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丘之貉你知道怎么读吗?不知道吗?那就来看看由留学群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一丘之貉是什么意思 一丘之貉典故”,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更多内容请关注留学群。
一丘之貉是什么意思 一丘之貉典故
拼音:[yī qiū zhī hé]
英文:birds of a feather
拼音代码:yqzh
成语性质:贬义词
成语用法:偏正式;作宾语。
近义词:一路货色、泾渭不分、臭味相投、沆瀣一气。
反义词:黑白分明、是非分明、良师益友、患难之交。
谚语:天下乌鸦一般黑
歇后语:家臭虫说山臭虫
释义:一个土山里的貉。比喻彼此同是丑类,没有什么差别。丘:土山;貉:音“核”,长得像狐狸的野兽。
出处:《汉书·杨恽传》:“若秦时但任小臣,诛杀忠良,竟以灭亡,令亲任大臣,即至今耳,古与今如一丘之貉。”
引征详解
貉,一种形似狐狸的野兽。「一丘之貉」指出自同一山丘上的貉。比喻彼此同样低劣,并无差异。语出《汉书.卷六六.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杨敞》。
典源 《汉书.卷六六.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杨敞》
长乐者,宣帝在民间时与相知,及即位,拔擢亲近。长乐尝使行事(隶)〔肄〕宗庙,还谓掾史曰:「我亲面见受诏,副帝(隶)〔肄〕,秺侯御。」人有上书告长乐非所宜言,事下廷尉。长乐疑恽教人告之,亦上书告恽罪:「……恽闻匈奴降者道单于见杀,恽曰:『得不肖君,大臣为画善计不用,自令身无处所。若秦时但任小臣,诛杀忠良,竟以灭亡;令亲任大臣,即至今耳。古与今如一丘之貉。』恽妄引亡国以诽谤当世,无人臣礼。……。」上不忍加诛,有诏皆免恽、长乐为庶人。
注解
长乐:戴长乐。西汉时人,生卒不详。宣帝宠臣,官任太仆。
廷尉:职官名。秦始置,九卿之一,掌刑狱。北齐以后称「大理寺卿」。
恽:杨恽 (?~公元前54),字子幼,西汉华阴人,为司马迁外孙,杨敞之子。宣帝时,因功受封为平通侯。后为怨家所告,被处以腰斩之刑。
匈奴:秦、汉时北方的游牧民族。
单于:汉时匈奴君长的称号。
见杀:被杀。
不肖:不贤,没有才能。
大臣为画善计不用:大臣替他设计了很好的治国策略,却不知采用。画,设计、筹谋。
身无处所:无容身之处,意指死亡。
令:假使。
至今:延续到今。
当世:指汉宣帝。
成语典故
据《汉书.卷六六.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杨敞》载,汉朝时的杨恽,父亲杨敞是昭帝时的丞相,他自己能力又强,所以年轻时就在朝廷里担任要职,声名显赫。因少年得志,所以不觉中显露骄傲的态度,常常得罪别人,其中与宣帝最宠信的太仆戴长乐的私仇最深。有一次戴长乐被人告了一状,他怀疑是杨恽怂恿的,所以也上书控告杨恽诽谤当今皇上。
其中一条罪状大意是说:从匈奴投降过来的人,正谈论他们首领单于被人杀害的消息。杨恽听了之后,就发表议论说:「单于真是昏庸的君主,虽然他的大臣替他设计了很好的治国策略,却不知采用,结果送上自己的性命。这就好比历史上秦朝的君主一样,因为听信小人而杀害忠贞大臣,结果遭到亡国的噩运。如果当时秦朝的君王肯采纳忠言,也许今天还是秦朝的天下呢!从古到今的国君都喜爱听信小人的话,真像出自同一山丘的貉(yī qiū zhi hè,一种形似狐狸的野兽)一样,没有什么差别。」
杨恽如此借古讽今,实在是太猖狂无礼了!宣帝听了很生气,就将杨恽免职。后来「一丘之貉」由此演变而来,用来比喻彼此同样低劣,并无差异。汉朝时有一个名人叫杨惮,他的父亲是汉昭帝时的丞相杨敞,母亲是大史学家司马迁的女儿。他自幼便受到良好的教养,未成年时就成了当朝的名人。汉宣帝时大将霍光谋反,杨惮最先向宣帝报告。
事后被封平通侯,当时在朝庭中做郎官的人,贿赂之风极炽,有钱的人可用钱行贿,经常在外玩乐;无钱行贿的人,甚至一年中也没有一天休息。杨惮作中山郎后,便把这些弊病全部革除,满朝官员都称赞他的廉洁。但他因少年得志,又有功劳,便产生了骄傲自满,结果与太仆长荣(长荣是宣帝旧友,最得信任)发生意见。有一次,杨惮听见匈奴降汉的人说匈奴的领袖单于被人杀了,杨惮便说:“遇到一个这样不好的君王,他的大臣给他拟好治国的策略而不用,使自己自白送了命,就像我国秦朝时的君王一样,专门信任小人,杀害忠贞的大臣,结果国亡了。
如果当年秦朝不如此,可能到现在国家还存在。从古到今的君王都是信任小人的,真像同一山丘出产的貉一样,毫无差别呀!”就这样,杨惮被免职了。自古君王勇于改过,不信馋言者能有几人,杨惮仅被勉职,已是不幸中之大幸了。唉!“前汉书”:“杨惮传”的原文是“古与今,如一丘之貂。”丘,土阜也,四边高,中央低的土堆;貉,音鹤,俗称树貉,状似小狐,毛黄褐色,深厚而温滑,可做皮袍。后来的人将这两句话引申成“一丘之貂”这句成语,以此喻同类没有差别,像在同一个山丘里生长的貂一样,形体都是相同的。
典故附录
杨恽(?--前54)是西汉著名历史学家司马迁的外孙,又是丞相杨敞的儿子,年轻时博学多才,交游很广。他起初受任为郎官、骑郎,常侍宫中。由于办事干练严正,被加官为左曹,负责处理百官上书等事务。
公元前66年,大司马霍禹、冠阳侯霍云、乐平侯霍山等人,由于失去汉宣帝的信任,准备密谋造反。杨恽知道了他们的意图,立即通过侍中金安上报给宣帝。霍氏的阴谋遭到粉碎,杨恽也因功被封为平通侯。
当初,在宫中服事的郎官很多,有些人出身豪富,为了获得较好的差使,经常送钱给主管的官员,以致内廷贿赂盛行,舞弊成风。杨恽知道情况后,大力进行整顿:凡是行贿贪污的立即免退,确有才干的就尽力向上推荐。
杨恽自己非常廉洁,从来不受不义之财,连父母留下的遗产也都分给了宗族和兄弟。但他自恃才高,说话无所顾忌,又好揭发别人的隐私,因此得罪了许多人。
有一次,高昌侯董忠的车马突然受惊,挣脱缰绳奔入北掖门。杨恽知道后对富平侯张延寿说:“我听说以前曾有奔车冲到殿前,撞得门断马死,不久昭帝就去世这样的事。现在又发生了这种事情,莫非也是上天在示意吧?”
又有一次,杨恽听说匈奴单于因暴虐无道,众叛亲离而被逼自杀,就对人说:“无道的君主,不听臣下忠言,最后必然自陷绝境。当初秦朝如能信用贤臣,恐怕直到现在还不会灭亡。古今的事情,其实是一丘之貉啊!”
杨恽立即被廷尉于定国下令逮捕入狱。经过审问查验,证明确有其事。于定国认为杨恽口出恶言,诽谤天子,实属大逆不道,主张对他处以极刑。但宣帝想到了杨恽过去的功绩,不忍加诛,只下诏把他削职为民。
杨恽失去了爵位和官职,退居在家。他认为自己的言论并没有错,心中愤愤不平,从此就置田造屋,广交宾客,消磨时日。友人孙会宗劝戒他说:“大臣遭到贬斥,应当闭门思过,遗事悔改;否则,将来招来祸患。”
杨恽满腹怨气正无处发泄,当即写了一封信给孙会宗,向他直抒己见,流露出对朝廷的极度不满。不久,有人上书告发,廷尉查到了他写给孙会宗的信。宣帝知道后非常恼火,就下令把他处死。
一丘之貉造句
1、“她们都是一丘之貉,”他自言自语地说,心里想到,并非他一人遭到与那下流女人结合的悲惨命运。
2、美国和叙利亚有正式的外交关系,并可以在多边组织如联合国中动用否决票制裁伊朗的一丘之貉们。
3、这些一丘之貉的作为,完全是豹子野心,贪婪凶残无比。
4、在我看这群人都是一丘之貉,无一例外。
5、这群人不是抢就是骗,都是一丘之貉,实在没出息。
6、她还不了解我的福什利,他是一个更卑鄙的男人,他和女人姘居,是为了谋取更高的地位他们都是一丘之貉。 “
7、比起去年来他的防守略有进步,这一点我相信,但在分球和打整体球方面,他和其他人是一丘之貉。
8、梁山泊好汉在官府来看,都是一丘之貉。
9、他俩一个马屁精,一个笑面虎,都是一丘之貉。
10、审理这件案子的官员虽然手段不同,但都是一丘之貉,每个都贪赃枉法。
11、管他什么帮派,在我看来都是一丘之貉。
12、你不用再狡辩了,你和盗匪根本就是一丘之貉。
13、何须多费唇舌解释,摆明的,你们就是一丘之貉。
14、这伙坏蛋都是一丘之貉,没有什么差别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