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

目录

历史课教育叙事

【 liuxuequn.com - 范文 】

  历史能让我们学习到上下五千年的知识,以下是留学群小编为您整理历史课教育叙事,供您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留学群查看。

  历史课教育叙事1

  在进入新课程的今天,随着新课堂教学的新变革,我们对课堂教学设计也有了新的认识,改变学生被动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我是一名历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对历史课堂常常是不感兴趣,也不关注这门课程,历史课给学生的印象是枯燥的.无味的学科,如何才能引导学生主动走进课程,参与课堂呢?新的课堂教学理念强调,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而是教师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教师设计,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与历史对话,师生共同探讨,互动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下面我通过在教学中的实践谈我的教学故事。

  一.小故事.大智慧

  我在讲七年级历史上册 《 秦帝国的兴亡》 这一课时,考虑到初一学生小,且比较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于是我巧妙地插入几个成语故事《破釜沉舟》《纸上谈兵》等,随后请了几名学生上台讲故事情节,调动了学生的情绪,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从而受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样的方式不仅使学生在快乐中学到了知识,还激发了学习历史的兴趣。

  二.导演历史剧.激发求知欲

  新课程下的教学,要求课堂的多样性,因此我针对不同的课程内容,改变教学方式,例如我在讲授九年级历史上册《缔约结盟的狂潮》这一课时,在讲完三国同盟后,讲三国协约时鼓励学生自编自演历史剧,体会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过程。整个的过程,不仅使学生了解历史,认识历史,还学会获取知识,表达情感。

  三.小小辩论会,强强对决,展现风采

  历史课堂中有许多历史问题要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去理解的,例如:在讲到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的影响时,为了取得很好的效果,我专门召开了一次小型的辩论会,并告诉他们辩论会的基本技巧。从辩论效果来看,学生已入门。学会辩论,并且学生能通过已学习的历史知识结合史实得出正确的观点。

  师生共同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可以营造出一种能够使学生心情愉快.无忧无虑的学习气氛。学生不仅可以体会到角色的转换,还能培养学习的兴趣。置身与课堂,学生不仅仅不会感到紧张,沉闷.反而会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历史课教育叙事2

  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历史教学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同时也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历史教学的乐趣,发现它有着挖掘不完的东西。为此,我对历史教学进行了反思。

  要开展好历史教学工作,我们首先就要把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调动起来。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联想式教学方法能更好地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心理特征,通过横向联系与纵向联系,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较为显著的教学效果。

  其实教与学是一个师生互动交融的过程,师生双方通过相互启发、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来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因此,我在教学中改变了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是以教材为参考工具,通过基本知识的点拨,诱导学生发挥想象,联系已学知识思考分析问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与老师共同探讨,步步引申,让学生在知识的生活海洋里尽情畅游。这种以老师的点拨来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老师共同进行探讨、交流的教学方式,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联想式教学。

  这种教学方式正好适合学生的时代特点与年龄特征。因为现在的学生接受的思想是多元化的,接受的信息也是不断更新的,头脑中没有多少条条框框;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渠道的:电影、电视、杂志、书刊、网络等,因此获取知识也是多样化的。他们上自天文,下至地理,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甚至情感的,各方面都知道一些,知识可谓五花八门,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大量的历史知识。他们知道美国奥巴马当选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知道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带来的灾难;知道刘翔在北京奥运会中临阵而突然宣布受伤退场;也知道中国将派遣三艘军舰去索马里海域护航……他们勤于思考,经常对现实的问题要问个为什么,但往往似是而非,容易被事物的表面所迷惑。他们拥有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和敏捷的记忆力,这就使得他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并善于独立思考。

  其实我们的历史知识也是丰富多彩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等都有历史的影子。历史知识与青少年的探求心理是如此的相似,因此,我们的初中历史教学也应该是多姿多彩的,但多姿多彩的历史学习过程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联想式教学法就是符合青少年学生的心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重要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力求做到将历史贴近学生,贴近当代,使学生感觉到到历史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并不是高不可攀、惶不可及的东西。这种联想式教学法其实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温故知新”。首先温历史之“故”而知新。例如,讲中国的改革开放时,我往往是通过商鞅变法的例子来分析。商鞅变法得到多数人的支持的史实,使学生体会到商鞅变法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秦国统一大业的需要,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同样地,今天我们中国的改革开放宏伟大业之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支持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也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适应了时代进步的潮流,制定了一系列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措施。这样通过温习以前的旧知识可以理解、深化当前的新知识,还可以巩固旧知识。

  其次是温其他学科之“故”而知新(联系其他各学科的知识)。历史知识包罗万象,涉及中学的所有科目。如关于商鞅变法的例子,还可以联系到语文中的典故:“徙木赏金”、“立木为信”。历史的思维方法是历史唯物主义本身就属于政治的范畴;地理与历史更是息息相关,因为任何历史事件的发生都离不开地点。 再次是温课外知识之“故”而知新。这个“故”不是所有学生都能了解得到的。但恰恰是这一点是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最让学生有自我实现的空间,而且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必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例如,讲到英国侵占西藏地就可以提到《红河谷》这部电影,这部电影表现西藏民风的纯朴,武器的落后,但这种武器并没有使他们屈服于列强,而更激起他们捍卫民族,捍卫国土的高尚气节。讲到华盛顿创建美国的赫赫战功,同时谢绝连任,就可以提到即将卸职的布什是美国连任的总统,但美国历史上除了罗斯福以外没有连任三届总统的贯例。讲到《文学艺术》部分,可以提到中央2台的《鉴宝》,让他们知道中国文化遗产的价值,还可以起到保护中华文化遗产,这也是大家不可推卸的责任。

  利用这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效果显著提高,还可以利用学生的想象力,补充老师讲述的不足,便于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迅速掌握新知识。由此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活泼课堂气氛,还可以培养学生利用掌握的知识独立思考获取新知识并作出判断的能力,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帮助他们疏理已学知识,可以纠正他们掌握的不正确的历史信息。可以激励他们巩固旧知识,并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新知识,甚至可以给他们表现自我的机会。但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时,作为教师首先要充分准备,不然有时会无法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还会控制不了局面。作为教师更要多渠道的了解时代信息。但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也不要过多的引用课外知识,要善于引导学生用较短的时间回答出要点。

  以上是我的一些教学心得。总之,历史教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每位历史教师坚持不懈,勇于探索,勇于创新。

  历史课教育叙事3

  今天我是早上一、二节的课,课程内容比较简单,比较具体。讲的是人教版第四单元第一课近代以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这节课我组织学生自学,老师给以指导。按照课本体例,先学习近代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化。学生分组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搜集材料,并展示给全班同学,每个组都做的很好,我也表扬和点评了每个组,不足的地方提出并补充。

  下面让学生了解社会习俗有那些变化?有些学生提到:婚姻制度及仪式,我让个别同学具体谈一下。同学甲:以前,主要是父母包办,现在主张婚姻自由;以前是一夫多妻,现在是一夫一妻;以前礼节繁琐,现在简单,去教堂就可以。我问谁还有补充的?一位同学站起来说:“我对一夫一妻制不理解,现在很多人都包“二奶”,养情妇,是不是冲击一夫一妻制,将来会变成一夫多妻吗?(全班同学大笑,场面可想而知)。我也没想到学生会问这样的问题(我有点晕),一分钟过后,我平静地赞扬了这位同学,说他联系现实,敢于揭露社会的丑恶现象。于是,我抓住这个机会对全体同学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分析这种东西迟早会被人类文明所剔除,我们自己就是先行者,从我做起。

  接着,又讲了社会礼节和称呼的变化,以“同志”为例。剩下的时间让学生自学新中国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主要引领学生结合实际去感受。

  通过这节课我感受到:课堂属于学生,激活他们的思维是老师的主要任务。

  课堂上学生突发性的提问超出了我的备课设想,我首先是表扬学生的思维敏捷,能联系现实思考问题,然后寻求解决学生问题的办法,最终避免了一场教学尴尬局面的出现。

  历史课教育叙事4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处处呈现新课程理念,其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历史课堂的有效性。那么属于学生学习评价的有效性是否落到实处?评价是否多维而全面呢?历史学习的有效性如何真正与学习评价的有效性相结合?

  根据我校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改革初中历史教学评价方面做了一些初步的探索。

  一、确定新的评价目标

  过去我们一直理所当然的认为教师是教学评价的主体,而学生则是客体,但现在看来,教师和学生都应当成为评价的主体,而教师和学生自身的“教”与“学”的状况才是评价的课题。基于这样的认识,初中历史教学评价模式应该具有这样三个层面的基本功能:1、对学生所学习的历史知识面做一个测定;2、对学生掌握历史学习方法的程度做一个判定;3、充分激励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情感因素和探索欲望。

  这样的功能定位意味着纯书面的考试本身并不等同于评价,而仅是评价的手段之一,它可以为评价提供一定的量化资料。同时我们还要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教学对老师“教学”的反馈性评价。

  根据评价与教学目标一致性原则,为了尽可能做到比较全面和准确的评价,我把认知、情感和技能三者都确定为评价目标。总体而言,认知领域包括对基础的、重要的历史知识、概念和原则的了解和掌握;情感领域包括学生兴趣、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技能领域包括思维能力的基本和实践技能的提高。

  通过对本校初中一年级进行的分组学导模式的实验,本人认为初一主要是中国古代史,重点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初步学会概括历史事实,能按要求把相关的事实归类。

  二、评价方法的具体运用

  (一)开、闭卷的书面考核,成绩的核定采用百分制。闭卷部分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主要考察认知水平。这与现行的考试不冲突,实验证明,采用“分组学导”模式的班级闭卷考试成绩略高于不使用实验的班级。本人认为,这与平时参与分组的学生能当堂巩固所学知识要点,及时消化有关。考卷部分考察学生思维能力,包括分析、综合、概括、比较和评价能力。由于目前使用的考试方式中最终以考试成绩为准,开卷考试部分只能在平时进行。在本人的“分组学导”实验班里,每堂课上均有重点地提出测试学生思维能力和基本实践技能的探讨题目,有计划的训练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例如,讲解《三国鼎立》一课时,我提出问题“三国局面形成是历史的倒退还是进步?”,学生概括出正确的答案,也学会了分析历史问题要从两个方面着手,提高了初一学生的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学生这方面的成绩记入成绩册,作为日后分析实验结果的资料。

  (二)编辑历史题材的小报,成绩的核定采用等级制。小报内容要求包括几部分(1)生动有趣的历史题材的图表或图画的绘制。(2)对人感兴趣的历史人物的见解和评价。(3)及时展示人类文明史研究最新成果的历史新闻快递。编辑历史小报是用以判定学生编制历史图表的技能水平和是否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学生编辑历史小报的能力逐步提高,学生作品中出现柱状图分析战争实力对比,引用著名人物的语言评价历史任务,结合事实思考问题从中得到启示等较独立、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出学生的潜力。另外,通过对历史小报的点评和展示,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深化了历史课程的学习,分组学习培养了学生集体合作的能力,小组成员群策群力,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了小报的制作。实践证明,这样的活动没有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反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研究探索问题的兴趣,提高了学习能力。

  (三)口试的考核方式,成绩的核定采用等级形式。口试前先由教师提供多个口试题目,每组学生抽取一个题目,然后每组代表口头阐述自己的主要观点及其理论。这种方式本人认为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考察方法,它能比较充分地反映学生史料搜集、整理、分析、综合能力和文字组织及口头表达能力,对学生的思维敏捷性也是一种考验,有利于检验学生是否形成初步的历史学习方法。一人阐述,小组内的其他成员进行补充,往往能全面的回答出综合性较强的题目。

  综上所述,改革评价将会更好的体现分组学导模式的优越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进一步把分组学导模式的优越性发展下去,并在如何更好的做好教学评价上有所发展。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处处呈现新课程理念,其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历史课堂的有效性。那么属于学生学习评价的有效性是否落到实处?评价是否多维而全面呢?历史学习的有效性如何真正与学习评价的有效性相结合?

  根据我校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改革初中历史教学评价方面做了一些初步的探索。

  一、确定新的评价目标

  过去我们一直理所当然的认为教师是教学评价的主体,而学生则是客体,但现在看来,教师和学生都应当成为评价的主体,而教师和学生自身的“教”与“学”的状况才是评价的课题。基于这样的认识,初中历史教学评价模式应该具有这样三个层面的基本功能:1、对学生所学习的历史知识面做一个测定;2、对学生掌握历史学习方法的程度做一个判定;3、充分激励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情感因素和探索欲望。

  这样的功能定位意味着纯书面的考试本身并不等同于评价,而仅是评价的手段之一,它可以为评价提供一定的量化资料。同时我们还要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教学对老师“教学”的反馈性评价。

  根据评价与教学目标一致性原则,为了尽可能做到比较全面和准确的评价,我把认知、情感和技能三者都确定为评价目标。总体而言,认知领域包括对基础的、重要的历史知识、概念和原则的了解和掌握;情感领域包括学生兴趣、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技能领域包括思维能力的基本和实践技能的提高。

  通过对本校初中一年级进行的分组学导模式的实验,本人认为初一主要是中国古代史,重点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初步学会概括历史事实,能按要求把相关的事实归类。

  二、评价方法的具体运用

  (一)开、闭卷的书面考核,成绩的核定采用百分制。闭卷部分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主要考察认知水平。这与现行的考试不冲突,实验证明,采用“分组学导”模式的班级闭卷考试成绩略高于不使用实验的班级。本人认为,这与平时参与分组的学生能当堂巩固所学知识要点,及时消化有关。考卷部分考察学生思维能力,包括分析、综合、概括、比较和评价能力。由于目前使用的考试方式中最终以考试成绩为准,开卷考试部分只能在平时进行。在本人的“分组学导”实验班里,每堂课上均有重点地提出测试学生思维能力和基本实践技能的探讨题目,有计划的训练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例如,讲解《三国鼎立》一课时,我提出问题“三国局面形成是历史的倒退还是进步?”,学生概括出正确的答案,也学会了分析历史问题要从两个方面着手,提高了初一学生的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学生这方面的成绩记入成绩册,作为日后分析实验结果的资料。

  (二)编辑历史题材的小报,成绩的核定采用等级制。小报内容要求包括几部分(1)生动有趣的历史题材的图表或图画的绘制。(2)对人感兴趣的历史人物的见解和评价。(3)及时展示人类文明史研究最新成果的历史新闻快递。编辑历史小报是用以判定学生编制历史图表的技能水平和是否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学生编辑历史小报的能力逐步提高,学生作品中出现柱状图分析战争实力对比,引用著名人物的语言评价历史任务,结合事实思考问题从中得到启示等较独立、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出学生的潜力。另外,通过对历史小报的点评和展示,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深化了历史课程的学习,分组学习培养了学生集体合作的能力,小组成员群策群力,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了小报的制作。实践证明,这样的活动没有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反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研究探索问题的兴趣,提高了学习能力。

  (三)口试的考核方式,成绩的核定采用等级形式。口试前先由教师提供多个口试题目,每组学生抽取一个题目,然后每组代表口头阐述自己的主要观点及其理论。这种方式本人认为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考察方法,它能比较充分地反映学生史料搜集、整理、分析、综合能力和文字组织及口头表达能力,对学生的思维敏捷性也是一种考验,有利于检验学生是否形成初步的历史学习方法。一人阐述,小组内的其他成员进行补充,往往能全面的回答出综合性较强的题目。

  综上所述,改革评价将会更好的体现分组学导模式的优越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进一步把分组学导模式的优越性发展下去,并在如何更好的做好教学评价上有所发展。

  历史课教育叙事5

  昨天在九4班,我感觉历史复习课上的特别扭,课堂上提的问题没人回答。我发了一通脾气,并扬言今后再出现这种情况,坚决不客气.

  课后我冷静下来,和九年级历史学科组的同事议论了这件事,他们也给我出了许多好主意.针对这种情况我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大家写一下历史课的感受和对老师的建议,而且我觉得任何事只要动脑筋思考,就会不断完善。

  第二天,我早早来到办公室,四班的作业已摆在我的桌子上。一个上午,我一直没出办公室。在那里认认真真地阅读同学们写的内容。做了下面的分析,之后又根据同学们的要求对一些问题进行了解答。

  一.不回答问题的原因:

  1.不会,懒得思考。2.缺乏自信,觉得答案不够完善,不敢说,怕嘲笑。3.没听讲,不知道老师的问题。4.太简单的,不想回答;太难的又不会回答。

  二. 学生困惑及急需解决的问题

  1.上课思想不集中.2.对老师所讲的内容,整体上把握不好.3.如何答好历史材料解析题.

  三. 问题与解答:

  1.设计问题要有针对性

  老师讲课要有吸引力,让学生时刻关注老师,关注课上知识;不断思考问题。特别是每一个问题的设计,都要深思熟虑,考虑到学生的水平,而不能草率地提问,没有任何的价值。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这就是教师点燃起来的勤学好问、渴求知识的火焰。老师的思考能点燃学生的学习愿望。老师的思考能激发学生对书籍的不可遏止的向往。

  2. 我自信我能行

  有一句教育名言是这样说:要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抬起头来”意味着对自己、对未来、对所要做的事情充满信心。任何一个人,当他昂首挺胸、大步前进的时候,在他的心里有诸多的潜台词——“我能行”、“我的目标一定能达到”、“我会干得很好的”、“小小的挫折对我来说不算什么”……假如每一个学生,都有这样的心态,肯定能不断进步。有自信才能增强自己的实力,有实力你会更自信。

  2. 怎样答好历史卷子的材料解析题

  仔细审题,读懂题意. 这是成功解题的基础, 它可以有效地避免“文不对题”“答非所问”的现象。同学们在答题时首先要读懂题意,弄清材料所反应的历史事件,确定中心。其次,要读懂试题的设问,明确用什么方法来回答什么问题等。

  围绕问题,寻找知识的落脚点. 开放性试题的命题依据及答案取向是以教材为导向的。同学们在解题时必须以教材为基础,以问题为中心向教材求索,寻“根”问宗,找出解答问题的相关历史知识,切忌随心所欲,想答什么就答什么。注重发散思维,全方位解答. 正确运用发散思维是解答开放性试题最为重要的思想武器。

  我作为一个历史新课程教师,尤其是毕业班的老师,在教材、教法、学生情况等把握不到位,应该多下苦功夫,多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使学生苦干加巧干,考出优异成绩.

  历史课教育叙事6

  自参加“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多媒体法)课题的研究以来,我一直反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应该如何以信息技术辅助学科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实现历史学科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呢?为此,我在教学实践中展开了大胆的尝试。

  (步骤一:选取的课例名称,或课例的教学内容、选课原因)我选取的课题是《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课要让学生了解三个主要内容:第一、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第二、四场主要战役的经过;第三、战败之后日本强迫清政府签定《马关条约》及其给中国造成的巨大危害。在实践中,恰当运用信息技术,落实新课程标准,就成了我教学的一个重要指标。

  一、 高估学生,曲高和寡门庭冷落。

  (步骤二:介绍课前预想效果)1、设计——春风得意马蹄疾。在设计导入时,我就想抓住腐朽的清政府每每战败,都要接受帝国主义侵略者不平等条约的羞辱来好好做文章。备课时我想到了战败后,日本代表伊藤博文所出的一副上联“内无相,外无将,不得已玉帛相将”,李鸿章面对日本的狂傲态度,以“天难度,地难量,这才是帝王度量”对出了下联。从这幅差强人意的下联中,可见当时的中国任人宰割的那份悲凉,一个真正了解甲午战史的中国人读到此处都会为之动容。

  因此,我在设计上先以电脑打出上联,出示伊藤博文和李鸿章的照片,让学生认真体会一下两人当时的心境,试着对出下联。为了课堂中能出现师生互动的效果,我反复熟悉教材,同时补充了双方谈判时的相关资料,尽量挖掘出学生的兴趣点,以引起下文。

  我想:这样上课,应该能激发出学生一定的感情和兴趣。

  (步骤三:描述教学过程,记录结果(达到预想设计/未达到预想设计))2、上课——门庭冷落鞍马稀。上课了,伊藤博文的上联一经打出正如我所料,立刻引起学生的注意,他们都纷纷开动脑筋想对出下联。但学生只是根据字面意思去答“上……,下……”或“左……,右……”。此时,我意识到学生的知识面有限,通过这种方式并没有引起学生对甲午战争的兴趣,反而分散了他们的注意力,我开始反省,为何动机和结果相去甚远呢?

  导入时没有能出现那种效果。接下来,该重点进行四场主要战役的理解了。首先,我向学生展示了自己制作的战役进程的动态效果图,以及在网上搜集到的相关图片,配合图片说明我对关键性内容加以提升。为拉近时空距离,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我还剪辑了一段“甲午战争”的影视资料。虽然学生也为大量新颖的资料所吸引,但在十五分钟的战役学习过程中,课堂变成了我的独角戏,对我所提问的问题,学生限于浏览资料的时间有限来不及反应,我暗暗着急。

  战场上一阵刀光剑影之后,腐朽的清王朝终于葬送了北洋水师。日本帝国主义蛮横的将《马关条约》强加给中国人民。如何引领学生分析条约的危害进而得出结论:《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难点所在。我想高潮应该出在此处了。我先在大屏幕上展示出条约的四点主要内容,再让学生据内容逐条分析,设想结论自然水到渠成。可真到了课堂,学生的发言就是进不了状态,与其说在分析,还不如说是在读课本中那几句原文。

  (步骤四:反思与改进。达到预想设计,是否有其他问题出现或有感觉不足的地方;未达到预想设计,分析原因,进行改进)3、评课——众人拾柴火焰高。上完课,听课的专家和老师们为我点评。大家纷纷提出:课的导入采用对联形式虽用心良苦,但曲高势必和寡。学生根本不理解伊藤博文的用意,也对不出下联,又如何理解甲午战争带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呢?还不如舍弃阳春白雪的开篇,直接用那段视频资料导入好。

  其次,如何把学生调动起来,大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首先,甲午一战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战争,可供查阅参考的资料很多,而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战争的经过不如交给学生课下分组探究,老师在课堂上仅对学生不成熟的研究结果进行点拨即可。分析部分,应给予学生充分交流的时间,让学生们的思想在碰撞中擦出火花。

  二、 体验不足,浮光掠影难成气候。

  1、修改——增强体验切实可行。采纳了众多同仁的意见,我修改了教案。

  在课堂中如何才能点燃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呢?首先,在导入时,我以一段视频带领学生重返1894年的甲午战场,先给学生一点震撼。然后,就此提问:“这段影片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哪一历史事件?”。开门见山切入主题。其次,课前安排学生根据个人喜好,自主选择甲午战争中的任一战役进行研究,由我提供参考书目和相关网站。要求学生将搜集到的资料整理成小论文并选出本组代表在课堂上汇报成果。为激发学生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我又添设了“模拟战争”环节,让学生大胆设想敌人可能的进军路线。同时修改课件,利用Authorware软件的交互功能,使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课件中自由选择路线,由电脑判断正误,然后选出设计正确的同学阐述理由,再由教师点评。第三,在分析条约危害的时候,以分组形式先让学生之间充分讨论取长补短,然后再和老师交换意见,这样将生生、师生的交流结合起来,内容分析深入浅出。

  2、借班——无可奈何花落去。上课了。学生根据影片中的主人公及已有常识,很快便能异口同声地判断出这是:甲午战争。导入部分自然过度。在汇报战争过程时,果然同学们兴致高昂,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不仅小组论文标新立异,而且各组都将搜集到的图片数据制成课件,边讲述边展示,俨然一副小老师的模样。特别是黄海海战小组的同学找到了电影《甲午风云》,并现场给同学们播放了致远号撞向敌舰吉野的精彩片段,以生动的画面代替了枯燥的文字。“模拟战争”更是反响热烈。让同学们自己发现远比老师直接给出结论来得深刻的多。显然,修改后这三个环节要比前一个班的实践成效甚大。

  接下来的重点是让学生分组讨论《马关条约》的危害。开始交流了,我期待着学生能深入发掘,其他同学也能在同伴的启发下有所得。可是学生们的回答大都是浅层次的,虽然也有侃侃而谈,但还是不能自然导出结论。学生们浮光掠影的叙述,其实是在猜测老师的答案,千篇一律的说法没能给其他同学以启发,因此课堂中没有产生共鸣,更不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及历史使命感。

  3、反思——情到深处方会浓。为什么还是落得这般田地?课后,我反复思忖,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课堂讨论缺乏引导,学生摸不着方向。问题应提得再细一点,具体一点。如果以教师语言表达还显单薄的话,课件中还要再下点功夫。

  (步骤五:再次实施。再次上课后的感想,修改后的课堂效果,是否还有未解决的问题。)

  三、 把准学生,调动情感真情表达。

  1、再版——双管齐下盼奏效。再一次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主要考虑了几点:一是利用网上资源,找一些有关“《马关条约》对近代中国有何影响”的文章,推荐学生去浏览相关网站。二是利用多媒体课件,突出每条内容的新特点。引导学生与以前学过的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进行对比,得出结论。

  2、上课——似曾相识燕归来。首先,提出第一个问题: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中有哪些相似的内容?由于学生对前一个条约比较熟悉,很容易总结出答案:割地、赔款、通商。随后,我分别出示了两个条约割地的示意图,赔款的两组数据,通商口岸位移的动态效果图。紧接着,我提问:在共有的内容中《马关条约》有哪些特点?比较之后学生回答:割地面积更大、赔款数额更多、通商口岸向内地更加延伸。进而,提出第三个问题:对比前者《马关条约》中哪些是新增加的内容?为什么会有这些新内容?提示学生结合当时的国际背景加以分析。由于前两个问题的铺垫和相关资料的补充,学生的讨论渐入佳境。

  有的说:《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也有人说:它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要求;还有的同学分析到它对中国、日本及其他列强等众多国际关系的巨大影响。此时,同学们思路一下子被打开。各抒己见之后,更有的同学发出这样的感慨:自此以后中国像一个奄奄一息的病人任人宰割,日本拿了中国的巨额赔款迅速成长为资本主义军事强国,并更加肆意地欺凌他国。至此,本课的重点、难点,已在讨论中被同学们自己一一攻破。我抓住时机,及时总结:甲午战争的惨败,使中国人民蒙受了巨大的耻辱,也更加充分地暴露出清政府的腐败本质,要求变法维新和救亡图强的呼声成为了时代的最强音,一场轰轰烈烈而又苍凉悲壮的维新救亡运动即将拉开序幕。言尽于此,其他学生无不为之动容。如此,本课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也都一一实现。

  (步骤六:感悟。研修过程的收获,教学思想的改变)3、小结——小园香径再徘徊。下课铃响了。评课中,大家都对这节课感到满意。尤其是最后的讨论意犹未尽。看来只有真正让学生参与进来,情景交融,才能出现这种效果。

  经过几番实践,我感慨良多。首先,由于学科特点,历史不能再现,而恰当选用信息技术确实可以在关键时刻突破这些困难,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其次,历史课,不能光靠一本书来唱戏,教师的引导不可取代,同时更要启发学生走出课本,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与教材相关的知识,网络运用无疑是一个快捷的帮手。

  我还发现,没有巨大的感官冲击和一定的环境氛围,任何人都不可能真正投入,所以创设情境对于课堂教学是至关重要的。多媒体课件在这节课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背景图片、背景音乐、光线刺激、音像刺激等等,都是让学生入情入境的行之有效的工具。只有预设到位,生成的内容才会更加精彩。

  当然,理论从实践中来,也要回到实践中去。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最优化,教师还有很多的工作要探索。不仅要勤于开发,更要善于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为己所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走出课堂上的“山重水复”,迎接教学改革中那片灿烂的艳阳天。

  推荐阅读:

  高中历史教育叙事

  初中历史教育叙事范文

  想了解更多范文网的资讯,请访问: 范文

本文来源:https://www.liuxuequn.com/a/3633478.html
延伸阅读
我们的高中已经结束了,这次结束就是永恒。虽然这段时光已经完全的消逝,再也回不到过去,但是我相信它只是作为一个记忆的圆点,永久的停留在我们的头脑之中,它是一次永恒的回忆,也是我们每个
2020-07-14
中考考完,举办一场谢师宴,用来感谢辛苦教了你三年的老师们。下面是由留学群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0中考谢师宴致辞”,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2020中考谢师宴致辞(一)各位敬爱
2020-07-14
研究生专攻学习,那在学习学业方面有一个什么样的总结呢?下面是由留学群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研究生学习学业方面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研究生学习学业方面总结(一)回首过去一年
2020-07-14
作为此次毕业谢师宴的致辞人,你是否有好好准备讲话稿呢?那么该怎么去表达感激呢?下面是由留学群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0毕业谢师宴致辞”,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2020毕业谢师
2020-07-14
三年的高中学习生涯结束了,三年来确实还是发生了非常多的事情,还是需要认真的去思考的,三年来让我感觉自己还是进步了非常多的,我坚定的相信这些事情是能够让自己的得到一个稳步的提高,未来
2020-07-13
一堂课下来很多知识点记不住,这个时候一篇说课稿或许能够帮助你,下面是由留学群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体育课说课稿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大学体育课说课稿范文(一)本次体育
2019-06-25
作为现代的体育老师,怎么能对自己的课程没有一个安排,科学的锻炼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们的成长!下面是由留学群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体育课说课稿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小学体
2019-06-25
现在的教学方式更加倾向于更科学的教学方法,在上课前先准备好好一篇说课稿,可以让你的课程更家顺利。下面是由留学群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体育课说课稿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19-06-25
有时候由于一些突然情况,我们无法前往学校学习,这时候在网上学习也是一种方法。下面是由留学群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二上网课的感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高二上网课的感受(一)在
2020-02-19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家上网课成为了学生们学习的一种方式,那么这次上网课的经历你有什么感受呢?下面是由留学群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上网课的感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三年级上
2020-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