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与当地的高考考生享受同样的教育权与录取权,这是教育公平的最大体现,是毋庸置疑的教育改革方向。然而,这个难题背后牵连着更大的教育难题。如果异地考生也能就地参加高考和录取的话,极有可能产生大幅度的高考移民。因而,唯有从根本上解决异地高考招生政策上的潜在不公,才能让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高考问题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众所周知,异地高考是当前高考制度下严重的不公平,同样的学业成绩,在欠发达地区仅能被普通的本科学校录取,而北京市、上海市等地的学生就有可能走进名牌大学。北京市、上海市等地的学生在起跑线上就跑赢了其他省份的学生,教育机会的不均衡,直接造成了教育的严重不公平。
按照逻辑推理,北京市、上海市等地的学生,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他们接受的教育质量都要远远高于欠发达地区的学生,高考录取的分数线应当高于欠发达地区学生才对,最起码应当与其他省份保持一致,这样才能表现出教育的公平以及社会的公平。
北京市、上海市等地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是靠地方财政强力支持发展起来的。然而,这并不能成为利益垄断的借口,也不能成为当地学生照顾政策长期坚持的理由,现行高考招生名额分配制度的不合理,本身就需要靠足够的改革魄力与强劲的改革措施予以打破,而不是维护既有的利益分配格局,达到最大限度的妥协与延续。
想要解决异地高考难题,唯有从高考录取制度的改革入手,才能找到真正的突破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明确提出:“要探索招生与考试相对分离的办法,政府宏观管理,专业机构组织实施,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这段论述,其实为异地高考问题提供了解决的方向与路径,实行招考分离,学校自主招生,如此,学生与学校面对面的交流,学生青睐于最喜欢的学校,而学校录取最适合的学生,高校录取总体指标不变,但是却完全跳出了户籍的限制、省份的束缚,这难道不是解决异地高考问题的最佳方式吗?
高考政策 | 高考改革 | 自主招生 | 异地高考 | 招生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