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

目录

2012高考作文冲刺:学会运用哲学原理写作议论文

字典 |

2012-04-30 13:58

|

推荐访问

2012高考作文冲刺

【 liuxuequn.com - 高考作文 】


  【训练目标】

  1、通过阅读和分析例文,理解和熟悉议论文中经常运用的哲学原理及其哲学思维形式;

  2、学会运用哲学原理写作议论文,提高说理水平,增强辩证说理力量。

  【范文展示】

  范文1:

  下面这篇议论文,作者以唯物辩证法观点予以分析观照,文风平易近人。读后予以赏析。

  有为有不为

  季羡林

  “为”,就是“做”。应该做的事,必须去做,这就是“有为”。不应该做的事必不能做,这就是“有不为”。

  【开头对比,紧扣题目,具体阐释题目内涵。隐含对立统一的哲学原理。】

  在这里,关键是“应该”二字。什么叫“应该”呢?这有点像仁义的“义”字。韩愈给“义”字下的定义是“行而宜之之谓义”。“义”就是“宜”,而“宜”就是“合适”,也就是“应该”,但问题仍然没有解决。要想从哲学上,从伦理学上,说清楚这个问题,恐怕要写上一篇长篇论文,甚至一部大书。我没有这个能力,也认为根本无此必要。我觉得,只要诉诸一般人都能够有的良知良能,就能分辨清是非善恶了,就能知道什么事应该做,什么事不应该做了。

  【“只要诉诸一般人都能够有的良知良能,就能分辨清是非善恶了”的阐释,隐含对立统一哲学原理的“统一”内涵。】

  中国古人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可见善恶是有大小之别的,应该不应该也是有大小之别的,并不是都在一个水平上。什么叫大,什么叫小呢?这里也用不着烦琐的论证,只须动一动脑筋,睁开眼睛看一看社会,也就够了。

  【紧接上文“是非善恶”的阐释,继续阐释善恶的大小区别,是对立统一哲学原理的进一步深化。】

  小恶、小善,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可见,比如,在公共汽车上给老人和病人让座,能让,算是小善;不能让,也只能算是小恶,够不上大逆不道。然而,从那些一看到有老人或病人上车就立即装出闭目养神的样子的人身上,不也能由小见大看出了社会道德的水平吗?

  至于大善大恶,目前社会中也可以看到,但在历史上却看得更清楚。比如宋代的文天祥。他为元军所虏,如果他想活下去,屈膝投敌就行了,不但能活,而且还能有大官做,最多是在身后被列入“贰臣传”,“身后是非谁管得”,管那么多干吗呀。然而他却高赋《正气歌》,从容就义,留下英名万古传,至今还在激励着我们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

  通过上面举的一个小恶的例子和一个大善的例子,我们大概对大小善和大小恶能够得到一个笼统的概念了。凡是对国家有利,对人民有利,对人类发展前途有利的事情就是大善,反之就是大恶。凡是对处理人际关系有利,对保持社会安定团结有利的事情可以称之为小善,反之就是小恶。大小之间有时难以区别,这只不过是一个大体的轮廓而已。

  【紧接上文善恶大小区别的阐释,从“目前社会”和“历史”的角度举例论证,对立统一的哲学原理进一步深化表现为是否“对国家有利,对人民有利,对人类发展前途有利”。】

  大小善和大小恶有时候是有联系的。俗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拿眼前常常提到的贪污行为而论,往往是先贪污少量的财物,心里还有点打鼓。但是,一旦得逞,尝到甜头,又没被人发现,于是胆子越来越大,贪污的数量也越来越多,终至于一发而不可收拾,最后受到法律的制裁,悔之晚矣。也有个别的识时务者,迷途知返,就是所谓浪子回头者,然而难矣哉!

  【“大小善和大小恶有时候是有联系的”这一段又从联系的角度与量变质变的角度进一步阐释了题目。】

  我的希望很简单,我希望每个人都能有为有不为。一旦“为”错了,就毅然回头。

  【呼应题目,语重心长地告语人们要做到“有为有不为”。】

  【阅读评析】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这是一个论述起来比较繁琐的问题。作者举重若轻,巧妙地引古人话语“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运用矛盾分析法归结出“大善大恶”“小善小恶”两组对立的概念范畴,然后以此为着力点,运用事实论据,简捷明快地解开中心论题“有为有不为”的内涵,论说明白晓畅。最后作者从联系的角度与量变质变的角度,分析了对于某些事“有为”的害处,从而语重心长地告语人们要做到“有为有不为”。

  范文2:2009年江苏高考优秀作文

  阅读下面作文及其部分边评与文后的“阅读分析”,想一想文中标有序号的地方运用了怎样的哲学原理?请为它写上边评。

  品味时尚

  清减了绣花鞋、罥烟眉的精致与秀气,香消了胭脂粉的淡雅古典,时尚携着一股气势汹汹的激流奔涌而来,势不可当。

  【开篇以简练诗化的语言引出话题。有味,有吸引力。】

  品味时尚,我们感受到了时代跳动的脉搏,感受到了一个新事物的清新之气。君不见,当曼妙古典的长裙退出历史,简便轻捷的衣物随之成为时尚,这不仅仅反映了衣着的变迁,更象征着旧的陈腐气息的结束,宣告着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时尚,往往是时代向前发展的产物,见证了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幻与其特有的时代精神。譬如,透过网络文学,我们感知着体会着网络在这个时代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时尚,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向新时代的大门。品味时尚,就是以一种开放的心态面对层出不穷的新事物。

  【肯定了时尚的意义与地位,指出品味时尚应有的开放心态。论述简练,语言流畅,说服力强。】

  然而,时尚并非十全十美,它如同一枝娇艳的玫瑰,美丽却有刺。①

  因此,我们要以一种睿智的眼光,以一颗冷静的头脑,透过异彩纷呈的外表,直抵其本质。有的时尚,表面上是新事物的展现,而实际上是“新瓶装旧酒”,依旧充盈着一种迂腐之气。电脑算命,不可不谓之“时尚”,然而,倘若盲目追求这种时尚与盲目追求迷信又有何异?有的时尚,有雅亦有俗,交错杂成,我们要吸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流行歌曲而言,其中不乏精品。《东风破》以其优美古典的意境博得众人的喜爱,《北京欢迎你》则以一种舒缓自然的曲调传达了人们的友好与热情,然而一系列创作粗糙、内容庸俗的歌曲也充斥市场,我们要学习鲁迅先生的关于“取”“舍”的正确态度,切忌以一种拿来主义的心态对待时尚,品味时尚。②

  时尚中流淌着人的智慧与气度。时尚,本是人创造出来的,因此我们品味时尚的同时,也就在品味着人的审美观与追求。我们要带着一份思索,以一颗敏感而细腻的心细细体会。我们观赏法国博物馆的金字塔入口,体会到了贝聿铭的独特的审美视角,我们欣赏奥运会的缶阵,其实也就在品味设计者将古文明与现代文明的完美结合的匠心独运,所以,品味时尚,亦是品味人类的智慧。③

  品味时尚,要以一种批判的思维、睿智的眼光、敏感的心灵,去探索其中的真善美,去追潮人类的思想的源头。惟其如此,方可真正主宰时尚,方可创造出属于这个时代的真正风尚!

  【总结上文论述,明确全文的中心论点,很有点哲学味。】

  【阅读分析】这篇议论文观点鲜明,论述深刻,主要得益于合理运用哲学原理展开说理。文章论述为何与如何“品味时尚”时,运用“透过现象看本质”“一分为二”“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等辩证的观点分析评论时尚,既写出了时尚的优点和地位,也写出了时尚的缺点和不足,并最终指出,要以批判的思维、睿智的眼光、敏感的心灵去探求时尚,主宰时尚。思路明晰,层次分明,且环环相扣。

  范文3:2009年上海高考优秀作文

  阅读下面这篇中学生佳作及部分边评,从哲学思维应用的角度为下面留横线的地方补出边评,并从文章整体构思的角度入笔写好“阅读评析”。

  切不要管中窥豹

  郑板桥的书法非隶非楷,单个字看歪歪斜斜,整体看却错落有致。可见,局部并不能代替整体,若我们只关注局部就可能忽视整体的美。当我们评价一个人的时候,也不能管中窥豹,而应当用全面的眼光做出一个公允的评价。

  ①

  理查德·施特劳斯是一名著名的音乐家,在音乐上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二战中,在纳粹政府的要求下,他竟然愿意迈着颤颤巍巍的步子去接任音乐局局长的职位,在音乐的选择上有失偏颇。对于这样一个人,有人只关注他的音乐成就而对他那一瞬间的惶惑避而不谈;有人只是揪住这一个问题不放而忽视他在音乐上作出的贡献。诚然,这个污点是他永远都无法随意抹去的,可是我们也要看到他晚年的自省——躲在山间别墅不见外客直至终老,他在一遍遍进行着痛苦的心灵拷问。因此,我们不能管中窥豹,而应当全面地看待,去探索他那曲折的心路历程,有失足,也有奋力救赎的挣扎。这样,当我们结合他的音乐来评价他时,才显得更公正,更符合历史的本来面目。这样真实的人生才更有韵味。

  【以理查德·施特劳斯为例,具体阐述中心论点:既不能“只关注他的音乐成就而对他那一瞬间的惶惑避而不谈”;也不能“只是揪住这一个问题不放而忽视他在音乐上作出的贡献”。这是“局部与整体”哲学原理的具体运用。这个例证着重于永恒成就与一时人品的辩证评价。】

  而另有一些人,似乎生来就不具有任何值得人喝彩的地方,但是他的整个历程却充满一种生命抗争的力量,让人惊叹。美国女孩杰西卡生来便失去双手,她的身体是残缺的,可是她却学会了自理,学会了开车,并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残疾的女飞行员。若我们管中窥豹,只看到她残缺的身体,或许我们只会流露出几分同情,为这不可爱的命运叹息。可如果我们站在她的面前,看到她那自信而灿烂的笑容,或是曾长久地关注过她整个奋斗的过程,毫无疑问,我们有的只会是喝彩与惊叹。我们会知道,所谓的同情其实无义,她能足够坚强地战斗与拼搏。这种与命运抗争的力量让人久久品味并振奋。

  ②

  诚然,有时我们确能窥一斑而知全豹,对事物作出正确的评价,可是更多时候管中窥豹带来的只是认识的盲点与局限。若只是管中窥豹,如我们欣赏郑板桥的书法时,就可能轻易地把它归为流俗之作,而无法欣赏它的美。

  【“诚然”句又是“绝对和相对”哲学原理的运用,议论文中适时地运用“诚然”句往往有一举两得之效:既能体现周密性,又能突出中心论点。】

  因此,我们很多时候切不能管中窥豹,特别是当我们评价一个人的时候,应更充分认识到人的复杂性,用全面的眼光进行评判。否则,对施特劳斯、杰西卡之类,我们有的或许只是一味地赞扬或排斥,或是所谓的同情,却无法从容不迫地欣赏他们人生跌宕起伏的美与韵味。

  【以“切不能管中窥豹”呼应题目,再次点明“当我们评价一个人的时候,应更充分认识到人的复杂性,用全面的眼光进行评判”的中心论点。“很多时候”的用语看似不经意,其实又是“绝对和相对”哲学原理的运用】

  【阅读评析】

  【写法讨论与归纳】

  上面这篇考场议论文写得非常精彩。这种精彩,一是体现在论述角度和构思合理、清晰,二是体现在展开论述深刻、辩证。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考生熟悉并能合理用好哲学原理。这是我们写作议论文,进行辩证分析,加强说理力量的重要方法。

  如何运用哲学原理进行辩证分析和说理呢?应当从下面四个方面进行训练。

  第一,关注四类生活现象,寻找辩证立论的角度。“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议论文如果不贴近现实,失去了现实意义,也就没有了生命力。那么,如何从纷纭繁复的生活中寻找辩证的立论点和立论角度呢?我们应当重点关注四类社会生活现象:①经常不变和偶尔有变的现象;②与众不同和随俗而变的现象;③意料之中和意料之外的现象;④公众争论和无人关注的现象。我们应当分析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反映的思想态度价值趋向,从而认识与明白其本质。根据自己的分析与认识进行立论或展开论述,就可以防止表层化、片面化和绝对化的毛病。例如,9月5日河南司法警官学校开学,警车报到交通堵塞4小时。这种现象是偶尔发生还是经常发生?关注这种现象并进行一定的思考分析:背后的原因有哪些?反映出现实生活中怎样的问题?现象的本质又是什么?这样就可以找到准确的立论或进行全面客观的论述。

  第二,培养四种“发现”能力,进行辩证的议论分析。议论文观点具有启发性教育性,展开分析议论要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透过现象深入本质,就要注意在写作训练中培养四种“发现”能力:①从现有的自我中发现真实的自我,认识自我价值、自我性格、自我成长,体会人生况味;②从现实世界中发现真、善、美,发现真情、真心、真品质,发现普通中的伟大,平凡中的美好,朴实中的善良,严格中的关心;③从客观世界中发现理性世界,发现生活现象、自然现象或生物活动中存在的哲理;④发现传统观点、常人观点之外的新的道理、新的看法。例如上面提到的“警车报到交通堵塞4小时”,常人的观点是家长溺爱子女不利于子女自理能力的培养,或者进一步,用警车报到违法违纪,这是腐败现象,但从“警官学校”和“警车报到”中可以发现,警校招考违背公开、公正和择优录取的原则,据此可以进行新的分析议论。

  第三,养成四个“想想”的习惯,确定辩证的论述思路。分析一则材料或一种生活现象时,排除大众的通常的思路,从独特的角度切入,在常人意想不到之处挖掘出一般材料的内涵,找到辩证的论述思路。这就要养成四个“想想”的习惯:①倒过去想想,就是从现象或材料的反面作思考分析;②进一步想想,就是对现象或材料作深一步的思考分析;③换个角度想想,就是站在不同对象的立场或利益上思考分析,或者分别从原因、过程与结果上思考分析;④合起来想想,就是完整地全面地分析问题。例如,安徽和县将投入数千万元,将已显得陈旧的刘禹锡陋室整体扩容改造,打造成全新的“陋室园”:倒过去想想,改造后影响陋室历史原貌特色,或从陋室三次变迁史角度想想,改造不当或改造会遭失败;再从道德角度想想,投入的巨额资金如果投放到民生领域或教育上,将产生更大作用;从科学利民或从经济角度想想,改造是对文化的合理性开发,是可行的。又如2011年福建卷作文题根据“袁隆平的话”写作文,就需要换一个角度看问题。

  第四,熟悉常用哲学原理,增强辩证论述力量。哲学是聪明之学,我们高中同学如果学会用哲学原理分析问题,写起文章来就能居高临下,把问题分析得清楚透,从而增加文章的深度,增强说理的力量。哲学原理很多,如精神物质关系的原理,內因外因关系的原理等等。我们高中同学写议论文,重点学会运用常用的几个哲学原理。常用的哲学原理有五个,每次作文能够尽量用好一个哲学原理。

  1、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世界上的事物尽管千差万别,但都不是彼此隔绝的,整个世界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孤立的事物是没有的。对于作为立论依据材料或作为论据的材料进行分析论述时,应注意那些与它联系的事物,分析它发生和存在的条件,对事物作出合理的解释。例如谈“成才的条件”,既需要自己主观上的刻苦努力,但也需要客观条件,诸如环境、机遇、科学发展的基础、别人的前期努力与经验,等等。

  2、用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有句名言,“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因为河水川流不息。这实际上说明了这样的道理:一切事物都是不断运动和发展的,历史恰似一条滚滚滔滔的长河。因此,分析题时,要瞻前顾后,抚今追昔,不仅看到事物的今天,还要看到它的昨天,看到它的明天。例如,品味时尚,就要对时尚的发生、发展过程与趋势作分析,这才能明白为什么有些时尚随时间推移成为过眼云烟,有些时尚经过时间积淀成为经典,也才能对当今生活中的时尚做出客观的分析评价。

  3、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问题。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既有正面,也有反面。这里主要是指在论述分析中涉及看待人评价人的时候,要分清现象与本质,主流与支流,看到事物的正面与反面,分清现象与本质,看到主流与支流。如上面范文《切不要管中窥豹》中对人物的评价就运用了这样的哲学观点。

  4、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问题。一切事物内部都存在着既互相排斥,又互相依存的两个侧面,它们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如得与失,成与败,苦与甜,忧与乐,快和慢,多和少,进和退,批判与继承,知足与不知足等等。运用对立统一观点可以把问题分析得深入、客观辩证,不会犯片面性和绝对化的毛病。例如2011年北京高考作文题“如何看待世乒赛中国独揽冠军”,2011上海卷作文题“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不会过去”,2010年山东卷作文题关于“光与影”,等等,如何写议论文,都需要运用对立统一观点展开论述。

  5、用“临界”的观点分析问题。荀况《劝学》中有一句话:“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是形象的比喻,说明做学问要重视积累,只有积累到一定量,才能引起质的变化。可是物极必反,凡物有度,失度必失误。所谓度,即事物的质和量的统一的数量界限。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坚持适度原则,要有个临界观点。要看到事物都有一个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就会走向反面。例如学习,没有负担不行,但负担超过了学生的承受力,是过重负担,也不行。学习生活中如竞赛、活动、书信往来等,都有一个限度,禁止是不对的,过多也会影响同学的健康成长。写议论文展开论述时,涉及要求或行为等内容,就要注意运用“临界”的观点进行分析。

  总之,运用辩正的观点分析问题,才能增强分析、议论的力度,使议论辩正而有新意。

  【实践训练】

  1、根据下面《留一刻给自己》一文结构框架,运用哲学思维,补充设置两个分论点。

  留一刻给自己

  【开篇】生命的列车在时代的高速公路上快速行驶,窗外的风景交替闪过,而我们跟着成为匆匆过客。时常忙碌于紧张的学习与生活,来不及透气呼吸,更不用说细心体会。可曾想过在紧张的生活节奏之余,留一刻给自己,去微笑,思考,欣赏……

  【主体】

  ①在雷厉风行追求高效的紧张表情外,留一刻给自己轻松地微笑。

  ②

  ③

  【结尾】是的,人生之旅遥遥,奔驰的节奏越来越快。我们要学会留一点时间给自己,它能带来成功,它能带来希望,它能像一滴水滋润沙漠中旅人干涸的心田,它能像明灯照亮黑暗中前方的长路,它能像画家画出美丽的图画。生命,是一个需要经营需要设计的过程。留一刻给自己,你会创造出一个全新的你!

  2、阅读下面一段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当遭遇挫折或不幸时,常有人作“退一步想”,也就是承认结果是不好的,但又庆幸不算是最坏的。这种思想方法,有人认为是中国传统的处世哲学,但也有人认为它是一种面对现实的辩正的思想方法,是积极的。

  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曾有过“退一步想”的经历与体验,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请你运用哲学原理分析“退一步想”的两种情况。

  分析:

  3、以“非走不可的弯路”为题作文,根据“人生中有许多路要走,也许你可以在光明大道上行走,也许你必须要在独木桥上胆颤心惊。但是,唯有那一段非走不可的弯路才可以助你成长,助你坚强。”这一中心论点,按照示例写一个完全段,然后与同学们交流。展开论述的论据,可以举一例,也可举数例,但需要用哲学思维进行论述。

  示例:

  弯路是我们难得的人生经历。本杰明曾说过:“一千次失败才磨砺出一块成功的基石。”没错,弯路就是这样一块人生的试金石,它让经历风雨洗礼后的彩虹更加绚丽,它能使顽石放出金子的光辉,它能使原本平凡的人生从此熠熠发光。玄奘年轻时并未显露慧根,甚至还因为受不了激烈竞争而萌生转寺之念,几次寺中的僧试,他都失望而归。但是他最终在暂时的不得志中清醒了过来,明白自己抱怨寺中竞争激烈无异于自寻弯路。从此他每日三课,潜心修行,终成正果。而像晋朝的周处,少时为害乡里,没少走弯路。但他明白自己的过失后,以之为鉴,不但为乡邻除害,更使自己成了一个品行高尚的人。是啊,弯路并不意味着永远失败,珍惜这次经历,从中吸取教训,这才是人生最大的收获。

  4、下面是作文《危机是把双刀剑》中的部分内容,请根据开头的中心论点、结论与“睿智者”一段论述,仿照“睿智者”一段的思路,补写“悲观者”与“乐观者”两段文字。

  危机是把双刀剑

  危机的本质就是风险与机遇并存。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看到危机的两面性!

  悲观者

  乐观者

  睿智者既会看到危机中的风险,又会寄看到危机中的机遇,所以他们能够抓住机遇,规避风险,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成功。同样是在金融危机中,一些睿智的企业家抓住了这场危机中各行各业进行洗牌重组的机会,避开了经济萧条导致民众购买力低下以及资金流通不畅等风险,对那些破产的企业进行兼并重组,等到金融危机结束时,他们的企业也得到了发展壮大。甚至有一些企业还因此挤进了世界500强!这样的例子在经济史上不胜枚举。还有那些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甚至有不少的普通人,也因为能够在危机中抓住机遇,避开风险,从而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所以说,危机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善于抓住机遇,并且谨慎地规避风险,那么,一个人、一家企业,或一个国家,都必定能够走向功和辉煌!

  5、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学校模拟考试中写的一篇作文,请你阅读原文与“升格点拨”,从辩证说理的角度进行分析,明白其失误,并且能够运用所学的哲学原理将没有完成的升格作文补充完整。

  作文题:一只鸟儿不可能永远在天空飞翔,它总有降落的一刻,但这一刻的降落,往往就是为了下一次更高更远的飞翔。其实人生不也是如此吗。请以“翔与降”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800字。

  【学生原作】

  翔与降

  “一飞冲天,平步青云”,这是许多人的梦想。为了实现人生的飞翔,他们一心一意地向上攀爬,面对“降”则是谈虎色变。其实,我们应用更加智慧的眼光去看待“翔与降”。

  人生的翔与降都是心境的变化。居庙堂之高,有可能郁郁寡欢;处江湖之远,未必不能活得逍遥自在。陶潜就是这样一位隐居江湖的骑士。年少的他,胸怀大志,一心要在仕途上有所作为,大展鸿图。不料,东晋王朝的腐败与黑暗很快击碎了他的梦想。于是,不愿“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潜毅然放弃官位,从此归隐田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世人眼里,陶潜无疑是“降”了,而在陶潜心中,却是真正实现了精神的飞翔,造就了他的千古高名。以陶潜这样恬淡、宁静的心境来对待自身,才会超然于“翔”与“降”的无意义的争执,实现心灵的飞翔。

  有时,下降是为了更好地飞翔。南极洲是企鹅的故乡,企鹅一般在海中觅食,聚居于冰盖之上。而令科学家想不通的是,冰盖突兀交错,离海面很高,企鹅身躯矮小,既不能飞翔,也不擅长攀爬,它们是怎么登上冰盖的呢?经过长时间观察,科学家终于发现了企鹅“飞翔”的秘密:它们在登上冰盖之前,先猛地扎进海水中,深达几十米,凭借浮力,它们快速上升直至跃出水面,稳稳当当地落在冰盖上。这是企鹅们的必修课,否则它们就会在海水中冻死。不会飞的企鹅为了飞翔,首先必须下降。勇于下降,蓄势待发,才能实现更好的飞翔,突破自我,创造生命的奇迹。

  即使已飞翔于高空,也不能忘记理智地下降。世界第二富、“股神”巴菲特,就是一个能够理智“下降”的人。他靠股票起家,挣得数百亿的身家,成为世人眼中的“股神”,可谓是登峰造极,但他并未被巨大的财富弄昏了头,仍能进退自如。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前,金融市场“虚伪繁华”,不少人劝巴菲特扩大投资,但他做出了令人费解的举动,开始减少投资规模。事实证明,巴菲特及时的“降”使他避免在金融海啸中遭到更大的损失,仍然占据了世界第二富的位子。理智地降,才会飞得更远,翔得更稳。

  如何看待翔与降,凝结了人生智慧,指导我们如何拥抱更美好的未来。让我们理性地看待降与翔,去实现人生的辉煌。

  【升格提示】文章的总体思路并不错,围绕“翔与降”展开论述,有一定的辩证性;选取的材料也基本符合题意。问题主要是审题立意不到位,立意与展开论述缺少哲学思维。例如,开头诠释题目,对“翔”作了含意诠释,但对“降”未作解释;“智慧的眼光”也比较笼统,表达题意不具体,这里的“智慧”就是“辩证地看待”。第二段开头“翔与降其实只是心境的变化”,是理解题意上的偏差,是“翔”还是“降”,不是“心境变化”,应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第三段把“降落”换成“下降”不当,两者并不完全相同,这也是理解题目概念含义不准而造成的。第四段材料论述的中心应是上一段的“降是为了更好翔”。其实,“翔与降”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含有鲜明的哲学意味。修改升格,应当从正确运用哲学原理上思考:首先要从“翔”与“降”的辩证关系出发,完整理解“翔”与“降”的含义,具体明确立意。其次,要抓住“翔”与“降”的辩证关系展开论述,注意论述的层次,用材与分析要体现题意。

  【升格示例】

  翔与降

  人之常情,似乎都欣赏“飞翔”而忽视“降落”:欣赏“一飞冲天,平步青云”,身处高位,而不愿“望峰息心”,脚踏实地;欣赏孜孜不倦,勇于追求,事业辉煌,而不愿急流勇退,回归平凡。其实,智慧的人生需要辩证统一地看待“翔”与“降”。

  辩证地看翔与降,则会发现,有时候翔就是降,降就是翔。居庙堂之高,有可能郁郁寡欢;处江湖之远,未必不能活得逍遥自在。大家熟悉的陶潜就是一位懂得翔与降的智者。年少的他,胸怀大志,一心要在仕途上有所作为,展翅飞翔。但是当他踏上仕途,看到的是东晋王朝的腐败与黑暗,需要“为五斗米折腰”,看似飞翔,其实是一种降落。识时务者为俊杰,陶潜毅然放弃官位,归隐田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世人眼里,陶潜无疑是“降”了,而在陶潜心中,却是真正实现了精神的飞翔,造就了他的千古高名。以恬淡、宁静的心境来对待生活,才会超然于“翔”与“降”的纠缠,不能实现事业上的飞翔,那就追求心灵上的飞翔,这才是生活的智慧。

  辩证地看待翔与降,就会懂得,①

  辩证地看待翔与降,就会明白,②

  其实,无论我们飞翔得多美,飞得多高多远,最终我们都要降落,以一种优雅可靠的姿态降落,降落在结实的大地上。辩证地看待翔与降,是一种人生智慧;主动恰当驾驭翔与降,便能实现智慧人生。

  6、从下面作文题中选择一题,运用哲学思维写一篇议论文。

  (1)以“痴迷”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提示】《现代汉语词典》对“痴迷”的解释:深深地迷恋。细细咀嚼,它给写作者界定了“痴迷”的语域:迷恋,而且是程度非常之深——深深地喜欢,为之迷,为之狂,为之痴。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执着其里,陶然忘情。这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喜爱、兴趣可比的。因此,作文时可从因和果的关系在行文中体现出“迷”、“痴”的程度,以示与一般意义上的“喜欢”、“兴趣”的区别,也是非常关键的。作为只有一个词语的命题,“痴迷”给了学生广阔的写作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素材掌握情况,对题目作适度的拓展,组织成有着观点性质的短语或句子。可以从这些方面打开思路:痴迷什么,怎样痴,为什么痴迷,痴迷的作用、效果怎样等等。

  (2)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意思是:质地胜过文采,就显得鄙野;文采胜过质地,就显得虚浮。文采和质朴配合得当,然后才能成为君子。

  孔子提出的“文质彬彬”的说法,为后人所普遍接受,你接受这样的观点吗?请以“文与质”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自选,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

  【提示】本题语出文化经典,但又不囿于文化经典,考生可以结合自我独特生命体验,写出个性特征鲜明突出的好文章。命题既持有高度又保持着近亲随和、贴近生活的特征。“文与质”关系的把握与开掘,以及“文”、“质”内涵的赋予,都关涉考生的哲学思维品质,特别是哲学思维中全面与片面的问题,当然同时也给出了考生内容方面开阔的选择性。

  (3)阅读下面的文字,请以“我看二代”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近年来,“二代”一词在网络和社会中广泛流传使用,现在已成了耳熟能详的公共话语。二代话题在2010年全国“两会”上也正式进入最高民意机构的视野。如“富二代”是第一代富翁的后代,“贫二代”出身于贫困家庭,“官二代”的父母自然掌握着丰富的政治资源和官场人脉……

  【提示】“二代”是当今社会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参考立意:可从哲学思维的角度如:社会环境与个人成长的关系、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内因与外因等角度分析。“一代”的基础不应成为“二代”的绊脚石。“二代”对“一代”的有利资源不应炫耀和挥霍,对不利因素也不应该抱怨自弃。“二代”要自立自强,经营好自己的人生。“二代”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一代”应为“二代”做榜样,做好教育引导示范作用。

  【美文书架】

  美文之一:

  孝心无价

  毕淑敏

  我不喜欢一个苦孩求学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难,父亲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研究生,母亲只有去卖血……我以为那是一个自私的学子。求学的路很漫长,一生一世的事业,何必太在意几年蹉跎?况且这时间的分分秒秒都苦涩无比,需用母亲的鲜血灌溉!一个连母亲都无法挚爱的人,还能指望他会爱谁?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的人,怎能成为为人类献身的大师?我也不喜欢父母重病在床,断然离去的游子,无论你有多少理由。地球离了谁都照样转动,不必将个人的力量夸大到不可思议的程度。在一位老人行将就木的时候,将他对人世间最后的期冀斩断,以绝望之心在寂寞中远行,那是对生命的大不敬。

  我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

  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父母走了,带着对我们深深的挂念。父母走了,遗留给我们永无偿还的心情。你就永远无以言孝。

  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红五分。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旧鞋。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但“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

  只是,天下的儿女们,一定要抓紧啊!趁你父母健在的光阴。

  【赏析与感悟】“孝心”是高尚的,但“孝心”也是不容等待的。天下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但残酷的现实告诉我们:时间的流逝,将会带走行孝的机会。于是,我们将永远无以言孝。赶快为自己的父母尽一份孝心;无论用什么方式来回报,无论这种方式是丰厚还是微薄,只要是向父母献上一份孝心,那么这种感情都是无比珍贵和美好的。这就是作者告诉我们的一个普通而又常被人忽略的道理。真的是“孝心无价”啊!

  美文之二:2011北京高考作文

  该出手时就出手

  任何比赛都是一场真枪实弹的拼搏、竞争,都意味着要决一雌雄,都必须有“你死我活”。有人觉得中国乒乓球在国际比赛中常常独揽冠军,于是,对那些战败者就生出了悲悯之心,主张中国队应让出一两枚金牌来。这种心理倒是很符合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很容易让我们想起“孔融让梨”的故事来。孔融那种“谦让”传统道德是否在什么场合都适用呢?

  传统的东西,在今天虽然仍有它的存在价值,而且,在很多情况下,我们仍然要继承与发扬。但是,当我们走上国际竞争的舞台后,如果我们仍然以“孔融让梨”的“谦让”态度去迎接激烈的竞争,我们的思想就会被禁锢,我们的手脚就会被束缚,我们就不可能将自己的实力展现出来,也就不可以让世人看到一个真正复兴、崛起的强大中国。

  不但在国际比赛中不能够“让出一两枚金牌”,就是在其他的国际活动中,我们也需要竭尽全力展示我们的实力。我们能走出国门,不是去让外国人看我们的“谦让”的,而是去将中国推向世界的。这让我想起一个故事,中国有位女科学家,因为在她自己的研究领域获得了巨大成功,引起了国际同行与相关组织的注目。于是,一次很有权威性的国际研讨会组委向她发来了邀请函。这位科学家一到场,立即引来了众多称赞的目光,不少人都主动与她握手搭话。可是,等她在会上发言之后下来,就再也没有人理睬她了,因为,在她发言之前,她以中国人传统的谦让口吻,说了一大堆“谦虚”的话,甚至暗淡了对自己研究成果的展示。看看,这就是“谦让”的后果。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我们人人都怀虎狼之心,只懂得竞争抢夺,不懂得“谦让”,那这社会就会有更多的销烟。所以,我们也不是主张要每一个人都把谦让的传统美德完全抛弃。谦让推崇的是个人私利的推让,比如在公共场所,在电影院里、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或者当别人无意伤害到自己时的宽容大度等。但,在原则问题上,该争时就得“争”,像国际比赛,这已经不只是运动员们自己的事了,如果将冠军让出,就等于把国家的荣誉拱手他人,这可是个原则性问题。

  这样看来,我们不能把谦让片面地理解为同情心、怜悯心,谦让更不是忍让、退让。借用一句歌词来结束此文吧:“该出手时就出手!”

  【赏析与感悟】“该出手时就出手!”妙就妙在一个“该”字上。“谦让”确实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然而也有一个“该”的条件。如果从一分为二的观点看,“谦让”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如果从“临界”的观点看,“谦让”有一个“度”的问题,过分的“谦让”已经不是什么美德,而会成为禁锢思想的牢笼;如果从对立统一的观点看,世界本来就充满着“让”与“争”的互相制约不断转化之中,“谦让”与“竞争”在一定条件下也许就会走向各自的反面。该“争”就“争”,该“让”就“让”,这才是本文给我们最重要的启迪。

  美文之三:江苏省“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获奖作文

  和

  《诗经》曰:“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中国是一个倡导“和”的国家,几千年前的诗中便传达了这一思想:迎娶一个美若桃花的女子,为的是和睦家庭。

  中国又是一个践行“和”的国家。子曰:“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孙子也说:“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在先哲们的眼中,处理纷争最好的办法是和,既所谓的“安之”与“非攻”。而历史上很多明君圣主也喜欢采取这种方法,从周武王的“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到唐太宗的“爱夷狄如一”,从汉代的昭君出塞,再到唐朝的文成公主入藏……

  也许有人会觉得,这种“和”的精神类似一种妥协,长久地坚持,会磨损中国人尚武的性格。其实不然,这种“和”并不会使中国减少威势,相反,正是这种“和”使得中国“猛虎”懂得细嗅蔷薇,能够与它们和谐相处。

  儒家一直宣扬修齐治平,而治国,平天下又以修身和齐家为前提。既然前面所述的治国平天下需要“和”的指导,那么修身齐家也就少不了“和”的辅助。只有家家和谐,才能天下太平。

  说到自身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睦,我们得先谈三种假和谐:群居者的和,乡愿的和,以及旁观者的和。

  先说群居者的和。群居者们整天聚在一起,言不及义,只知飞觞醉月,他们之间看似十分和谐友好,实乃一帮酒肉朋友,庸碌无为。这种群居是一种混沌的和。

  其次说到乡愿的和。子曰:“乡愿,德之贼也。”乡愿其实就是俗语所谓的好好先生,他们不明事理,鲜有主张,一味地害怕纷争,逃避纷争,不与人争的同时,也丧失了道义准则。可以说乡愿的和是一种不明是非而又充满谄媚的和。

  最值得声讨的“和”是旁观者的和。鲁迅先生斥旁观的看客无聊,梁启超骂得更甚:“天下最可厌,可憎,可鄙者,莫过于旁观者。”他还举了个生动形象的例子:“旁观者,如立于东岸,观西岸之火灾,而望其红光以为乐;如立于此船,观彼船之沉溺,而睹其凫浴以为欢。”

  那些旁观者不是事件的策划者,当这些事件发生了,他们内心很“泰然”,他们闲观事件的发展,既不火上浇油,也不援之以手,完全以一种看似自然和谐的态度对待。这种伪“和”可以看作是一朝麻木和无血性。

  古代的圣人所说的“君子和而不同”便是教导我们要和谐而不千篇一律,不要像群居者一样结党集众,碌碌终日。“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则是告诉我们不要过分肯定某事,也不能过分否定某物。凡事都肯定,则拉近乡愿。凡事都否定,则会遭怨恨。凡事都冷眼静看,横加指责,却不愿参与,则又类似旁观者。这三种情况都是明智的人所应摒弃的。

  真正的“和”是要建立在道义、准则上,以一颗诚心、善心对待自己,对待周围的人和物。真正的“和”不只是一味地追求自然、自身的和谐,还要求自身必须承担一定责任,因为只有这种有责任心的和谐才能由个人推广到家、国乃至社会。只有这种和才能使中华文化永久流传,才能使我们这个虽似古旧但犹处少壮之年的中国与天不老!

  【赏析与感悟】作者言《诗经》,说孔子,谈古代文明,论现代理念,使用材料异常丰富,分析论述非常深刻,写出了新意。先征引,再阐释,清晰地揭示了“和”的思想渊源和内涵,从而亮出自己的观点,文章结构既中规中矩又灵活变化。论证部分的主体则采用“破而立之”法,对三种“假和谐”进行解剖和批判,在此基础上,论述了真正的“和”与实现这种理想境界的途径,条分缕析,逐层深入,全面辩正,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素材超市】

  1、变与不变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选自苏轼《赤壁赋》)

  思维方法归纳:蕴含哲理,彰显智慧。作者抓住水与月的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使惆怅的心情在享受清风明月的快意中得到诗意的消解,表现了一种豁达乐观的襟怀。

  2、一生只做一件事

  《花经》这本书的序言里简洁地记叙了本书作者之父黄岳渊先生的一段经历。黄岳渊先生在宣统元年的时候本是一名朝廷命官,斯时年将三十。有一日黄先生想:古人曰三十而立,我该如何立人呢?他想,做官要应付人家,做商呢又要坑害人家,得做一件得天趣的事才好,才算立了为人的根本。于是,黄先生毅然辞官隐退。他做什么呢?他购买田地十余亩(时田价每亩约二十金),渐扩充至百亩。黄先生从此聚精会神,抱瓮执锄,废寝忘食,盘桓灌溉,甘为花木之保姆。果然,黄家花园欣欣向荣,蒸蒸日上,花异草奇,声名远扬。每逢花时,社会名流裙屐联翩,吟诗作赋。更有文人墨客指点花木,课晴话雨。众人深得启示:既混浊之世,百无一可,唯花木差可引为知己。

  据说当时的文坛名人周瘦鹃、郑逸梅等人皆为黄先生的花木挚友。

  黄先生养花养出了精神文明,养出了人间知己,养出了《花经》这等好书,恐怕这才叫养花种草!这才叫做了人生一件事!

  一件事要做好,岂能凭你心中有一点喜欢?有一点迷恋?三天浇点水,五天上点肥?

  思维方法归纳:事物矛盾的双方有主次之分,其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地位、力量是不同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事物的性质。这就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首先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分清主流和支流。

  3、生活中,谁都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工作上出了点儿差错,婚姻上荡几个旋涡,闯红灯被扣分罚款,逛商场买到了伪劣产品,走在大街上被无赖纠缠,等等。事情发生了,吐一吐苦水,抱怨两三句,对着苍天高喊“我怎么那么倒霉呢”,舒缓一下内心的情绪,获得暂时的心理平衡,未尝不是一个好的举措。但若沉湎于“我怎么那么倒霉呢”的旋涡中不能自拔,我认为是一种很危险的情绪。轻者,情绪处于一种非常态中,没心思工作,没精神享受生活,会影响自己的生活质量,还会影响自己的家人、朋友、同事;重者,任这种失衡的情绪泛滥,可能会对他人、对社会产生莫名的敌意,冲动之下还可能做出不理智的事,既害他人,也害自己。所以,我要奉劝这些人在喊“我怎么那么倒霉呢”时,一定要适可而止,该刹车时必须刹车。

  思维方法归纳:这是运用辩证展开法。“用联系的发展的一分为二的观点”去客观审视,进行辩证分析,得出中肯的看法,从而达到证明论点的目的。比如“……未尝不是一个好的举措,但若……”等。

  4、是“得”是“失”,关键看取舍。有得必有失的例子数不胜数,就说“三鹿奶粉”事件吧!一些企业见利忘义,为追求利润,置婴儿的生命于不顾,奶粉掺假渗毒,做出了让母亲泣血、令社会蒙羞的行径。这种行为重创了奶制品行业,更重创了社会的诚信危机。三聚氰胺让有着数十年的知名企业“三鹿”在短短数个月分崩离析,宣告破产,断送了“远大前程”。与此相反,有失必有得。海尔集团曾收到客户的投诉说某型号的电冰箱存在缺陷,马上停产整顿,革新技术,并当众砸毁了76台不合格的电冰箱。这一举措令全国上下为之震惊,电冰箱可是不折不扣的奢侈品啊!海尔集团赢得了消费者的信赖。如今该集团发展成为全球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海尔”也成了中国最有价值的品牌。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非法所“得”,必将失去更多的东西,甚至生命。为人民而“失”,必将得到更多的东西。

  思维方法归纳:这里运用的是正反对比法。即在段的起始部分确定论点,然后在展开部分同时举出正反两方面的事例形成鲜明对比。结论部分通过分析推出论点的正确性。

  5、如今的人们,过多地被物质迷惑了双眼,越发不安分起来了,追功,逐名,谋禄,哪一个不是充满诱惑力?世人只有擦亮双眼,看清自己真正追求的是什么,安于现状,方可获得想要的一切。如何做到安于现状?子路和孔子有这样的对话,子路问:“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安分,富而好礼也。”孔子的话精辟地阐述了如何安于现状,不论贫富,都对现有的一切感到满足,没有过分的追求,并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这便是真正意义上的“安”。

  思维方法归纳:这则材料运用的是层进式展开法。所谓“层进式”就是展开部分,要紧紧围绕起始部分提出的论点,有层次地讲清楚“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几方面问题。如果是批评错误现象或由批评入手的文章,一般则要“摆现象—析危害—挖根源—提办法”,这样层层深入,才使议论严密、深刻。

  6、其实,一个人也只有具备了高尚完美的人格,才能成就一番伟大事业而青史留名。岳飞虽被奸臣所逼却仍精忠报国的忠诚;司马迁虽身负大辱却为民族修史记事的坚韧;荆轲明知赴死却不违一诺的诚信;布鲁诺宁愿被教会处以火刑,也不改捍卫科学真理的无畏;马克思虽然一生多次被各国资产阶级政府驱逐,但决不放弃对伟大理想追求的执著,他们的这种高尚人格正是从事惊天伟业的基础。一部中国历史,不,整个世界历史,就是这样在人类前进、创新和牺牲精神的鼓舞下书写而成的。而体现着这种精神的,正是那些跨越时空在人格方面光芒四射的人物。

  思维方法归纳:这是运用求同展开法。这种方法就是在段的起始部分确立论点后,展开部分举出性质相同的几个事例来论证论点,分析时先分别阐述几个事例在各个侧面的不同点,再归纳出它们在本质上的一个相同的,这个相同点即论点成立的原因。

  7、老鼠是大家所讨厌的,但经过特殊训练的“警鼠”却可以用来侦察毒品及危险的爆炸装置;一个节疤遍布、无人问津的树桩经过园艺师的精心雕琢能变成一盆独具情态、令人赏心悦目的树桩盆景;爱因斯坦、爱迪生小时候都曾被老师视为愚不可教的学生,但后来却成了蜚声世界的伟人。由此看来,事物总是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人也是会变的。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能做“刻舟求剑”的事。

  思维方法归纳:古人云“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里就包含着深刻的辩证思想。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矛盾着的双方总是互相依存,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并依据一定的条件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8、万丈高楼平地起,但大家知道,只有在坚固的基础上才能筑起万丈高楼,在沙地上是建不起高楼的。可见,打好基础对做好事情是多么重要。达??芬奇的老师开始不是教他创作什么作品,而是要他画蛋,实际上就是要他严格训练用眼细致的观察形象,用手准确地描绘形象,手眼一致,不论画什么就能得心应手了。正是因为达??芬奇经过了严格的基础训练,终于创作出许多不朽的名画,成为一代宗师。

  思维方法归纳:这里用的是“演绎推理法”。前面的分析归纳是从个别到一般,而演绎推理法是从一般到个别。用普遍性的真理(论据)来证明特殊的论点的方法。第一句是用一个比喻推出了一个一般性的道理(论点):要做好事情,就必须打好基础。在演绎推理中,这就叫大前提。第二句说达??芬奇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严格的训练,这就叫小前提。第三句自然而然地得到结论:达??芬奇之所以取得艺术成就,是因为他经过了严格训练。这样的逻辑推理是令人信服的。

  9、我问你:“一滴水,快乐吗?”如果你想到,一滴水努力地扩了扩胸变成了海洋中的一分子,你说,他是快乐的;可是如果想到一滴水要长久地生活在咆哮的波涛里,你说,他是不快乐的。

  叔本华说:“事物本身是不变的,使它改变的是人对事物的看法。”这里的“看法”就是思想;思想是快乐的源泉,但并非所有泉眼涌出的都是快乐。因为思维方式出了问题,就可能越想越痛苦。还记得那个望天忧天的杞入吗?记得那些钻进木桶里晒太阳的希腊先哲吗?他们一直都在思考,却一直都不快乐。今天,当我们再谈“杞人忧天”“犬儒主义”时,我们应该警觉:思想拐错了弯,便会进入快乐的墓地。

  思维方法归纳:这里先通过对一滴水的两种状态的摹写,暗示出思维方式的重要性。接着又通过“杞人忧天”、“犬儒主义”两个事例,直接而形象地揭示了思维方式对快乐的决定作用:“思想拐错了弯,便会进入快乐的墓地。”这是“虚实相生式”。文章的理性说到底是“虚”,那么,“实”在哪?在议论文的论据中。如果有了叙述而没有主旨的揭示,有了论据而没有必要的归纳概括,有了描述而没有哲理的升华,那么,叙述、论据和描述就犹如散兵游勇,一盘散沙。因此,文章的理性之光一定要闪耀在生动的叙述、具体的论据和形象的描述之间。分析问题要能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点到面。

  10、西班牙作家、哲学家乌纳穆诺曾讲过西班牙塞戈维亚引水渠的故事。

  这条人工水道修建于公元109年的罗马时代。山里的凉水经由该水道流到这座干燥炎热的城市,1800多年来,塞戈维亚人的生活用水一直依赖于这条引水渠。然而,到了近代,有人提出了这样的建议:塞戈维亚引水渠是一项宏伟的工程,一个伟大的奇迹,应该被保护起来,留给子孙后代。有人附议道:塞戈维亚引水渠已经用了上千个年头了,它太累了,也该歇歇了。

  这条建议得到了很多人的响应。于是,塞戈维亚人动手铺设了一条新的铁皮水管,代替了原先引水入城的古引水渠。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新的现代化的水管铺好不久,那条千年引水渠就发生了质变:经过日光暴晒之后,那些千年古砖和石块开始开裂,干涸的引水渠很快就到处坍塌。

  没过多久,那条历经千年岁月洗礼的引水渠,就这样因为短暂的闲置,而被彻底葬送掉了。这样的结果是谁也没有想到的,好心却办了坏事的塞戈维亚人扼腕叹息,后悔不迭。闲置是一种可怕的破坏力,不仅对古老的建筑而言,对人类来说更是如此。

  一块肥沃的土地,如果不按季耕种,就会被荒草淹没;我们的心灵,也像是一块闲置的空地,你不种庄稼,它就长杂草。

  对大自然最好的保护,就是充分地利用,所谓物尽其用。当然,“利用”既不等于“滥用”,也不等于“乱用”。过度保护有时反而会起反作用,可能会打破原有的平衡,闲置的结果有可能就是彻底废弃。对我们的心灵来说,闲置比忙碌更危险。将心灵闲置的人,无论他是天才与否,等待他的必将是被超越或淘汰。忙碌是一种幸福,让我们没时间体会痛苦;奔波是一种快乐,让我们真实地感受生活;疲惫是一种享受,让我们无暇空虚。

  思维方法归纳:在人生的道路上要辨证的看问题,你可以选择前进,但这需要付出努力,需要你去奋斗;你也可以选择原地踏步,这样比较省力,但这会让你在20岁的时候就预见自己的一生。“奋斗改变命运,梦想让我们与众不同”。战斗的生活,让你的一生充满无限可能;而闲置,则可能让你的人生就此止步。

  11、在最早一批赴北极探险的远征队员身上,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在地球的最北端,是一片茫茫的雪原,因此保持行进路线方向的正确是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可是,在这到处是白色的荒地里没有任何形式的路标,探险家们只能相信他们携带的测量仪器。

  探险队员们每走一个小时都要停下来查看一下地图,并为下一步探险绘制详细的行走路线。然而,就在他们走出营地几个小时后,突然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当他们停下来读取测量仪器上的数据时,惊奇地发现,尽管他们准确无误地朝着北极方向进发,可是离极点的距离却是越来越远。

  队员们没有多想,认为这只是一次误测,所以没有犹豫,继续朝前进发。在下一次读取数据时,他们发现离北极点更远了。

  究竟是怎么回事?难道见鬼了不成?最后,他们终于发现,原来他们踏上了一座正在向南漂移的巨大冰川,它向南漂移的速度比他们向北行进的速度要快。他们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完全正确的,可脚下却踏错了地方。

  思维方法归纳:有很多时候,我们朝着选准了的方向前进,努力了,奋斗了,付出了,可始终没能到达。我们可能会埋怨外部环境,埋怨人情世故,埋怨老天不公,可我们又总不能低下头看看,其实是我们自己所站的位置不对。在错误的位置上很难走出正确的道路,尽管多么勤奋和坚持。所以,在你选定方向之前,还是先看看脚下的位置吧,也看看你是否是这块料,是否适合它,否则,只能南辕北辙了!

  “范文展示”参考示例

  范文2《品味时尚》

  ①①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辩证而全面。

  ②“透过现象(表面)看本质”是看问题的一个重要哲学原理,作者正是用这样一个哲学原理来阐述品味时尚应当有“睿智的眼光”,批判的态度。论述又进了一步。

  ③“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是又一个重要的哲学原理,这一段运用这一原理论述了品味时尚也是品味人类智慧的观点。将论述再推进一步。

  范文3《切不要管中窥豹》

  ①【从板桥诗句出发引出“局部并不能代替整体”的结论,这是“局部与整体”哲学原理的运用,接着亮出本文论述的中心论点:“评价一个人的时候”,“应当用全面的眼光”。】

  ②【以生来便失去双手的杰西卡为例,具体阐述“评价一个人的时候”,“应当用全面的眼光”的中心论点:不能“只看到她残缺的身体”,“流露出几分同情”,而要“看到她那自信而灿烂的笑容”,看到“她整个奋斗的过程”。这是“局部与整体”哲学原理的又一具体运用。这个例证着重于先天不足后天努力的人生道路选择的评价。】

  【阅读评析】文题“切不要管中窥豹”,亮出鲜明的观点。开篇以简洁的语言引用材料并引出看问题“局部代表不了整体”这一哲学原理,由此提出“要用全面的眼光评价人”的中心论点。接着把论题拉入熟知领域,联系对人物功与过的评论,对人物对与错的争执,引用最容易产生偏颇的两种情况列举两个典型事例展开论述。首先引述对音乐家理查德·施特劳斯的评价失之偏颇的事例,通过“然而”“诚然”“但是”等句式层次清楚地论述应该用全面的眼光评价人物的观点,十分典型,说服力强。接着用“可是”“或许”“如果”等句式论述全面认识和评价美国女孩杰西卡,才能发现一个人的伟大与精彩。然后用“诚然”轻转,既肯定“管中窥豹”的必要性,也指出“管中窥豹”的局限性;最后以“因此”总结论述部分,再次强调了“评价一个人的时候,应更充分认识到人的复杂性,用全面的眼光进行评判”这一中心论点,以哲学道理来突出辩证观点,并照应开头。这篇议论文最成功的地方就是用好了一个哲学原理,用好了典型的议论性词语,按照哲学原理来分析问题论述观点,论述才显得深刻辩证,有说服力。

  【实战训练】参考示例

  1、①分论点二:在多快好省时尚经济的浮躁世风下,留一刻给自己静心地思考。

  ②分论点三:在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激烈竞争中,留一刻给自己去真诚地欣赏,去欣赏对手,欣赏自己,欣赏生活。

  2、示例:“退一步想”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面对挫折不悲观绝望,退一步作冷静分析,以便今后重新再干。这种思想方法是一副镇痛的良药,能使人恢复信心,继续前行,也能使人感受幸福,享受生活,体现出“居危思安”意义和道理。另一种是在挫折中无力自拔,为摆脱悲哀与痛苦,退一步想麻痹自己。这种思想方法是麻醉心灵的毒品,让人盲目乐观,不想进取。

  3、参考示例:生命中那一段非走不可的弯路可以磨炼一个人的意志,让你坚强,让你坚定。当贝多芬失去了人世间最美的声音时,人生的道路不再笔直,艺术创作的道路不再笔直,艺术创作的道路异常弯曲。也许这段弯路激发了他的无限激情。也许这段弯路激发他的无限潜能,他没有选择放弃自己的艺术创作,而是在这段弯路上艰难地探寻着方向。他摔了跤,他站了起来,他碰了壁,他更加理智。终于,他的筋骨足够强大,他不再迷惘。在黑白键上,他奏响了人世间最有力的乐章。是非走不可的弯路让他更加坚定,最终扼住了命运的咽喉。

  4、补写《危机是把双刀剑》两段文字:

  悲观者只会看到危机中的风险,因而他们常常因为看不到未来的希望而丧失自信,怨天尤人!如广东湛江一个经营糖厂的大老板,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因生意萧条而欠下了银行的巨额债款,企业濒临破产。他在这场经济危机中只是盯住眼前的风险,看不到任何的机遇,因此越来越没有信心,觉得再没有希望渡过危机,最后竟然绝望地跳楼自杀了!其实,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也有很多企业家遭遇了与他一样的挫折,但他们并没有悲观绝望,而是镇定地带领企业走出困境,甚至走向辉煌!由此可知,最终将一个人击倒的并不是危机,而是个人本身的心理素质。

  乐观者只会看到危机中的机遇,因而他们往往因为盲目乐观而丧失判断力,最终被风险击倒。就像一些炒股者,在遭遇金融危机人人都抛售股票时,他们却以为看到了这场危机中蕴藏着的巨大机遇,于是就利用手中可利用的资金,拼命买进股票,想等到经济复苏股票价格回升时再卖出赚大钱。然而他们都因为太过于乐观而忽视了这机遇中伴随着的巨大风险!因此他们中的许多人因为股票并没有像他们预期那样上涨而导致资金被套牢,甚至落得一个破产的下场。不仅在股民中有这些情况,在各行各业中也有许多这样的乐观者,虽然他们对生活充满热情和斗志,但却因为忽视了风险而不断地被击倒。

  5、【升格示例】

  翔与降

  人之常情,似乎都欣赏“飞翔”而忽视“降落”:欣赏“一飞冲天,平步青云”,身处高位,而不愿“望峰息心”,脚踏实地;欣赏孜孜不倦,勇于追求,事业辉煌,而不愿急流勇退,回归平凡。其实,智慧的人生需要辩证统一地看待“翔”与“降”。

  辩证地看翔与降,则会发现,有时候翔就是降,降就是翔。居庙堂之高,有可能郁郁寡欢;处江湖之远,未必不能活得逍遥自在。大家熟悉的陶潜就是一位懂得翔与降的智者。年少的他,胸怀大志,一心要在仕途上有所作为,展翅飞翔。但是当他踏上仕途,看到的是东晋王朝的腐败与黑暗,需要“为五斗米折腰”,看似飞翔,其实是一种降落。识时务者为俊杰,陶潜毅然放弃官位,归隐田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世人眼里,陶潜无疑是“降”了,而在陶潜心中,却是真正实现了精神的飞翔,造就了他的千古高名。以恬淡、宁静的心境来对待生活,才会超然于“翔”与“降”的纠缠,不能实现事业上的飞翔,那就追求心灵上的飞翔,这才是生活的智慧。

  ①辩证地看待翔与降,就会懂得,下降是为了更好地飞翔。南极洲是企鹅的故乡,企鹅一般在海中觅食,聚居于冰盖之上。而令科学家想不通的是,冰盖突兀交错,离海面很高,企鹅身躯矮小,既不能飞翔,也不擅长攀爬,它们是怎么登上冰盖的呢?经过长时间观察,科学家终于发现了企鹅“飞翔”的秘密:它们在登上冰盖之前,先猛地扎进海水中,深达几十米,凭借浮力,它们快速上升直至跃出水面,稳稳当当地落在冰盖上。这是企鹅们的必修课,否则它们就会在海水中冻死。不会飞的企鹅为了飞翔,首先必须下降。勇于下降,蓄势待发,才能实现更好的飞翔,突破自我,创造生命的奇迹。

  ②辩证地看待翔与降,就会明白,聪明的飞翔,就是适时地主动地降落。世界第二富、“股神”巴菲特,就是一个能够理智“降落”的人。他靠股票起家,挣得数百亿的身家,成为世人眼中的“股神”,可谓是登峰造极,但他并未被巨大的财富弄昏了头,仍能进退自如。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前,金融市场“虚伪繁华”,不少人劝巴菲特扩大投资,但他做出了令人费解的举动,开始减少投资规模。事实证明,巴菲特及时的“降”使他避免在金融海啸中遭到更大的损失,积蓄了力量,为下一步的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至今,他仍然占据了世界第二富的位子。巴菲特从飞翔中看到一种被动的“降”,他也懂得主动地“降”才可能“翔”,这是他的智慧,也是给我们的最好启迪:适时地降,主动地降,其实是为了飞得更远,翔得更稳。

  其实,无论我们飞翔得多美,飞得多高多远,最终我们都要降落,以一种优雅可靠的姿态降落,降落在结实的大地上。辩证地看待翔与降,是一种人生智慧;主动恰当驾驭翔与降,便能实现智慧人生。

  【注:本文作者为江苏省锡山高中赵长河江苏省宜兴一中杨志芳】在此致谢!


 


高考作文题目 高考作文押题 高考作文预测 高考作文素材 高考英语作文
高考记叙文 高考议论文 高考满分作文 高考零分作文 高考作文专题

  想了解更多高考作文网的资讯,请访问: 高考作文

本文来源:https://www.liuxuequn.com/a/436404.html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
高校搜索
专业分数线
延伸阅读
高考作文题目已经全部出炉,还不知道的考生赶紧看过来,下面由留学群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江苏高考作文题目已出炉(图文)”,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高考资讯!2020江苏高
2020-07-07
为了帮助考生能够更顺利的走进高考的殿堂,下面由留学群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天津高考作文题目已出炉(图文)”,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高考资讯!2020天津高考作文题目已
2020-07-07
掌握高考资讯,有助提前准备好考试,下面由留学群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北京高考作文题目已出炉(图文)”,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高考资讯!2020北京高考作文题目已出炉(
2020-07-07
2020全国各省高考作文题目(汇总)
高考已经进行到一半,现如今高考作文题目已经出来,下面由留学群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全国各省高考作文题目(汇总)”,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高考资讯!2020全国各省高考
2020-07-07
高考作文题目已经全部出炉,还不知道的考生赶紧看过来,下面由留学群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海南高考作文题目已出炉”,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高考资讯!2020海南高考作文题
2020-07-07
高考议论文怎么写?小编特意为大家提供高考议论文写作指导,希望能帮助大家写好议论文!高考议论文写作指导 1 高考议论文怎样写出新意?2 高考议论文写作指
2018-11-26
文章除了要有好的开头外,还要有好的结尾!高考作文频道为大家提供高考议论文写作指导:深思式结尾,相信大家一定能写好文章的结尾!高考议论文写作指导:深思式结尾深思式结尾在文章结尾设置疑
2018-11-20
高考作文频道为大家提供高考议论文写作指导:点例法举例,这种方法是要在例后进行一定的归纳分析,指出共性,揭示本质,从而有力地论证中心论点。高考议论文写作指导:点例法举例所谓点例法举例
2018-11-20
高考作文频道为大家提供高考议论文写作指导:层进式结构,层进式主要有两种类型,一起来看看吧!高考议论文写作指导:层进式结构层进式结构层进式结构也称递进式、层递式,就是按照逻辑关系,由
2018-11-20
春秋冬来,新一轮的高考已经来临,在备考的时间当中,高考作文非常厉害,下面由留学群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高考作文素材:议论文素材及应用【下】”,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高
2020-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