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4.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合是N。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5.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6.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7.弹簧测力计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⑸观察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8.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9.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具体的画法是:
(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2)延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应越长。有时也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标出力的大小,
10.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11.重力的计算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牛顿/千克,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10牛顿/千克);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12.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13.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14.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15.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系。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16.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粗糙些。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和减小压力;(2)用滚动代替滑动;(3)加润滑油;(4)利用气垫。(5)让物体之间脱离接触(如磁悬浮列车)。
力学专项复习二
一、 网络构建
本部分知识包括第一章声现象、第十二章运 动和力、第十三章力和机械、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各部分知识结构如下:
(一)、运动和力、声现象知识结构
〔二〕力和机械知识结构
〔三〕功和机械能知识结构
[四]声现象知识结构
二、典例精析
例1、有位诗人坐船远眺,写下了著名的诗句“柔橹不施停却棹,看山恰是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多次描述了运动并作了简单解释,其中前后两次描述了山的运动状态,两次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 〕
A 风和船 B 船和地面 C 山和船 D 风和地面
思路解析:诗中一次描述到山在运动:“看山恰是走来迎”;一次描述山是静止的:“仔细看山山不动”。描述山的运动,就需要找到一个物体作参照物。船和山之间有位置的相对变化,很显然在诗词提到的物体中,船山之间有位置的相对变化,船可以作为山在运动的参照物;描述山是静止的所找参照物同山之间没有位置的相对变化,在诗词直接提到的物体中虽然找不出这样的物体,可以把范围扩大到这些物体所处的环境,很显然江〔河〕岸、地面可被选做参照物。综上所述,应选B 。
例2、一辆客车以30 m/s的速度在平直的轨道上 行驶,在相邻的平行轨道上迎面开来一辆 长100 m的货车,速度是20 m/s ,客车里靠窗口坐的乘客看到货车从人眼前经过的时间是 〔 〕
A 10 s B 15 s C 2 s D 6 s
思路解析:解题的关键就是抓住迎面相向而行的速度关系。客车和货车相遇时两车相向而行,以客车为参照物,那么迎面开来的货车相对于客 车的速度为两车速度之和,即v=v1+v2。由于s=100 m ,利用公式v=s/t得v=100 m/(30 m/s+20 m/s)=2 s 。
答案: C
例3、1.76×106 µm 可能是 〔 〕
A 一本书的长度 B 一个人的高度 C 一座山的高度 D 一个篮球场的长度
思路解析:微米(µm)是个比较小的长度单位,人们对微米没有感性认识应把北题的微米换成人们比较熟悉的米作单位。1.76×106 µm=1.76×106×1 µm=1.76×106×10-6 m=1.76 m 。从题目所提供的选项来看,一个人的身高可能是1.76 m ,一本书的长度肯定要比1.76 m 要小得多,一座山的高度和一个篮球场的长度要比1.76 m 大得多。
答案 : B
例4、2003年10月15日至16日,我国成功地发射并回收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返回地球时,在距离地面1.2 m 高处,反冲发动机向地面喷“火”,飞船进一步减速,最后落地。请写出这一过程中包含的两条力学知识。
第一条: ;
第二条: 。
思路解析:返回舱返回地球靠近地面,反冲发动机向地面喷“火”时,发动机对“火”(燃烧着的气体)产生向下的作用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火”对发动机(返回舱)产生了跟下降方向相反的力,这个力使返回舱不断减速,改变了返回舱的运动状态。
答案: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例5、关于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物体在静止时不容易被推动,所以物体在静止时比运动时惯性大
B 物体在高速运动时不容易停下来,所以物体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C 当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所以物体不受力时才有惯性
D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对惯性知识的理解,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的大小、及运动状态无关;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因此,只要物体的质量不变,则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且惯性大小是一定的。所以选项A、B、C都是错误的,D是正确的。
答案: D
例6、小刚同学放学回家的路上,脚被石头绊了一下,身子向前跌倒,如图7-1甲所示,过了一会儿,一不小心脚踩到一块西瓜皮,身子向后摔倒,如图7-1乙所示。对这两种情景,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
A 二者脚的运动状态改变,而上身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B 二者上身的运动状态改变,而脚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C 前者上身的运动状态改变,而脚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而后者脚的运动状态改变,而上身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D 前者脚的运动状态改变,而上身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而后者上身的运动状态 改变,而脚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思路解析:小刚被石头绊倒的过程中,原来脚和上身一起向前运动,但脚绊倒石头后停止运动,而上身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运动,所以向前跌倒。小刚踩到西瓜皮摔倒的过程中,原来脚和上身以同样的速度前进,当脚踩到西瓜皮的时候,急速向前滑,而上身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前进速度,形成脚快身慢的状态,所以向后摔倒。综合比较可以发现,二者都是由于脚的运动状态改变,而上身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答案: A
例7、体育课上,小明匀速爬杆,小刚匀速爬绳。有关他们受到的摩擦力,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因为爬杆时手握杆的压力大,所以小明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大
B 因为绳子粗糙,所以小刚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大
C 小明和小刚受到的摩擦力一定相等
D 若小明的体重大,则他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大
思路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两个知识点:一是物体受力平衡时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另一点是区分本题中的摩擦力并非滑动摩擦力,因此不能由滑动摩擦力的决定因素来判断小明和小刚各自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关系。由于小明和小刚都是匀速爬杆和匀速爬绳的,因此两个人所受的摩擦力和各自所受的重力是相等的。因此,如果小明的体重大,则他所受的摩擦力一定大。D 选项是正确的。
答案: D
例8、关于弹力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不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会产生弹力
B 拉力不属于弹力
C 压缩的弹簧能产生弹力
D 物体在形变是时产生的力叫弹力
思路解析: 物体只有相互接触才能发生形变产生弹力,因此A是错的;拉力的作用能使物体发生形 变,所以拉力属于弹力,B错;物体的形变如果不是弹性形变,就不会产生弹力,D错。
答案: C
例9、如图7-2所示,两个重20N的相同物块A、B叠放在一起,受到10N的力的水平推力F1的作用,在水平地面上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此时B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 N;若将B与A并列,并让他们一起在同一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进,那么需要的水平推力F2 F1。(选填“>”“=”“<”)
思路解析:A和B在水平推力F1的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则A和B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推力F1和地面对他们的摩擦力f是一对平衡力,所以f=F1=10N。若将B与A并列在同一地面上匀速前进时,B和A受到地面对他们的摩擦力的大小不变仍为10N,原因是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当这两个因素不变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不变,所以B与A受的力F2与f三一对平衡力,F2=f=10N,则F2=F 1。
答案:10
例10、如图7-3 所示,下列器材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 )
思路解析:在本题中要确定几个选项中的实物属于杠杆中的哪类,先要确定这些杠杆中的力臂,如果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则就是省力杠杆。因此在此题的选项中剪刀就是省力杠杆。
答案: B
例11、如图7-4所示,建筑工人用滑轮组提升重为220N的泥桶,动滑轮重为20N,不计滑轮与轮轴之间的摩擦及绳重。若工人将绳子匀速向上拉6m,则泥桶上升 m,手拉绳子的力为
N。
思路解析:本题对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和费距离的情况进行了考查。对于滑轮组来说,其中悬挂动滑轮的绳子的段数决定了滑轮组的省力倍数和费距离的倍数。在这个滑轮组中,悬挂动滑轮的绳子是三段,所以拉力F=G/3,此题中动滑轮的重力不能忽略,G=220N+2N=240N,即F=80N;绳子上升的距离s是泥桶上升距离的3倍,即s=h。由s=6 m,可得h=2 m。
答案:2 80
例12、放学后,某同学背着重40 N的书包沿水平路面走了200 m,又登上了大约10 m高的四楼回到家,则他在回家的过程中对书包所做的功约为 ( )
A 0 B 400 J C 2000 J D 2400 J
思路解析:该同学背着书包在水平路面上前进时,虽然对书包施加了竖直向上的力,但是在这阿方向上前进的距离为零,所以在水平路面进时他对书包没有做功。他在上楼的过程中,在竖直方向上即施加了力,书包又在竖直方向上前进了距离,因此他在上楼的过程中对书包做的功为w=FS=40 N.×10 m=400 J
答案:B
例13、一重为500 N的物体被滑轮组以F拉力沿着水平支持面,以2 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且物体所受摩擦力为物重的 ,如图7-5所示。问:
1. 30 s内物体移动的距离是多少?
2. 若不计滑轮重及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则拉力F多大?
3. 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90%,则F的大小是 多大?
思路解析:当滑轮组平放时,与竖直放不同的是:有用功不同。因此找准有用功是做对此类题的关键。本题中的有用功是克服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所做的功;本题中的额外功,主要是克服绳子和轮以及克服滑轮与轴的摩擦所做的功。而总功可以从作用在滑轮组上的外力所做的功来确定。
解:
4. s=vt=2 m/s ×30 s=60 m
5.
6. 由 得,
例14、如图7-6所示,向车上装较重的物体时,为了省力,常用模板搭在车厢上,借助这一简单机械把重物推上去。已知重物的质量为200㎏,车厢高度h为1.6 m,木板长度为4.8 m,沿着木板方向以v=0.05 m/s的速度匀速推动重物的力为750N,求总功功率和 有用功功率分别是多上?(g=10N/㎏)
思路解析:总功W总=F•s,W有用=Gh=mgh都可以直接代数求出。但是求功率还需要知道时间,其中题目所给的条件v=0.05m/s是沿4.8m长木板的速度,所以 ,这样就可以利用 求解P总和P实。
解:W总=F•s=FL=750N×4.8m=3600J
W有用=Gh=mgh=200㎏×10N/㎏×1.6m=3200J
总功功率
有用功功率
例15、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制动后滑行一段距离,最后停下;流星在夜空中坠落并发出明亮的光;降落伞在空中匀速下降,上述三种情况所包含的相同的物理过程是: ( )
A 物体的动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B 物体的势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C 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物体的机械能 D 物体的机械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思路解析:机械能守恒是指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但动能和势能的和不变。汽车制动后滑行一段距离最后停下,势能不变,动能减小,即机械能减小,克服摩擦做功转化为内能;流星在夜空中坠落发光,也是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减小,转化为内能,使“流星发光”了。降落伞匀速下降时动能不变,势能减小,即机械能减小,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了。
答案: D
中考政策 | 中考状元 | 中考饮食 | 中考备考辅导 | 中考复习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