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后教学反思范文 篇1
“概率”是新课程的新增内容,由于概率问题与人们的实际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对指导人们从事社会生产、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概率这个章节也成了近几年新课程中考的一个热点。
概率所研究的对象具有抽象和不确定性等特点,学生很难用已获得的解决确定性数学问题的思维方法,去求得“活”的概率问题的解,这就决定了概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不能沿用传统的记忆加形成性训练的机械学习方法去学习,教师不能沿用传统的给予加示范性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去教学,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经历概率模型的构建过程和模型的应用过程,从中获得问题情境性的情境体验和感悟,才能面对“活”的概率问题为此,在概率教学中,我们必须做到:
1.创设情境,引导经历概念和模型构建的过程.概率涉及到很多的新概念和模型,要使这些新概念变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题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生成概念、提炼模型,发现计算的法则,教师且不可因教学时间紧而淡化概念、模型构建的过程否则,学生因获得孤立的概念、模型,无法在纷繁的问题情景中去辨认,从而导致解题思想僵化
2.构建知识网络,引导把握各知识点间的联系与区别.学生能否准确迅速地运用概念和模型解题,主要取决于他们对概念和各模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是否真正把握,我们平时说“夯实基础,提高能力”,从本质上说就是引导学生把握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即教材的知识结构是否转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因此,在概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引导学生将获得的新概念、新模型和已有的概念和模型进行对照和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优化自己的认知结构
3.充分展示建模的思维过程,引导感悟模型提取的思维机制.概率问题求解的关键是寻找它的模型,只要模型一找到,问题便迎刃而解而概率模型的提取往往需要经过观察、分析、归纳、判断等复杂的思维过程,常常因题设条件理解不准,某个概念认识不清而误入歧途因此,在概率应用问题的教学中,教师应随时充分展示建模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从问题的情境中感悟出模型提取的思维机制,获取模型选取的经验,久而久之,感受多了,经验丰富了,建模也就容易了,解题的正确率就会大大提高识经验建立起广泛的联系这就要求我们在概念和模型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学生的生活,学习经验,创设丰富的问题。
数学课后教学反思范文 篇2
本节课,通过简单的优化问题向学生渗透运筹思想,使学生从中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生活问题中的作用,认识到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性,懂得珍惜时间。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学习运筹学、统筹法是比较困难的,要想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渗入理解、真正掌握,需把握好深浅尺度,充分利用、挖掘教学资源。本节课我通过谈话导入,让学生造句引入今天的新课,讲语文和数学进行整合,说明同时可以做不同的事,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在新课的教学中,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独立设计方案。设计好方案之后,让学生尽情交流,阐述观点,明确做事的先后顺序,哪些事情可以同时做,教学反思《沏茶问题教学反思》。
在练习题的设计上由易到难,及时巩固知识。在总结评价时,让学生畅所欲言,说一说通过自主学习获得知识的成功体验。在新课教学这一环节从生活入手,采用了教材中给客人沏茶这一生活场景。在了解信息之后,没有急于让学生设计怎样才能让客人尽快喝上茶,而是让学生想平时是怎么做的,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充分体验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没有接触过流程图的画法,我在这一环节为学生准备了卡片,让学生通过摆卡片,帮助学生变抽象为形象,同时也弥补了学生能表达出来却不能画出来的问题
。但是在总结优化思想比较仓促,在找到最有方案之后还应该让学生进行交流,说一说不同的方案设计,说一说为什么这个方案最好,让学生有更深入的体会。如果数学教学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情境,通过教学活动,是学生知道这些知识是生活需要,是实际的,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练习这一环节,我设计了想一想、说一说和写一写。每道练习都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都是学生身边发生的事,让学生的感受更深刻。整节课还有一些地方需要改进,比如学生的方案有很多种,尽可能多的展示出来。在找到最优方案之后,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为什么这种方案最好?在哪节省的时间?为什么能节省时间?让学生将知识掌握的更深刻,更全面。在第二个环节探究新知最后提问学生,“你们生活中遇到过运用了优化思想的事吗?”让学生举出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体会到数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数学课后教学反思范文 篇3
天天忙于备课、上课、批改等常规性教学工作,也常常反思教学中的不足以及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上周三在月牙湖小学参加的听课活动以及课后的研讨,各位老师的踊跃发言和教研员的讲评,让我受益匪浅。反思自己的教学,有很多需要认真学习和改进的地方。
一、关于课堂语言。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有的老师讲得很少,但他的课堂学生却异常的活跃,这其中语言的作用是致关重要的,你的语言可以一石激起千层浪,也可以一下打蒙掉学生的积极性,这就是说课中的每一个问题,都要精心设计,问什么,怎么问,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回答,我们要做到,学生能讲的绝不要替代,学生讲过的也不要不放心,一而再再而三的重复,这是没必要的,你这样做了,学生会觉得你啰嗦,逐渐对你不感兴趣,没有了兴趣何谈学的好你教的数学课。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我也常常意识到由于自己在讲授时太啰嗦,因而时常会拖堂,而很多学生并没有听进去。所以多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使自己的每一句话都能给学生以启发,给学生以鼓励,给学生以前进的方向,如果真能做到这一点,会使课堂更精彩,学生也会爱听你的课,你的教学效果也会更出色。
二、关于学生的主动参与。
新课程特别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而我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发现学生“假参与”的迹象。如:“同学们,某某同学的回答对不对”“不对吗”“对!”“对吗?”“不对”这样的回答在课堂中司空见惯。细细分析,这反映了学生的盲从,更深层次地体现了学生没有“自我”意识,没有思考,信口答来,才会盲从。那么,怎样才能唤起学生的自我意识呢?在实践中我注意到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还需要教师察言观色,抓住一些小事,将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问题比较简单或者是有人滥竽充数,这时我就找差一点的学生回答,答对了我就给予一定的鼓励,如果答错了我会鼓励他下次再努力,这样就让学生树立了信心,不至于下次不敢回答。同时也给滥竽充数的学生以警示,以后要多动脑多思考。当无人回答或无人敢站起来回答时,我会用眼睛来搜索,察言观色瞅准机会,看谁想回答而又不敢站起来的学生时,我就向会他投去信任的目光,鼓励她站起来回答。这样经过一阶段的努力,大多数学生从课堂上找到了自我,因为他们知道即使是答错了老师也理解自己,不会批评他们的,所以积极参与的次数增加了,课堂也自然就活起来了。要想学生真正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我们要多留点时间给学生思考,教师要耐心倾听学生的见解并鼓励学生大胆说。正如教研员所说:不要给学生先框个框子,然后让学生去揣摩,去迎合老师的说法,久而久之学生将变得没有独到的见解,变得不会思考。
三、关于课堂纠错指导。
课堂上要允许学生出错,允许改正,也允许保留不同意见。不要怕因为呈现学生的错误而耽误课堂时间。经常让学生当“小先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让学生在课堂上辩论,甚至提问题向教师“挑战”!课堂上我们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当发现学生出现错误时,组织讨论,找出错误,往往能更好地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近几天,我们正在学习三位数加三(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我经常把学生的错误展示出来,集体订正,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正确率也在逐渐提高。课堂上不要怕学生出错,更不能追求表面的完美。
数学课后教学反思范文 篇4
通过实际的教学活动,诠释数学课堂上的教学反思的意义,说明了观察、动手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教学管见,献芹献曝,若益于同仁点滴,则至为欣悦。
一、反思的意义
反思是智慧产生的条件之一,是经验总结的起点。“镜子中的数学”这节课最主要的特点是:教师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提高学习的有效性,从而帮助学生建构镜面对称并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二、巧拼蜻蜓
学生在拼出一只完整的蜻蜓的过程中经历了动手猜测、常识的过程。在拼蜻蜓的过程中可以看到,学生一开始是充满信心的,拿到蜻蜓便开始拼,神情分明是:小菜一碟!但是在几次尝试失败之后,学生的注意力自然而然地转到镜子上来。这个活动的价值有两点:(1)让学生获得了这样的印象:通常情况下两个一模一样的形状如果不允许翻转,那么,一个不是另一个的镜像,而这个概念是不容易获得的;(2)为下面的镜面对称指示思考方向,可以用轴对称的经验学习镜面对称,事实上,镜面对称是轴对称向空间的推广,在平面上表示没有区别。
三、照镜子
照镜子是让学生有目的地感受“我”和镜子中的“我”的区别。学生在活动中,尝试着发现“我”和镜子中的“我”的不同点。活动中,同学之间互相学习,在老师和同伴的互助影响和帮助下,初步认识镜子中的“我”与“我”自己是相反的,这种观念的形成过程就是一种建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交流,为下面的模拟照镜子活动打下基础。
四、模拟照镜子
这个活动很精彩。抓住了镜面对成教学的要点。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经验又没有上升到理性,这种模拟表演恰好是对刚才照镜子的印象的呼出。这个环节是教学的核心环节,我设计这个环节是用了心的:将这个活动分成3个递进的层次。第一个层次从整体上解决“我”和“我”的像刚好相反的特点,因为学生有照镜子的经验和人控制自己肢体的本能,这种身体的镜像表演不难做好。第二层次两个同学照镜子让学生感受到了空间中的对称关系与平面上的轴对称关系的相同特点:对称点到对称平面或者对称轴之间的距离相等。第三层次活动加了一面小旗这个道具,并且让学生重点关注小旗照镜子,关注小旗和像的对称关系。这个难度明显增大,因为前者是自己的肢体动作,而小旗不是身体的一部分,需要学生更多地注意和观察想象,更进一步让学生理解镜面对称的特征。
总之,教学要不断反思,总结经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让学生的学习效果更上一层楼。
数学课后教学反思范文 篇5
本课时是在正式学习正比例反比例之前,专门设计的三个具体情境,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使他们体会变量和变量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并尝试对这些关系进行大致的描述。
教学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弄懂题意,看懂图表,然后根据图表等所要表达的信息,回答问题,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题目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同时,还鼓励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举出一个量随另一个量变化而变化的例子。如,一天的气温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汽车行驶的路程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等。鼓励学生观察、理解表格、图像、关系式,为后面学习正比例、反比例打下基础,同时让学生体会函数思想。
但是在这节课上自己觉得语言仍然略显得过多,应尽可能的简洁;课堂上的提问针对性还不够,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知识层面有针对性的提问。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尽量改正,真正还给学生属于他们的课堂。
数学课后教学反思范文 篇6
我们一年2班的学生有那么几个特别的活泼好动,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很容易被外界环境所干扰。在课堂上,他们玩铅笔和橡皮擦,东张西望等小动作频繁出现,老师提问时,他们都不知道刚才老师提什么问题了。可见这样的学习效率是有多么的低下,时间久了他们肯定成为后进生。刚开始,面对如此学生,我很生气,批评了他们,限制他们“动”,并强制他们听课。本以为,他们会略有收敛的,但事与愿违,不见他们有何进步。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课后我还专门找这几个学生谈话,他们说不出所以然来。“是不是不喜欢数学课呢?”我问道,“还是不喜欢数学老师呢?”他们摇头了。“那是为什么呢,上课老是开小差?”他们沉默了。我困惑了,开始反思。
还记得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写道:“我们借鉴日常生活中这些有益的经验……使学生的双手激发他们的思维。”小学生好动,单靠老师的说教要达到好的教育效果是很难的。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作为老师我怎么能强制限制他们“动”呢?怎么能强制他们听课呢?如果我一直压制孩子的话,他们必对数学失去兴趣,产生厌学情绪。数学课堂教学作为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主阵地,我们老师要合理利用学生的”动”,这需要老师组织好学生的探究活动,把动手的时间更多的留给学生,利用教具、学具进行实验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知识,提高兴趣和能力。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也曾说过:“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我们老师要把握好教学节奏,有张有弛,劳逸结合。当学生感到疲倦时,要利用游戏和欣赏歌曲等形式把单一、枯燥的教学内容游戏化,这能够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短暂的放松,为新知的巩固和拓展应用打下基础。
如果我们一年级的老师们,能够让孩子们一上学就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小培养起他们的强烈的求知欲、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对孩子们来说,将受用终身。
数学课后教学反思范文 篇7
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学生已经接触过,本节课是在已有的基础上,适当提高一步,在教学中,主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教学目标的多样性和适度性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四个方面重新设定了教学目标。首先,教师从现实的、具体的事例中概括出内在的数量关系,再把数量关系从用文字描述上升到用字母表示,体会用字母表示的优越性,这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的基础上,体验到许多数量和数量关系可以用字母表示的过程,尝试了在具体情景中抽象数量关系,运用字母灵活表示。渗透了符号化思想,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实现情景创设的趣味性和需求性
教学情境是直接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服务的,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环境。本课开始,教师创设了“扑克牌”这一情境,这使学生比较熟悉的例子,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在探究阶段,教师引入趣味性的游戏“说说青蛙”一方面,学生在游戏中都很投入,在观察、猜测、交流、争论、反思等活动中逐步掌握了用字母表示数和数量关系的方法,体会了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简洁性。
3、把握启发引导的发散性和针对性
教学目标的多样性决定了教学中教师在启发引导时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应该让学生有充分展示自己思维的角度与方法,教师启发学生在“探究”的游戏过程中,体会出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洁与方便。学生从具体的数的思考引领到对整个数量关系中内在规律的思考上来。
学生通过思考、交流、争论、探索,体验到了用字母可以很简洁地表示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
数学课后教学反思范文 篇8
回顾一下自己在三年级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有很多值得深思的地方,现就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几个问题和现象反思一下:
1、学生学习兴趣不浓。
小学三年级的数学教学,最令我烦心的是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原因较多,也是比较复杂的,我个人认为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任课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及教学基本功是否扎实也是很关键的。于是我在教学设计中中不断的反思,上课认真准备,同时我还积极的通过其他途径来完善自己的每一节课堂教学。
2、学困生比较多:
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所任教的三年级学生,学习上困难比较大的学生特别多,我接过这个级部以后就针对这个现象做了大量的工作,然后就具体问题具体解决。主要采取了下列措施:
(1)在班中实行帮教活动,每一个学困生都找到一个学习优秀的好朋友来每天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辅导和考试,教师定期进行抽查。
(2)我作为数学教师每天的工作计划中就有关于学困生的辅导工作。
(3)学困生自己制定出具体的学习目标,以不断促使自己努力。
3、学生家庭作业质量不够好:
三年级的学生开始模仿高年级学生的写字风格和写字速度,课堂上有老师监督字写的还比较正规,但是家庭作业在没有家长和老师的情况下,字迹比较潦草。这与学生自身的控制能力有关,同时与监督力度不够有很大关系,于是采取家庭作业上交化,这样有效的控制了学生字迹潦草的现象。这一点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重视,三年级是学生学习的起势点,很关键。
4、学生不喜欢演算的现象较为严重,学习习惯严重滞后。
对于一步的计算题,教师要求用竖式计算,学生就用计算,可是对于教师没有要求的计算题学生不习惯在演算纸上计算,而喜欢口算,即使演算也是随手在手边的书本上甚至是桌面上,这样很容易出错,想了许多的办法都不能很好的纠正这个问题,没办法只好采取了每节课、每次测试检查演算纸的措施。学习习惯需今后加以严格训练。
总之,我觉得,数学教学是一个最具创造性和灵活性的活动,只有从实际出发,才会收到实效,避免误区。
小编精心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