接纳程度,也可以看作其本人的社会适应程度。评估社会接纳程度时主要评估求助者的行为表现和与周围环境的适应情况。内容包括跟人的来往,学习或工作方面的表现,跟家人的相处,或者对问题的处理方式与能力,等等。根据这些行为上的表现,可以综合地判断社会生活的适应程度,作为咨询效果的指标之一。
20.ABCD【解析】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