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贵得师,亦贵得友。教案是每个教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教案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写好一份教案需要我们多多学习!有请驻留一会,阅读我们为你整理的小班音乐打电话教案与反思,仅供你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小班音乐打电话教案与反思(篇1)
学习活动:快乐的小司机(小班)1、设计思路:
3-4岁的幼儿对外界事物非常感爱好,前一阶段,孩子们从家里带来了自己的玩具汽车,一有空就和小伙伴一起观察、讨论,对汽车的每一个部分都观察得很细致。针对幼儿的爱好,我们适时地进入了《小司机》的主题活动。孩子们非常乐于玩模拟开车的游戏,对汽车玩具爱不释手。我们带幼儿去幼儿园旁边的马路边,组织他们观察马路上来来往往的各种车辆,孩子们看得目不转睛,对迎面开来的一辆警车更是欢呼倍至:"警察车,警察车,我知道是抓坏人的"%26#8216;"是的,里面有警察。""警车上有灯的,它还会叫的"、、、、、孩子们对非凡车辆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基于孩子们的爱好,我设计了《快乐的小司机》这一活动,在活动中,让幼儿大胆的交流自己所熟悉的车辆名称和功能,并在愉快的游戏中进一步了解三种非凡车辆的不同外行、功用,坚持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充分发挥幼儿的活动积极性和主动性。
活动目标:
1)、了解几种车辆的名称和功能。
2)、体验助人的快乐。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几种玩具车辆 停车场 警局 医院 消防队 软棒 小汽车音乐 手机一部
2)、 非凡车辆上帖有标志
活动过程:
1)、 交流
交流停车场内的几种车辆重点交流三辆非凡车辆(消防车 警车 救护车)的外行 声音和功能
2)、快乐的小司机
听音乐学做小司机(软棒做方向盘)
老师接到电话,有地方着火了,幼儿开着消防车,嘴里发出消防车的声音去救火,到达着火地方,软棒变成消防火龙头去灭火.
老师又接到电话,出现了小偷,幼儿开着警车,嘴里发出警车声音,抓到小偷扣起,软棒变成手铐,将小偷抓到警局
老师又接到电话,有人生病了,幼儿开着救护车去救人,嘴里发出救护车的声音,两人合作软棒变成担架,抬着病人去医院.
活动结束:
下班了,小司机将车停到停车场
小结:宝宝今天做了三件好事,开着消防车去救火,开着警车去抓小偷,开着救护车去救病人,宝宝的本领真大啊 奖给自己一个大拇指.
活动反思:
小班孩子对运动着的物体很感,尤其是开动着的汽车、摩托车等,令他们着迷,吸引着他们去观察、去发现。特别是轱辘轱辘的车轮子,成为孩子有趣“吸引物”,于是学习的注意力也就自然地集中在轮子上。于是我们设计了车轮滚画的活动,通过车轮滚画,观察色彩和花纹的变化,体验玩色和大面积作画的乐趣。
小班音乐打电话教案与反思(篇2)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旋律,理解歌词内容。
2、学唱歌曲《下雨了》,并尝试用连贯、跳跃的声音进行演唱。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钢琴
活动过程:
一、律动:《拍手点头》、《这是小兵》、《生活模仿动作》。
二、练声:《讲卫生》、《大风和秋叶》。
三、学习歌曲《小雨了》。
1、引导幼儿回忆下雨情景。
师:你看过的大雨(小雨)是什么样的?像什么?
2、你见过的的小雨是什么样子的?下小雨的时候你会听到什么样的声音?
3、教师范唱歌曲,鼓励幼儿用语言和动作表达自己对歌曲中大雨、小雨的不同感受。
4、老师范唱,重点唱出大雨、小雨的不同感受(大雨——哗啦啦,小雨——滴答答。)
5、小朋友听到歌曲里面唱了什么?幼儿回答教师用歌曲里的语言小结幼儿回答,并请幼儿学说。
6、幼儿学唱歌曲。
7、引导幼儿用连贯、跳跃的两种声音表达大雨和小雨。
8、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大雨、小雨的不同样子。
9、老师:有哪些动作可以表示下大雨和小雨?(也可根据幼儿情况给与一定的提示,如提示幼儿用脚轻轻地走路来表示下小雨了等。)
四、复习歌表演《学做解放军》。
活动反思:
这次活动学习过程可以大胆的安排成一个“玩”的过程,用游戏的方式去学习。在“玩”中去感受,在“玩”中去观察,在“玩”中去体验,在“玩”中去想象。
小班音乐打电话教案与反思(篇3)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情境中初步学唱歌曲《点豆豆》,并能一边唱歌一边游戏。
2.能根据"点"到的结果做出相应的反应(唱出相应的歌词、做出相应的动作)。
3.愿意与大家一起唱歌、游戏,体验唱游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豆豆卡片:甜豆豆一个、酸豆豆一个、辣豆豆一个
2. 幼儿每人一个小标记:酸豆豆、辣豆豆或者甜豆豆。
3. 3个纸杯
活动过程:
1. 迁移生活经验,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师:"你吃过豆豆吗?吃过什么味道的豆豆?"
2. 教师通过游戏"猜豆豆"出示第一个豆豆(甜豆豆)的图片,带幼儿熟悉歌曲,并鼓励幼儿做一个吃了甜豆豆的表情。(猜教师口袋里的豆豆)
教师:今天,老师也带了豆豆来,你们猜猜在哪个口袋里?好!我们一起来点一点!
3. 教师通过游戏"猜豆豆"出示第二个豆豆(酸豆豆)的图片,并在游戏中学唱歌曲《点豆豆》。(猜纸杯下隐藏的豆豆)
(1) 师幼一起玩游戏"点豆豆",在游戏过程中了解游戏玩法、熟悉歌词。
(2) 教师完整范唱歌曲《点豆豆》。
(3) 幼儿学唱歌曲1-2遍。
A、注意引导幼儿根据最后点到的豆豆回答游戏中的提问。如:点到酸豆豆就回答"酸豆豆"。
B、在游戏结尾时能根据最后点到的豆豆做一个相应的表情。如:点到酸豆豆就做一个酸酸的表情
4.通过游戏出示第三个豆豆(辣豆豆),玩游戏一次。
5. 幼儿每人扮演一个小豆豆进行游戏。
幼儿每人贴一个小标记:酸豆豆、辣豆豆或者甜豆豆,进行游戏。
(1) 讲解游戏规则:老师依次点宝宝的头,最后点到谁就吃这个宝宝身上贴的豆豆;同时,和这个宝宝有一样豆豆的小朋友到前面来,一起表演吃豆豆。
(2) 师幼共同游戏。
6.分享活动:"尝豆豆"
教师:老师今天也带来了各种味道的豆豆,我们一起来品尝好吗?看看你吃到的是什么味道的豆豆。
活动反思
⒈选材合理,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老师选择的歌曲《点豆豆》,音乐形象鲜明,段落非常清晰,情境性强。歌曲中有趣的点豆豆游戏,点,点,点豆豆,点到一个小豆豆,这是什么豆?甜豆豆。来来来来来,我们来吃甜豆豆。当这些有趣的游戏情境与音乐融合在一起时,孩子们的兴趣更为浓厚,同时也帮助孩子们更好的理解了音乐。这样的音乐素材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⒉教学策略的有效性。
⑴点豆豆中,教师准备的不同颜色豆豆图片代表不同味道,请孩子们在学唱的时候观察豆豆的表情,间接地感受他们不同的味道,再假装吃一吃,并把表情、动作做出来。这样的设计,让幼儿动手动嘴动脑。加深记忆,也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把抽象的文字歌词转化为形象的动作。
⑵在学习理解歌词的部分,教师并没有刻意地强调歌词是怎么样的,教师通过自身的演示:甜豆豆肯定很好吃,来来来,我们一起来吃甜豆豆吧,甜不甜?吃到甜甜的豆豆是什么表情?潜移默化地引导孩子熟悉理解歌曲,最后巩固点豆豆的游戏,并将两部分串联起来。在和孩子吃不同的豆豆的方式来加深对歌词的理解。 ⑶将整个游戏情境贯穿在活动中,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使歌唱活动变得生动有趣。最后的点豆豆游戏,孩子们自己选择喜欢吃的豆豆,这样孩子们参与的热情更高了,把本次活动推向一个高潮。
⒊教师教态自然、丰富 老师的情绪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孩子们学习的兴致,在这次音乐活动中,老师始终以饱满的情绪感染着活动中的每一个孩子。她非常具有表演天赋,她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都是那么夸张,都是那么富有感染力,所以孩子们始终被吸引。教师范唱的歌曲也非常动听,在动听的歌声中,孩子们感受旋律,完整欣赏。
建议:丰富幼儿的经验准备。 在《点豆豆》中,不管是点豆豆的游戏,还是吃到甜豆豆,酸豆豆,辣豆豆后的表现,都是需要孩子联系生活经验而表现出来的。我们明显感觉到孩子在表现酸、辣的表情和动作时不够投入,是因为他们对这两种味道不熟悉。现在的家长都什么主意孩子的饮食,会避开这种稍带刺激性味道的食物。教师在活动前可以让幼儿尝一尝,让他们更好的参与活动。
小班音乐打电话教案与反思(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情景表演,帮助幼儿熟悉歌词,学唱歌曲。
2.使幼儿喜欢音乐活动,能用轻快的声音来演唱。
3.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玩具电话机一部,小娃娃手偶两个。
活动过程:
(一).通过情景表演,引起幼儿兴趣
1. 教师出示手偶,提问:你们看,今天谁来啦(小娃娃),对!她叫豆豆。教师再从身后取出一个,这个呢,叫点点。今天,豆豆和点点来到了我们班,看看他们今天发生了什么呢?
2. 教师表演《打电话》情景,请幼儿欣赏。
一天,豆豆在家里,觉得很没劲,于是他就想到了在上幼儿园的点点,然后她就给点点打了个电话。
豆豆:喂喂喂,你是点点吗?
点点:哎哎哎,我是点点啊。
豆豆:点点,点点,你在干什么呢?
点点:豆豆,豆豆,我在幼儿园呢!
3. 教师提问:小朋友们有没有看到豆豆和点点在干什么呢?(打电话),那豆豆在哪里呢?点点在哪里呢?
(二).教师教唱歌曲
1. 教师有表情的范唱,请幼儿欣赏。
2. 教师再唱一遍,请幼儿和着老师的节奏一起拍手。
3. 教师带着小朋友一起有节奏的念歌词(拍手,拍脚…)让幼儿说说应该用怎样的声音来唱,告诉他们应用轻快的声音唱歌。
4. 利用手偶,一边唱歌,一边表演。
5. 教师弹琴,请幼儿跟着钢琴唱歌。
6. 请小朋友自愿上来唱歌给下面的小朋友听。
(三)幼儿跟着音乐动一动。或者找一个好朋友,一起表演打电话的游戏。
(四)活动延伸:
将玩具放上活动角。例如:娃娃家等,使幼儿在自由活动时间里玩打电话的角色游戏,也可将学会的歌曲唱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我为了避免孩子从头唱到尾,在解决难点四分音符与感情技巧处理部分,我采用了谈话的方法,让孩子稍微休息了一会,使活动能够动静结合,孩子们的表现基本上完成了我预设的目标。当然了,本次活动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和专家多加指点。
小班音乐打电话教案与反思(篇5)
活动目标:
1、随音乐合拍地做出“跳舞、吐泡泡、挠痒痒”动作。
2、知道音乐变化的时候,教师就以体态提示他们做出与音乐相匹配的动作。
3、在做螃蟹横行、躲藏动作时,不影响同伴。
4、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5、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活动准备:
1、剪辑音乐,加入捉螃蟹的音乐。
2、自制一只螃蟹网。
活动过程:
1、学习A段动作。
(1)指导语:你们见过螃蟹吗?看,我是一只大螃蟹。螃解有很多脚,你们有吗?伸出一只脚,动一动。
(2)指导语:“螃解的小脚可多了,这儿还有一只,(教师示范伸出一只脚)它可以怎么动?”
2、创编、学习B段动作。
(1)指导语:螃蟹最喜欢在河里干什么?提议:我们一起来吹个大泡泡吧。
(2)指导语:螃蟹是怎样走路的?幼儿示范后,大家站成散点学习螃蟹横行的动作。
3、创编、学习C段音乐。
(1)指导语:哎唷,哎唷,(老师做挠痒痒动作)我怎么了?
(2)幼儿从不同方位创编多种“挠痒痒”的动作。
(3)指导语:我们想一个办法,把动作做得整齐一些,好看一些。(引导幼儿拍两下手,再挠痒痒。)
4、听音乐完整练习动作。
(1)指导语:大家听好音乐,看着老师我们一起来跳个螃蟹舞。
(2)指导语:螃蟹还可以对着谁吐泡泡呢?引导幼儿练习吐泡泡动作,注意提醒幼儿看着对面的小伙伴做吐泡泡动作。
(3)在教师带领下再次练习动作。
5、倾听并感受尾声音乐。
(1)指导语:小螃蟹在河里玩得正高兴,忽然,谁来了,他来做什么呢。幼儿倾听捉蟹音乐。
(2)指导语:螃蟹和捉螃蟹的人分别在什么地方?教师手执网,跑到椅子后问幼儿:“我跑到这里,你们应该往哪儿躲呢?”
6、散点站位,听音乐完整做动作。
(1)教师向幼儿交待:在转换动作时,教师会用体态提示,并做两个体态提示动作。
(2)做完后教师小结,提醒在躲闪时不碰撞别人。
(3)再次听音乐完整做动作。
教学反思:
整节活动的流程比较清晰,幼儿也很感兴趣,选材适合中班年龄特点。活动的目标基本都能达到。活动中孩子尝试创编螃蟹横着走,吐泡泡、洗澡等动作时,有点乱,没有考虑到幼儿动起来的参与度强,如果分组进行创编效果可能会好些,最后游戏环节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适当的调整玩法。活动的内容太多,参杂的太多,如果以律动的形式贯穿整节活动会更好也更简单,孩子更容易学。
小班音乐打电话教案与反思(篇6)
一、说教材
《小青蛙听故事》这个故事选自小班下学期,《六个好宝贝》这一主题中。知道自己有六个好宝贝:眼、耳、鼻、口和手脚是这个主题目标之一。幼儿能运用自己的"宝贝"感知事物,做自己能做的事。该故事选用了小朋友生活中比较熟悉并喜欢的小青蛙和鱼儿、月亮为角色,讲述了一个小青蛙听故事是不安静、乱插嘴的故事,特别是小青蛙认真听故事的这个情节既让人觉得有趣又很符合小班小朋友的年龄特点,生活中我们也会经常看到自己班的小朋友也有这样的。又考虑到现在的小朋友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特别是小班幼儿年龄小,个个都"以自我为中心",缺乏集体意识,所以我觉得这个故事既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又符合孩子的现实需要,因此,我准备这节活动时,并将它与语言和社会两个领域相结合。
二、说教学目标
《纲要》中明确指出语言的目标是:"要创造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幼儿要注意倾听同伴讲话,并能大胆、清楚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等。根据《纲要》精神和孩子已有的实际能力、知识水平及教材要求,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一)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在感知和理解故事的过程中,愿意在集体面前发言。
2、能力目标:理解词语:夜、静悄悄、安安静静、又蹦又叫。
3、知识目标:知道故事的名称,理解内容,懂得听故事时应安安静静的,不能大声说话。
(二)活动重点、难点
每节活动的重点、难点非常重要。根据故事教学的特点,我把知道故事的名称,理解内容,懂得听故事时应安安静静的,不能大声说话作为本课的重点。由于小班孩子以具体形象思维能力为主,在语言表达方面不完整,有时只说了半句话就无法再说了,或表达不出心中的想法,根据"3-6岁幼儿发展指南"中,3岁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我确定本次活动的难点是:用比较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想法。愿意在集体面前发言。为了特出重点掌握难点,我在制作课件时把画册中的对话精简。便于幼儿尽快理解故事内容和掌握动物间的对话。画册中减掉的对话放在活动延伸上去完成。
三、说教学具的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1)物质上的准备
我给小朋友们准备了小鱼、小青蛙、月亮头饰,这是为了让幼儿更能进入到这一游戏角色中;根据故事,我布置了小河等情境,这是为幼儿在情境中游戏,并能加深故事的理解而准备的;音乐,是为了进一步营造游戏的气氛而准备的。
(2)知识上的准备
我让幼儿先认识小青蛙,了解了小青蛙的基本特征。幼儿练习过游及跳这两个基本动作。
四、说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有效地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的是一种视、听、讲、做结合的方法。
所谓"视听讲做结合的方法","视"就是引导幼儿去看、去观察课件中的内容;"听"就是倾听教师的语言启发、引导、暗示和示范;"讲"就是幼儿的讲,满足幼儿想说的愿望:"做"就是让幼儿表演故事中小鱼和小青蛙的语言,满足幼儿乐于表现的愿望。这个方法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处于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当中。
五、说活动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整个活动分为三大部分,设计了以下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以谜语引出课题,激发兴趣:师:"小朋友们,我们来猜个谜语吧!"幼儿猜对后师说:有一只青蛙今天特别高兴,我们来猜猜为什么,好吗?(这一环节的设计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引幼儿集中注意力,充分运用感官感知游戏内容,为实现本次活动的重点做好铺垫。)
第一环节。师幼一起观看动画。不出示任何教具,因为幼儿的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有意注意还不稳定,为了避免分散幼儿的注意力,影响幼儿对故事内容的感知,所以,只运用幼儿观看感兴趣的动画片,看完后,提出简单的问题:"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中有谁?它们在干什么?"等问题。
二、理解内容,掌握学习方法。
第二环节。演示多媒体教学软件,第二次欣赏故事。分段演示多媒体教学软件,再次欣赏故事。播放课件,依次出示故事的几个画面(点击出画面),每个画面设计几个开放性的问题,请幼儿思考,例如:画面一,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谁能看出这是在哪儿?为什么这样静悄悄?"引导幼儿结合画面及自己的生活经验讲出夜静悄悄的主要特征。画面二,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小鱼看见月亮出来了,它心里怎么样?""它怎么做的?"这些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具体、明了,每个幼儿通过思考能得出一个较合理的结论,都能有话说。在充分调动每个幼儿回答之后,点出课件对话,让幼儿初步了解故事中角色的对话。对每一个幼儿的回答,都根据幼儿的个体特点,给予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肯定。同时,老师在讲述中运用丰富的表情、肢体语言来表现故事,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在这种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中,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不仅初步掌握了故事中小动物的对话,而且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三、迁移故事主题,渗透思品德教育。
第三环节,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故事表演。这一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巩固幼儿对故事主要情节的理解,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使幼儿更加喜欢故事。这种分角色表演不但极大的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较有成效的掌握了动物间的对话,并把其中的礼貌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而且又进一步明确了故事的主要情节,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养成了幼儿注意互相倾听,积极应答的习惯,使语言理解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第二步利用电子白板的隐藏功能,师幼一起复述故事,进一步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师小结时,迁移故事主题,渗透思品德教育。
六、说活动延伸
为幼儿准备多种材料,充分发挥幼儿的想像,引导幼儿开展区域活动。
美工区--绘画:通过《给小青蛙穿衣服》涂色活动让幼儿进一步对小青蛙的认识。
表演区--表演游戏:小青蛙听故事
把活动中用过的头饰放到表演区,满足活动中没有表演的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生动逼真地表演,促进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
阅读区--多种形式的听故事,如:边看画册边自己讲故事、听录音故事等。
活动反思:
《小青蛙听故事》选用了小朋友生活中比较熟悉并喜欢的小青蛙和鱼儿、月亮为角色,讲述了一个小青蛙听故事是不安静、乱插嘴的故事,特别是小青蛙认真听故事的这个情节既让人觉得有趣又很符合小班小朋友的年龄特点,考虑到现在的小朋友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特别是小班幼儿年龄小,个个都“以自我为中心”,缺乏集体意识,所以我觉得这个故事既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又符合孩子的现实需要。本次活动我把知道故事的名称,理解内容,懂得听故事时应安安静静的,不能大声说话作为本课的重点。活动开始师我边敲击圆舞板边有表情的说:“我是一只小青蛙,唱起歌来呱呱呱。”有一只青蛙今天特别高兴,我们来猜猜为什么,好吗? 这一环节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引幼儿集中注意力,充分运用感官感知游戏内容,为实现本次活动的重点做好铺垫。讲述故事的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提问:“谁能看出这是在哪儿?为什么这样静悄悄?” “小鱼看见月亮出来了,它心里怎么样?”“它怎么做的?”这样的问题让每个幼儿通过思考能得出一个较合理的结论,都能有话说。在充分调动幼儿回答之后,我讲述了故事中的对话,,让幼儿初步了解故事中角色的对话。在孩子了解对话的基础上,我结合故事的主要情节,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幼儿学说小鱼 、小青蛙的对话。如运用师引导全体幼儿说,师生分角色说.男孩女孩分角色说等。这种灵活有趣的师幼互动,幼幼互动的学说方式,不但极大的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较有成效的掌握了动物间的对话,并把其中的礼貌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而且又进一步明确了故事的主要情节,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养成了幼儿注意互相倾听,积极应答的习惯,使语言理解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