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

目录

2022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案通用14篇

【 liuxuequn.com - 教案范文 】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下面是留学群的编辑精心整理的“2022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2022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分数及面积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

  2.通过小组合作知识,培养学生系统地、有条理地梳理知识的能力,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3.创设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合理的数学思考。

  4.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学数学、用数学意识。

  教学重点:

  1、复习”面积“和”认识分数“两个单元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2、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难点:看图想象提问题,能交流、合作、梳理、概括地学数学。

  教具准备:课件、彩笔、智慧星(奖品)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引入复习

  师:今天是笑笑的生日,妈妈给她买了一个大蛋糕,笑笑请好朋友来吃蛋糕。他们又唱歌又跳舞可热闹了,我们一起去看看。(播放课件一)好一个又香又甜的蛋糕呀!

  猜一猜笑笑把这个蛋糕平均分成了几块?这分吃蛋糕的情境使你们想到了曾经学过的哪方面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知识。

  (评析创设”笑笑过生日“的情境,引出复习内容(分数的认识),启发学生,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导向和激励的作用。)

  二、分数知识,探求问题

  1.小组交流(教材第67页1题、2题)

  2.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闯关

  看谁硕果累累,每闯一关可获得一颗智慧星。

  第一关:独立完成教材67页第3题,互相讲解、互相检查、互相。

  第二关:完成教材67-68页第4题、第6题,讲解计算方法,自我。

  (2)问题接龙

  ①创设情境。

  (继续播放课件1)笑笑把蛋糕平均分成8块,自己吃了一块,冰冰吃了3块,永全吃了2块。

  ②小组内自编问题。要求根据情境编出有关分数的问题。

  ③由小组轮流报题,全班抢答,答对一题可获得一颗智慧星。

  (3)清查获奖个数,同桌互说收获与不足。

  三、面积知识,实际应用

  1.继续创设情境,引入复习

  今天笑笑过生日,俊伟怎么没来?他在忙什么呢?我们到他家去看一看。(播放课件二:俊伟铺地砖。)原来他在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真是个热爱劳动的好孩子。看到俊伟铺地砖的情境,猜一猜他可能用到哪一方面的知识?

  2.知识,加深理解(教材68页第5题)

  (1)小组合作出有关面积的知识。

  (2)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3.应用知识,提高能力

  (1)粗心的俊伟

  俊伟收集了一些面积数据,可是忘了写单位。

  ①请你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填空。

  ②与同桌交流,。

  (2)洒水车(教材68页第7题)

  今天天气比较热,看,开过来一辆洒水车,路面变得湿润了。(播放课件)这里面还有许多数学问题呢!

  (3)帮助俊伟解决问题

  ①播放俊伟铺地砖,猜测可能遇到什么问题。

  A.俊伟房间的面积有多少平方米?

  B.需要铺多少块边长为20厘米的地砖?

  C.如果一块地砖3元钱,需要多少钱?

  ②挑战问题,巧妙解答。

  (4)发散思维、摆火柴棍(教材68页第9题)

  四、回顾自查,自我

  师:这节课复习了有关分数和面积的知识,复习应用中,你对这部分知识掌握的情况进行检查,情况如何?

2022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案 篇2

  设计意图:在设计的时候我想要引导学生学会看书,学会咬文嚼字,比如书上是这样写的: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一般先用这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连续去除,一直除到所得的商互质为止,然后把所有的除数连乘起来。在品味这段话时,有些学生会注意到“一般”这两个字,从而提出“为什么一般用这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连续去除,不用质因数去除行不行?”,教师可以引导他们通过向别人求教、上网查资料等方式,自己得出答案,即不用公有的质因数去除也行,也可用公有的合数去除,不过习惯上用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去除。解决这个问题之后,学生就会觉得数学语言是非常严谨的,一字一句均需斟酌。

  教学要求

  ①使学生理解公约数、最大公约数、互质数的概念。

  ②使学生初步掌握求两个数最大公约数的一般方法。

  ③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动手实际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公约数、最大公约数、互质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一般方法。

  教学用具 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填空:①12÷3=4,所以12能被4( )。4能( )12,12是3的( ),3是12的( )。②把18和30分解质因数是 ,它们公有的质因数是( )。③10的约数有( )。

  二、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会求一个数的约数,现在来看两个数的约数。

  三、探索研究

  1.小组合作学习

  (1)找出8、12的约数来。

  (2)观察并回答。

  ①有无相同的约数?各是几?

  ②1、2、4是8和12的什么?

  ③其中最大的一个是几?知道叫什么吗?

  (3)归纳并板书

  ①8和12公有的约数是:1、2、4,其中最大的一个是4。

  ②还可以用下图来表示。

  8 1 3

  2 4 6 12

  8 和12 的公约数

  (4)抽象、概括。

  ①你能说说什么是公约数、最大公约数吗?

  ②指导学生看教材第66页里有关公约数、最大公约数的概念。

  (5)尝试练习。

  做教材第67页上面的“做一做”的第1题。

  2.学习互质数的概念

  (1)找出下列各组数的公约数来:5和7 8和9 12和25 1和9

  (2)这几组数的公约数有什么特点?

  (3)这几组数中的两个数叫做什么?(看书67页)

  (4)质数和互质数有什么不同?(使学生明确:质数是一个数,而互质数是两个数的关系)

  3.学习例2

  (1)出示例2并说明:我们通常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来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2)复习的第2题,我们已将18和30分解质因数(如后) 18=2×3×3 30=2×3×5

  (3)观察、分析。

  ①从18和30分解质因数的式子中,你能看出18和30各有哪些约数吗?

  ②18和30的公约数就必须包含18和30公有的什么?

  ③18和30公有的质因数有哪些?

  ④18和30的公约数和最大公约数是哪些?(1、2、3、6(2×3))

  ⑤最大公约数6是怎样得出来的?

  (4)归纳板书。

  18和30的最大公约数6是这两个数全部公有质因数的乘积。

  (5)求最大公约数的一般书写格式。

  为了简便,我们把两个短除式合并成一个如: 18 30

  让学生分组讨论合并后该怎样做?

  ①每次用什么作除数去除?

  ②一直除到什么时候为止?

  ③再怎样做就可以求出最大公约数?

  ④为什么不把商也连乘进去?

  (6)尝试练习。

  做教材第68页的“做一做”,学生独立解答后点几名学生讲每步是怎样做的,最后集体订正。

  (7)抽象概括求最大公约数的方法。

  ①谁能说说求最大公约数的方法。

  ②引导学生看教材第68页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方法。

  四、课堂实践

  做练习十四的1、2、3题。

  五、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

  六、课堂作业

  1.做练习十四的第4题。

  2.做练习十四的12*题。

  课后反思:教学"求最大公约数",课本共安排了三个例题及一个"做一做",教学时,当教师向学生介绍完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之后,让学生讨论质疑其它二例时,学生A就提出:"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也就是这两个数的差。"教师问:"有什么根据?"学生回答说:"按照课本的三个例题:12和18的最大公约数是6;90和72的最大公约数是18;24、36和48的最大公约数是12;做一做40,60和80的最大公约数是20。"还真是呀!学生们很惊讶,教师了解到学生错误结论的由来,但不急于指出学生的错误,首先肯定了学生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精神,接着又向学生指出:"是巧合呢,还是真有这样的规律存在呢?"学生为了验证,纷纷举例演算,就连平时较少开动脑筋的学生,也算得很起劲。过了一会,小B第一个发现象36和28,90和68的最大公约数就不是它们的差。教师又及时把这一信息交给学生,学生的研究热情被激发起来,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下课了,大家的讨论还在继续着,并且乐此不疲。他们为了探求"规律",愉快地做了几十道求最大公约数的练习,牢固地掌握了知识。在教师创设的途径中,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更激发了他们探求知识,孜孜以求,为学业成功更努力学习。

2022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案 篇3

  一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进一步掌握加减混合或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感受运算顺序的必要性,准确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 教学难点: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集智式备课

  (一 )基础训练

  【口算】 24×5= 32÷4= 8+27= 900÷3=

  60÷4= 72-44= 45×3 = 85+28=

  【解答题】用小棒摆8个六边形,共需要多少根小棒?

  (二) 新知学习

  【典型例题】

  例2 “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1、 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2、 小组交流。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引导学生理解“照这样计算”的意思)

  3、 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运用知识迁移类推,学会知识。

  4、 学生汇报。引导学生列综合算式并说一说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5、 教师用线段图引导学生用两种方法解决问题。

  6、 教给方法:我们可以用画线段图、简图等方法来帮助我们理清解题思路,保证准确的解决问题。

  【小结】如果在一道算式中没有括号,只有加、减法或者乘、除法,都要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在解决问题时,可以用画线段图、简图等方法来帮助我们理清解题思路。

  (三) 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1、直接写出计算结果。

  37+12-20 24÷6×7 90-52+28

  6×2÷4 32÷8×5 48-13+5

  2、划出下面题目的计算顺序并计算任意两题。

  192+8+157 45×30÷54 290-68+951 600÷50×90

  143-45-57 24×5÷30 434÷7×8 240÷20÷4

  3、啄木鸟医生(判断并改正)

  850÷25×2 345-164+36

  =950÷50 =345-200

  =19 =145

  1、 课本P 5做一做1、图书馆里有故事书98本,今天借出46本,还回25本。现在图书馆里有故事书多少本?

  【提高练习】

  1、先计算,再列出综合算式。

  240÷12= 236+70= 237+263=

  125×14= 1750÷25= 25×36=

  20+1750= 943-306= 900-500=

  2、列综合式计算

  (1)4除900的商减224,差是多少?

  (2)504加140除以28的商,和是多少?

  (3)比一个数的3倍少12是60,这个数是多少?

  3、课本P8 练习一 4、

  4、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列式计算。

  小张有8张10元的。小王有18张2元的。 ?

  【拓展练习】

  1、用两种方法解决下面的问题:(只要求列式不计算)

  (1) 过年了,小兰用压岁钱为自己的小图书馆购买了一批课外书。小图书馆有2个书柜,每个书柜有6层,每层放了15本书。现在小兰的图书馆里有多少本书?

  (2)

  2、

  (四)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

  1、39+46-18= 49÷7×4= 73-45+27= 18×4÷9=

  2、一件儿童上衣48元,一条长裤比上衣便宜9元,一条裙子又比长裤贵5元。这条裙子多少钱?

2022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理解并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学会正确地进行计算。

  2.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自觉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强化数学的规则意识和应用意识。

  3.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培养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发展数学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和运用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 谈话:同学们都喜欢下棋吗?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李老师正在体育用品商店为同学们购买象棋和围棋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 出示情境图(教材中的情境图略加改动:买3副中国象棋和4副围棋改为全班有5个小组,给每个小组买1副棋)。

  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这道题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再问:如果你是李老师,你会怎样买呢?说说你的想法,再列出综合算式求一共要付多少元。

  根据学生的回答,有序地列出下列算式:

  (1) 可以买同一种棋。

  ① 买5副中国象棋。列式:12 5。

  ② 买5副围棋。列式:15 5。

  (2) 可以两种棋都买。

  ③ 买1副中国象棋和4副围棋。列式:12 + 15 4。

  ④ 买4副中国象棋和1副围棋。列式:12 4 + 15。

  ⑤ 买2副中国象棋和3副围棋。列式:12 2 + 15 3。

  ⑥ 买3副中国象棋和2副围棋。列式:12 3 + 15 2。

  提问:①、②两式是一步计算,我们可以直接算出得数,③、④两式是我们上学期学过的两步混合运算,还记得运算顺序吗?(学生口答)

  再问:⑤、⑥两式和以前学过的混合运算一样吗?有什么不同?(学生口答)这样的混合运算应该怎样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说明:对原教材情境图中提供的信息略加改动,把买3副中国象棋和4副围棋改为全班有5个小组,给每个小组买1副棋,使例题更具开放性:一是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购买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二是列出的算式中一步、两步、三步运算的情况都有,既复习了过去学过的两步混合运算的旧知,又自然地引入三步混合运算的新知;三是为进一步学习例题算式的变式创造了条件,使变式后的数量关系和计算结果更具合理性。]

  二、 自主探索,总结顺序

  1. 教学例题。

  (1) 尝试:学生独立试做122+153。

  (2) 教师巡视,并指名板演(包括分步算出两个积与同时算出两个积的情况,如有运算顺序错误的情况也一并板演)。

  (3) 讨论:黑板上的计算对吗?他们各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的?联系情境图中的数量关系说说为什么要这样算?

  (4) 比较:两种计算方法,哪一种方法更简单?

  (5) 练习:在知道哪一种算法更简单的基础上,再次自主练习⑥12 3 + 15 2。练习后同桌交流。

  2. 变式例题。

  (1) 出示变式题:

  (2) 提出问题:12 2 + 15 3

  ① 12 2 + 15 3 ② 12 2 + 15 3

  ③ 12 2 + 15 3 ④ 12 2 - 15 3

  ① 如果情境图场景不变,并提供以下信息供你选择:

  买2副中国象棋和3副围棋;

  中国象棋每副12元,围棋每副15元;

  买中国象棋用了12元,买围棋用了15元。

  你能说出每道算式所需要的条件和所求的问题吗?

  ② 说说每道算式各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

  (3) 集体讨论。

  学生想说哪一道算式就说哪一道算式。一个学生口答,其余学生认真倾听并做评价准备。

  3. 试一试。

  (1) 独立试做。

  (2) 同桌交流一道题的运算顺序。

  (3) 全班讨论:你觉得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强调运算顺序,强调书写规范)

  4. 总结顺序。

  提问:今天学习的三步混合运算是按什么顺序计算的?

  指出: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让学生阅读课本,提出不懂的问题。

  [说明: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两步混合运算的基础,所以在新知学习过程中充分让学生独立尝试,自主探索,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情境,理解运算顺序。先让学生通过类推,联系例题中的数量关系,自主探索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再通过例题的变式,由算式选择合适的信息,再次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加深对运算顺序的理解。最后通过试一试的教学,放手让学生独立计算,同桌交流,全班讨论,进一步强化运算顺序和书写规范。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自主归纳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法则便水到渠成了。]

  三、 练习反馈,巩固深化

  第一层次:口答。

  1. 下面各组算式的运算顺序一样吗?在小组内说说每组运算顺序有什么异同。

  ① 40 2 - 15 5

  40 2 + 15 5

  ② 50 5 + 8 5

  50 + 5 8 + 5

  ③ 36 - 6 5 3

  36 - 6 5 + 3

  2. 下面各题最后一步求的是什么?在小组内说说各自的选择。

  (1) 28 2 - 45 5

  ① 求积 ② 求差 ③ 求商

  (2) 84 3 - 98 + 2

  ① 求和 ② 求差 ③ 求积

  (3) 90 + 56 2 3

  ① 求积 ② 求和 ③ 求商

  第二层次:辨析、比较。

  1. 下面的运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想想做做第2题)

  先讨论课本上的两题,再补充讨论以下两题。

  2. 比较每组算式,说说你有什么发现?(想想做做第3题)

  先同桌每人各做一组题,再相互交流,最后全班讨论。重点讨论每组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第三层次:解决问题。

  1. 做想想做做第4题。

  2. 做想想做做第5题。

  先根据情境图提供的信息,说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再列出综合算式,说说运算顺序。

  [说明:设计层次分明的三组练习,及时反馈学习效果,巩固深化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通过对比、选择、改错等不同练习形式,对学生容易错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通过解决问题的练习,在计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解决问题思路的训练,使算与用有机结合,进一步体现数学的应用性,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四、 全课总结,布置作业

  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能说出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吗?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课堂作业:想想做做第1题、第6题。

  评析

  三步混合运算的学习是在两步混合运算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是计算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既是进一步发展学生计算能力的需要,又是进一步学习小数、分数混合运算的需要。本课教学设计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注重算与用的结合。新教材没有单独编排应用题,除了有侧重地安排解决问题的策略外,大部分解决问题的教学结合在其他内容的学习中进行,因此在计算教学中注重算与用的结合,是新课程实施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课教学对此做了整体思考:第一,在新课导入中创设了李老师到商店买棋的情境,让学生为老师设计买棋方案并列出算式,既复习旧知,又有机引入新课。第二,在理解运算顺序的过程中反复联系例题和变式题中的数量关系,使学生结合实际情境真正理解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道理。第三,在巩固练习中利用课本上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用新知。这样把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紧密结合起来,使算与用和谐交融。

  二是注重学习材料的创设。教材有一幅情境图,如果让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列出综合算式,再探索运算顺序,也能达到教学目的,但方法唯一,用途单一。为此,本课设计对原例题情境进行了两次改动:第一次改动是将信息买3副中国象棋和4副围棋改为全班有5个小组,给每个小组买1副棋,这样使例题更具有开放性;第二次是提供买2副中国象棋和3副围棋;中国象棋每副12元,围棋每副15元;买中国象棋用了12元,买围棋用了15元等多种信息,让学生根据变式后的算式选择信息,这样由算式到条件,从综合算式倒回去思考数学问题,在展开充分想象的过程中,进一步联系实际情境理解运算顺序。此外,在巩固练习中对比、选择、改错等不同形式、针对性较强的练习设计,也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运算顺序的正确掌握和熟练运用。

  三是注重学习方式的改善。数学教学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三步混合运算是在两步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学习的,因此只要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就一定能够顺利实现从两步混合运算到三步混合运算的迁移。本课设计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主动探索的学习方式,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创造条件。在教学中,教师多次让学生独立尝试,自主探索,并适时组织同桌、小组和全班的交流讨论。同时,教师注意适时点拨引导,既让学生充分自主地活动,但又不放任自流。学生在参与不同活动的过程中,逐步理解、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法则,发展和提高数学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2022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合理存款”是在教学完百分数的意义与纳税、折扣、利率等知识的基础上安排的一节活动课。

  活动构成:

  1、明确问题。主要围绕“妈妈要存款一万元,供儿子六年后上大学用,怎样存款收益?”这一问题展开,该问题共蕴含着三个关键的信息:本金、可存款年限及资金用途。

  2、收集信息。主要包括人民币储蓄存款利率、教育储蓄存款可存的期限以及相应的利率,国债的购买及其利息的计算等。课前,学生可以通过去银行咨询以及查阅相关规定的方式获得信息。

  3、设计方案。就是从收集到的信息中筛选出有价值的相关实用信息,设计出具体的、不同的储蓄存款方案。

  4、选择方案。即从上述各种可行性方案中选取收益的,化方案合理存款,并计算出到期时的总收入。教材这样编排,旨在让学生巩固对储蓄存款的认识,了解教育储蓄以及国债利率的相关知识,并综合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学会与人合作、交流的同时,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

  活动目标:

  1、使学生巩固对存款的认识,了解教育储蓄及国债利率的有关知识。

  2、学习综合运用储蓄存款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并培养学生的投资意识。

  活动重、难点:

  使学生能自主探索合理存款的收益问题的方法。

  学具准备:

  学生每人一台计算器。

  一、旧知铺垫,引入活动

  1、复习:杨晨用8000元一年期存款的利息买了一台复读机,这台复读机的价格是多少?

  8000×2.25%×1×(1—20%)=160元

  问:算式中,本金和利息各是多少元?2.25%、20%各表示什么?你是通过哪些渠道或方式了解到的?

  2、引入: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不仅可以支援国家建设,还可以让本钱增值。存款的方式多种多样,不同形式的存款,获得的收益也会不一样。现在有一个问题:妈妈准备给小灵存1万元,供六年后上大学用,同学们计算分析一下,应该选择哪种存款方式收益?为什么?

  二、合作学习,探究方案

  1、小组合作探究

  2、汇报交流

  预设:

  生1:选择存款期限长的,这样利息会高一些。

  生2:定期存款要考虑利息税。

  生3:国债和教育储蓄免征利息税,都可以考虑。

  生4:国债的利率比教育储蓄的利率相对低一些,可以优先考虑教育储蓄。

  师:课本第111页有两个表格,请同学们再次发挥小组成员各自的聪明才智,按照你们的思路设计存款方案,看看哪些方案的存款利息较高。

  3、小组合作,设计方案

  4、每组交流一种方案,说说这种方案为什么取得的利息高而且合理。

  师:(根据汇报)看来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合理获得利息的存款方式。根据大家的汇报,老师把各小组化的方案整理了一下,我们一起来看看。

  问:对比后,你有哪些想法?如何存款算是合理的?定期存款方案为什么不考虑了?

  学生各抒己见。

  师:通过探讨,我们知道了存款有许多方式。在生活中,只要我们仔细研究,认真发现,就能获取的方案,让存款合理的获利。

  三、活学活用,解决问题

  师:刚才同学们所设计的方案是六年后才取这笔钱的。现在,老师这里也有1万元钱,这1万元四年内不使用,四年后可能会随时取出。请同学们为老师设计一个存款方案,使方案获益。

  1、学生分组讨论,设计方案。

  2、学生汇报,学生评述。

  四、活动结束,畅谈收获

  1、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和收获?

  2、你还有哪些需要?

2022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使学生在购物中熟练运用小数加减法,进一步体验所学知识与生活的关系。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星期天三(2)班学生去爬山,途中有4位学生每人买了一瓶汽水(还有其他同学也买了汽水),店门口挂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每3个空瓶可换一瓶汽水?。这4位学生最多可喝多少瓶汽水?

  二、主动探究,小组交流

  请你们想尽一切办法使他们尽可能多地喝到汽水,可以独立研究、也可以小组讨论、也可以和听课老师一起研究完成。(下面开始研究)

  汇报:(请一生)你是愿意上来写呢?还是把你的想法说出来?但有一个原则要让其他同学和听课老师明白你的思路。

  第一次换:4个空瓶÷3=1瓶汽水……1个空瓶

  是5瓶吗?你们同意吗?还有没有更多的?当第一次换后,喝光以后还有几个空瓶?(2个)这2个空瓶有没有办法再换?

  第二次换:(2个空瓶+借来1个空瓶)÷3=1瓶汽水

  然后再还给别人1个空瓶。

  4+1+1=6(瓶)

  2.如果途中有10位学生每人买了一瓶汽水,?每3个空瓶可换一瓶汽水?。这10位学生最多可喝多少瓶汽水?

  第一次换:10个空瓶÷3=3瓶汽水……1个空瓶

  第二次换:4个空瓶÷3=1瓶汽水……1个空瓶

  第三次换:(2个空瓶+借来的1个空瓶)÷3=1(瓶汽水)

  10+3+1+1=15(瓶)

  三、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这个规律是否正确,我们来验证一下。

  今天来了多少位同学?(30位)

  3.如果30位同学每人买一瓶,每3个空瓶可换一瓶汽水,最多可以喝几瓶?

  4.如果5位同学每人买一瓶,每3个空瓶可换一瓶汽水,最多可以喝几瓶?7位同学每人买1瓶,每3个空瓶可换一瓶汽水,最多可以喝几瓶?

  四、小结

  活动后记:

  本活动设计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非常感兴趣,积极参与整个活动过程,活动效果较好。

  节约能源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调查,了解家庭用水和用电的情况,掌握水费和电费的计算方法。

  2、通过查找资料、计算和数据的比较,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课外了解和课堂教学,渗透节约能源的思想,重点是节约水能源和电能源的重要性。

  4、培养学生的数感,让学生感知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教学准备

  家庭用水、用电调查表,多媒体课件,计算器等。

  三、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水、电、阳光等都是必不可少的,它们都是能源,你还知道哪些能源?(天然气、风能、核能、水、电……)

  2、在刚才列举的能源中,与我们的生活最密切的有哪些?(水和电)

  3、简要说说水和电的作用。

  (二)小组合作交流,制作统计图表

  1、课前,每个同学都已经调查了自己家里的用水用电情况,现在请把你所完成的家庭用水用电调查表展示出来,大家互相交流调查结果,并说说你是怎样调查的。

  2、学生交流、汇报,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调查表加以展示并评价。

  3、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将本组同学每家一年的用水量、用电量和水费电费进行统计整理。(一组用电脑演示,其他在下面完成)

  三、根据统计图进行相关的计算,说感受

  1、为了看得更直观,我们来看看有关水的统计图。

  说明:蓝色的数据是一年的用水量,红色的是一年的水费。

  问:你从这张统计图上了解到哪些信息?(学生自由说)

  2、那么你们能计算出这几个同学家年平均用水量吗?(学生用计算器算)

  我们以它为平均值,算算全校1000户家庭一年用多少水?

  那么全市有多少家庭你知道吗?一年要用多少水?

  板书:水:户平均年用水量……

  全校平均年用水量……

  全市平均年用水量……

  3、我市的用水量这么大,而目前水能源的现状你了解吗?

  媒体展示:宁波市各主要水库图片和它们的年蓄水量统计图,与刚才所计算的年平均用水量进行对比,并计算目前我市的缺水量。这还仅仅是我们宁波市,如果是浙江省乃至全中国,又会怎么样呢?(媒体展示缺水地区严重的水危机等相关图片和文字资料。)

  4、提问:看了这些图片和数据后,你们有什么感想?

  (从相关的图片与数字中让学生深切感受到我们现在用水量非常之大,简直是入不敷出,水资源严重短缺,形势非常严峻!强调:如果我们再不节约用水,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自己的眼泪,这决不是危言耸听。用水的情况是这样,用电的情况又将是怎样的呢?其实我们现在的用电量也是很大的,请各小组同学课外去算一算。生成课题:我们要节约能源)

  四、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节约能源(水电)的方法

  1、师:目前,水能源、电能源已严重短缺,可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却依然有许多浪费水能源和电能源的现象。现在请你们把课前搜集到的生活中浪费水电的现象,向大家进行披露。(投影仪展示相关的图片、文字。)

  2、看到这些触目惊心的现象,你们有什么想法?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3、通过计算,认识节约能源的重要性:我们应该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小事做起,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

  师:你们了解这一滴水的重要性吗?让我们一起来看:

  出示一滴水的资料,请算出一天、一个月、一年可以节约多少水?

  节约的这些水有什么作用呢?

  (对家庭来说就是节约了钱,算算共节约了多少钱;对国家来说节约的水可供x人生活x天。)

  4、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节约能源?你们有什么节约用水用电的金点子吗?(先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反馈。)

  5、对于电来说,要求我们合理地使用电,不要做不必要的浪费。

  五、课堂总结,写倡议书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水能源和电能源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感受到了节约水电的紧迫性。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节约水电从我做起吧。

  2、写倡议书。

  小组合作,写一份倡议书,向全校同学发出?节约能源?的倡议。

  活动后记:

  本活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对活动内容感兴趣,课堂气氛活跃,活动效果好。

  与众不同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解题灵活性。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创新精神。

  3、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4、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观念。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初步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切成长方体的萝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趣味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嘛!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简单的一件事、一个事物都可以联想到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

  比如:教师伸出右手的食指,让学生观察。

  提问:?看到它,你想到什么??

  学生自由说,指名回答。

  师:?同学们,听了刚才同学的回答,你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每个人的想法都与别人不一样。

  师:?你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

  多让学生发表意见,最后统一取名为?与众不同?。(板书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众不同’。?

  二、渗透学法,开发联想:

  教师出示:

  1、2、4、5、11这五个数,哪一个数与众不同?

  师:?谁与众不同?哪些地方与众不同?并说说你是从什么角度来分析的?请各组的同学想想后,再讨论。看看哪组同学想得最多??

  学生讨论。小组派代表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有选择地板书。

  根据板书引导学生说出解答这道题时所用的学习方法: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师:?这种学习方法在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时的应用可广呢!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解决一些问题。?

  三、应用

  出示多媒体课件:有两盘一样重的苹果,元旦那天,哥哥和妹妹每人吃一盘,哥哥吃了-,妹妹吃了-千克。哥哥说:?我剩下的苹果比你多。?妹妹说:?我剩下的苹果比你多。?两人争论不休,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帮帮他们呢?

  师:请各小组的同学先讨论解决的办法,然后动手做。

  学生讨论后,指名汇报结果,教师有选择地板演。

  师:我们刚才用这种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其实,它还可以用来解决立体图形的分割问题。

  出示:把一个长方体切成两块,表面积增加多少平方厘米?

  引导学生借助实物操作,想出不同做法。

  四、小结: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教师组织谈感受。

2022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案 篇7

  一、教材分析: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第46—48页的“相遇问题”,是在学习简单行程问题基础上继续学习的内容,情节、数量关系比以前学的内容复杂。教学时,要启发学生抓住题目中主要的数量关系,联系学过的知识,解决新问题。在教学中要紧紧地抓住对“速度”、“相遇时间”、“路程”这三个量之间的相依关系的理解。通过可逆性改编、变化题目中情节,进一步培养学生认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逆向思维的能力;及综合分析应用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还要帮助学生突破对一些概念的理解。如“速度和”、“相向”、“相遇”、“同时”等。可以通过学生生活实际,通过演示,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学生对这些概念理解了,有利于进一步理解题目的情节,并掌握数量之间的关系。 在教学中还要充分发挥准备题的作用,运用旧知识迁移,学会新知识。过去学习过一个物体走完一段路的行程问题,相遇问题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的,它的特点是由两个物体同走一段路,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对“相遇问题”的理解和掌握。

  二、设计理念:

  本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注重了学生的参与,注重了学生思维的开放,注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使教学跟随学生的学习过程,紧贴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三、教学目标:

  1.学会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

  2.掌握“相遇问题”应用题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动脑,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建立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相遇问题中速度和、相遇时间和总路程之间的关系。

  教学关键:

  使学生弄清每经过一个单位时间,两物体之间的距离变化。

  四、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我准备采用如下教法:

  复习铺垫法 直观演示法分组讨论法启发讲解法练习巩固法 这样通过多种教法的交叉进行,相信一定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学法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的方法掌握知识,学会知识的迁移、类推。

  教具准备:计算机及辅助软件

  教学过程:

  一、展示设疑

  1.口答:一架飞机平均每小时飞行600千米,从甲地飞往乙地用了4小时,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师:谁会用一个数量关系式来回答?能把其它几个关系式也说出来吗?

  看来大家对过去的行程问题学得很不错,为自己鼓鼓掌,也对各位和我们一起学习讨论的老师表示欢迎!

  这一道题用几个速度和走完全程?

  小结:相遇应用题通常有两种解法,第一种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第二种是又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板书:速度和×相遇时间=总路程)

  四、拓思创新

  1.两个邮递员同时从相距3000米的两地相对而行,骑摩托车的速度是800米/分,骑自行车的速度是200米/分。经过几分钟两个邮递员相遇?

  这道题与刚才研究过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2.甲乙两人同时从相距600米的两地相对而行,5分后相遇.甲每分行70米,乙每分行多少米?

  3.甲乙两人同时从相距600米的两地相对而行,5分后相遇.乙每分行50米,甲每分行多少米?

  这两道题是怎样求一方速度的呢?

  根据 路程÷时间=速度和

  速度和一方速度=另一方速度

  4.小红和小刚同时从两家出发,小红每分钟走38米,小刚每分钟走45米,经过3分钟两人相距100米,小红和小刚家相距多少米?

  这道题中的两人相遇了吗?

  5.甲乙两人同时从M地相背而行,甲每分行70米,乙每分行50米,5分后他们相距多少米?”

  这道题什么发生了变化?你觉得还可以用今天学的方法做吗?

  (这是运动的双方方向上发生了变化,可数量关系并没有改变,因此,解题方法完全相同。像这样运动双方某一方面发生变化的譬如时间有先后的变化等等以后我们在研究。)

  五、小结:谈谈这节课你又获得了哪些知识?

  师:这节课我们研究的都是两个人走路呀、骑车呀这类问题,它还能不能研究其他问题呢?还可能研究哪些问题呢?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老师想在下一节课中得到你们的答案。

2022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案 篇8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 数学》四年级(下册)第76~77页。

  教学目标

  1. 使同学通过观察、操作、猜测、验证等活动,认识3的倍数的特征,能够正确地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2. 使同学在学习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动手实践和观察、分析、笼统、比较、归纳等能力。

  3. 使同学在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中,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体悟数学思维的严谨。

  教学过程

  一、 悬念激趣,启迪猜测

  课件出示:南京市上元小学师生为支援西藏墨竹工卡县的贫困学校,首次捐款5844元。

  让同学分别判断5844是不是2、5的倍数,并说明理由。

  结合同学的回答,板书:2、5的倍数看个位。

  师:假如将这些钱平均分给3所贫困学校,不计算能判断每所学校得到的钱数是不是整元数吗?

  生:我认为每所学校得到的钱数不是整元数,因为5844的个位是4,不是3的倍数。

  师:你猜测什么样的数是3的倍数?

  生:我猜测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

  师:同意他的猜测吗?(同意)

  师:他的猜测对不对呢?我们来继续研究。

  出示1~99的数表,让同学找出3的倍数。

  师:考虑一下这位同学的猜测是否正确?

  同学从不同角度举例否定上面的猜测。

  师:那请同学们继续观察,3的倍数的个位可以是哪些数字?

  生:3的倍数的个位上可以是0~9中任何一个数字。

  师: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能不能只看个位?(不能)

  师:究竟什么样的数才是3的倍数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板书课题)

  [研讨:“3的倍数的特征”属于数论的范畴,离同学的生活较远,而2、5的倍数的特征是同学学习这一课的基础。教师从同学的已有基础动身,设计了捐款献爱心的情境,把复习和导入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同学进行猜测,设置了“陷阱”;通过让同学观察100以内3的倍数,引导同学从正反两个方面否定了猜测,引发认知抵触,创设了探究的问题情境,激发同学的求知欲望,感受新知的发生过程,明确新课要解决的问题。]

2022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和笔算。

  2、通过引导,让学生自行探索,得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 直接揭题:同学们,这段时间我们都在上有关小数的知识,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部分知识,出示课题:

  2、 情境设置:同学们,我们经常要去超市购物吧,当你选好东西到付款机处付好款后,付款员阿姨还回给你一张小票(实物出示),这是许老师去超市购物得到的一张小票,你从上面可以看懂哪些信息?

  宁波三江购物俱乐部商场

  品名 单价 数量 金额

  保鲜膜 5.38 1 5.38

  立白洗洁精 4.79 1 4.79

  农夫果园饮料 3.30 1 3.30

  三笑牙刷 1.41 1 1.41

  ①学生畅所欲言

  ②师:那你根据我们今天上的内容“”,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列出哪些算式?

  生答师板书:5.38+4.79 3.30-1.41

  5.38+3.30 4.79-3.30

  4.79+1.41+5.38 5.38-4.79

  ……

  二、进入新课

  1、尝试解决:我们说出了这么多算式,现在请你选择其中几道试着列竖式做一做,有问题可以同桌讨论。

  2、你做了哪几道?你是怎么做的?能告诉大家吗?(生上台实物展示)

  ①问:你为什么要这样列?你有什么办法来证明你这样列是对的?

  (可从元、角、分方面来说,也可从数位方面来说)

  ②还有谁做了其他不同的题目,上来展示,并介绍你自己的做法。

  3、深入

  师:大家仔细看,这4个小数都有什么共同特点?

  那你能不能举几个其他位数的小数相加减呢?(注意;整数部分不要超过3位,小数部分不要超过4位)

  4、小组活动:请你任意写两道小数加减法的算式,整数部分、小数部分位数都可以不一样,然后同桌交换做,做后再让出题的同学批,看哪组合作得又快又好。

  5、 反馈:实物展示,并让学生介绍自己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①突出验算方法:你有什么办法知道自己做对了呀?

  ②突破难点:我这里有这样两道题目:10-0.48 9.46+10.34

  请你仔细观察一下:这两题有什么特别之处吗?你有什么建议吗?

  6、 :那我们上到这儿谁能比较完整地说一说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呢?(后实物投影展示“法则”)

  三、巩固练习:

  1、 专项练习。夺

  8.35+4.65= 21.37-8.37=

  16.74+5.238= 3.4-0.56=

  10-4.8= 6.42-4.2=

  2、 生活实践题。

  老师身高1.59米,凳子高0.64米,老师站在凳子上能摸到2.4米高处的光管吗?

  一群小动物在渡口过江,现有一大一小两只渡船,大船限载重0千克,小船限载重600千克,5只动物同时过渡口,该怎样乘船?

  老虎 狮子 大象 猴子 袋鼠

  408.26 532.5 1571.9 8.1 58

2022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案 篇10

  【教学内容】 教材P135~136页复习第16~2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优点。会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2、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解简易方程。

  3、会列方程解应用题。

  【教学重点】

  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难点】的值,解简易方程和列方程解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复习的内容是有关简易方程的知识,通过复习要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优点,会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解方程,会列方程解应用题。

  二、复习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公式,运算定律

  1、 出示表: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

  名称 用字母表示

  加法交换律 a+b=b+a

  加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交换律 ab=ba

  乘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分配律 (a+b)c=ac+bc

  2、请学生说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公式。

  3、用字母还可以表示数量关系,a表示单价,b表示数量,c表示总价,说出分别求总价、单价及数量的字母公式。

  4、练习:期末复习第16题。

  5、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做期末复习第17题。

  (1)原来每月烧的煤用30c表示;现在每月烧的煤用30(x-15)表示。

  (2)学生计算现在每月烧煤的千克数。

  三、复习方程的意义和解方程

  1、什么是方程?什么是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方程和等式关系是怎样的?

  2、练习:做期末复习第18题。

  学生练习。讲解第(3)题,在方程3x=y中y=21,先把y=21代人原方程成为3x=21再解方程。

  3、做期末复习第19题。

  请学生说一说解方程的方法。

  4、做期末复习第20题。

  学生列方程并解方程。

  四、复习列方程解应用题

  1、(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特征是什么?解题时关键是找什么?

  (2)请学生说一说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2、做期末复习第2123题。

  第21题:

  学生说数量关系式,列方程并解答,根据已列方程写出另外两个不同的方程。

  第22题:

  师画线段图表示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学生列方程解答。

  第23题:

  学生说数量关系式、列方程解答。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内容。

  六、布置作业

  补充

  1、(1)某商店上午卖出3台微波炉,下午卖出6台微波炉,每台。元,上午比下午少卖( )元。

  (2)四(3)班有x人,每人7本练习本;四(2)班有48人,每人有y本练习本。(x48)

  7x表示( )。

  48y表示( )。

  48-x表示( )。

  7x+48y表示( )。

  2、解方程:

  80-4x=68 45+x=30

  46-13-x=10 20x-28=52

  x-(30+8)=11 4x3=60

  3、列出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

  (1)从80里减去3x得11,求x。

  (2)60比一个数的5倍多5,求这个数。

  4、列方程解应用题。

  (1)一个三角形面积是6000平方米,底是400米,求高。

  (2)甲乙两地相距32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平均每小时行70千米,若干小时后,这辆汽车不仅到达乙地,还超过乙地30千米,汽车已行了几小时?

  (2) 一捆电线长155米,装了38盏电灯还剩3米,平均每盏灯用线多少米?

2022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案 篇11

  认识直角

  一、教学目的要求:

  1、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会画直角。

  2、通过看一看,比一比、画一画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实践能力。

  3、使学生知道直角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教育学生学会寻找生活中的数学。

  二、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手帕、练习本、黑板上的角,说明这些角是直角。再借助三角板来说明什么角是直角。然后让学生通过折纸作直角,加深对直角的认识。最后让学生学会用三角板画角。

  三、教学方法:

  练习法、实践法、引导法

  四、教学过程

  (一)预习:看书21-22页。

  (二)引入:

  1、投影出示画有角的图片,这些图形叫什么?请指出这些角的顶点和边。

  2、说一说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有角?有哪些角的形状和复习题中第一个图的形状相同?(去掉投影图中的锐角和钝角,保留直角 )

  象这样的角叫直角。(板书课题)

  (三)讲授:

  (1) 观察物体表面的直角。

  请同学们拿出教科书、练习本,他们的封面各有几个角?看看这些角的形状是不是相同?观察桌面上的四个角,他们的形状是不是也相同?

  把教科书封面上的一个角和课桌面上的角比一比,大小相等吗?

  这些角都叫什么角?

  我们周围还有哪些物体的表面有直角?

  (2)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三角板,找一找三角板中的哪一个角是直角。

  用三角板中的直角,可以检验一个角是不是直角。

  做“做一做”的第一题。

  (3) 学画直角

  教师边示范边讲解:从一点起用三角板画一条边,将三角板中直角的顶点和这条边的端点合在一起,使三角板的一条边和这条边合在一起,再从顶点起沿三角板的另一边画出角的另一边,就画出了一个直角。要画上直角符号。

  学生边画边说。同桌相互评一下。

  学生按操作画,教师巡视。

  (4)分组进行比赛,每组拿一个正方形盒子,数一数所有的面一共有多少个直角,评选出数的最快的小组。

  (四)课堂练习:

  1、做练习的第二题,数出图中的直角,想一想怎样数才能数的又对又快。

  2、练习第三题,在右边的四边形里加一条线段,把它分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三角形。

  (五)课堂小结:

  说一说,这堂课你认识了什么图形?学会了什么本领?

  (六)板书设计: 直角

  (七)课后作业:

  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用三角板画)

  (八)后记及反馈:

  本节课由于找三角板中的直角出现困难,所以课堂节奏有些慢,没有完成预期的任务。直角与生活有密切的联系,人们周围许多的物体表面都有直角,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认识直角,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效果不错。

2022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初步理解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

  2.使学生初步知道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相同时,这个分数就是l,从而加深对分数的知识.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与观察类推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

  2.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法.

  教学难点

  理解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复习旧知.

  (1)用分数表示图中涂色部分(投影)

  问: 是几个 ? 是几个 ? 是几个 ?

  (2)填空

  是4个 是 是个 是个 .

  (3)口算并说明计算理由.

  30+280 56+6 139+20

  二、探究新知.

  1.导入 新授.

  这样的分数加法应该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板书:)

  2.教学例1.【演示课件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1)出示例1

  一张长方形纸,做纸花用去 ,做小旗用去 ,一共用去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2)分析数量关系,列出算式.

  教师板书:

  教师提问:这道题应该怎样想呢?(演示动画分数加法例1)

  是2个 , 是1个 ,2个 加上1个 是3个 ,就是 .因此

  (板书: )

  (3)计算并说出思考过程

  3.教学例2.【演示课件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1)(演示动画分数加法例2)

  提问:怎样列式?

  (板书: )

  思考: 得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2)教师出示图片,板书

  (3)再让学生说 的思考过程.

  4.练习.

  (1)口答:

  (2)计算并说思考过程.

  提问:1用分数怎样表示?(可表示为 、 、 、 )

  小结:可以根据我们的需要写成分子、分母相同的任意分数.

2022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案 篇1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

  2.使学生经历探索比与除法、分数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明白比的后项不能为0的道理,会把比改写成分数的形式。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能力,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理解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比。

  1.图片激趣,引发讨论,设置悬念。

  2.电脑呈现例l主题图。

  提问:2杯果汁和3杯牛奶这两个数量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你会用哪些方法表示它们的关系?

  3.揭题: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还可以用一种新的方法比。

  二、自主探索,认识比。

  (一)初步理解比

  1.启发谈话:用比怎样表示2杯果汁和3杯牛奶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呢?刚才有同学会说,谁来试着说一说。

  果汁的杯数相当于牛奶的2/3,我们还可以说成果汁与牛奶杯数的比是2比3

  牛奶的杯数相当于果汁的3/2还可以怎样说成牛奶与果汁杯数的比是3比2

  2.看书自学, 汇报交流:

  (1)写法

  (2)各部分名称

  (3)比是有序的。

  3.完成p68试一试

  (二)深入认识比

  1.认识不同量之间的比。

  (1)生读例2,师:读了这条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请学生分别算出它们的速度,填入表格。)

  (2)指出:像路程和时间这两个有着相除关系的量,我们也可以用比来表示。

  交流得出:小军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是900:15、小伟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是900:20。

  (3)追问:900:15表示什么?900:20呢?(速度)

  2.丰富对不同类量的两个数量比的认识。

  张祥买3本笔记本用了10.5元。

  提问:这句话中告诉了我们哪两个量?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呢?会用比来表示吗?

  3.总结概括比的意义。

  (1)观察一下这几组式子,总结相同的特点。

  (2)提问:你认为两个数的比表示的是两个数量之间怎样的一种关系?

  (3)小结:两个数的比归根结底表示的都是两个数相除。

  三、自学课本,内化比。

  1.自学课本p69

  2.反馈:通过看书,你还知道了什么?

  *求比值。

  *分数形式的比。

  *理解比、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利用表格整理知识

  名称

  相互联系

  区别

  比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倍数关系

  除法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商

  运算

  分数

  分子

  (分数线)

  分母

  分数值

  数

  *比的后项可以是0吗?你是怎样想的。

  *你还有没有什么疑问?

  四、多样练习,应用比。

  *说一说(基本练习)

  *辩一辩(判断对错)

  五、回顾梳理,总结比。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什么?对于比,你有什么样的认识和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2022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案 篇14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2页。

  教学目标

  1. 使同学经历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理解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会口算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和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够除)的除法。

  2. 使同学在学习计算的过程中,提高数学考虑的水平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使同学在参与学习和探索活动的过程中,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杨老师在南京城内看到很多这样的卡通画,(出示十运会吉祥物“金麟”)你们知道它是谁?

  师:今天这节课,让我们跟着“金麟”再来回顾一下十运会的精彩局面,好不好?(电脑播放十运会电视节目片头录像)

  师:“金麟”想出几道口算题,考考我们班的同学,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师:请同学们注意看题,知道答案的不用举手可以直接回答。

  逐题出示下面的口算,同学口答。

  40 ÷ 2 = 18 ÷ 6 = 200 × 4 =

  42 ÷ 2 = 80 ÷ 4 = 75 ÷ 3 =

  其中80 ÷ 4,让同学说一说是怎样口算的。

  同学口算75 ÷ 3时,速度明显变慢了。

  师:有点难吧,请大家拿出练习本用笔算的方法再算一遍。(同学计算)

  反馈时,在实物展示台上展示同学的作业。并提问:先算几除以几?商“2”写在哪一位上?为什么?余下的“1”怎么办?

  二、 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 教学第一道例题。

  (1) 在情境中提出问题。

  师:“金麟”对大家的表示非常满意,接下来请看“金麟”给我们带来的第一场竞赛。(播放游泳竞赛视频)

  师:这是游泳接力赛,参与竞赛的每个队有4名队员组成,他们共游了800米。通过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个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

  生:平均每人游了多少米?

  师:你会列式吗?

  同学列式,教师板书。

  (2) 在交流中掌握方法。

  师:这道题你会口算吗?和同桌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口算的?

  同学在同桌间交流自身的算法。

  师:谁愿意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一听。

  同学口答,电脑出示相应的口算方法。

  ① 因为200 × 4 = 800, 所以800 ÷ 4 = 200;

  ② 8个百除以4等于2个百,2个百是200;

  ③ 因为8 ÷ 4 = 2,所以800 ÷ 4 = 200。

  师:大家真会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通过刚才的口算,我们知道,平均每人游了200米。其实这个竞赛项目的名称就叫4乘200米自由泳接力。

  (3) 在练习中巩固算理。

  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师:这里有四组口算题,我们先看第一组题,能用你喜欢的方法算出结果吗?(同学口答)

  师:后面的几组题你会口算吗?(同学口答)

  师:你有什么发现呢?小声地说给同桌听一听。

  先让同学在同桌间交流自身的想法,然后集体交流。

  2. 教学第二道例题。

  (1) 创设情境。

  师:课前,“金麟”告诉杨老师一条信息:十运会期间,南京有一所学校,专门组织了986名同学集体观看了竞赛,他们平均分坐在红、黄2个区内。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个问题吗?

  生:平均每个区坐了多少名同学?

  师:你会列式吗?(根据同学回答,板书:986 ÷ 2)

  师:看看这道除法算式,与我们以前学习的除法有什么不一样?

  生:这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而我们以前学习的是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揭示课题: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2) 估算。

  师:你能估计一下平均每个区大约坐了多少名同学吗?

  同学估算,并说明理由。

  (3) 笔算。

  师:平均每个区到底有多少名同学呢?我们可以通过笔算得到结果。大家先在练习本上试一试。在计算的过程中,假如遇到困难,可以和同桌一起商量,也可以向老师求助。

  同学尝试练习。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这位同学是如何计算的?

  同学口述计算过程,在实物投影仪上反馈。

  师:说得非常好。谁愿意和老师一起完成黑板上的竖式?

  同学说每一步计算,教师板书。相机提问:

  ① 先算几除以几?

  ② 商“4”写在哪一位上,为什么?

  ③ 余下的“1”怎么办?(1个百当作10个十,与十位上的8,合成18个十)

  ④ 强调:在计算的过程中,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同学互相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4) 练习。

  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的前两题。

  师:同学们非常棒。老师这里还有两道题,先请大家估计一下,它们的商大约各是几百多?

  同学口答。

  师:算一算,它们的结果是多少?

  同学独立完成,互相说一说自身是如何计算的。

  集体反馈。

  (5) 小结。

  师:请大家回顾刚才的笔算过程,在小组内说一说,今天学习的除法计算与以前的除法有什么不一样?

  小组讨论,然后指名回答。

  三、 巩固练习,应用提高

  1. 笔算练习。

  师:刚才大家观看了“金麟”给我们带来的游泳竞赛。“金麟”还为我们准备了一场110米跨栏的竞赛。听到110米跨栏,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想起一个人的名字,他是——(生:刘翔)

  师:看刘翔的竞赛,先要买门票。能正确算出门票上的题目就可以观看竞赛了。同学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后两题,然后集体反馈。

  2. 数学医院。

  师:刚才很多同学都“买到了门票”,不过我看见还有个别同学因为自身的一时大意将题目做错,没有买到门票。让我们一起帮他们找找错在什么地方,好吗?

  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同学错误的计算,集体订正。

  3. 说说体会。

  师:请大家想一想,在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应注意些什么?

  同学用自身的语言归纳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观看这场激动人心的竞赛。(电脑播放刘翔获得110米栏冠军的竞赛实况)

  4. 实际应用。

  师:刚才那一场场精彩的竞赛,其实也饱含许多后勤工作人员的辛勤劳动。瞧,这些叔叔阿姨们正在为羽毛球竞赛准备竞赛用球呢。(电脑出示问题情境)你能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吗?

  生:一共有732只羽毛球,每个纸筒里装6只,现在有120个纸筒够装吗?

  引导同学得出:

  (1) 120 × 6 = 720(只),732 - 720 = 12(只);

  (2) 732 ÷ 6 = 122(盒),122 - 120 = 2(盒)。

  让同学结合算式,说说每一种算法的考虑过程。

  5. 拓展提高。

  师:看到同学们这么棒的表示,“金麟”非常高兴,想与大家一起做一个猜数游戏,你们愿意吗?

  电脑出示:

  根据下面的竖式,你能猜出被除数百位上可能是几吗?

  同学猜数,并交流考虑过程。

  四、 课堂作业

  “想想做做”第3题,任选3题进行计算。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想了解更多教案范文网的资讯,请访问: 教案范文

本文来源:https://www.liuxuequn.com/a/4384510.html
延伸阅读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留学群编辑收
2022-10-20
怎么让大家都能感受到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呢,只有开展一场安全主题活动了。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大班反恐防暴幼儿安全教案范文大全(精选6篇)”,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大班反
2022-10-20
想要知道活动教案怎么编制吗,很多人都不知道活动的策划内容,那么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模板范文大全(精选6篇)”,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
2022-10-20
每个老师在上课前需要规划好教案课件,每位老师应该设计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做好了关于教案课件的前期设计,才能很好地达成要求的教学目标设计。写好教案课件,你目前遇到的问题是什么呢?下面是
2022-10-19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每个老师都需要将教案课件设计得更加完善。充分准备好教案课件的前期设计,才能完成前期设计的教学目标。好的教案课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以下
2022-10-19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出
2022-10-13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
2022-10-20
在教学的过程中,每个学期都会需要用到教案,那你准备好你的教案了吗?下面是由留学群编辑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最新人教版2022”,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五年级上册
2022-03-15
在教学的过程中,每个学期都会需要用到教案,那你准备好你的教案了吗?下面是由留学群编辑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优秀)”,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人教版五年级下
2022-03-16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出
2022-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