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曹伟新
和很多高三的学子一样,雯雯也进入了最终冲刺阶段。往书桌前一坐,一头扎进书堆里,日复一日的题海战,让她渐渐感觉力不从心。
看着女儿一脸疲倦的模样,父母自然心疼不已,而他们能做的就是“给她吃得好些”。补脑的保健品一盒接一盒不曾间断,每天反复叮嘱她多吃点再多吃点,平时不舍得买的山珍海味也从市场搬到了厨房,可是雯雯的胃口却越来越差,状态依旧昏昏沉沉。 面对这幅再普遍不过的“高三备考场景图”,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曹伟新则表示,考生进补误区不少,盲目而不科学的饮食非但帮不了孩子,还拖了他们的后腿。
补误区:保健品当饭吃
“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个好将来啊!学习的东西我们也看不太懂,能帮忙的也只有给他补的好一些,多补一点是一点。”陈女士的话直截了当地说出了绝大多数考生父母的心情。频频光顾学生保健品市场成了这些父母的“首要”工作。
笔者上周末在某超市看到,光号称“健脑”、“补脑”的保健品就摆满了一大片货架,并且大多宣传具有增进记忆力、缓解大脑疲劳、补充大脑营养等功效。
“考前冲刺确实让考生们的脑力消耗很大,因此进行适当的营养补充是必要的,但靠保健品来进补却没有必要,更不能本末倒置。”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营养系副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曹伟新表示,有些家长只盯牢孩子吃保健品而忽略了日常饮食,这将对考生健康不利。
曹医生同时介绍说,脑细胞的能量来自葡萄糖,而葡萄糖的补充又要靠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因此,一日三餐中粮食的摄入必须保证。如果来自米、面类的碳水化合物摄入不够,那么人体就会通过蛋白质转化来补充脑代谢所需的能量,这样反而增加了人体代谢的负担。
量误区:吞进去准没错
“多吃点!再吃点!”、“把这条鱼给吃了,这盆虾一个别剩下!”这些话应该是高三考生们在饭桌上听到的最熟悉的“命令”。许多考生家长坚信“吃进去总归有用的”这句话,像填鸭一样往孩子的肚子里塞东西。
曹医生提醒道,复习迎考阶段,考生在食量上可以比平时稍微增加一点,但也别吃的太多,否则饱餐后大量血液被调动到胃部工作,大脑的工作效率就会降低。一般来说,每顿餐的间隔为4到5小时,而由于考生常常复习功课到深夜,如果晚上6、7点吃了晚饭而到12点左右睡觉,其间可以适当加餐一顿。
“对于体力、脑力都在经受很大考验的考生来说,通过饮食保证人体的总能量是第一位的,但这并不表示吃得越多就越好,而是要有针对性地补充营养。”曹伟新表示,人体活动需要足够的蛋白质,包括脑活动,因此在考生的饮食中保证充足的蛋白质摄入至关重要。据介绍,优质蛋白主要来源于鸡、鸭、鱼、蛋、奶等动物性食品,同时大豆类食品也富含蛋白质。
质误区:山珍海味唱主角
“如果能吃到满汉全席,我肯定会去排队的,就一个儿子,吃的问题上哪能会打折扣呢?”正在海干品柜台挑选鱼翅的林先生如是说。
“每天用大鱼大肉、山珍海味给孩子‘进补’可能会适得其反。”专家表示,鱼、肉等属于酸性食物,食用过多易使人体产生疲倦感。另外,山珍海味中过剩的营养不仅很难被人体完全吸收,反而会因为吃得过于油腻造成食欲不振,其中的高蛋白、高脂肪,还会影响人体的胃肠消化,导致腹胀、腹泻的发生。
曹医生表示,为了补充营养可以适当调整考生的饮食,但不要刻意改变个人原先已经形成的“食谱”,应保持人体内环境的稳定,否则人体需要重新适应新的“食谱”,这很可能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保证膳食营养均衡才是正确的保健态度。”医生提醒说,主食可适量选择一些粗杂粮,如红豆、绿豆、糙米等,补充维生素B1以增进食欲。同时,多吃水果、蔬菜补充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对考生也大有裨益。曹医生解释道,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常常坐着一动不动,这样肠蠕动就减少了,会影响正常排便。而膳食纤维的摄入可以有效促进肠内容物排空,增加饥饿感,一些考生觉得没有食欲的问题也可能因此解决了。“考生还应该尽量少吃油炸类的食物,因为这类食物易产生饱腹感,影响食欲,也容易造成肠胃不适。”
推荐食谱
早餐:面包2片,鸡蛋1个,牛奶1杯(150-200毫升),蜂蜜5-10克,水果100-150克。
午餐:米饭100-150克,盐水虾75克,肉丝(20克)炒洋葱(75克),拌菠菜100克,西红柿(20克),海带(10克),蛋花汤。
间餐:绿豆百合羹150-200毫升。
晚餐:小米粥50克,菜(20克)肉(20克)小笼包(面50克),红烧鱼100克,凉拌芹菜100克,山药20克。
晚加餐(必要时):酸奶一杯(150-250克),或水果(150-200克)。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 高考数学模拟试题 | 高考英语模拟试题 | 高考文综模拟试题 | 高考理综模拟试题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考复习方法 | 高考状元学习方法 | 高考饮食攻略 | 高考励志名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