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石穿、汇流城河,任何的事情都是非一日便成功的,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下面由留学群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技巧:百分数与百分点的异同”,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2020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技巧:百分数与百分点的异同
在行测资料分析的材料中会出现百分数与百分点这两个概念,且经常同时出现。如果考生不理解各自的含义,就无法对材料进行精准的分析。今天就让小编带考生们了解这两个概念,通过例题的练习,学习百分数与百分点的异同。
一、百分数与百分点的概念
百分数是用来表示实际量的变化,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百分数是以100为分母的分数,采用符号“%”(百分号)来表示。百分数的计算通常涉及除法。比如,增长率的计算,就是用增长量除以基期值。
百分点是两个百分数作差得到的,表示两个百分数的差距。即两个百分数作差读作百分点。比如,20%比15%多5个百分点。
一句话概括两个概念的关系就是:百分数表示实际量的变化,而百分点表示百分数的变化。
二、例题精讲
【例1】2010年农业生产形势稳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628.2万公顷,比上年增加6.6万公顷,增长1.1%;总产量2975.9万吨,增长2.3%;全年棉花播种面积58.2万公顷,减少6.2%;总产量57.0万吨,减少5.8%;全年油料播种面积46.4万公顷,减少6.5%,总产量140.3万吨,减少2.1%;全年蔬菜播种面积113.9万公顷,增长3.4%,总产量7073.6万吨,增长4.9%,其中设施蔬菜播种面积28.7万公顷,增长31.9%,产量1765.7万吨。
问题:已知2009年全省设施蔬菜产量为1268万吨,则2010年同比增长百分之几?
A.39.3% B.63.6% C.139.2% D.163.6%
1.【答案】A 解析:题目所求为2010年同比增长了百分之几,即所求为增长率。用增长量除以基期值即可。根据材料,增长量为:1765.7-1268=497.7 ,因此题目所求为:
答案选择A。
【例2】2015年某省城镇消费品零售额为11575.2亿元,同比增长17.6%,上年增速为11.2%。
问题:2015年该省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增速比2014年多( )
A.6.4% B.6.4个百分点 C.28.8% D.28.8个百分点
2.【答案】B 解析:题目所求为2015年该省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增速比2014年多多少,即求的是两个增长率的差距,17.6%-11.2%=6.4%,增长率作差读作百分点,故答案选择B。
【例3】2012年上半年,我国出口额9543亿美元,同比增长9.2%,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了14.8个百分点。
问题:2011年上半年我国出口额同比增长了( )
A.24% B.24个百分点 C.5.6% D.5.6个百分点
【答案】A 解析:题目所求为2011年上半年我国出口额同比增长了多少,即求的是2011年上半年的增长率,增长率用“%”表示,排除B、D选项,又因为2012年上半年的增速9.2%比2011年上半年回落了14.8个百分点。故所求为:9.2%+14.8%=24%,答案选择A。
行测逻辑判断备考:可能性推理之论证模型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可能性推理中常见的论证模型,相信同学们也自己尝试运用方法去做了些题目。但是不是有些同学已经发现了在可能性推理的题目中还有些题目是没法用之前学的两种方法去解决的呢?今天小编带大家接着来学习一种新的论证模型,帮助大家更快速的分析清楚题干内容。
除了前面讲到的两种模型之外,在可能性推理中常常还会出现这样一种论证模型:一事物拥有情况A、B、C结果是D,另一事物拥有情况B、C结果没D,于是得出结论A是D的原因。相信很多同学在做题过程中都遇到过这种类型的论证,那这种的我们称之为什么呢?我们通常把它称为求异论证。简单举个情景例子帮助大家理解一下:小明在晚上吃了泡面的情况下出去跑步,回来后洗了个冷水澡,结果感冒了;小刚晚上没吃泡面就出去跑步,回来后也洗了个冷水澡但是没感冒,于是得出结论:小明感冒的原因是吃了泡面。这就是常见的求异论证模型。看到这里同学们肯定觉得这个论证是有问题的。那具体的加强和削弱如何进行呢?我们通常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加强的时候通过找其他相同属性(排除别的原因)以及直接建立起两者的联系进行加强(即小刚和小明没有别的不同的地方或吃泡面容易导致感冒);削弱的时候通过找两者不同属性或者切断两者的联系层面来进行削弱(即小明还晚上睡觉没盖被子或泡面与感冒之间没有联系)。下面我们就拿一道题目来看一下如何在题目中去运用这一方法。
【例1】在一项实验中,第一组被试者摄入了大量的维生素片,第二组则没有吃维生素片。结果发现,吃维生素片的人认知能力低,这一实验说明,维生素片所含的某种成分影响人的认知能力。
下列哪项为真,最能支持上述结论?
A.两组被试者的认知能力在试验前是相当的
B.上述维生素片中所含的某种成分也存在于大多数日常食物中
C.第一组被试验者吃的维生素大大超出日常生活维生素摄入量
D.第一组被试验者摄取的维生素的数量没有超出卫生部门规定的安全范围
【解析】A. 这个题干主要围绕的是维生素片与人的认知能力的关系展开的讨论。我们具体看一下题干的论证过程,就是一组对比实验,吃了维生素片的这一组认知能力低而没吃维生素片的那一组没变化,于是得出是维生素片中的某种成分影响人的认知能力。这就是典型的一组求异论证的题目论证类型,整体上论证比较简单易懂,核心的问题在于两组之间是否就没有别的区别了呢,这是我们需要去思考的地方。接着我们来看看哪个选项能够对于结论起到支持的作用。A项,两组的认知能力在试验前相同,其实就是在说明两者之间是有共同点的,通过试验前认知能力的相同来说明试验后的认知能力不同的确是由试验过程中的不同即维生素片引起的,支持了题干的结论,保留。B项,维生素片中的成分也存在于大多数日常食物中,强调了生活中很多人是会吃到维生素片中的这种成分的。但是吃到维生素片之后具体带来的影响是什么却没有指明,所以B项并不能对于题干结论进行支持,排除。C项,强调第一组的试验者吃的维生素片更多,试图说明吃得多是导致认知能力下降的原因,但是这里就有个疑问了,吃的多了一定就会影响到认知能力吗,这是不确定的,所以C项也不能支持,排除。D项,强调第一组吃的量是安全的,吃的量是安全的和我们的认知能力之间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吗?题中也并没有表明,所以D项也不能对于题干进行支持,综上,正确答案为A项。
行测逻辑填空技巧:巧解语句衔接
行测考试中,言语理解与表达会出现语句衔接累题目。这种题目材料比较多,设空的位置不固定,让大家难以下手,很容易凭借自己的语感选错答案。那么,对于这种题目,其实有很强的技巧性,今天小编就通过两道试题来给大家分析一下如何巧解语句衔接题。
1、研究发现,人格特质会对一个人能否拥有充足、良好的睡眠产生影响。例如,一个责任心水平较低的人很难自我约束,去按照既定计划完成任务。因此他们很难形成固定、良好的睡眠习惯。内向的人更难以入睡,因为他们更喜欢在独处状态下思考问题。当他们夜晚独自躺在床上,会有意识地思考问题,导致更加难以入睡。同样,研究人员也发现,习惯早起的人更有责任心,晚上不睡的夜猫子型的人更喜欢新鲜的刺激。每个人其实有着不同的适应自身的睡眠偏好,而这些习惯,________________ 。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很难在短时间内发生根本改变
B:实际上也反映着你的人格特质
C:最终必然会影响你的身心健康
D:其实也不存在绝对的评价标准
答案:B。首先我们要分析一下这个文段主要围绕什么话题来讲。首句告诉我们人格特质对睡眠有影响,后面举例说明责任心低、内向的人睡眠习惯不好和睡眠质量不高。同样后面的两个例子说明睡眠的习惯也会影响人的性格特质。所以我们发现,文段的话题是说睡眠和性格特质之间的关系。
那么接下来,设空处不能脱离文段所讲的主要话题,即睡眠和性格特质,尾句讲的是睡眠习惯,则缺少的是人格特质。选项只有B讲到了“人格特质”,关注选项符合空意。A、C、D都脱离了文段的主题,所以不选。所以,提炼文段主题,把握话题一致,能够快速锁定正确选项。
2、猫虽然平时可能对主人不理不睬,却能在众多声音中识别出主人的声音,并对其投入更多情感和注意。研究发现,猫不仅敏感于主人的声音(音频信息),还敏感于主人呼唤自己的名字(字符信息)。不只是猫,目前的研究发现,猿猴、海豚、狗甚至鹦鹉,都可以识别出自己的名字。它们识别名字的方式与人类基本一致,都是在反复经历某个特殊字符伴随自己的事件之后,才建立起这个字符与自已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这揭示了人类与动物之间的互动模式
B.名字成为与普通字符完全不同的存在
C.这实质上是一种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
D.它们由此知道自已拥有一个专属代号
答案:C。首先我们要分析一下这个文段主要围绕什么话题来讲。文段的前半部分主要是讲像猫这样的很多动物不仅能够敏感主人的声音,而且对自己的名字的声音也很敏感。强调的是动物有这样的一种特点。主题在选项中不明确。所以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关注设空处前边的句子。尾句分析的是动物识别名字的方式跟人是一致的,反复经历某个特殊字符伴随自己的事件之后,才建立起这个字符与自已的关系,那么设空处应该有总结这句话的意思。即反复经历事件,建立符号与自己的关系,选项C能够体现。选项ABD跟尾句的衔接不当,未能总结尾句。
考试中如果我们不能很好的提炼主题或者选项体现主题不明确,那么我们就要重点关注设空的前后,通过句意做出推断,分析前后文的行文脉络,把握思路一致。
推荐阅读:
行测真题 | 行测答案 | 行测答题技巧 | 行测题库 | 模拟试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