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栏目组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2019年中考化学模拟考试试题: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希望能够帮助到你,想知道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网站更新。
2019年中考化学模拟考试试题: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一、选择题(共18小题)
1.小明同学学习化学后,对生活中的一些常识进行了总结,其中不合理的是( )
A. 将实心煤块做成蜂窝煤,使煤燃烧更充分
B. 进入干涸的深井之前必须做灯火试验
C. 油锅里的油着火燃烧,应立即盖紧锅盖
D. 厨房内发生天然气泄漏时,应先打开电排风扇保持通风
考点: 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灭火的原理和方法;防范爆炸的措施.
专题: 课本知识同类信息.
分析: 根据生活常识和化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即可判断.
解答: 解:A、根据燃烧的条件可知,把实心煤球做成空心煤球,实际是增大了煤和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故A不符合题目的条件.
B、深井中的氧气可能不多,直接下井可能导致窒息,因此首先要做灯火实验,如果灯不会熄灭,说明可以下井,故B不符合题目条件.
C、根据燃烧的条件可知,盖紧锅盖,实际是隔绝了空气(氧气),因此就会使火熄灭,故C不符合题目条件.
D、煤气泄露时,首先要关闭煤气的阀门,然后打开窗户、排气扇,故D符合题目的条件.
故选D.
点评: 掌握燃烧的条件,即可燃物、着火点、氧气等,学会把化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的结合起来.
2.每年的6月26 日是国际禁毒日,吸毒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和社会稳定,下列关于冰毒(化学式为C10H15N)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冰毒完全燃烧只生成两种产物,且都是氧化物
B. 冰毒中C、H、N元素的质量比为10:15:1
C. 冰毒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9
D. 冰毒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H
考点: 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A、根据冰毒的化学式可知,冰毒有C、H、N三种元素,所以完全燃烧会生成三种物质.
B、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的比进行解答.
C、根据相对质量的计算即可.
D、根据冰毒中质量分数最大是碳元素的进行解答.
解答: 解:
A、根据冰毒的化学式可知,冰毒有C、H、N三种元素,所以燃烧会生成三种物质,故A错误.
B、冰毒中C、H、N元素的质量比=(12×10):(1×15):14=120:15:14,故B错误.
C、冰毒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10+1×15+14=149,故C正确.
D、冰毒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碳,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
3.野炊时把柴禾架空一些,以便柴禾燃烧的更旺.其原理是( )
A. 加快柴禾散热的速度 B. 增加集聚的热量
C. 降低柴禾的着火点 D. 增大柴禾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考点: 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促进燃烧的方法是:(1)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增大氧气的浓度.
解答: 解:把柴禾架空一些可以增大柴禾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促进柴禾燃烧,以便柴禾燃烧的更旺.
故选D.
点评: 可燃物的着火点在一般情况下不能改变,柴禾燃烧更旺是因为柴禾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增大了.
4.奶奶年轻时用煤球煮饭,现在家庭用煤做成蜂窝状,这种变化是为了( )
A. 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B. 减少一氧化碳的产生
C. 防止温室效应的产生 D. 降低煤的着火点
考点: 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专题: 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这种变化是为了促进可燃物燃烧,燃烧通常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放热的化学反应.
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1)增大氧气的浓度.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解答: 解:A、“煤球”到“蜂窝煤”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够使煤充分燃烧;故对
B、这种变化是为了促进可燃物燃烧,从而减少产生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故对
C、煤充分燃烧生成的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就是一种温室气体,不能防止温室效应的产生;故错
D、可燃物的着火点是固定的,所以不能降低煤的着火点;故错
故选AB.
点评: 完全燃烧时,燃烧得快,放热量多,可燃物中的碳、氢等元素能被完全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节约能源,保护环境;而不完全燃烧,燃烧得慢,放热量少,可燃物中的元素不能被完全氧化,应该防止不完全燃烧的发生.
5.野炊时,小李发现煮饭的火焰很小,他就将木柴架空了一些,他这样做主要是为了( )
A. 降低木柴的着火点 B. 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
C. 升高木柴的温度 D. 方便加入木柴
考点: 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根据促进燃烧的方法分析.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1)增大氧气的浓度,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解答: 解:A、木柴的着火点不能降低.故选项错误;
B、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从而促进木柴的燃烧.故选项正确;
C、主要不是为了升高木柴的温度.故选项错误;
D、不是为了方便加入木柴.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 解答本题要理解将木柴架空是为了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因为这样可以促进可燃物的燃烧.
6.俗话说“火需空心“是指柴禾架空才能烧得更旺.这是因为( )
A. 散热更快
B. 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C. 使着火点降低
D. 柴禾与空气中氧气接触更充分
考点: 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专题: 实验性简答题.
分析: 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与氧气接触,并且与氧气接触越充分,燃烧就会越剧烈;柴禾架空更有利空气的进入,使柴禾与氧气更充分接触,才能烧得更旺.
解答: 解:由于可燃物与氧气接触越充分,燃烧就会越剧烈,与氧气不充分接触时,燃烧不完全,产生大量黑烟而不能更旺地燃烧;柴禾架空更有利空气的进入,使柴禾与氧气更充分接触,发生完全燃烧,烧得更旺;
故选D.
点评: 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发生完全燃烧,主要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放出大量热;而与氧气接触不充分,发生不完全燃烧,会产生大量黑烟,放出热量较少.
7.工业上常把煤块粉碎后使其充分燃烧,其目的是( )
A. 减少煤的浪费 B. 减少氧气的消耗
C. 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D. 减少酸雨的形成
考点: 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氧气的浓度,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工业上常把煤块粉碎,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煤充分燃烧,减少煤的浪费,故选项正确.
B、工业上常把煤块粉碎后,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煤充分燃烧,而不是减少氧气的消耗,故选项错误.
C、工业上常把煤块粉碎后,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煤充分燃烧,而不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选项错误.
D、工业上常把煤块粉碎后,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煤充分燃烧,而不是减少酸雨的形成,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氧气的浓度)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学校食堂为了让煤充分燃烧,达到节能减排之目的,正确合理的措施是( )
A. 增加煤的用量 B. 粉碎煤块
C. 提高锅炉的耐热性 D. 减少空气通入量
考点: 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专题: 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 要使煤充分燃烧可采用的方式主要有1.适当过量的空气;2.足够大的接触面积,通过以上两点分析选项既得.
解答: 解:A、增加煤的用量并不能使煤充分燃烧,故此选项错误.
B、煤块粉碎后增加了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能使其充分燃烧,故此选项正确.
C、提高锅炉的耐热性是提高设备的安全性,与煤充分燃烧没有关系,故此选项错误.
D、减少空气通入量,会使煤不能充分燃烧,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 此题是对物质充分燃烧条件的考查,只要知道要使物质充分燃烧只需掌握以下两点1.适当过量的空气;2.足够大的与空气接触面积.
9.在工业上,下列提高燃料利用率的措施中,与燃料充分燃烧无关的是( )
A. 把煤炭磨成粉状进行燃烧
B. 把柴油喷成雾状进行燃烧
C. 给锅炉鼓风,增加空气供给量
D. 给锅炉外壳装隔热层,减少热量散失
考点: 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以促进可燃物的燃烧,给锅炉外壳装隔热层,可以减少热量散失,但是与燃料是否充分燃烧无关.
解答: 解:A、把煤炭磨成粉状可以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以促进煤的燃烧.故错误;
B、把柴油喷成雾状可以增大柴油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以促进柴油的燃烧.故错误;
C、给锅炉鼓风,增加空气供给量可以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以促进可燃物的燃烧.故错误;
D、给锅炉外壳装隔热层,可以减少热量散失,但是与燃料是否充分燃烧无关.故正确.
故选:D.
点评: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10.家庭用煤经过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其目的是( )
A. 增大可燃物的热值
B. 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C. 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 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考点: 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专题: 课本知识同类信息.
分析: 这种变化是为了促进可燃物燃烧,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1)增大氧气的浓度.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等,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 解:A、可燃物的热值是可燃物的固有属性,不会因这样的变化而改变;
B、可燃物的着火点是一般是固定的,所以该变化不能降低煤的着火点;
C、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基本固定,这样的改变不会改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煤球”到“蜂窝煤”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所以能够使煤充分燃烧,提高燃烧效率;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使可燃物充分燃烧的方法(增大氧气浓度,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11.小东发现野营篝火的火焰很小,于是将木柴架空了一些,他这样做主要是为了( )
A. 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 B. 升高木柴的温度
C. 降低木柴的着火点 D. 方便添加木柴
考点: 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从促进燃烧的方法角度考虑;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1)增大氧气的浓度;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解答: 解:A、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促进木柴燃烧,故选项正确;
B、不能升高木柴的温度,故选项错误;
C、木柴的着火点不能降低,故选项错误;
D、不是为了方便添加木柴,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 解答本题要理解将木柴架空能增大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这样可以促进木柴燃烧.
12.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此话的意思是说做人要脚踏实地,才能事业有成;可燃物要架空一些,才能燃烧更旺.“火要虚”的目的是( )
A. 增大可燃物的热值
B.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 增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 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考点: 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燃烧需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要有可燃物,二是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三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三个条件都能满足时,可燃物才能发生燃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越充分燃烧越完全越剧烈.
解答: 解:可燃物架空一些,可使空气容易进入而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氧气与可燃物接触更充分;“火要虚”能使可燃物与空气中氧气接触更充分,燃烧更完全才能燃烧更旺;此做法不能改变可燃物的热值、着火点等物质固有属性及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故选D.
点评: 可燃物燃烧通常需要氧气的支持,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或氧气充足时可发生完全燃烧,与氧气接触不充分或氧气不足时则发生不完全燃烧.
13.燃烧柴禾时,通常把柴禾架空一些,才能燃烧得更旺,这是因为( )
A. 散热的速度加快 B. 聚集的热量增加
C. 柴禾的着火点降低 D. 柴禾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
考点: 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促进燃烧的方法是:(1)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增大氧气的浓度.
解答: 解:A、散热的速度加快应该是不利于燃烧.故选项错误;
B、把柴禾架空一些不利于聚集热量.故选项错误;
C、柴禾的着火点在一般情况下不能改变.故选项错误;
D、把柴禾架空一些可以使柴禾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从而促进燃烧.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促进燃烧的方法,解答时要理解把柴禾架空就是为了增大柴禾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14.“蜂窝煤”比煤球更有利于煤的完全燃烧、提高燃烧效率,这主要是因为( )
A. 降低了煤的着火点 B. 升高了煤的着火点
C. 提高了氧气的浓度 D. 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考点: 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专题: 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
分析: A、B两个选项都是着火点的相关知识,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固有属性;
C、都是存在与空气中氧气的浓度不会改变;
D、蜂窝煤有很多空使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变大了.
解答: 解:A、B两个选项都是着火点的相关知识,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固有属性,一般不会改变,故A、B选项不正确;
C、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不会因煤的形状改变而改变,故此选项不正确;
D、制成蜂窝煤变得多空疏松,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变大了.
故选D.
点评: 此题是对“蜂窝煤”比煤更易燃烧、提高燃烧效率的优点进行探讨,是生活常识与化学知识的有机结合.
15.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祥云”(如下图),外体用轻薄高品质铝合金和优质有机材料加工而成,内部使用的燃料是丙烷(C3H8).下列有关“祥云”中使用材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燃料丙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体现了“绿色奥运”的理念
B. 铝合金比纯铝的硬度小
C. 铝合金质轻且延展性好
D. 火炬外体的制作材料均为可回收的环保材料
考点: 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合金与合金的性质.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延展性,铝密度较小,是一种轻质金属材料,由于其硬度较小,因此在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是硬度较大的铝合金材料;根据燃烧的规律可知丙烷完全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会产生污染环境的有害物质.
解答: 解:A、燃料丙烷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完全燃烧时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产生污染物,体现了“绿色奥运”的理念;故A正确;
B、合金的硬度一般比纯净金属硬度大,铝合金的硬度比纯铝的硬度大;故B不正确;
C、铝合金的主要金属为密度较小的铝,因而质地较轻,金属材料的都具有良好的延展性,铝合金也不例外;故C正确;
D、火炬外体用轻薄高品质铝合金和优质有机材料加工而成,其制作材料均为可回收的环保材料;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涉及金属材料的特性及可燃物燃烧的规律,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解答时需要对金属材料有较多地认识.
16.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 醇类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CO2和H2O.乙醇是醇类的一种,所以乙醇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
B. 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C. 置换反应的生成物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所以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D. 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酸与碱的反应
考点: 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中和反应及其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专题: 课本知识同类信息.
分析: A、根据乙醇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进行解答;
B、根据氧化物的含义进行解答;
C、根据置换反应的含义进行解答;
D、根据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酸与碱的反应进行解答.
解答: 解:A、乙醇属于醇类,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故A正确;
B、氧化物是指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例如高锰酸钾含有氧元素,但不是氧化物,故B错误;
C、置换反应是指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所以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故C错误;
D、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酸与碱的反应,例如氧化铁和盐酸反应也生成盐和水,但不是酸与碱反应,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推理法是重要的思维方法,根据已有的知识,推测未知的领域,要细心,符合事实、规律,不要盲目推理.
17.同学们野炊时,小红往灶中塞叠很多木柴,结果火焰较小且黑烟多,小兵过来将木柴取出部分并架空了一些,火焰就旺了.小兵这样做的目的是( )
A. 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 B. 升高木柴的温度
C. 降低木柴的着火点 D. 方便添加木柴
考点: 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专题: 实验方案评价题.
分析: 根据火焰较小且黑烟多的燃烧现象,可判断此时主要发生了不完全燃烧,说明氧气不足;取出部分木柴并架空,可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而发生完全燃烧.
解答: 解:当木柴火焰较小且黑烟多时,说明此时在进行不完全燃烧;要使燃烧更旺,需要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因此,可采取取出部分木柴并架空,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使木柴因与空气充分接触而燃烧更旺更剧烈;
故选A.
点评: 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可发生完全燃烧,与氧气接触不充分时会发生不完全燃烧.
18.下列与燃烧或燃料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供家用煤炉燃烧的煤制成蜂窝状的目的是延缓燃烧时间,节约能源
B. 露置在空气中的汽油没有燃烧是因为汽油是液态
C. 汽车使用乙醇汽油(掺有乙醇的汽油)可以减轻汽车尾气的污染、节约石油资源
D. 太阳能热水器的主要工作原理是水在阳光的作用下发生了化学反应,该反应放出能量
考点: 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燃烧与燃烧的条件;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专题: 化学与能源.
分析: 分析说法中所涉及的变化规律或物质的性质特点,根据对该变化或该物质的认识,判断说法是否符合变化规律或物质性质.
解答: 解:A、供家用煤炉燃烧的煤制成蜂窝状,可增大煤与空气中氧气的接触面积,发生完全燃烧,充分利用能源;故A不正确;
B、露置在空气中的汽油没有燃烧是因为没有达到汽油的着火点,燃烧与可燃物状态没有必然联系;故B不正确;
C、由于乙醇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产生其它污染物,因此使用掺有乙醇的汽油,可以减轻汽车尾气的污染、节约石油资源;故C正确;
D、太阳能热水器的主要工作原理是水在阳光的作用下吸收热量而使水温升高,而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故D不正确;
故选C.
点评: 利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考查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出化学与生活用的密切关系.
二、填空题(共5小题)(除非特别说明,请填准确值)
19.Ⅰ、Ⅱ两题只选做一题,如果两题全做,只按Ⅰ题计分.
Ⅰ.现在人们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新鲜的瓜果蔬菜,这是“大棚种植”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益处.请回答下列问题:
(1)塑料大棚用的塑料属于 有机物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塑料大棚中要定期补充CO2,这样做有利于植物进行 光合 作用.
(3)蔬菜中所含的营养素主要是 维生素或水或维生素和水 .
Ⅱ.旅游是人们休闲度假的一种方式.请回答下列问题:
(1)去高海拔地区旅游,有的人感到呼吸困难,这时需要补充 O2 .
篝火晚会上,常将燃着的木柴架空,其理由是 给木材提供充足的氧气,使其充分燃烧 .
(3)篝火晚会结束时,必须将火熄灭,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洒水或盖土 .
考点: 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氧气的用途;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塑料及其应用;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Ⅰ.根据塑料的组成、植物的光合作用、蔬菜中的营养成分来解答;
Ⅱ.根据气体的密度来解释高海拔呼吸困难,利用燃烧的条件来分析燃着的木柴架空燃烧更旺及灭火的方法.
解答: 解:Ⅰ.(1)因塑料大棚用的塑料的成分是聚合物,是一种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故答案为:有机物;
因植物在生长时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则补充CO2可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故答案为:光合;
(3)蔬菜中有人类生活所需的水分和维生素,故答案为:维生素或水或维生素和水.
Ⅱ.(1)因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在高海拔地区氧气的含量少,人呼吸需要氧气,则有的人感到呼吸困难,故答案为:O2.
根据燃烧的条件,则将燃着的木柴架空,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给木材提供充足的氧气,燃烧更旺,故答案为:给木材提供充足的氧气,使其充分燃烧.
(3)根据燃烧的条件温度达到着火点并与氧气接触,则灭火时可采用降温或隔绝空气的方法,用洒水或盖土将火熄灭,故答案为:洒水或盖土.
点评: 本题考查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学生应注意利用所学知识来解答生活中的问题,注重化学与生活的关系,明确生活中处处有学问.
20.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能源,能源和环境问题是困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哈尔滨市火力发电需消耗大量的煤炭,热电公司技术研究小组改进燃炉结构,适当增加进风量,将炉内煤粉吹起,使之剧烈燃烧.请回答下列问题:
(1)解释这种做法有利于节能的原因是 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增加了氧气量,使燃料(煤)充分燃烧,提高了燃料的利用率,从而节约了能源
这种做法也有利于减排,但还存在的问题是 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煤燃烧对环境的污染.仍然会产生SO2、NO2等有害气体 ,你的建议是 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或开发利用新的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 .
考点: 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专题: 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
分析: (1)燃烧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化学变化.抓住燃烧的条件,给足空气和温度达到着火点就能快速、充分燃烧;
①可燃物充分燃烧后,可以减少废物的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但在化学反应中产生的有害气体无法去除,好会造成环境污染;
②可以少用化石燃料,以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可以开发利用新的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
解答: 解:(1)这种做法有利于节能的原因是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增加了氧气量,使燃料(煤)充分燃烧,提高了燃料的利用率,从而节约了能源;
①这种做法也有利于减排,但还存在的问题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煤燃烧对环境的污染.仍然会产生SO2、NO2等有害气体;
②建议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或开发利用新的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
21.学习化学可以帮助我们分析解决许多生活中的问题.利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烧火时,木柴要架空放置,火才烧得更旺,原因是 木材与氧气有较大的接触面 .
为了延长食品的保质期,生产厂家会想尽各种方法,例如:“真空”“包装”、“充气”包装等.“充气”包装时适宜充入食品包装袋中的气体可以是 B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一氧化碳
(3)纯净水和硬水均是无色透明的,区别这两种液体有多种方法,举两例说明.
① 取两种液体分别加肥皂水,搅拌,泡沫多的是纯净水,泡沫少的是硬水 ;② 取两种液体分别加热蒸发,有少量固体出现的是硬水,没有固体出现的是纯净水 .
考点: 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常见气体的用途;硬水与软水.
专题: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空气与水;化学与生活.
分析: (1)物质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与氧气接触越充分燃烧越剧烈;运用此知识对原因进行分析;
充入食品包装袋中的气体应具有化学性质稳定、无毒无害等特性;
(3)本题考查的是硬水与纯净水的鉴别方法,硬水是指含钙镁离子比较多的水.
解答: 解:(1)木柴架空放置时,木柴与氧气有较大的接触面,能与氧气充分接触而使燃烧更旺更剧烈;
故答案为:木材与氧气有较大的接触面;
A、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动,能使食品被氧化而变质;
B、氮气性质不活泼,常温下很难与其它物质反应,且无毒;
C、空气中含有21%的氧气,能使食品发生氧化而变质;
D、一氧化碳是种有毒气体;
故答案为B.
(3)硬水是指含钙镁离子比较多的水,可以用肥皂水加以区别,泡沫多的是纯净水,泡沫少的是硬水;
取两种液体分别加热蒸发,有少量固体出现的是硬水,没有固体出现的是纯净水.
故答案为:①取两种液体分别加肥皂水,搅拌,泡沫多的是纯净水,泡沫少的是硬水;
②取两种液体分别加热蒸发,有少量固体出现的是硬水,没有固体出现的是纯净水.
点评: 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反应,能支持燃烧,能使食品发生氧化而变质.
22.某校初三同学在老师组织下来到郊外野炊.
(1)野炊时小红向“灶”里塞满木柴,但火焰很小.于是她将木柴架空,木柴燃烧很旺盛,这是因为(填序号) B .
A.增加空气中氧气的浓度
B.增大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
C.降低木柴的着火点
小军取清澈的井水煮沸,发现有沉淀产生,该井水属于 硬 水(填“软”或“硬”).
(3)小兰用开水给老师泡茶,她发现茶杯内的网罩可以将茶叶和茶水分开,老师饮用起来很方便.化学实验中与此原理相同的操作是 过滤 .
(4)中午大家的食物有豆腐干、瘦肉、凉拌黄瓜、米饭、纯牛奶.上述食物中,能为人体提供较多糖类物质的是 米饭 .
(5)饭后小艳用洗洁精将油腻的碗筷洗得很干净,洗洁精去污是利用 乳化 功能.
(6)离开时为防止引发火灾.应该熄灭所有的余火,请你向他们推荐一种灭火的方法. 可以用水浇灭或用细土覆盖使其熄灭 .
考点: 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硬水与软水;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以促进可燃物燃烧;
硬水中含有较多的钙离子和镁离子,加热时这些离子能够以沉淀的形式析出;
过滤可以把不溶于水的物质除去;
米饭中含有丰富的淀粉,淀粉属于糖类物质;
洗洁精对油污具有乳化作用;
隔绝氧气或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解答: 解:(1)将木柴架空,木柴燃烧很旺盛,这是因为增大了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故填:B.
小军取清澈的井水煮沸,发现有沉淀产生,该井水属于硬水.故填:硬.
(3)小兰用开水给老师泡茶,她发现茶杯内的网罩可以将茶叶和茶水分开,老师饮用起来很方便.化学实验中与此原理相同的操作是过滤.故填:过滤.
(4)中午大家的食物有豆腐干、瘦肉、凉拌黄瓜、米饭、纯牛奶.上述食物中,能为人体提供较多糖类物质的是米饭.故填:米饭.
(5)饭后小艳用洗洁精将油腻的碗筷洗得很干净,洗洁精去污是利用乳化功能.故填:乳化.
(6)可以用水浇灭或用细土覆盖使其熄灭.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燃烧、过滤、营养物质、乳化作用和灭火等方面的知识,解答时应该充分理解促进燃烧的方法和洗洁精的用途.
23.2008年9月搭载着“神舟七号“飞船的“长征2号F“型运载火箭顺利升空,航天员翟志刚进行了我国首次太空行走,飞船顺利回归,这是我国航天领域又一次重大突破.请回答下列问题:
(1)“长征2号F“型运载火箭一般使用的动力材料是四氧化二氮(氧化剂)和偏二甲肼(C2H8N2,燃料),C2H8N2遇N2O4后能自燃:C2H8N2+2N2O4═3N2+4H2O+2CO2;又N2O4与NO2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但使用这种材料的火箭在发射中对环境会产生诸多污染,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BD .
A.不完全燃烧时会产生CO
B.可能会排出NO2
C.可能是燃烧产生的CO2形成酸雨
D.可能是剩余的燃料或N2O4有毒
由于太空几乎是真空环境,航天员在太空行走时必须携带氧气,该物质可由飞船内电解水装置提供,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 2H2O=2H2↑+O2↑ ;与电源的负极和正极相连的两电极上产生气体的质量比为 1:8 .
(3)神七飞船主要通过光电硅电池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作为自己运行的动力,构成电池的核心材料是硅.硅在地壳中主要以硅酸盐的形式存在,由于硅酸盐的结构较复杂,化学上通常以氧化物的形式表示其组成.如硅酸钠Na2SiO3.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为:Na2O•SiO2;又如钾云母KAl3H2Si3Ol2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为:K2O•3Al2O3•6SiO2•2H2O;现有一硅酸盐KAlSi3O8,请你将其改写成氧化物的形式 K20•Al2O3•6SiO2 .
考点: 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电解水实验;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压轴实验题;化学与新科技.
分析: (1)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解答;
根据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进行解答;
(3)根据题中的信息:硅酸盐化学式可表示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的加合物,进行解答.
解答: 解:(1)A.C2H8N2含有碳元素,所以不完全燃烧时会产生CO,故A正确;
B.C2H8N2含有氮元素,所以可能会排出NO2,故B正确;
C.燃烧产生的CO2不会形成酸雨,故C错误;
D.由题意可知这种材料的火箭在发射中对环境会产生诸多污染,可能是剩余的燃料或N2O4有毒,故D正确;故填:ABD;
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2H2O=2H2↑+O2↑;与电源的负极和正极相连的两电极上产生的气体分别为氢气和氧气,其的质量比为1:8;故填:2H2O=2H2↑+O2↑;1:8;
(3)硅酸盐化学式可表示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的加合物,所以KAlSi3O8,改写成氧化物的形式为K20•Al2O3•6SiO2.故填:K20•Al2O3•6SiO2.
点评: 本题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硅酸盐中硅酸盐与氧化物的相互书写换算,在书写时要注意原子守恒.
三、解答题(共3小题)(选答题,不自动判卷)
24.冬季可用煤炉取暖,分析下列做法或现象中的原理.
(1)生煤炉时,需先引燃木材.
开始时煤燃烧较弱,过一会变得剧烈.
(3)煤层上方有时会出现蓝色火焰.
(4)用扇子扇炉火,越扇越旺.
考点: 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是可燃物燃烧的必要条件之一;
煤燃烧时能够放出热量,从而使环境的温度升高;
一氧化碳燃烧时的火焰是蓝色的;
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够促进可燃物燃烧.
解答: 解:(1)木材燃烧放出热量,煤吸收热量后温度升高,当温度达到煤的着火点时,煤就燃烧起来.
燃烧放热,使周围的煤达到着火点,燃烧旺盛.
(3)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被热的碳还原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能够发出蓝色火焰.
(4)增加空气量,从而使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增大,促进煤的燃烧.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和促进可燃物燃烧等方面的知识,解答时应该从温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5.使燃料充分燃烧,是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节约能源的重要措施,请写出一条使燃料充分燃烧的具体做法?在化石燃料中,比较清洁的燃料是哪种?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最理想的燃料是什么?
考点: 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
专题: 化学与能源;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根据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氧气的浓度可以促进燃烧;根据化石燃料燃烧的产物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分析回答;最理想的燃料,应具有燃烧无污染、燃烧放出热量多、来源广泛可再生使用,符合以上条件的燃料就可以称为最理想的燃料,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氧气的浓度可以促进燃烧,具体做法有使用蜂窝煤(烧柴架空、用扇子扇风、鼓入空气、煤块粉碎等);在化石燃料中,天然气燃烧时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是一种比较清洁的燃料;氢气作为原料:资源丰富,燃烧时释放出的热量多,燃烧的产物只有水,无污染,是最理想的燃料.
答案:使用蜂窝煤(烧柴架空、用扇子扇风、鼓入空气、煤块粉碎等);天然气;氢气.
点评: 关于环保、新能源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同时也成为2015年中考的焦点,与之相关的问题同学们一定要掌握.
26.天然气作为燃料已进入千家万户,其主要成分是 CH4 (填化学式).它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如果它不完全燃烧会生成什么物质呢?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此展开深究.
【提出猜想】生成物中一定有(填化学式),可能有CO2和CO.
【实验探究】该小组同学生成的混合气体,依次通过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猜想.
【现象与结论】
(1)观察到A中,证明混合气体中含有CO2.
C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吸收水蒸气 .
(3)观察到D中粉末由黑色变成 红 色,证明混合气中含有C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O+CO=Cu+CO2 .
【交流讨论】(4)小武认为:从E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也能推断出混合气中有一氧化碳,那么B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 吸收CO2 .
(5)小文则提出:从环保的角度看,此装置有一个不足之处,你认为是 未处理尾气中的CO .
考点: 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压轴实验题;综合实验题.
分析: 根据天然气作为燃料已进入千家万户,其主要成分是甲烷进行解答;
【提出猜想】根据生成物中一定有水进行解答;
【现象与结论】(1)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进行解答;
根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进行解答;
(3)根据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进行解答;
【交流讨论】(4)根据B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CO2进行解答;
(5)根据一氧化碳有毒进行解答.
解答: 解:天然气作为燃料已进入千家万户,其主要成分是甲烷,化学式为CH4;
【提出猜想】生成物中一定有水;
【现象与结论】(1)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观察到A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混合气体中含有CO2;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C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吸收水蒸气;
(3)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所以观察到D中粉末由黑色变成红色,证明混合气中含有C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CO=Cu+CO2;
【交流讨论】(4)B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CO2;
(5)一氧化碳有毒,所以从环保的角度看,此装置有一个不足之处,是未处理尾气中的CO.
故答案为:CH4;
【提出猜想】H2O;
【现象与结论】(1)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吸收水蒸气;
推荐阅读:
语文试题 | 数学试题 | 英语试题 | 政治试题 | 物理试题 | 化学试题 | 历史试题 |
语文答案 | 数学答案 | 英语答案 | 物理答案 | 化学答案 | 历史答案 | 政治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