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有个小男孩面对镜头哭诉自己遭遇校园霸凌的经历,引起了不小轰动。随着更多信息披露,剧情出现反转。下面留学群来说说留学生在国外被歧视的日常。
一时间,美国各路名人纷纷发文鼓励小男孩,包括了美国队长扮演者克里斯·埃文森,绿巨人扮演着马克·鲁法洛。后来,连川普也站了出来。
但是,随着更多信息披露,剧情出现反转。原来这个小男孩被欺负的是因为他曾经对黑人同学说过侮辱的话,而且他的家人也被证实为种族主义者。
歧视问题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是一旦具体到个人身上,总会感觉到心里堵。
在国外,中国留学生多多少少都会感受到的歧视,有些是确切的歧视,有些可能是因为诸如语言障碍等问题所产生的一些误会。
翻阅近几年关于中国留学生的新闻报道,“被歧视”确实是一个高频词汇,这似乎也成为了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
那些“被歧视”的日常
在国外生活,留学,可能多多少少都会感受到来自某些外国人的恶意。
例如,他们会因为你肤色、国籍甚至英语能力来进行恶意攻击。
这种情况是最为普遍的,很多留学生甚至是在完全懵逼的状态下就被攻击了。
最近的美国巴士邮件事件就是活生生的案例。美国伊利诺伊州接送伊大香槟分校学生来往芝加哥的城郊快线巴士公司发送了一封广告电子邮件,内容包括了:“乘坐本巴士不会让乘客感觉自己身在中国。”
这家巴士公司在广告邮件中发表的言论是具有明显的歧视中国人的性质,引发了校内中国学生强烈不满。
除了这种轰动比较大的歧视事件外,还有些是在留学日常生活中的常常发生的事。
据很多留学生回忆,有时走在路上,可能就会莫名其妙地被路人以“f**king Chinese”这样的话语侮辱。
或者是在出于礼貌向外国同学问好,却常常被报以无视。
或者开车开慢了就被外国人吼:“go back to China”。
(美国老太在麦当劳辱骂中国小伙)
与这种显性的歧视相比,一些隐性的歧视更是让人防不胜防。
(一种歧视亚洲人眼睛小的动作)
比如,被分在和白人一组做小组作业,结果人家似乎不带你玩。这种情况虽然没有直接的言语或者行动,但确实也会让人感受到自己“被歧视”。
此前爆出的哈佛大学招生过程中的歧视亚裔学生的行为,也是我们相对比较难以察觉的。
被外国人歧视,可能感受到的是愤怒不服,但是,如果连中国人也要歧视自己,那就更苦逼了。
据一些在美国留学的小伙伴称,很多在美国长大的中国学生,同样会歧视初来乍到的中国人。
我们真的被歧视了吗?
当走在街上莫名其妙被说:“f**king Chinese”的时候,我们当然会感到愤怒,也应该予以反驳。
不过,我们没有必要因为极个别外国人的行为就把自己定性为“被歧视”。因为这种个人的辱骂可能并不能上升为这个社会中公认的“正确价值观”。
相对于东方社会而言,种族歧视这种概念在西方可能有更为普遍和深入的认识,在像美国这样的国家,曾经确实经历过轰轰烈烈的反歧视运动。
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判断的是,这种个人言论能否代表一个国家或者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
但是,很遗憾的是,很多留学生都认为,西方国家对中国人普遍存在偏见。
虽然这与我们的曾经历史形象以及部分国人在国外的素质表现有关,但是我们不能忽视的是,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的作用更大,这种现象近年其实已经有所好转。
所以,我们不妨换一个说法来理解歧视这个词,那就是外国人是否对我们还有偏见?这些偏见是因何而来,这其中包含了一些误会吗?
例如,有留学生在网络论坛上说,很多老美喜欢用“China man”来称呼中国人, 刚开始他也会觉得这是否是不尊重,因为这确实是一个带有歧视色彩的词语。
但是后来他觉得我们不也常常称美国人为美国佬吗?里面确实是有情感因素,但单就这些词来说,更多地只是一种戏谑的称呼。
我不能建议大家不要敏感,因为每个人对这种事情的接受程度都不一样。只是,当我们感受到歧视的时候,我们是否可以停下来思考一下,我们是否也会有类似的对外国人蔑称。
事实上,如果抛开肤色、种族的因素,这种由于地域产生的偏见在国内也是常常出现的,俗称“地图炮”。
例如,河南人似乎总是被很多人误解。再比如,成都和重庆,广州和深圳,甚至东部和西部,北方和南方,都会存在地域上的偏见。
(我们常常在社交网站上看到这样的对比)
之前的“留学生中鄙视链”其实也反应了一些我们中国人之间的矛盾。
例如,某些人可能会认为只要在美国留学就要高人一等,因为他们认为去美国还要考SAT/GMAT/GRE这样的入学门槛考试。
(例如,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标题)
这种以应试门槛作为好坏评判标准的思维,实际上和地图炮中的逻辑没有根本的区别。总之就是在没有深入了解的时候就直接把每个人贴上各种标签。
所以,重新回到留学生在国外“被歧视”的话题上,我们就会产生一些的新的认识,
那就是去意识到偏见的存在是否具有合理性的,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
因而,单就这一个方面来说,当我们感受到歧视时,可能就能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意味。
我们如何反对恶意歧视?
尽管现在我们可能能够理解“歧视”背后存在的一些逻辑,但是当我们真正面对那些恶意满满的歧视时,一味的忍让并不能获得更多的尊重。
在1960年代,鉴于当时由于南非种族隔离制度引起的政治迫切性,联合国需要缔结的第一个条约来处理种族歧视这一特殊现象。于是,1965年12月联大通过的《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
反对种族歧视是国际社会的共识,尽管这样的共识还没有完全深入人心,但是无论我们走到哪里,都是会受到这些条例保护的。
所以,在面对恶意歧视时,大胆去维护自己的权利。
有些网友根据自己的经历整理出了很多办法。例如用气场压倒对方或是引起周围人注意,用舆论打压对方。不过,综合起来看,最稳妥的方式就还是录下对方的言行,然后报警。
应对歧视的方法有很多,修养菌想提醒大家的是,在维护自己权利和尊严的时候,一定注意保护好自己!
愿我们都越来越强大,
不会用再承受任何歧视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