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罗兰岗是神马?是人名还是地名?其实 罗兰岗最近出现在国内新闻上,是源自中新网今年以来连续几篇关于美国官员提倡禁止月子中心的消息。下面留学群来说说美国罗兰岗:揭秘中国富商的神秘二奶村。
百度百科是这么解释滴:
罗兰岗(Rowland Heights)是美国加州洛杉矶县的一个未建制社区(unincorporated community)。占地约30平方公里(11.4 平方英里)。2000年统计人口为48,553。年中间家庭收入约为$ 64,986。年中间家庭房价$461,614。
中新网援引美国当地媒体的报道称,美国洛县官员正联合10多个政府和执法机构,从移民、纳税等多个角度全力调查,禁止月子中心。
有关月子中心的动议指出,到目前为止,地区规划部门总计收到了65份有关罗兰岗和哈岗(Hacienda Heights)月子中心的投诉。这些月子中心将住宅改造成供外国游客生孩子的酒店,这样的行为为合法的酒店商家带来了影响,同时还有逃税以及滋扰居民的问题。
去年12月1日,美国奇诺岗市数十名居民在该市主要街道路口抗议该市住宅区开设的一处华人月子中心。该市政府对房屋进行检查后发现,这座宅子中住了多达 30名妇女,多数是中国的有钱孕妇,她们在美国生下孩子后孩子就自动成为美国公民。此事在洛杉矶当地引起轩然大波,市政府后来还为此月子中心发布了禁制令。
当然,罗兰岗的意义还不仅限于此,且容我细细道来。
生娃圣地
此前,一部由汤唯和吴秀波主演的国产爱情喜剧《北京遇上西雅图》红遍大江南北。剧中“败金女”文佳佳曾经是美食杂志编辑,对爱情充满了像电影《西雅图夜未眠》一样的浪漫幻想,为了给自己的孩子一个“美利坚公民”的身份,她不远万里只身来到美国西雅图的月子中心待产生子。
西雅图之外,为何中国人都愿意跑到罗兰岗来生孩子呢?
百度百科里还有一句话:在罗兰岗的人口中,其中亚裔占55%, 白人占11.6%, 西语裔或拉丁裔占人口的30.6%,其他族裔为2.8%。
查阅罗兰岗的历史可以发现,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许多来自台湾和韩国中产移民移居至此,同时罗兰岗也吸引了许多来自中国大陆的移民。
很多人从原来华人聚集的阿罕布拉市、蒙特利公园市等移居至此,由於这些城市的地理位置在罗兰岗西面,所以罗兰岗和紧邻的哈岗、核桃市和钻石吧、奇诺岗等城市一并被称为东区。
目前,这里华人超市林立,各种方便华人生活的餐馆、医生诊所、美容院比比皆是,已成为华人聚集的洛杉矶地区的东区的一个商业中心。
而在罗兰岗的山上,有一片高级住宅区,有铁门警卫,房价都在七十万到一百万不等,都是95年以后建的房子,平均二千五百呎至四千余呎。属於闹中取静的区域。多数华人比较愿意到离喧嚣较远的城市去选择住宅。
中新社在08年时就专门以《洛杉矶罗兰岗出现“新中国城”》为题报道过这一现象。
文章写道:
近年来,随着华人移民不断涌入美国,华人已从洛杉矶中国城和蒙特利公园市向东移居。在罗兰岗仅考利玛大道同一个路口就有4个华人商业广场,其中有2家超级市场、20多家中国餐馆,还有珠宝金行、化妆品店、服装店、中国书店等,形成强有力“华人经济圈”。
这样的语言、文化和生活环境,自然是想成为美国娃他/她父母的华人们的首选之地。
据广州日报最近的一篇报道:
近年来,随着中国大陆孕妇到美国生产的风潮越来越盛,南加华人聚居区的待产“月子中心”也逐渐向企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其经营规模已由原来租用一栋民宅发展到租用多户集合民宅,成批量地接待大陆待产孕妇。
据称,美国媒体走访了多家月子中心,发现他们一般在上海和北京等大城市驻有办事处,负责招揽生意,美国的月子中心则负责产妇的接机送机,以及在美国产子的所有事宜。
这些月子中心的价格在10万~25万元人民币不等,孕妇一般会在月子中心逗留4个月,3个月待产,1个月坐月子。不过,这还仅仅是产妇一个人的价格,如果需要亲属陪产,一般每人每天另收取350元人民币的费用。
有网友算了一笔账,如果全程陪产4个月,按120天算,陪产亲属需要额外支付人民币4.2万元的费用,待产期间,外出购物用车等费用还要另算。作为潜规则,回国前还要给月子中心的阿姨1万—2万元人民币的红包。另外,飞机票的费用也需要孕妇及其家属自行承担。
月子中心的涌现,也带旺了当地华人社区的房屋租赁业。失业在家的洛杉矶罗兰岗华裔居民邢太太几年来一直靠把三房两厅中的两个卧室租给孕妇为生,近几个月接连不断的QQ询价让她明显感觉到中国正在掀起一场孕妇来美生孩子的浪潮。
邢太太表示,几年前她失业在家,看到邻居把房子租给孕妇,她也照猫画虎地在网上打广告,没多久就有中国孕妇通过手机QQ前来询价,但开始的时候 两个房间用了半年才全部租出去,而且租金也并不算高,每间才800元。
但到了2012年她的两间空房接连不断地有孕妇来租,不仅价码接连攀升,由原来的 800元逐渐涨到了现在的最高1600元,而且前来询价的人也变得越来越多了。
《北京遇上西雅图》剧照
神秘二奶村
当然,如此优良的环境和生娃体验,自然也成了中国男人们安置二奶与私生子的不二选择。
早在2003年,《环球时报》驻美记者就首先对这一现象做了报道:
在洛杉矶以东起伏的山峦中,坐落着一大片别墅式住宅区,罗兰岗别墅区就是其中之一。
这里有这样一批华人“二奶”,她们住豪宅、开好车,白天休息、晚上打牌,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时间久了,这些有着共同语言的“二奶”们,逐渐凑到一起,形成了在周围非常有名的华人“二奶村”。
罗兰岗的这处社区近年来在当地人口中被称为“Ernai Village”,Ernai就是二奶的音译。据称当地至少住了数十名中国二奶,她们很少在白天露面,通常会找家教到府教授英语,出门以保时捷等高级名车代步,付小费绝不手软。
因为“二奶”们的男人常常在中国,据说她们整天闲得无聊,常常聚在一起打通宵麻将,到了白天,“二奶村”里反而静悄悄的。
据环球时报记者的亲身探访称,别墅区门口的正中间立着一座岗亭,岗亭两边是汽车进出的通道。岗亭的牌子上用中文写着:“居民通道”、“访客通道”、“贵宾通道”等字样。
那里的保安很尽职,因为过去曾发生过“大奶”来找“二奶”闹事,还出过人命,所以保安把门特别严格。据说即使“大奶”们想进来,没有“二奶”们的同意,也是不可能的。
20世纪90年代以后,不少选择走出国门的公司开始在美国设立分公司。洛杉矶是他们的第一站,一些民营企业老板借口来美国拓展业务,将部分资金转入美国,也不是什么稀奇的秘密。
罗兰岗及其附近地区在1990年之前还是一片蛮荒之地,到了1994年,房地产公司相继进驻,大规模兴建高档住宅。站在罗兰岗高地可以俯瞰整个洛杉矶的美景。
一些中国老板开始在这个小区为自己的“二奶”买下房产,由于“二奶”们的身份、经历、爱好相似,她们很快扎堆成为朋友,“二奶村”也渐渐被周围的华人叫出了名。
据说,当初“二奶”们买下罗兰岗的房产大致每套需要花费30万美元左右,但后来,这样的房子已经可以卖到50多万美元了。虽然大家普遍觉得“二奶”们头脑比较简单,但有一点她们清楚得很,就是这些房产在当时购买时,必须都写在她们的名下。
而最新的信息是,当地不动产业者表示,当地高级住宅平均有四间寝室、三套卫浴,并附有游泳池,380平方米的格局,少说也要90万美元。据称中国买家一旦看上眼,就会提着装满现钞的皮箱,直接以美元付现。
留守女的男人们
当然,权贵们总会到美国探望二奶。在洛杉矶机场,有一种传闻是,你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一位二十来岁的少妇,到机场接一位五六十岁的老男人,两人紧紧拥抱过后,便坐上奔驰或者宝马车,一溜烟开回“二奶村”。
最后,还想八卦滴提几句,在网上,与罗兰岗“二奶村”遥相呼应的是位于加拿大温哥华的“大奶屯”。
据《看天下·揭秘中国》一书称,“大奶屯”指的就是集中住在西区的太太们。“留守太太”们经常流连于温哥华市中心的名店,温哥华国际时装周上也常能瞥见她们的身影。
这些寂寞又富裕的太太们则喜欢聚在一起交流“血拼”心得,有时更是结伴坐游轮到加勒比晒太阳,到拉斯维加斯看演出。
以一位温州商人的太太为例。
她的老公在国内就是个成功的商人,他看中了加拿大新鲜的空气、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和优质的教育,而加拿大政府又刚好为这些“福利”估了个价。
2002年,中介向这位温州商人一家推荐的投资移民方案是,直接向银行贷款40万加币,一次性付清存入银行的五年利息,大约12万加币,即可全家移民加拿大,之后的事就全部交给银行和加拿大政府打理了。
他不会说英语,更没想过要在加拿大重新开创一番事业。由加拿大政府为投资移民提供的免费英语培训,也从没有完整地上完一期。一纸加拿大“枫叶卡”(即加拿大永久居民卡,五年一换),给了这位商人一个全新的身份,却没有改变他工作重心依旧在中国的事实。
陪家人在温哥华安定下来后,老公便回国了,回国赚钱,妻儿却留在了那里。之后,他每年飞去温哥华和妻儿团聚三个月。他的太太觉得,在加拿大出生的女儿和她爸爸之间始终缺少默契。女儿已经习惯了这种“太空人家庭”的生活模式,她觉得买东西就是爸爸关心自己的唯一方式。
不过这位太太身边的不少阔太们早就算清了一笔账,自己和孩子们尽量在加拿大住满五年,以便取得加拿大国籍。而先生能住最好,住不够就先保持自己的枫叶卡。只要太太有了身份,先生将来申请夫妻团聚就容易多了。
上述商人的太太还算幸运,至少老公还能每年保证有一段不短的时间在加拿大。据某位留守太太称,自己还听说过不少生活在温哥华的“官太太”。
据她观察,一群太太里,如果某位的先生只能利用国庆、春节假期来探亲,其他人心里就大致知道这位先生是在政府部门工作的。不过太太们一般不会彼此打听家事,这已经成为了她们之间的一种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