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寿活动是一种既讲究又高雅的习俗,下面是留学群小编为大家整理的:100岁寿酒请帖,欢迎阅读,仅供参考,更多内容请关注留学群(liuxuequn.com)。
100岁寿酒请帖(一)
××先生/女士:
兹定于月日在本宅举行寿诞祝贺家父一百岁寿辰
恭候
光临
xxx鞠躬
几月几日
酒席设在本宅
100岁寿酒请帖(二)
XXX(先生、女士):
(家父、家母)喜逢100寿辰,兹定于某年某月某日某时于某处举办祝寿喜宴,届时敬请光临。
XXX 某年某月某日
100岁寿酒请帖(三)
呈送:先生、女士 台启:
谨定于:年 月日 为:家(父、母) 举行:100寿辰之庆贺,
敬备:薄酒 ,恭候 君之大驾光临!
100岁寿酒请帖(四)
送呈 XX 兄台启
谨订于xx年x月x日年 农历 xx月xx日(星期六)公历x月x日为家父 举行 一百岁诞辰寿宴恭请 台兄携夫人光临(本人名) 敬邀
时间:20xx年公历xx月xx日中午xx点席设:xxxx大酒店 。
寿酒 寿酒就是祝寿的酒。
《史记·项羽本纪》:“沛公奉卮酒为寿”。同书《魏公子列传》:“酒酣,公子起,为寿侯生前”。《汉书·外戚传》:“傅昭仪为人有材略,善事人,下至宫人左右,饮酒酹地,皆祝延(延寿)之。”以上数例说明,早在先秦两汉时代,我国就有以酒祝寿的习惯。
但是,那时虽有以酒祝寿之举,却无“寿酒”这一称谓。而称 “寿觞”。如《史记·叔孙通传》:“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觞九行。”晋代潘岳《闲居赋》:“称万寿以献觞,咸一惧而一喜。寿觞举,慈颜和。”“觞”者,酒杯也,这里指酒,是借代用法。也就是说,“寿觞”就是祝寿的酒,就是“寿酒”。
正因为“寿觞”就是“寿酒”,而“寿酒”又明白晓畅得多。于是,自晋代以后,“寿酒”大为流行,而“寿觞”就不多见了。如南朝沈约《宋书·乐志》:“上寿酒,乐未央。”唐代杜甫《千秋节有感》:“舞阶衔寿酒,走索背秋毫。”都直接用了“寿酒”之名。
从上引各例看,中古以前的寿酒有两个特点:一是寿酒不一定与寿辰同时(如刘邦对张良,魏公子对侯生);二是寿酒不一定要喝(如汉宫奴婢为傅昭仪祝寿,是洒酒于地)。但中古以后,情况就很不相同了。首先,寿辰方有寿酒;其次,寿酒不再洒地;第三,时兴庆寿一方设筵,请人喝寿酒。前两条世所熟知,故不赘述。这第三条颇为出奇,但又的确是事实——《醒世恒言》第二十七卷:“见桌上有个帖儿,便是焦榕请妹子吃寿酒。” (这里的“寿”是焦榕五十火寿)。《警世通言》第二十八卷:“那员外道:‘妈妈,十三日是我寿诞,可做一个筵席,请亲眷朋友闲耍一日,也是一生的快乐。’当日亲眷邻友主管人等,都下了请帖。次日,家家户户都送烛面手帕物件来。十三日都来赴筵,吃了一日。”《红楼梦》第六十二回:宝玉和宝琴同一天过生日,“两家皆办了寿酒,互相酬送,彼此同领”,至晚,宝玉又请来宝钗、湘云、黛玉、李纨、宝琴、探春等人和自己的贴身丫环们吃了一夜的酒。同书第七十一回:这年八月初三日是贾母八十大寿,“议定于七月二十八日起,至八月初五日止,荣、宁两府,齐开筵宴,请皇亲、驸马、王公、郡主、王妃、公主、郡君、太君、夫人等;二十九日,便是各府督镇及诰命等;三十日,便是诸官长及诰命,并远近亲友及堂客……”
当然,请人吃寿酒,往往是因为人家已有贺寿之意或已送贺寿之礼,故以寿筵致谢,大家成礼。如上举宝玉寿酒,虽然贺寿者较过去为少,但仍有不少人送来记命符、长命锁、寿桃、挂面等许多贺仪;贾母八十大寿,时间是八月初三日,但是,“自七月上旬,送寿礼者便络绎不绝”,所送寿礼有金如意、金玉杯、金寿星、福寿香、玻璃屏等等。正由于贺寿者有此美意,庆寿者自然不敢懈怠,这样,就出现了请人吃寿酒的现象。
又,从上举各例来看,寿酒一般是为长辈和年高者而设,但也有为晚辈及年少者而设的。如《红楼梦》中,贾府除先后曾为贾母(第七十一回)、为贾敬(第十一回)、为贾政(第十六回)办寿酒外,还曾为凤姐(第三十四回)、为宝钗(第二十二回、第一百○八回)、为宝玉兼及宝琴、平儿、岫烟(第六十回)等人办寿酒。其中的区别,唯在于前者主要隆礼外客,而后者一般只是家人或密友同乐而已。其共同之处,则是都呈现出浓厚的交谊色彩,有检阅地位、名望和人缘的意味。
正由于寿酒具有浓厚的交谊色彩,其中可以见出形形色色的人情世相,所以作家们常常很重视对这一活动的叙述和描写。这方面,曹雪芹的《红楼梦》尤其显得突出。首先,该书描写寿酒活动的次数最多——象上面所举,还只是举其大要;除此而外,略述的、顺及的,还有不少。其次,该书对一些重要的寿酒活动,常常不惜笔墨,大力铺陈。如贾母的寿酒、凤姐的寿酒,都写得酣畅淋漓;其头绪之纷繁,场面之恢宏,令人叹为观止。第三,该书所写寿酒活动,无不各具特色——其最大的成功,是人情毕现,寓意深长。如贾母寿酒,描写了宁荣两府上上下下许多矛盾,揭示了凤姐拥权自重,积怨甚多的尴尬处境,既显示了贾府隆崇一时的盛况,又预示了贾府很不美妙的后事,真是非一石数鸟不足以喻其功。又如凤姐寿酒,贾母命众人凑分子,一下就把凤姐之深得贾母宠爱的情形表现了出来;凑分子时,风姐一边到处卖人情,一边又公然克扣,尤氏则一边揭露凤姐之弊,一边又把好些人的分子返还回去。通过这些情节,就自然而然地表现了凤姐的奸刁和众人对她的怨惧。而正当大家吃凤姐的寿酒之时,宝玉却素衣出郊,祭奠屈死的金钏,此事不仅写出了宝玉对金钏的怀疚,而且给凤姐的寿酒投下了浓重的阴影。更有甚者,正当凤姐寿酒之时,其夫贾琏却躲在一边和二之妻偷情,于是引发一场大闹。致使平儿无辜受屈,鲍妻含羞自尽。如此种种,可谓寿酒变成了苦酒,秽乱代替了礼仪,从一个方面很生动地把贾府溃败的必然性揭示了出来。此外,宝钗和黛玉同为贾府亲戚,又似乎同样为贾母所疼爱,但贾母可以两次为宝钗办寿酒,却从不见为黛玉办寿酒,这就很鲜明地显示出两人在贾府的实际地位是何等悬殊,而林黛玉的悲剧结局,从中也就可见端倪了。(来源:中国风俗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