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年(前排右一)与国际学生在课堂上的合影。
我自认为很享受独自生活。但无法否认的是,在刚到美国的两个月中,我唯一交到的朋友就是“孤独”。由于语言和意识形态的不同,我和美国同学很难融入到一个团体中,友谊也仅限于那种美式的热情。下课之后,我不是去图书馆继续功课,就是回到租来的公寓中通过网络电话跟国内的朋友们联系。轨迹一成不变到让我感觉两个月如一日般单调。
赴美之前,我从各种渠道听说了美国教授的“不近人情”和严厉苛刻,也做了大量的思想准备。但真正对我造成挑战的是学习观念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国内的学习生活中,背诵和记忆几乎是我面对考试的唯一方法。我的专业是室内设计,除了设计作品之外,也经常有理论性的测验。开学三周后的第一次测验,教授直接给了我们大约30页的复习范围。我连续几天复习到深夜来攻克那些冗长的建筑专有名词,态度之端正不亚于准备一次GRE(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但发下试卷的一瞬间,我甚至有种抽自己的冲动,因为题目全部是选择题,不需要你做任何的拼写,但是必须对整个章节的内容完全理解,必须知道一个成功的作品里面体现了哪些设计手法。最后那个不如人意的成绩让我感到无比尴尬,如果告诉老妈我拼命好几天的结果就是这样的话,一定会笑死她老人家。
巨大的付出和不成正比的回报让我持续沮丧了好几周。感觉自己像回到了小学,根本找不到一道应用题的入门方法。好在我的教授们都特别好脾气,我写了好多关于询问专业问题和学习方法的电子邮件,他们都大篇大篇地给我回复,把所有要注意的细节都讲得清清楚楚。我就在这种磕磕绊绊中慢慢调整步调,来适应这全新的学习环境。
“Thelongestdaywillhaveanend.”(“再难熬的日子都会有结束的时候。”)这是我在一家中餐馆吃饭之后从幸运饼干里面得到的一张字条。当时看到感触颇深,于是就放到了自己的钱包里。现在适应了美国的大学生活之后,一切都变得水到渠成。我努力地上课,不给自己任何理由缺课,放假和周末的时候收拾一个皮箱四处旅游。日子虽然比国内简单得多,却让我感到层次分明,条理不乱。我对自己的生活状态很满足、很感恩,并会用全部的力气去学习和生活。留学生活,与其感谢它教会我大量新鲜、先进的知识,不如感谢它给了我一个沉稳的心境,让我在离开学校之前真正地调整自己的状态,从容地面对接下来的一切,规划好自己的生活。(作者刘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