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教育叙事如何来写呢?以下是留学群小编为您整理高效课堂教育叙事,供您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留学群查看。
高效课堂教育叙事1
笼中的小鸟,哀鸣声声,我们给予它最好的喂养,为它们创造舒适的环境,生怕它们经受不住外面的风吹雨打,为什么它们还是如此的不快乐,终日仰望窗外的蓝天,原来它们渴望大雁的自由,渴望雄鹰的翱翔,渴望风雨的磨砺,它们渴望成长。而在我们现如今的教学中,学生又何尝不是被关在笼中的小鸟呢?课堂上,我们老师总怕什么地方没讲到,没讲清,生怕学生没听懂,让自己成为课堂的主宰,而本应是课堂的主角的学生却成为十足的观众,它们被动接受,动手能力、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得不到提高,它们如同小鸟一样被禁锢于课堂,成为十足的书呆子。在倡导高效课堂的今天,我们老师应从根本上改变观念,立足于学生,成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未来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由知识的传授者成为学习的引导者。
教师应走下神坛,融入到学生中去,由知识的灌输者、学生的守护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以学生为本,结合学生情况设计有效的教学,让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领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课堂不再是教师唱独角戏的场所,而应是学生充分展示的舞台。要做到这些,教师应加强理论学习,关注高效课堂发展动态,参考已成形的先进经验,先引模于教学再形成有效地自有模式,不再把高效课堂的实践应付了事,而应从自己的课堂教学真正改变起来,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
二、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教师总是先把相应内容给学生精讲细讲,碰到公式定律的学习,也是先讲再背,然后死套公式,学生根本不解其含义,不能举一反三,逐类旁通,这样学到的知识,学生不但不会灵活应用,而且容易忘记。在高效课堂中,我尝试先学后教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己探究,经历观察、推测、判断、比较、分析和总结的数学思维的过程,让学生积极动手,勤于动脑,乐于探索,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适当点拨,答疑解惑。因为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学习的机会,因而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表现积极。学生也因为自己的积极思考二对知识的理解透彻,融会贯通,老师轻松、学生快乐,知识掌握到位,能力锻炼提高,教学效果良好。
三、由随意组合到小组成员的合理搭配。
其实到现在,我们有很多教师都注意到学生情况搭配问题,说大了这是环境对人的影响,说小了这是小组成员之间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古语正是说明了这一点。在实施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我们还应特别关注到学生小组学习中成员的搭配问题,优等生与学困生、活跃性与慢热型、善于言辞型与沉默寡语型,活泼好动型与自律能力强型,组织能力强型与自由涣散型等等是否合理搭配,却直接影响到高效课堂的实施情况,这就需要老师走进学生,关爱学生,了解学生,结合每个学生的特点以及班情,设计适合本班级的学生分布情况,以优带差,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合作氛围、探究氛围,最终做到人人参与、人人进步、人人成功。
有一种爱叫做放手,爱学生就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去经历,让他们自己去飞翔,飞上蓝天,俯瞰世界;爱学生就把课堂的舞台让给学生,它们才是真正的主角,让他们完美的展示自己,成功的创造自己;爱学生就把高效课堂坚持下去,让他们的思维得到开发,让他们的能力得到锻炼。有一种爱叫做放手,让我们的学生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高效课堂教育叙事2
昨天上午第一节课的预备铃声刚想,我就走进高一(18)班,照例先检查学生的《导学案》做的情况。《导学案》是学校年级组提前印好统一发下去的,《记念刘和珍君》这一课时的《导学案》教学重点是合作探究,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上课时间一到,我选出A、B、C、D4个学习小组(前后6人一个小组),让他们从4组句子中任选一组句子,组内重点讨论、交流对于这个句子各自的看法,最后形成一致的意见,推荐一个代表发言。其他学习小组按4组句子的顺序依次讨论、交流,等待质疑、补充。由于《导学案》已提前发下去,上述4组句子,学生自主预习的时候,已有了自己的思考和理解,但尚不知是对是错,我就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进行思维的碰撞,以求更深入的理解。
第一组句子是“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第二部分)我先让同学们把这两句话放到其所在的语段中齐读一遍,然后按要求和分工开始讨论,我强调了一点就是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课堂气氛与以前老师直接讲比,确实活跃多了。几分钟过后,我开始提问,“真的猛士”指什么人?、“惨淡的人生”和“淋漓的鲜血”什么意思?、“哀痛者和幸福者”指什么人?A组推荐的一名女生站起来回答,“真的猛士”指真正勇猛的革命者;“惨淡的人生”和“淋漓的鲜血”应该是比喻反动统治下的黑暗现实。第一话的意思是“真正的革命者是敢于正视这种黑暗的现实的”。“哀痛者和幸福者”指鲁迅先生,他为失去这几个青年学生而哀痛,他为有这样的青年而感到幸福。话音刚落,班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他说的对不对,有没有不同看法?”E组的一位男生站了起来,“哀痛者和幸福者”不应该指鲁迅,应该指“猛士”。“到底指谁呢?”我赶紧追问,班里顿时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声音,“指猛士”、“指鲁迅” 的回答此起彼伏。最后,我作了点评,对第二位同学的理解给予了充分肯定,接着我结合社会背景和语境对句子进行了分析,“这些革命志士敢于面对反动势力的血腥屠杀,毫不回避,英勇斗争。他们为国家民族的命运而哀痛,他们为能为之奋斗献身而感到幸福。”此时,我看了看同学们,他们都点着头,仿佛已心领神会。
接下去探究的第二组句子是“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第四部分)我还是先让同学们找到这几个句子所在的语段,然后再齐读一遍,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分析语句要本着“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接下去我抛出一连串的小问题“‘惨象’和‘流言’指什么?”、“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是什么?、“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怎么理解?问题提出之后,我给同学们留5分钟的时间进行讨论。时间到,B组的一位男生代表本组发言:“惨象”指反动军阀的血腥镇压;“流言”指御用文人的无耻诬蔑。“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 就是反动军阀的血腥镇压。“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就是让民众不要沉默。教室里再次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有没有不同意见?”F组的一位女生举起了手,“‘默无声息的缘由’还有‘反动势力思想上的统治’。”“补充得非常好!”下面又是一片掌声。我最后对两位同学的积极发言进行了表扬,同时又作了一点必要的补充,“两个‘沉默’的含义不一样,前一个是积极的沉默,后一个是消极的沉默;结果也不一样,一个是爆发,一个是灭亡。”
…………
问题的讨论、交流、展示持续到下课,直至把4个问题全部解决掉,同学们心里还感到意犹未尽。走出教室,我仿佛听到了教室里又传来了激烈的争论声,忽而大,忽而小,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的依然是同学们那争论得面红耳赤的情形。
上完了这一节课,我想起了流传甚广的一句话,说中学生学语文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鲁迅有这么可怕吗?怎么让学生不怕鲁迅的文章呢?通过这一课的教学实践,我心里有了答案。鲁迅的文章距离当今的时代较远,且文字深奥,阅读难度大,老师教起来也感觉费时费力,而且教学效果也不怎么好。《记念刘和珍君》是学生进入高中之后学的第一篇鲁迅的文章,具有深刻的思想性,是高中教材中一块难啃的“硬骨头”,难就难在课文中有些句子学生读不懂。以前我教这一课的时候,担心学生理解不到位,采用的是那种传统的教法,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一上就是四五节课。我对那些含义深刻的句子细细地分析,反复地讲解,一些观点看法都是老师硬“塞”给学生的,不是课堂生成的东西,以至于教学效果不明显。这次上这一课之前,我一直在想在大力倡导“打造高效课堂”的背景下,能不能改变一下教学方法,化繁为简,让这一传统名篇上得更有效,甚至更高效呢?我们知道,本文是一篇白话文,绝大部分内容学生还是一看就懂的,这部分内容老师可以撇开,无非是几个含义深刻的句子难理解,挑出来让学生讨论讨论,教师点拨一下不就可以了吗。于是,我改变了教法,采用诵读法、讨论法,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品味;在合作探究、交流中加深理解。我的大胆放手,一改以往以老师的“教”为主,变成以学生的“学”为主。课堂上,学生由自主学习到合作探究,到展示交流成果,他们的思维被激活了,气氛不再沉闷得像一潭死水,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这一节课给我的启示是让学生动起来的课堂,才是高效课堂。课堂教学就是要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老师不宜讲的太多,要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思考,积极探究,大胆发言,勇于展示。
高效课堂教育叙事3
在近一段的学习中,使我对高效课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我觉得它主要是指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每一位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是师生的共同进步,是知识和素养的共同提高。所谓的高效课堂,就是指高效率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才是时下最需要的,才是顺应局势发展的。
我理解的高效课堂,就是要改变“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一讲到底”的旧貌,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配合老师的点拨指导,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益发展。教学高效益就其内涵而言,是指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就其外延而言涵盖高效的课前精心预习、课堂教学中实践展示和课后反馈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前提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乐不乐学,核心是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就是课堂教学。学生的激情是无限的,只是隐藏在内心深处。这就要求要我们用热情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老师讲的轻松自如,学生学得轻轻松松,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完成课题内容,这样学生才不会有厌学情绪,学习兴趣就会更加浓厚。
从我们教师的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应做好以下三个条件:一是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编制科学合理的导学案。二是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和评价方式调动和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三是教学中适时指导、监控、反馈、激励,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打造高效课堂,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在备课方面要准备更加充分,每节课上课前,要自己问自己几个问题:我打算让学生获得什么?我打算让学生用多长时间获得,我打算让学生怎样获得?我怎样知道学生达到了要求?这课前四问能够让老师对于课堂有了大概地了解,准备就要更加充分,做到不上无准备之课。在上课时,应该合理分配课堂时间,什么时间学生自己学,什么时间老师开始讲,什么时间开始练,这些都应该做到心中有数。更应该准确把握课堂节奏,重难点精讲细讲。 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更是现今我们课改的主阵地,必须切实的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影响课堂效率的因素很多,我们只有理性地认识我们的课堂教学,客观地面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才能不断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有很多,除了课前的预习准备、不断改进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营造和谐教学氛围外,还有很多很多需要我们去不断思考与实践。
学习过后,感慨良多,留下了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思考自己的语言,如何让他妙趣横生;思考自己的眼睛,如何让他传神丰富;思考自己的行为,让他规范专业;思考自己的学识,让他犹如涌泉;思考自己的脾气,让他逗人喜爱;思考自己的心灵,让他平和美丽;思考自己的灵魂,让他崇高圣洁。总之,留下的思考太多太多。
高效课堂教育叙事4
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是我们教师一直关注并执着追求的目标。下面我从课前、课堂和课后三个方面谈论如何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一、教师课前准备充分,领会教材意图。
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
新课标要求教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不能认为让教材再现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必须经过再加工重新创造,使教材“新鲜出炉”,更大程度上把知识的教学伴随在培养态度、能力的过程之中。我曾听过一节“认识整时”的课,讲课的老师从第91页的主题图引出了课题,接着在师生互动中认识整时,动手操作拨“整时”后教师指导正确写整时,最后以第92页的插图来巩固对整时的认识。整节课知识技能、过程方法落实得很扎实。可讲课的老师对插图并没有物尽其用,只是看一幅说一幅,缺少了有机的结合起来观察与讨论,难免令人感到浪费了珍贵的教学资源。实际上,教材中的插图都是经过编写教材的老师精挑细选,几乎每一幅图都不止一层意思。因此我建议授课的老师把第92页的插图(一位小朋友一天的生活、学习时间的安排)以“先分后总”方式加以诠释,即先让学生自主选择插图讲解图意,巩固对整时的认识,再让学生综合起来看这几幅图谈谈自己的感受。尽量让学生主动的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经验结合起来,体验到数学学习是有价值的,并有意识的建立学生的时间观念,渗透要养成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其次是充分了解学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充分了解学生,对于打造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至关重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可以避免课堂教学中教与学脱节的现象;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可以引起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共鸣;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编写导学案及备课从了解学生入手,学习不是学生被动的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在他们原有的知识基础上知识的同化与顺应的过程。在教学前对学生摸摸底,针对其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知识结构的建构与重组可以使教学事半功倍。要想深入了解学生一定要与他们建立互动的关系。我经过实践:学生在课外活动的状态下谈话效果较好。因为学生认为老师在和他聊天,心情比较放松,容易畅所欲言,能顺利得到老师想要的答案。如果说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还有所保留的话,那在家里肯定是赤露敞开的。因此,家访可以帮助老师更完整、全面的了解学生,建立起老师、孩子和家长的友好关系。
另外是制定一个完整、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必定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决定着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选择,决定着教学效率的提高。传统教学目标搞“一刀切”,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要为每个孩子量身定做不同的教学目标是不切实际的空想主义,但是制定分层目标是行得通的。可以分成下限目标、上限目标、发展目标。如在教学算法多样化时,笔者要求能力弱一些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本算法即可,能力好些的学生则要求会运用多种算法,能力更好的学生在会运用多种算法的基础上学会择优或想出更好的方法。这样从学生的认知差异出发来设计差异化的教学目标,最终“促进所有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应有的发展。”还有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也要有所区分,这样能够避免在教学时抓不住主要的基本内容,而在次要的或者学生容易接受的内容上多花时间从而达不到预定的教学效果。
二、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课堂中优化教学过程是关键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边统一的活动过程。任何学生在走进课堂之前,都不是一张白纸。我们知道,知识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赋予的意义每个人的领受是不同的,学生在认知、解释和理解知识的过程中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首先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打造数学高效课堂既要精心预设又要注重生成。预设是教师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环节等做出的设计性的展望。目的是为了让课堂教学有序、有效的进行。生成是在课堂中自然出现的,这种出现与教材的精心设计是密不可分的,当然它也是意料之中的。预设与生成是一对矛盾统一体。没有充分的预设不会有也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它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补充和拓展,两者在教学过程中相辅相成,同样重要。
作为一个数学教师就首先要有生成意识,宽容的接纳来自学生的生成,善于抓住和筛选有效的生成资源。记得在上《分数的意义》时,请学生从8枚棋子中找出四分之一。学生回答不一,有的认为是1枚棋子是四分之一,有的认为2枚棋子是四分之一,还有的认为4枚棋子是四分之一……当时,我没有马上否定说错的学生,也没有用事先预设好的问题拉着学生走,而是恰如其分的灵活引导,把握好动态生成的新资源,展示出动态生成的艺术,达到了巧妙运用生成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就像布卢姆说的那样:“人们无法预测教学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同样,没有了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其为一种艺术了。”
其次是注重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和合作能力
1.小组合作学习要讲实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什么都是小组合作学习,要根据学生和教学的需要而组织进行。内容简单的不用小组合作学习,内容较难的先要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再组织小组合作。这样,每个人都有思维上的参与,实现人人学数学。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制定相应的规则。合作学习的关键是教师要科学组建学习小组,即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爱好、成绩等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合作能力为目标的。记得有一次我教《应用题的练习》时要求学生四人小组自主分工:一是读题,二是分析,三是说出解题思路,四是解答。在反馈过程中,证明学生自己能做出优势互补的合理的安排。朗读水平高的读,书写能力强的写,条理清晰的说,。小组合作的实效性得以彰显,使大家都得到了锻炼并发挥了自身的长处。
2.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的策略
在课堂学习中,合作小组常常表现出不善于合作的状况。一次,我在执教请学生小组合作时看到以下现象:有的学生托着下巴冷眼旁观,有的学生溜到别的小组,有的东张西望……因此,我们教师在平时要采取策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1)鼓励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都能积极的相互支持和配合,进行有效的沟通,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清楚的理解对方的想法与观点,积极承担自己扮演的角色。对那些内向的、怕羞、不敢说的学生要多加鼓励和点拨。(2)指导学生学会倾听。倾听,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就有困难了。首先,要树立倾听的意识。教师应该告诉孩子们:如果你想得到别人的尊重,你自己就要先尊重别人,而倾听是你尊重他人的一种方式。其次,当众口头称赞那些愿意认真倾听他人的学生,建立起榜样。最后,评一评哪些学生学会了倾听。(3)达成共识。让学生对组内的认知冲突进行有效解决,从而解决问题,理解知识,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彼此信任其次,注重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师生情感交流的加强。教师在课堂上面带笑容,其欢乐的情绪会感染学生,给学生一种亲切感,是学生产生学习动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以真诚的笑容面对每一个孩子,是师生情感得以交流,让每一个孩子都以良好的心态参与教师组织的课堂学习之中。对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也应多多给予鼓励,使他们有信心学得好。经常给予学生赞扬,发现他们思维的“闪光点”也能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3、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动手实践
数学教学要取得好的课堂效率,必须要引导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活动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在此,我们特别强调会做,因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将所学知识消化、贯通;通过实践,学生在“触摸”中感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比如例如,教“圆的周长”时,可以让学生各自做直径为2、3、4、6厘米的硬纸圆片。上课时,各人用这些圆片在有刻度的厘米尺上滚动一周,并依次记下数据,让学生分别算出每个圆片滚动一周的长度除以相应圆的直径,再比较四个结果,研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和总结后发现: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这时,告诉学生:这个三倍多一些就是“圆周率”,进而推导出圆的周长公式。、这样的动手实践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感知、理解新知识,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重视课后与课堂的紧密衔接性
小学数学知识的特点是系统性强,前后联系密切。课后复习能够给学生以总结、探索、发展的空间,这样不仅能巩固和发展课堂所获得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
但是由于学生思维发展水平和接受能力的限制,有些知识的教学往往分几节课或分几个学期来完成,这样就更需要有意识地注意知识间的联系和系统化,以便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学两步应用题,以如下例题为例:
“有30米布,剪下12米做床单,剩下的做衣服,每件用3米布,可以做几件?”这类题目是从问题入手进行分析,根据一个问题和一个一知条件补充另一个问题所需要的条件。
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由复习相关的一步应用题开始,使学生容易看到两步应用题与一步应用题有什么联系和不同点,从而较快地掌握两步应用题有什么联系和不同点,从而较快地掌握两步应用题的分析和解答方法。着要求学生对一步应用题的知识有较好的掌握和应用,因此要重视相关部分知识的课后复习。正是在注重课后复习的基础上,才能取得更好的课堂效果。
高效课堂教育叙事5
题记:迎春花,它开在冬日,却有着一个关于春天的名字,它注定是一个成就别人的奉献者,它应当沉默。
在农村中学任教多年,经常面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往往表现出困惑和无奈。我们常常觉得没有办法适应新课改,没有办法改变学生,没有办法提高课堂效率,除了感叹,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
春天,让百花盛开
在以往的教学中,老师在教学方面经常是有意无意地进行着“大锅饭”,眼中没有学生,更没有不同个性、不同基础、不同层面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只管表演自己的,而忽略了学生的感受、经历和收获。
前一段时间我参加了县教研室举行的“同课异构”活动,上的是八年级上册语文的第29课《湖心亭看雪》。在准备过程中,我试上了两节课。第一节是借用邻班的学生,由于不了解学生,我只能按照自己备课的节奏推进教学环节。一堂课有问有答,看似有条不紊;我也是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听课老师的反应也不错,觉得在别的班级的试讲中尚且有如此表现,那么在自己的班级应当更见效果。但是我心底里却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别扭,我总觉得那堂课上得太假,当时我是归因于不熟悉学生和教案准备不完善。之后,我又调整和删改了教案,第二节课是在我本班学习基础较差的那部分同学中进行的,出乎我意料的是,这部分学生对最简单的引导语都反应迟钝,展现在我眼前的是一群困惑又可怜的孩子。直到那时我才明白,我平时上课时的生动活泼原来是多么虚假:那份热闹是属于成绩好的学生的,对于学习基础差的学生来说,我的课堂该是多么的冷漠和空虚啊!那一瞬间,我真的感到有愧于他们。于是我放慢节奏,耐心引导,他们终于动了,活泼了,热闹了,我分明看到了他们眼中流露出的那种受重视后的幸福。那堂课我没有按既定时间完成教学内容,听课老师的反应也不如第一节课的效果好,但我感到很宽心,因为我觉得我没有作假。
正式上课将在我本班学习基础好的那部分同学中进行。我又改进了教案,如果按照第二节试讲课的模式进行,应当是能够顺利推进的 。我的课安排在下午,上午我听了三位老师的课,大家上得都很顺利,个别老师的课可以说是精彩纷呈。大家都惊叹于他们的驾控能力,能够把一群陌生的学生调动得那么成功,课堂环节演绎得那么顺畅,时间又把握得那么准确,真是除了感叹就是佩服了。我当然也是赞叹,但还是觉得那种课缺了什么或多了什么。中午我再次研究教材时,突然想到学生平时接触的写景文字多是渲染和工笔细描,对于《湖心亭看雪》中的重点之一“白描”手法,将要与我一起学习的这部分同学肯定不能一下子认同它的精妙,我不能剥夺他们探究作者为什么在“看雪”的文章中不对雪作具体描绘的权利。我必须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是什么,“白描”手法在这里的运用是否对他达到写作目的更有效果等等。果然,在上课时,我让学生就题目猜测作者将要在文中写些什么内容时,学生答“应当写雪景”,我让他们找到文中写景的语句,说一说景物描写的部分写得怎么样时,学生答“觉得文中的写景文字不怎么样”。于是,我们一起探究作者的写作目的,因为文章的各样写法都是为中心思想服务的,不同的中心决定着选用不同的写法。我们由作者 “雪夜独行”的“独”字去感受作者的心境,渐渐感悟到作者“行”的目的不是看雪景而是排遣孤独,他是要到大自然中去寻求慰藉。当他看到天地之大,认识到自我的渺小时,他的人生境界得到了提升,于是,他用“知己之乐”再次印证“天人合一”思想,进而表现他超凡脱俗的高雅之趣。探究进行得虽慢但很顺利,学生在一个个生活实例中理解了文章的主旨,并且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受到了很难得的教育。但是,我的这堂课又没有按时完成既定目标,面对关心我的领导和同事们脸上的失望和真诚的安慰,我无奈但无悔,因为我知道我的这堂课是真实的是有效的——对学生!
学习了《湖心亭看雪》之后,我进行了以 “走出自我的小天地”为话题的作文训练,在这次作文中,学生写出了真切的感悟、深刻的见解,我知道这都得益于《湖心亭看雪》的课堂教学。
课堂是什么?课堂是学生的天堂,是学习的乐园。学生是春天的花朵,老师就是那迎春的使者,春天,应当百花盛开,春天,应当让百花盛开!
春天,迎春应当沉默
我是对教学充满热情的人,年轻时,我积极备课,钻研教材,查阅资料,是为了在课堂上展现自己的素养,让自我才华尽情展示。如今,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我觉得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真的应当改一改了。我渐渐萌生了要在课堂上把自己藏起来的想法,因为我觉得我的光芒会遮蔽学生的风采。但是囿于各种客观上的压力和主观上的懈怠,我一直没有将想法付诸行动。现在,我认识到一定要在课堂上帮助学生提高各样素养,锻炼各种能力;因为课堂是属于学生的,就像春天属于百花一样。
最近,我针对八年级上册第三四单元都是说明文,且在第三单元的教学中,我已经把相关的说明文的知识和方法教给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就大胆地把第四单元的五篇课文放手给学生,让学生上,在学习过程中,我引导他们自主学习、互助学习、互相学习,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但是,实践证明“不教”要比“教”更考验教师的各样能力和素养。在这段时间的教改尝试中,我深深地感到,“教学生学”是多么辛苦;我甚至偏激地把包括自己在内的忙于“教学生”的老师们定性为“懒惰者”。但是说实话,应试教育的大环境让我们常常是不能也不敢“勤奋”,因为教育的评价标准还不算科学,因为中国的教育机制还不够完善。西方哲学家黑格尔说:“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关心脚下的事情,注定没有未来。”是的,改革需要大刀阔斧,但也需要谨慎调研,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育改革更需要缜密的计划,更需要认真的态度。我们必须结合学生实际,在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夹缝中积极探索,小心前行。
英国诗人雪莱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里我要借用我的学生沈澳的作文《迎春的沉默》中的一段话作为这篇文章的结束语:
春日的暖阳洒遍每一个角落,春风拂过,艳丽的迎春花悄无声息地落下,轻巧正如飞旋的舞蹈的精灵,铺散出一地的绚烂,沉默得让人震撼,唯美得令人动容。迎春的使命,是在冬日里绽放出春日的暖阳,春天来了,迎春花也就沉默了。
在新课改的春风里,我愿意做一株沉默的迎春花!
后记:
教育家特级教师李海林说:“语文教学改革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教学内容的问题。”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是,各学科要重视能力导向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渗透,在教学价值定位上一个突出问题是如何处理好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系。
笔者认为语文更重要的价值在于“修身养性”。一个中学语文老师,陪伴几十个孩子走过人生中十二到十八岁这段年华,引领他们学习和欣赏那么多的诗文佳作,这该是多么重要和美好啊!这种重要远超过帮助他们在考试中得到高分,这种美好基于你是影响他们人格和风格的一个人。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独立思考、知行合一。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我在寿县教研室组织的“同课异构”《湖心亭看雪中》,大胆地突出文本的情感和思想,引领学生在“小自我”和“大天地”的关系中感受作者的雅趣,并在活动之后,就自己的课堂教学实际撰写了教育叙事《做一株沉默的迎春花——对打造高效课堂的思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