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

目录

公务员时事政治:中国平衡东方与西方是外交逻辑的创新

字典 |

2012-04-21 21:46

|

推荐访问

中国

【 liuxuequn.com - 公务员时事政治 】



  据昨天外交部发布的消息,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将于4月26日至5月4日对俄罗斯、匈牙利、比利时和欧盟总部进行正式访问。这是一次横跨欧亚大陆、穿越东西方世界的访问,颇耐人寻味。因为被访问国中,有曾被划入“东方阵营”的俄罗斯,有代表“西方文明”的欧盟国家,也有在历史上受东西方两种文明影响都很深的匈牙利。行程的安排似乎在向世界表明,在多极化秩序日益明显的今天,中国的外交战略布局不仅是重视东方,同样也向西方开放。

  所谓“东方、西方”的划分,主要是沿袭冷战时期的概念,在传统上依照文明的划分以外,夹杂着意识形态的考虑。西方文明分裂为美、苏两大阵营后,美国出于意识形态的考虑,将苏联定义为“东方集团”成员。把俄罗斯归到“东方”的划分,其实反映了俄目前定位的尴尬:一些俄罗斯人认为自己属于欧洲,希望自己被承认为欧洲国家,但在欧洲却难以获得认同。过去十年里,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主要是中俄等新兴国家崛起,以及美日欧等发达经济体的困境。在这种背景下,中俄两国如何加强协调与合作,是未来多极化秩序的关键变量。

  现在中国外交早已过了以意识形态划线的时代,代之以战略的平衡性。在60多年的新中国历史上,上世纪50年代采取过“选边站”、“一边倒”的外交路线,60年代执行反帝反修的“双反”路线,70年代则执行“一条线”的路线,直到1982年中国开始走“全方位外交”路线并沿袭至今。目前中国外交不仅摆脱了意识形态约束,而且力图广泛交友而非党同伐异、挑起对抗。这种战略思路使中国比过去拥有更多回旋余地,既受到仍占有实力优势的西方国家重视,也与相对弱势的发展中国家或东方世界保持着很深的交情。

  冷战结束后,“东西方”矛盾随之下降,国际社会的对抗会更多表现为南北矛盾,尤其是泛伊斯兰主义与西方的矛盾。但随着西方的相对衰退,以及国际不平等结构的加剧,包括西方文明与非西方文明之间、传统发达国家与新兴大国之间的“新东西方对抗”,更给了中国这样的大国以充分的发挥空间。

  中国是具有多重身份的国家,除了天生具有“东方文明”的特质,还是“南方集团”的代表,又在经济上与西方逐渐形成了强大的相互依存关系。在一次中国国家领导人的访问中,做到既重视以俄罗斯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又重视欧盟代表的西方世界,是目前中国多重身份的重要体现,也印刻着中国领导人战略思维的宽度。

  现在中国和西方主流国家的经济合作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果,接下来双方还可以进行更多的战略对话,消除战略猜疑,减少互信赤字。至于美欧日以外的国家,特别是俄罗斯等新兴国家,中国正在加强与它们的“南南经济合作”,进而超越经济领域,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气候变化等全球议题上与它们展开合作。这种双管齐下的平衡外交,将是中国长期以来外交路线的重要补充。

  中国外交不可能重复传统大国外交思维的“结盟路线”,否则,整个世界很有可能重回冷战。中国平衡东方与西方,是外交逻辑的一种创新,甚至突破了某种国际关系理论的桎梏。西方舆论常对中国外交有一些微词,但正如在内政上走自己的路实现如今的辉煌,外交上的“中国特色”之路同样可以越走越宽。(作者金灿荣是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


 


公务员时事政治 半月谈时评 公务员考试网 公务员报考指南 历年考试真题

  想了解更多公务员时事政治网的资讯,请访问: 公务员时事政治

本文来源:https://www.liuxuequn.com/a/423949.html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