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于2022年4月21日印发了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新课标将会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正式施行,道德与法治课程也有相应的转变。以下是由留学群小编为大家提供的“2022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全文最新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义务教育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
(2022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课程教材要发挥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 作用,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 成果,体现中国和中华民族风格,体现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 体现国家和民族基本价值观,体现人类文化知识积累和创新成果。
义务教育课程规定了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学基本要求,体现 国家意志,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2001年颁布的《义务教 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和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各课程标准,坚持 了正确的改革方向,体现了先进的教育理念,为基础教育质量提高作 出了积极贡献。随着义务教育全面普及,教育需求从“有学上”转向 “上好学”,必须进一步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 人”,优化学校育人蓝图。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网络新媒体 迅速普及,人们生活、学习、工作方式不断改变,儿童青少年成长环 境深刻变化,人才培养面临新挑战。义务教育课程必须与时俱进,进 行修订完善。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 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 育。以人民为中心,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德育为先,提升智育水平,加强体育美育,落实劳动教育。反映时代特征,努力构建具有 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义务教育课程体系。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 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 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 设者和接班人。
二、修订原则
(一)坚持目标导向
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有理 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培养要求,确立课程修订的根本遵 循。准确理解和把握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改革的各项要求,全面 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 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安全、生命安全与健康等重大主题 教育有机融入课程,增强课程思想性。
(二)坚持问题导向
全面梳理课程改革的困难与问题,明确修订重点和任务,注重对 实际问题的有效回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加强一体化设置,促 进学段衔接,提升课程科学性和系统性。进一步精选对学生终身发展 有价值的课程内容,减负提质。细化育人目标,明确实施要求,增强 课程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三)坚持创新导向
既注重继承我国课程建设的成功经验,也充分借鉴国际先进教育 理念,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强化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推动育人方 式变革,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增强课程适宜性。坚持与时俱进,反 映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科学技术进步新成果,更新课程内容,体现 课程时代性。
三、主要变化
(一) 关于课程方案
一是完善了培养目标。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担当民族 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要求,结合义务教育性质及课程定位,从有理 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时代新人培养的具 体要求。
二是优化了课程设置。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双减”政策要求, 在保持义务教育阶段九年9522总课时数不变的基础上,调整优化课 程设置。将小学原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初中原思想品德整合为 “道德与法治”,进行一体化设计。改革艺术课程设置,一至七年级以 音乐、美术为主线,融入舞蹈、戏剧、影视等内容,八至九年级分项 选择开设。将劳动、信息科技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科 学、综合实践活动起始年级提前至一年级。
三是细化了实施要求。增加课程标准编制与教材编写基本要求; 明确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课程实施职责、制度规范,以及教学改 革方向和评价改革重点,对培训、教科研提出具体要求;健全实施机 制,强化监测与督导要求。
(二) 关于课程标准
一是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各课程标准基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 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为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核心素养,体现正 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
二是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想为统领,基于核心素养发展要求,遴选重要观念、主题内容和基础 知识,设计课程内容,增强内容与育人目标的联系,优化内容组织形 式。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 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
三是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各课程标准根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 结合课程内容,整体刻画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特征,形 成学业质量标准,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为教材编 写、教学实施和考试评价等提供依据。
四是增强了指导性。各课程标准针对“内容要求"提出“学业要 求“ “教学提示”,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注重实现“教一学一 评,一致性,增加了教学、评价案例,不仅明确了 “为什么教”“教 什么” “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 “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做到好用、管用。
五是加强了学段衔接。注重幼小衔接,基于对学生在健康、语 言、社会、科学、艺术领域发展水平的评估,合理设计小学一至二年 级课程,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依据学生从小学 到初中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合理安排不同学段内 容,体现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进阶性。了解高中阶段学生特点和学科 特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在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之际,实施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 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对推动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勤勉认真、行而不 辍,不断创新实践,把育人蓝图变为现实,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 课程性质 1
二、 课程理念 2
三、 课程目标 5
(一)核心素养内涵 5
(二) 总目标 8
(三) 学段目标 10
四、 课程内容 17
(一)第一学段(1〜2年级) 17
(二) 第二学段(3〜4年级) 22
(三) 第三学段(5〜6年级) 27
(四) 第四学段(7〜9年级) 34
五、 学业质量 43
(一)学业质量内涵 43
(二)学业质量描述 43
六、 课程实施 47
(一)教学建议 47
(二) 评价建议 49
(三) 教材编写建议 57
(四)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59
(五) 教师培训与教学研究 61
附录核心素养学段表现 64
一、课程性质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提高 公民道德修养和法治素养,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人的全面发展的必 然要求。青少年阶段是人生“拔节孕穗期”,要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尤其需要精心引导和培育。道德与法治教育基于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 的需要,以正确的政治思想、道德规范和法治观念对学生进行循序渐 进的系统化教育,在道德教育中发挥法治对道德的促进作用,在法治 教育中发挥道德对法治的滋养作用,使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相辅相 成、相得益彰,培养学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是 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旨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 治素养和人格修养等,增强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为培 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 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课程具有政治性、思想性和综合性、实 践性。
二、课程理念
1.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发挥课程的思想引领作用
道德与法治课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为指导,引导学生理解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 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的意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 值观,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 义情怀,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 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坚持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思想与价值引领, 着力引导学生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 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关键作用。
2. 遵循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强化课程一体化设计
道德与法治课程以“成长中的我”为原点,将学生不断扩大的生 活和交往范围作为建构课程的基础;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 律,按照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的思路,依据我与自身,我与自然、家 庭、他人、社会,我与国家和人类文明关系的逻辑,以螺旋上升的方 式组织和呈现教育主题,强化课程设计的整体性。
3. 以社会发展和学生生活为基础,构建综合性课程
道德与法治课程立足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以引导学生学习和掌 握道德与法律的基本规范,提升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 和人格修养为主旨,坚持学科逻辑与生活逻辑相统一,主题学习与学 生生活相结合。内容选择体现社会发展要求,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进入新时代对道德与法治教育提出的新要求,突出中华民族传统美 德、革命传统和法治教育,有机整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革命文 化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生命安全与健康教 育、劳动教育等相关主题。以学生的真实生活为基础,增强内容的针 对性和现实性,突出问题导向,正视关注度高、涉及面广的问题,引 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道德理解力和判断力, 强化规则、纪律、秩序、诚信、团结合作、冲突解决等教育。
4. 坚持教师价值引导和学生主体建构相统一,建立校内与校外 相结合的育人机制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遵循道德修养和法治素养的形成规律,坚持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晓之以理、动之以 情、导之以行,做到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濯输性和启发性相统 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设置议题, 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的实践探究和体验 活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涵养必备品格,增强规则意识, 发展社会情感,提升关键能力,使他们在感悟生活中认识社会,学会 做事,学会做人,把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方向引领和学生发展有机统一 起来。坚持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 园,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把知识运用于社会,服务于人民,强化 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他们的实践创新能力。
5. 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促进知行合一
道德与法治课程评价要围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发挥评价的引导 作用,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结果评价要全 面关注知识、情感和行为的发展,关注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 中的日常品行表现。过程评价要更加关注发挥评价的激励和改进功 能。增值评价要关注学生思想品行的发展和进步,注重对学生的激 励。坚持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同伴评价、家长评价和社区评价 相结合,借助信息技术探索和优化纸笔测试、学生成长记录袋、日常 行为表现记录卡等定性和定量多种评价方式,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程评 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
因为正文内容过多,请大家通过网盘下载课程原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