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关于国家级考试泄题的报道不时见诸报端,其带来的负面影响难以忽视。毕竟,考试是我国选拔人才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每每在泄题事件发生后,人们都希望相关部门能第一时间给个“交代”。然而到目前为止,在这些泄题事件中,还没有一起事件的真相被相关部门或司法机关公之于众,为何真相总是迟迟难见?
在一次考试中,是否发生了泄题事件,试题到底是如何泄露的,是谁在发布试题信息?对于这些问题,人们都亟待得到一个说法。须知,彻查并公布真相,能在一定程度上杜绝泄题事件的发生。否则,国家级考试的公信力将严重受损。而在此前的全国“两会”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面对对考研泄题案的追问时,当场回应道,一定会彻查和严厉问责。随后,教育部官方网站也公布消息称,目前已抓获主要犯罪嫌疑人,并下文要求各招生单位,复试时严查作弊者,确认后,在校生即可被开除学籍。可之后,犯罪嫌疑人如何处罚,其中泄题的真相到底如何,犯罪成本究竟是高是低?我们依然难以得知。
其实,在泄题事件发生后,回应问题、出面调查的往往是考试组织方。可是,不管问题出在哪个环节,都与考试组织方难脱干系。也就是说,由考试组织方来调查,不过是自己查自己,这样的调查方式很可能暗藏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状况,反而助长泄题者的胆量。与此同时,由于我国的国家级考试是由政府部门组织,以政府的力量推动,由政府确定和授权的专门机构来实施的,无论考试水平及其评价如何,都会由此机构一直举办下去。可是,在国外,如托福、SAT等测试,是由社会机构举办的,考生可自行选择参加与否,而该考试的质量与公信力等因素会直接影响到考试的存亡。这样的考试机构竞争制度,一方面能提高考试本身的质量和水准,另一方面还能促使组织方对考试负责,树立考试的品牌与公信力。
因此,在面对国家级考试泄题事件时,我们不能仅仅喊着严惩、告知人们已抓获犯罪嫌疑人,而应尽快在法律上确定并完善相关惩罚措施,交由第三方机构来进行事件的调查取证,制定相应的问责机制,加大泄题的犯罪成本,让泄题者无处藏身。同时,《国家考试法》的制定和颁发已被法律界、教育界和社会的有识之士呼吁了多年,希望在泄题事件频发的当下,能早日得到落实。而问责机制的建立,则将推动考试公开化、社会化,让考试的过程接受公众的监督,不再躲躲藏藏。
在泄题事件中,受害的不仅是考生,还有国家级考试的公信力。彻查每一起涉嫌泄题的事件,给人们一个明确的“交代”,才能真正维护国家级考试的公信力,维护每一个考生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