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注重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关注传统文化,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培养探究意识,提高审美情趣,你知道中考的考试范围吗?编为你提供了2019年呼伦贝尔市、兴安盟中考考试说明,一起来了解一下吧,想知道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网站更新。
2019年呼伦贝尔市、兴安盟初中学业水平暨高中招生考试以及八年级生物 地理结业考试考试说明
语 文
一、考试的依据、范围和原则
命题以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为依据,以教育部组织编写的义务教育教科书(以下简称“部编”教材)和与学生的阅读水平相适应的课外阅读材料为命题范围。
考试注重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关注传统文化,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培养探究意识,提高审美情趣。正确处理教材和课外语言材料的关系,以考查学生“得法于课内,运用于课外”的语文能力发展状况。
二、考试内容与要求
初中毕业生语文学业考试的内容应全面反映“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目标,注重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的有机联系,从积累、理解、运用、概括、鉴赏及表达等六个能力层级对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蕴涵其中的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考查。具体内容如下:
(一)积累与运用
1.字词句
能够正确识记、运用3500个常用字(见《语文课程标准》附录5)。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字义,正确、美观地书写汉字。
能够准确理解“部编”教材要求掌握的常用词语的意义,并能正确运用。
能够辨识、修改病句,能够仿写、续写和改写,能够排列语序,使之衔接连贯。
2.古诗文默写
能默写《语文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篇目,并能够运用古诗文合理表达。
注:推荐背诵篇目见《语文课程标准》附录1中7~9年级61篇,删去46《列子》一则(伯牙善鼓琴),共计60篇。
3.语法修辞知识
结合具体语境考查语法知识及常用的修辞方法。
4.名著积累
以“部编”教材推荐书目为考查范围,考查要点见现代文阅读4、5。
(二)古诗文阅读
1.能正确划分朗读节奏。
2.对古诗词有赏析能力,主要考查分析古诗词的意境、情感、哲理、思想内容等,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考查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4.能准确地翻译文言句子,概括文言文的主要内容,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
注:古诗词赏析取材于“部编”教材课内古诗词;文言文阅读两个选段,一段取材于“部编”教材,一段取材于课外阅读材料。
(三)现代文阅读
考查学生阅读记叙性、说明性、议论性文章以及实用性文体(如新闻、传记、科普作品、演讲词、游记等)的能力。
1.积累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
2.理解和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文章的要点。
3.体味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4.结合生活实际,对文章内容能写出自己的情感体验,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5.对文章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阅读议论性文章,能够把握作者的观点,区分观点和材料,理清论证思路、掌握论证方法,能够联系实际对文章内容进行初步探究。
阅读说明性文章,能够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筛选主要信息,读懂文章阐述的事理。阅读科技作品,能够领会作品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阅读实用性文章,能够根据体裁的特点,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及态度。
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够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四)写作
1.准确理解题目要求,中心明确,层次清楚,感情真挚,能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有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
2.写记叙性文章,做到内容具体,详略得当;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能写游记、读后感、书信、小传等实用性文章。
3.能恰当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和修辞方法,语言通顺、生动形象,富于表现力,鼓励有创意的表达。
4.能正确使用常见的标点符号,书写规范、整洁。
三、考试形式、分值及难易度
1.闭卷、笔试。
2.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
3.试卷内容及分值分配:
字词句积累与运用约占10分;古诗文默写、古诗赏析及文言文阅读约占25分;名著积累及现代文阅读约占35分;作文占50分。
4.题型:
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写作
5.难易比例:易、中、难题比例约为6∶3∶1。
数 学
一、考试性质
初中毕业生数学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科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评价初中毕业生达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规定的数学学业水平的程度,同时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
二、命题依据
以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紧扣本届毕业生所用教材,结合数学学科教学实际进行命题。
三、命题原则
1.基础性:试题突出对学生基本数学素养的评价,注重考查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基本思想方法。
2.现实性:试题背景来自于学生所能理解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科现实。应用性问题的题材具有现实意义,能够在学生的生活中找到原型。
3.有效性:试题应当有效地反映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状况和所达到的水平。有效发挥各种类型题目的考查功能,注重过程,强调应用,突出能力,体现数学思想方法。试题的求解过程反映《标准》所倡导的数学学习方式,如观察、实验、猜想、验证、计算、推理等。
4.导向性:试题有利于引导和促进数学教学全面落实《标准》所设置的课程目标,改进教学方法,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四、考查内容与要求
《标准》设置的7~9年级的课程内容全部都在考查范围之内。包括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领域。按照《标准》对各部分课程内容的具体层级要求进行考查。考试时不准使用计算器。
五、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闭卷、笔试。
2.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
3.试题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证明题、应用性问题、探索性问题、开放性问题等形式。其中选择题约占30%。
4.各部分内容在试卷中所占的比例:数与代数约占40%,图形与几何约占35%,统计与概率约占20%,综合与实践约占5%。
5.试题难易比例:易、中、难题赋分比例约为6:3:l。
英 语
一、考试性质
初中毕业生英语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其目的是全面、准确地考查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达到《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标准”)所规定的初中阶段英语毕业水平的程度。
考试要有利于促进和引导英语教学全面落实“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有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有利于引导学生改进学习方式、拓展学习渠道和提高学习效率。
二、命题依据
以“标准”为依据,结合本届毕业生所用教材和教学实际进行命题。
三、命题原则
(一)基础性:注重考查学生对初中阶段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
(二)适切性: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身心发展水平和现实差异,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学习水平的发挥。
(三)应用性:着重考查学生在识记、理解英语知识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语言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科学性:确保语言知识的准确性、语言表达的得体性,问题设计的层次性与合理性。
(五)导向性:正确发挥考试的导向功能,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有利于引导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四、考试方式、试题难度及分值比例
考试采用统一命题,闭卷考试的方式。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
试题难易比例:易、中、难题比例约为6:3:1, 其中选择题的分值约为75分。
五、各题型分值与考查目的
(一)听力理解(25分):主要考查英语口语的理解能力,通过听来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单项选择(15分):主要考查语境中恰当运用语法知识、词汇知识和语用知识的能力。
(三)完形填空(10分):综合考查语言知识的运用能力、语篇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四)阅读理解(35分):主要考查理解文章大意的能力;获取细节信息的能力;推断和理解生词含义的能力;进行简单判断和推理的能力;理解作者意图的能力等。
(五)词语运用(15分):主要考查根据音标或首字母提示填写出句子中单词的能力;考查根据句意,用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完成句子的能力;考查根据汉语意思填写出句子中单词的能力。
(六)补全对话(5分):主要以书面形式考查学生交际用语的运用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七)书面表达(15分):
能较为准确地运用语法、词汇,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能使用简单的语句间的连接成分,使全文内容连贯。
短文有层次,有条理,能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思。
汉 语
一、考试性质
汉语学科考试将渗透全面提高学生汉语素养的基本理念,突出基础性,注重实践性,体现工具性、人文性。考查学生掌握和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能力,立足学生的发展,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是面向全体学生,真实、全面地反映蒙语授课初中毕业生汉语学科学习能力方面所应达到水平的考试。
二、命题依据、范围与原则
命题以《义务教育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2014年版)》为依据,以义务教育蒙古族学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汉语》七年级至九年级教材为内容,结合初中教学实际,重点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汉语的能力。命题既要考虑教材内容,又不局限于教材,灵活掌握。
三、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考试采用闭卷笔答的形式,试卷总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二)试卷结构
内容比例:基础知识占50%,阅读占25%,习作占25%。
试题难易比例:易、中、难题比例约为6∶3∶1。
试卷结构:选择题约占20%,简答题约占30%,阅读题约占25%,习作约占25%。
四、考试内容、要求
考试内容是依据《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义务教育)》中的“课程内容”而制定。
考试内容 | 考试要求 | ||
基础知识及运用
|
语 音 |
| |
汉 字 |
| ||
词 汇 |
| ||
6. 掌握常用关联词语的用法。 | |||
句 子 |
| ||
标点符号 | 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 ||
修 辞 | 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 | ||
名篇名句积累 | 能背诵课文中规定的背诵篇章和段落(包括“诵读积累”部分)。 | ||
现代文阅读 |
| ||
习作 | 应用文 | 掌握常见的应用文的写法,做到格式正确,语言准确。(如:表扬信、申请书、感谢信等) | |
作 文 |
| ||
道德与法治
一、命题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考查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坚持正确育人导向,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命题符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际,反映课程标准对学生发展的基本要求。
命题坚持科学性、导向性、基础性的原则,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二、命题依据
以国家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依托国家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现初三学生使用过的七、八、九年级教材),依照《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要求,以及一年来(2018年5月1日至2019年4月30日)重大时事政治命题。
三、命题范围及权重
(一)命题范围
七年级:依据《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2016年7月第1版,2016年7月第1次印刷)教材的第四单元和七年级下册(2016年11月第1版,2016年12月第1次印刷)教材的第四单元的内容命题。
八年级:依据《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教材(2017年7月第1版,2017年7月第1次印刷)的第四单元和八年级下册(2017年12月第1版,2017年12月第1次印刷)的教材内容命题。
九年级:依据《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2018年6月第1版,2018年8月第1次印刷)和九年级下册(2018年12月第1版,2018年12月第1次印刷)第三单元的内容命题。
时事政治:以2018年5月1日至2019年4月30日的国内外重大时事及党和国家在现阶段的方针、政策作为背景材料命题,不独立考查时事知识,不印发时事政治资料。
(二)权重:心理健康和道德约占15%;法律约占45%;国情教育约占40%。
四、试题类型与分值比例
单项选择题,约占50%。包括唯一性选择题和组合式选择题。
分析与说明题,约占25%。试题提供文字材料、图表、数据或漫画等,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分析、理解和说明问题。
探究与实践题,约占25%。创设情景,让学生进行再创造,学以致用,自主探究,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五、 考试形式及难易比例
考试形式:道德与法治试题满分为60分,与历史合考,共120分。考试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试题难易比例:易、中、难题比例约为6:3:1
历 史
一、命题依据
以国家教育部2011年制定颁布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结合初中历史教学实际命题。
二、命题原则
坚持科学性、基础性、发展性、时代性的原则,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突出学科核心素养”的理念,全面、准确反映初中毕业生在历史学习方面所达到的水平。
科学性
试题内容科学严谨,力争做到知识覆盖面全、难易比例适中,保证考试内容的信度和效度。
基础性
注重基本历史知识,包括对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以及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的考查;注重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考查。
发展性
试题要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整体素质提高,考试内容要体现全面性,考试结构要多元化,考虑不同应试者的特点,体现差异性,要有利于教学中因材施教,扬长避短,使不同程度学生都能获得发展。
时代性
注重历史与当今时代的联系,贴近社会和学生生活实际,发挥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既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体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并适当渗透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
三、命题范围、内容及比例
1.命题范围:
中国古代史(七年级):
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通过“丝绸之路”的开通,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讲述张仲景和华佗的故事。
知道祖冲之的数学成就。
知道《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等名著,了解明代科技的成就及影响。
中国近代史(八年级):
列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了解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
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知道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简述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主要史实。
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毛泽东、朱德在井冈山会师的故事,认识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知道遵义会议,认识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知道九一八事变,了解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知道西安事变,理解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义。
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认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
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了解日本投降的史实;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中国现代史(八年级):
讲述开国大典,认识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了解“三大改造”,知道中国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了解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农村改革和深圳特区的发展,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
了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知道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了解香港、澳门回归和海峡两岸关系改善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世界近代史(九年级):
通过华盛顿、《独立宣言》和1787年宪法,理解美国革命对美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通过珍妮机、蒸汽机、铁路和现代工厂制度等的出现,初步理解工业化时代来临的历史意义。
知道《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世界现代史(九年级):
知道“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等;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了解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了解《凡尔赛条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知道战胜国建立了战后世界的新秩序。
知道经济大危机,了解罗斯福“新政”,理解国家干预政策对西方经济发展的影响。
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等国际会议,理解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艰巨性和胜利原因。
知道杜鲁门主义、德国分裂、“北约”与“华约”,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初步了解“冷战”后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2.试卷内容及比例:
中国史约占60%左右(其中古代史约占10%左右,近现代史约占50%左右),世界近现代史约占40%左右。
四、考试形式、试卷结构和难易比例
1.考试形式:
历史试题满分为60分。与道德与法治合考,共120分。采用闭卷笔答的形式,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题型比例:
单项选择题:约50% ;非选择题:约50%。
3.试题难易比例:
易、中、难题比例约为6∶3∶1。
物 理
一、考试性质初中毕业生的物理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物理学习方面所达到的水平。考试结果既是作为衡量学生是否达到初中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
二、命题依据 以《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本届毕业生所用教材为重要参考。结合教学实际,按照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考查“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综合考查物理课程三维目标的达成情况。
三、命题原则
1.导向性:坚持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命题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课改理念,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强调能力培养。引导师生更加关注物理实验、关注科学探究,注重科学思维和能力的培养,注重知识的生成过程。 2.基础性:试题注重考查物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即考查学生学习及应用物理知识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
3.科学性:试题以学生熟悉的教材内容和生活背景为载体,设置的问题情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并且具有鲜明的时代教育性。考点分布合理,试题有较好的效度、信度和区分度。
四、考试内容与要求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考试内容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1.知识与技能方面
知识与技能内容遵守《课程标准》中“科学内容”规定的“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三个主题。知识目标要求水平为了解、认识、理解三个层次;技能目标要求水平为独立操作。具体内容见《课程标准》。
2.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按照内蒙古教育厅关于《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的命题原则及要求》,命题注重考查知识与技能的同时,适当增加过程与方法的考查,把过程与方法的考查和解决简单物理问题结合起来,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融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考查之中,体现《课程标准》中“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注重科学探究”的理念。过程与方法目标要求水平为经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要求水平为认同、内化。五、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物理试题满分为70分,与化学合考,共120分。考试采用闭卷、笔答形式,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试题类型:试题由单项选择题、填空题、作图与实验题、计算题四个题型组成。其中单项选择题分值比例约为40%,填空题分值比例约为14%,作图与实验题分值比例约为23%,计算题分值比例约为23%。 科学知识内容比例:《主题一 物质》约占20%,《主题二 运动和相互作用》约占40%,《主题三 能量》约占40%。 试题难易比例:易、中、难题的比例约为6:3:1。
化 学
一、考试性质
初中毕业生化学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检查、评价初中毕业生是否达到《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规定的化学学科学业水平程度,并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提供依据,具有水平考试与选拔考试的双重性质。
二、命题依据
以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命题依据,紧扣本届毕业生所用教材,结合初中化学学科教学实际进行命题。
三、命题原则
1.重视基础。考查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考查的重点以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为主,同时体现学科特点。
2.关注实验与探究。在考查学生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适当加强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
3.联系实际。注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从日常生活的常见现象中选择试题素材,体现化学就在我身边、身边处处有化学。引导师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引导师生主动关心人类面临的与化学有关的重大社会问题,关心我国及世界各地发生的与化学有关的重大事件,关心人类的生存环境。
4.促进学生发展。渗透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有意识地考查学生运用化学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发挥考试的导向作用。有利于引导教师改进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有助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推进素质教育。
四、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化学试题满分为50分,与物理合考共120分。考试采用闭卷、笔答形式,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题型主要有选择题、填空与简答题、实验与探究题、计算与分析题四种类型。其中选择题分值分配比例约为30%。
3.从知识和技能的角度所占比例约为: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20%、身边的化学物质30%、实验与探究36%、计算与分析14%。
4.试题难易比例:整卷难度保持相对稳定,易、中、难题比例约为6∶3∶1。
五、考查内容与要求
身边的化学物质 | 要 求 |
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知道溶液的组成、分类和在生产、生活中的意义 了解饱和溶液、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 了解溶解、结晶和乳化现象 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能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知道常用化肥的名称和作用 了解溶液的酸碱性和pH 掌握常见酸碱溶液的稀释
|
能认识身边一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变化及其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能在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能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能进行常见溶液的稀释;能根据溶解度曲线解决一些问题;能根据物质的性质检验和区别一些常见物质;能进行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了解防止金属腐蚀的简单方法;知道一些常见金属矿物;能通过科学探究积极主动地获得化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
物质构成的奥秘 | 要 求 |
知道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离子,知道分子、原子的构成及原子和离子的转化关系
知道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分类和化合价 知道元素周期表的简单应用
能用化学式表示常见物质的组成,能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 |
能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的组成;认识物质的微粒性;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能解释一些化学符号的意义或根据意义书写符号;能用化学式正确表示物质的组成;能看懂商品标签上标示的组成元素及其含量;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
|
物质的化学变化 | 要 求 |
认识化学反应的分类 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
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守恒原因 能正确书写常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 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知道催化剂的重要作用;知道化学变化的规律及化学变化中伴随的能量变化,能描述化学变化中所伴随的现象;能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某些现象及解决某些问题;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某些问题;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并能规范书写。 |
化学与社会发展 | 要 求 |
了解燃料燃烧的条件与应用 知道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 了解常见化学燃料的主要成分 了解资源保护及能源的综合利用
认识“三废”处理的一般原则 了解常见环境污染的来源、危害及防治 |
能正确认识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知道一些科学家在化学发展中所做的贡献;认识人类要合理开发资源与节约能源的重要性,树立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以推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
科学探究 | 要 求 |
| 能结合化学学科特点了解和初步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学会一些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如溶解、过滤、蒸发、分离、提纯、鉴别等。一些专业术语和仪器名称要能够准确书写。 |
蒙语文
地 理
一、考试性质
地理学科学业水平考试命题以学生为本,立足基础,注重能力,力求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初中阶段的地理学科学业水平,正确发挥考试的导向功能,有利于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普通高中招生选拔新生和推进高中地理学科新课程的顺利实施。
二、命题依据
依据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紧扣教材,结合地理学科教学实际命制试题。
三、命题原则
地理学科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的基本思想是强调基础性、突出主干内容;落实新课标、新理念,体现三维目标;注重情境化,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凸显地理学科特点,注重地理学科素养的提高。
四、考试内容、要求及权重
(一)考试内容和要求
地球与地图
地球和地球仪
·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地图
·在地图上辨别方向,判读经纬度,量算距离。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
世界地理
海洋与陆地
·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气候
·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阅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 运用气温、降水量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说出气温与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运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 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认识区域
(1)大洲:亚洲
·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大洲的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2)地区:东南亚、欧洲西部、撒哈拉以南非洲、极地地区
·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归纳某地区地势及地形特点,解释地形与当地人类活动的关系。
·运用图表说出某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运用地形图说明某地区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举例说出某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运用资料描述某地区富有地理特色的文化习俗。
·说出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
(3)国家:印度、澳大利亚、美国
·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某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某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
·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国家的种族和人口(或民族、宗教、语言)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
·举例说出某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中国地理
疆域与人口
·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
·运用中国人口分布图描述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运用中国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特征。
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的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举例说明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结合实例说出我国跨流域调水的重要性。
地域差异
·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认识区域:黄土高原、北京、长江三角洲地区、三江源地区
·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
·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举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根据资料,分析某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以某区域为例,说明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运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自然地理特点、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并举例说明其城市建设成就。
·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我国具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等影响。
·结合有关资料说明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二)权重:地球与地图部分约占15%;世界地理部分约占40%;中国地理部分约占45%。
五、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地理试题满分为60分,与生物合考,共120分。考试采用闭卷、笔答形式,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二)试卷结构
试题类型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选择题约占50%,非选择题约占50%。
试题易、中、难的比例约为6∶3∶1。
生 物
一、考试性质
八年级学生生物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是检查、评价普通初级中学教育教学质量、考核学生学习生物学科是否能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基本要求的重要手段,是全面落实国家课程计划、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也是高中招生的重要依据。
二、命题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2011年版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紧扣本届毕业生所用教材,结合生物学科教学实际,有利于初高中教学的衔接,命制试题。
三、命题原则
1. 重视基础:重点考查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2. 注重导向:试题尽量源于教材,体现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要求,对生物学科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
3. 关注实验:考查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适当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4. 联系实际: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产实际的联系,从日常生活中选取素材,考查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提取信息并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生物试题满分为60分,与地理合考,共120分。考试采用闭卷、笔答的形式,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二)试卷结构
1. 试题题型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其中选择题为单项选择,分值约占50%;非选择题主要以填空题、识图题、分析说明题等形式出现,分值约占50%。
2. 试题易、中、难的比例约为6: 3:1。
五、考试内容和要求
依据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本届学生所使用的人教版教材《生物学》七年级(上、下册)、八年级(上、下册),具体考试内容归纳如下:
1. 科学探究
所有实验都在考查范围内,这里不再一一列出。探究实验要求:尝试书面表述问题;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做出可能的假设;拟定探究计划;选出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描述现象;处理数据;得出结论。
2.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说出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使用显微镜和制作临时装片。阐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区别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描述细胞核在遗传中的重要功能。
(2)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
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概述生物体的各种组织是由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识别人体的几种基本组织。识别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
(3)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描述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描述人体的结构层次。
3. 生物与环境
(1)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
举例说出水、温度、空气、光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举例说明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2)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举例说出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3)生物圈是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
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4.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1)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
描述种子的结构。描述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概述开花和结果的过程。
(2)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
描述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3)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阐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举例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描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4)绿色植物对生物圈有重大作用
概述绿色植物为许多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说明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描述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
5. 生物圈中的人
(1)人的食物来源于环境
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2)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供给
描述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概述血液循环。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概述发生在肺部及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
(3)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调节生命活动
描述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概述人体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获取信息。举例说明人体的激素参与生命活动调节。
6.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列举动物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
(1)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描述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2)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解释人的性别决定。认同优生优育。举例说出生物的变异。举例说出遗传育种在实践上的应用。
生物的多样性
描述病毒和细菌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概述种子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概述动物不同类群(节肢动物、鱼类、两栖类、鸟类)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9. 生物技术
(1)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
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说明食品腐败的原因。运用适当的方法保存食品。
(2)现代生物技术
举例说出克隆技术的应用。
10. 健康地生活
(1)传染病和免疫
说明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列举常见的寄生虫病、细菌性传染病(包括淋病)、病毒性传染病(包括艾滋病)。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2)医药常识
说出一些常用药物的名称和作用。概述安全用药的常识。运用一些急救的方法。
推荐阅读:
语文试题 | 数学试题 | 英语试题 | 政治试题 | 物理试题 | 化学试题 | 历史试题 |
语文答案 | 数学答案 | 英语答案 | 物理答案 | 化学答案 | 历史答案 | 政治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