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

目录

「必备」小学悯农教学教案1500字模板

字典 |

2023-02-05 10:06

|

推荐访问

教学教案

【 liuxuequn.com - 小学教案 】

  教师是石级,承受着学生一步步踏实地向上攀登,开发智力、合理教学是编写教案的关键。教案可以帮助教师取长补短,弥补自身不足。经过整理,栏目小编为你呈上小学悯农教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悯农教学教案 篇1

  今天早上第二节,在四二班,我的组内公开课终于讲完了!这次“痛苦”的讲课经历又是让我有了一次进步的机会。

  第一节下课的铃声还没落,我就提起包从办公室冲了出去。来到班里,同学们收作业的、上厕所的乱作一团。于是,带上耳机,整顿纪律,其实孩子们还是挺聪明的,知道今天要讲公开课于是很配合的很快做好了课前准备,趴在桌子上静息等待预备铃的响起。上课了,孩子们一个个坐的端端正正的,精神焕发,看到他们那可爱的小脸,我紧张的感觉立即消失殆尽。终于,上课进行了十几分钟,我要讲的内容也讲完了。孩子们像快乐的鸟儿一样很快的拿出工具,开始了他们的创作。。。。。。

  一节课上下来,虽然效果还行。但问题还是一大堆。首先,我感觉我安排的学习内容有点多,重点不突出。在备课的过程中,虽然我也知道内容偏多,应该删除一点,可是,在删的过程中,我又觉得什么都想让学生知道,什么都舍不得删,结果导致了学生上课时刚开始积极性很高,可是到了后来,学生就不愿意说了,他们更愿意的是画。这方面我应该注意。另外,在讲“如何设计标志”时,像周老师说的那样,我可以把这一部分融会在“标志的作用”“标志的分类”里讲,这样既生动又形象,更利于学生接受。

  其实,在这节课里。我感觉自己相比之下是有进步的。特别是在课堂纪律方面,在这方面我要特别感谢程老师和周老师的悉心指导。

  其实,每一次痛苦的经历都是一次进步的机会,虽然这次的公开课,在准备的过程中有些痛苦,可是,当公开课结束之后,听着别的老师对我的指导,安静的思考着自己的教学过程。。。。。。我觉得这样的一节课能够抵得上我们平时10节课的提高。所以,我很珍惜每一次讲公开课的机会!

小学悯农教学教案 篇2

  【教材简析】斜面是最简单的机械之一。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常常利用斜面来达到省力的目的。圆柱形物体从斜面上滚下的距离,不仅与斜面的长度有关,而且跟斜面与地面所成的角度有关。教材安排的这次实践活动,就是让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获得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发现斜面与地面成怎样的角度时,圆柱形物体可以滚得远一些。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实践活动课28-29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通过将圆柱形物体在不同角度的斜坡上滚一滚,比较什么角度下滚得最远,来了解圆柱形物体从斜面上滚下的距离,不仅与斜面的长度有关,而且跟斜面与地面所成的角度有关,并了解在哪种角度下圆柱形物体滚得最远。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和小组交流等活动,了解在何角度下圆柱形物体滚得最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圆柱形物体从斜面上滚下的距离,不仅与斜面的长度有关,而且跟斜面与地面所成的角度有关,并了解在何角度下圆柱形物体滚得最远。

  [教学难点] 如何使实验更精确,并对实验的结果及时总结、归纳。

  [教具学具] 木板、圆柱形物体、卷尺、三角板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一个人怎样把一头大象运到卡车上?

  认可学生各种有创意的回答,认识到用搭斜坡的方法省钱又省力!

  教师引入: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常常利用斜面来达到省力的目的。

  出示情境图:怎样把油桶从卡车上搬下来?怎样把砍伐的木头从山上运下来?(通过讨论后得出:利用斜坡省力又经济,工人叔叔们平时就是这样做的!)

  引导观察:这些可以滚动的物体都是什么形状的?

  进一步思考:物体从斜坡上滚下来,滚动的距离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自由猜测:物体的重量、滚动的高度、斜坡与地面的角度、地面的光滑度斜坡的长度……

  教师小结,引入新课:影响滚动距离的因素有很多,今天,我们就选其中的一个方面来研究:在其它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斜面与地面成什么角度时,物体滚动得最远呢?(课件出示)(板书课题:怎样滚得远)

  [设计说明:斜面在生活中运用得较广泛,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推测圆柱体物体滚动的距离与多种因素有关,因此,我们只有在相同条件下研究,得出的数据才有比较的意义,本节课只研究其中一个方面,斜面与地面成什么角度时,物体滚动得最远]

  二、合作实验,探求结论

  1、猜想

  教师提问:你认为斜坡的角度大一些滚得远,还是小一些滚得远呢?(先让学生自由说一说)。

  课件出示:现在有30度、45度、60度三个不同的斜坡,它们是用同样的木板搭成。现把同样的物体从这三个斜坡上滚下来,你认为哪种斜坡可以使物体滚得最远?

  (教师)让学生先猜想,再说说这样猜想的理由)

  进一步引导:同学们的猜想对不对呢?如何验证?(揭示做实验是验证猜想的好方法)

  我们先来看看实验的步骤和要求!

  2、实验

  (1) 实验步骤(看课本图片)

  教师提问: 你能说说做这样的实验需要那些步骤吗?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说清第一步是干什么?接着又干什么?

  教师总结:这些步骤可以概括:搭一搭、滚一滚、量一量

  一共需要几个人做实验?怎么分配任务?(看小组实验照片)

  2人搭木板,1人滚,2人测量,1人记录

  (2) 操作示范

  为了更好的指导大家实验,老师示范一下30度斜坡的实验过程,由于场地不够,后面的同学看不清,请看老师实验的实况录像。(播放课件)

  实验操作需要科学和严谨,否则,实验的结果将会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你认为有那些细节需要注意?(学生自由地说一说)

  (搭:斜面平稳、角度调准)

  (滚:轻放顶端、自由下滑)

  (量:底端测量、拉成直线)

  45度和60度的实验也是按照同样的方法和步骤。

  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准备了许多圆柱形物体。今天,为了使实验的数据更具有可比性,我们同一组的同学采用同一种物体做实验。实验中还会出现许多意外的状况,各小组要在组长的带领下,合理分工,团结合作,勇于解决问题,一定要使实验的结果真实、可信。

  到底哪种度数的斜坡滚得远,这个谜底由大家来揭开吧!

  (3)各小组学生分别做30度、45度和60度角的斜坡实验

  有了刚才的实验指导,这次可以放手给学生自主实验,老师观察指导,对个别有困难的组员给予及时帮助。

  3、结论

  (1)小组汇报:

  同一坡度,每次测量的数据一样吗?

  比较每次求得的平均数,你发现了什么?

  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你们遇到什么困难了吗?

  在小组取得实验数据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通过比较、分析,获得结论,感受用实验方法研究问题的合理性,获得成功的体验。

  斜坡的角度为45度时,圆柱形物体从上面滚下来的距离最远。

  (2)教师总结:(课件出示)

  (3)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研究了三种度数的斜面,得出斜坡的角度为45度时物体滚得最远!

  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斜坡,有没有比45度斜坡滚得更远的呢,我们还需进一步研究。局限于试验场地和实验次数,我们只能得出斜坡大约是45度时,物体滚动得较远。

  我们想知道到底多少度才能使物体滚得最远的呢?还可以从哪些角度研究?(30—45,45—60)

  课后请对其它角度的斜坡进行实验,看看你还能发现什么?

  [设计说明:提供三种角度的斜坡,哪种斜坡可以使物体滚动得更远,先放手让学生去猜想,再引导他们想办法验证猜想。课堂留给学生充分探索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比较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联系实际,指导应用

  生活中处处隐藏着斜面,斜面的角度也各有不同。

  1、楼梯(将课本“你知道吗?”改换形式)

  王叔叔家要装修,该选哪一种楼梯呢?(同样高度,平缓的楼梯占地面积要大,较陡的楼梯占地面积要小)

  2、桥图

  观察和比较:为了方便行人,桥的坡度要小一些。

  3、滑雪图

  观察和比较:山的坡度要选得适中一点。

  [设计说明: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楼梯、桥、山坡都是斜坡的实际应用,使学生明白根据不同用途选择合适的斜坡就行了,不考虑具体角度。]

  四、活动总结,教师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

  怎样滚得远

  猜想30度 45度60度

  验证 搭——滚——量

  结论45度时滚得最远

小学悯农教学教案 篇3

  一、教材分析:纸版画是凸版画的一种,是绘画和手工相结合画种,它利用最简便的材料(各种纸张)和工具(剪刀),剪贴成具有一定高低层次的版面,通过拓印可以获得多份相同的纸版画作品,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制作过程较为简便,动手又动脑,对中学生创造型思维的培养有一定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教师的讲解,复习巩固有关美术课堂教学中学过的有关纸版画基本知识和技法,启发和引导学生认识和掌握纸版画的造型规律,熟悉纸版画的几种常用技法,开拓思维,充分发挥纸张的形态特征,制作出较好的纸版画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感受纸版画的艺术美;难点是认识和掌握纸版画的造型规律和各种常用技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示范作品、投影仪等;学具:学具盒(剪刀、胶水、黑色颜料)纸材等。

  五、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这节美术课的学习内容是黑白纸版画。

  (板书,黑白纸版画制作)

  我们在上一节美术课上已经学习了有关纸版画制作方法和有关制作技法。纸版画制作的工具,材料简便,各种质地、各种厚薄的纸张都可以用,工具也以剪刀为主,通过剪贴、撕贴就可以印制版画,效果也很好,同学们兴趣很浓,大多数同学都很好地掌握了纸版画的制作方法,并且课后都能完成一幅质量较高的作业。

  (出示部分学生美术作业,利用投影仪打出本节课的教学目的与要求、重点与难点)

  我们先来复习一下,哪位同学告诉老师,我们学习的纸版画的最基本技法是什么?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生:纸版画最基本的技法是“拼贴法”。

  师:对,纸版画最常用,最基本的技法是拼贴法,是用纸版剪下物体各部分的外形后,再进行叠贴或平贴,使版画产生凹凸不平的层次而成为可以印制的底版。

  (板书:拼贴法)

  譬如制作一棵大树的图样,要做成纸版面,就应该先画出稿样,再剪出树干、树枝、树叶,再拼贴起来拓印就可以了。

  (利用投影仪出示图例)

  同学们想一想,这样拼贴后的版面是靠什么来表现物体的轮廓线的?

  (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生:靠……

  师:同学们,由于纸版拼贴后就有了高低层次,树叶和树枝部分拓印时就分开了,纸版画主要就是用这种方法来造型的,由于剪贴或撕贴出来的大多是面状的,简洁明快,黑白灰分明,轮廓线有虚有实,具有纸版画特有的艺术效果。

  (对学生回答给予评价,并讲出其中的一些道理)

  教师再次强调制作步骤与技法,指出黑白纸版画造型方式力求概括、提炼,但要画出应有的体积和空间的联系。

  六、布置课堂作业:

  用黑白效果制作一幅风景纸版画。

  要求:构图中黑白灰组合合理,或有简洁的颜色关系。

  七、课堂辅导:

  辅导时应注意方法,要多用启发引导的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在制作过程中出现的有关问题。

  八、课后小结:

  总结课堂上所学内容,巩固新课,指出应注意的有关“通病”,布置下节课学具准备工作,并作简单预习。

小学悯农教学教案 篇4

  一、教学内容分析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学生认识了长方形特征、知道了面积单位、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量面积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不仅是今后学习其它图形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在属小学中年级学段,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本课学习内容安排与呈现都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学生在发展上也是存在差异的,有的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有的善于逻辑推理,有的善于动手操作,分组活动、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容易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总爱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所以本课以实验探究的形式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之间的密切关系,理解面积公式的由来,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与人合作协调,及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分组实验这一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认识。并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学生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从中得到了培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实验、实际操作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并通过实际应用的练习,将课内外的知识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并掌握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在操作中探究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五、课前准备:长6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纸板,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若干,实验记录表,实物投影。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生: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师:学习面积单位有什么用?

  生:测量面积

  出示长方形纸板

  师:要测量它的面积,你认为用哪个面积单位比较合适?如何测量它的面积呢?

  学生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测量长方形的面积。

  师:用面积单位直接去量,可以看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如测量操场的面积,教室的面积;草地的面积;等等,也用面积单位一个一个去量,那可就麻烦了,所以我们要寻找一种更好、更简便的方法来计算面积。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的目的,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把握好教学的起点,抓住生活中的几个场景,引起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

  (二)、自主探究

  师:请同学们大胆的猜测,长方形的面积和什么有关系?

  (学情预设:根据学生对长方形的认识和理解,可能会出现这几种情况:和长有关、和宽有关,和长、宽都有关,和周长有关)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唤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究知识的欲望,也培养了学生大胆探究,敢于猜想的精神)

  (三)、实践探究,合作交流

  师:你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现在就请同学们带上老师温馨的提示踏上探究之旅。

  出示导学提示:

  1、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搭建3个长方形,完成实验记录表。

  2、 仔细观察记录表,你发现了什么?

  3、 尝试用比较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实验过程及实验结论。

  (学情预设:学生在组长的组织下,合理分工,有序地开展实验)

  (设计意图:创设条件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活动中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借助导学提示经过启发,独立思考,讨论,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丛冢提高认知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展示成果,全班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到台前展示实验记录,并发言

  (学情预设:各小组介绍搭建的3个长方形的长、宽、面积各是多少,通过三次实验,发现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对表达流畅,思路清晰的小组给予表扬)

  如:我们组共搭建了3个长方形,第一个长方形的长是3厘米,宽为2厘米,面积是6平方厘米;第二个长方形的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面积是12平方厘米;第三个……通过三次实验,我们发现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

  (五)、解决问题

  1、实践活动

  在我们这间教室里,有很多物体的表面是长方形的,请大家任选一个,先估计它的面积是多少,在量出它的长和宽,计算出它的面积,考考你的眼力,看看估计的和算出的面积是不是较接近。(学生操作活动,并利用长方形面积公式正确计算出它们的面积)

  2、前几天,老师新换了一个办公桌,它的长是14分米,宽是8分米,我想给这张办公桌配一块玻璃,需要买多大的玻璃板呢?

  3、思考题:

  这是一块打碎的玻璃,你能求出它原来的面积是多少吗?说说你的想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巩固新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的价值,既丰富了叙述的生活经验,同时又提高另外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拓展延伸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表面并不是长方形的,如正方形的面积怎样求呢?它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呢?再如三角形,我们怎样可以知道它的面积呢?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在课后研究)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探究,培养探究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七、教学反思

  1、方法比知识更重要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在数学新教学价值观中要求:"方法比知识更重要",本节课教师改变了传统的“传递——接受”式模式,尝试采用"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贯穿“实验-发现-验证”思路,整节课教学过程注重了学习方法,思维方法,探索方法的获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同时也让学生知道这些知识是如何被发现的,结论是如何获得的,体现了“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这一新的教学价值观,这也就是贯彻新课程标准的充分体现。“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来说非常重要。

  2、学会与人分工合作

  本节课通过小组合作,运用不同的实验材料和方法,共同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开放了获取新知的整个教学过程。小组合作学习是指根据学生能力、性格等因素将学生异质分组,以学生学习小组为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开展合作学习,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学习的动力和能力,并达成团体目标。由于小组成员各有其职,且职责分明,因此学生都主动投入;学生的全面互动,也可以弥补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小组合作学习又是以个体学习为基础的,让不同个性、不同学力的学生都能自主地、自发地参加学习和交流,真正提高了每个学生的学习效率,真正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

  通过自主探究,获得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后,教者设计了一些应用性练习,如计算学校操场的面积等,引导学生将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能力。?这个实际生活问题得以解决,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同时又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感性认识。并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学生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

小学悯农教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作图能力,加强学生的空间观念。

  2、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相关知识进行及时检验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掌握按指定度数画角的方法。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了画纸、三角板、量角器、铅笔等学习用品。

  教师准备量角器、三角板、图片。

  教学设计:

  一、兴趣引入。

  教师:(出示由各种角构成的图片),学生欣赏,说观察的感受。

  生活中的这些美丽图案是怎样画出来的?(用各种角。)

  这些角又是怎样画出来的?你想用什么方法来画角?

  引出课题:画角

  二、尝试体验、探究新知。

  师:接下来老师准备了几项活动,希望同学们在实践活动中掌握画角的技能。

  活动1:画出60°的角。

  1、请学生猜一猜一副三角板可以画出哪些角度的角。

  2、引导学生用三角板拼角,用这些角画一些特殊度数的角,说说所拼的角的度数,再用量角器量角验证,小组合作完成。(在这个活动中师只是提出画角的要求,但是学生用什么方法没有限制。)

  3、你用什么方法画出了60°的角?

  学生根据自己的做法回答和演示。

  活动2:画出85°的角。

  1、师:如果要画的不是上面这些特殊角,比如画一个85°的角应该怎么办?

  (这个活动师仍然不提出具体的描画方法要求。学生会在活动中发现用三角板不容易画出这个角,应该使用量角器才能准确的画出这个角。这时引导同学提出:三角板在画角时是有局限性的,不是所有的角都能用三角板精确地画出来。)

  2、学生自己动手画角,可以讨论后再完成。

  活动3:用一副三角板可以画出哪些角?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完成。(两个角组合可以画出15°、30°、45°、60°、75°、105°、90°、135°、150°、120°等角。)

  活动4:画70°,115°的角。

  1、说说你想用什么工具帮助你画出这些角?(用量角器画这两个角。)

  2、学生动手画角。

  3、活动后师及时问,怎样使用量角器画角?

  活动5:归纳总结

  1、先让学生说说画角的方法,再引导学生进行小结。

  (1)先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零刻度线和射线重合。

  (2)在量角器所画角刻度线的地方点一点。

  (3)以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点,再画一条射线。

  2、让学生同桌讨论:画角时,当量角器有两圈刻度时,是看里圈还是看外圈?

  小结:当先画的那条射线是与内圈的零刻度线重合,那么找点时就应该在内圈找所要画的角刻度线;如果先画的那条射线是与外圈的零刻度线重合,那么找点时就应该在外圈找所要画的角刻度线。

  3、用量角器画55度和140度的角,说说画这两个角有什么不同。

  4、初步判断所画的角是否正确。

  学生举例。例如要画一个120度的角,结果画了一个锐角出来,利用角分类来判断就知道是画错了。

  三、巩固练习。

  1、用一副三角板画出75和45度的角。

  2、用量角器画出15、80和165度的角。

  (1)合作交流;

  (2)集体校对。

  3、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出45、135的角,让学生演示其折角的过程。

  板书:

  画角

  (1)先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零刻度线和射线重合。

  (2)在量角器所画角刻度线的地方点一点。

  (3)以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点,再画一条射线。

小学悯农教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把握不同工具材料的特点,运用构图、线条、色彩等元素表现教师的外貌特征与性格。

  2. 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中把握教师的外貌特征;

  (2)在欣赏中了解表现的技能技巧:

  (3)在创作中感受情感表达的愉悦。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学会表达情感,学会感谢恩师。

  教学要点:

  1. 教学重点:

  如何运用不同工具材料表现教师的外貌特征与性格。

  2. 教学难点:

  如何表现学生对教师的感情。

  3. 兴趣点:

  (1)欣赏同龄人的优秀作品;

  (2)用夸张的手法表达自己对教师的印象。

  4. 教学观察点:

  由教师的眼神、嘴巴、脸形、发型所体现的外貌特征。

  作业要求:

  1. 基本要求:

  用手绘图象的手法描绘一个自己喜爱的教师形象。

  2. 较高要求:

  能准确表现出人物的外貌特征,并画出衬托教师个性化及职业特征的背景。

  3. 个性探究:

  大胆地尝试运用不同的造型工具,画出我和老师的故事,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教学活动设计

  1、观察与发现。

  (1)说一说:留给你印象中最深的一位教师的形象特征及你和教师之间难忘、感人的故事。

  (2)想一想:你想怎样描绘你最敬爱的老师?

  2、欣赏与感受(画家作品)

  (1)感觉要素的描述:这幅画中的女教师五官有什么特征?她在干什么?

  (2)形式描述与分析:画面的主要色彩是什么?运用了什么色彩的对比?

  (3)美感与价值判断:你看了这幅画中的女教师后有什么感受?画中的女教师和现实中的女教师相比有什么不同?你觉得这幅画画得好不好?好,为什么?不好,为什么?

  3、创作与评价。

  (1)构思:你所画的教师是教什么的?他(她)的脸型、五官、性格是怎样的?

  (2)构图:画面以头像画还是半身画为表现形式?主要人物与背景道具是怎样安排的?

  (3)评价:自评或互评相结合,比一比谁画的教师形象外貌特征鲜明、画面构图生动、情感表达真切。

小学悯农教学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感受色彩强烈对比带来的视觉美感,深入了解对比色知识;运用强烈的对比色和生动有力的笔触,创作一幅富有动感的画面。

  【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回忆、探究、分析、实践的过程中,掌握对比色知识和使画面产生动感的方法,选择合适的主题进行表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对比强烈的色彩带来的表现力,学习运用对比色创作富有动感的美术作品,激发学习兴趣,并促进对美术学习产生持久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深入理解和运用对比色。

  【难点】

  如何运用对比色创作一幅有动感的作品。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图片,并提出问题: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教师对图片进行去色处理,再次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还会有动的感觉吗?

  教师总结:我们一起来探究色彩“动”起来的秘密,揭示课题《让色彩动起来》。

  环节二:欣赏作品,探究对比色

  (一)对比色的概念

  1、提出问题:什么样的色彩给你欢快、有节奏的感觉?(红色、黄色、绿色等)

  2、出示色相环,引导学生找一找色相环中哪些颜色对比强烈?(红-绿,黄-紫,蓝-橙)

  继续追问:这些色彩在色相环中距离是怎样的?(180°)

  3、讲解对比色的概念:色相环中,每个颜色对面(180度对角)的颜色为对比色。如红-绿、蓝-橙、黄-紫互为对比色。

  (二)感受对比色

  1、作品中的对比色

  多媒体展示《威斯敏斯特大桥》,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问题:这幅作品中,画面色彩给你什么感受?作者运用了哪些色彩?他是如何运用这些色彩进行表现的?

  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总结:画面色彩夸张,充满动感,画家运用了补色以及冷暖差别大的色彩。画面中相邻的颜色都运用强烈对比的色彩,不同冷暖、深浅的色彩交替使用。

  2、生活中的对比色

  我们已经感受了作品中色彩的运用,同样的生活中也存在很多的对比色,那回想生活中存在哪些对比色?

  教师总结:玩具、游乐场、红绿灯、民间彩塑

  环节三:实践练习,运用对比色

  1、提出问题:要想表现一幅具有动感的画面,你认为如何用色最合适?

  教师总结:运用对比色可以使画面更加的明亮鲜艳从而产生动感。

  2、布置作业:创作一幅能让色彩动起来的画。

  3、学生实践,教师巡视辅导。

  环节四:展示评价,分享对比色作品

  1、学生自愿展示作品。

  2、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互评,评价要点:谈谈你表现的内容是什么?主要用了哪些对比色?你是如何表现的?同学们的作品中,你认为谁的画面最活泼、色彩对比最强烈?

  环节五:小结作业

  1、总结回顾对比色的相关知识。

  2、课后作业: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色。

  四、板书设计

小学悯农教学教案 篇8

  【导入】从“外在的言说对象”,转向文本之内,即作者“个人化的言说对象”。

  ◎“鲁殿灵光”是什么意思?

  ◎什么叫悲剧呀?

  ◎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写到的“被毁灭”的“有价值的东西”是什么?

  ◎这篇课文写到的这个被毁灭了的藤萝,其“价值”在哪儿呢?它有什么“价值”呢?

  【环节一】从文内的描述对象,转向作者所抒之情,即作者“独特的情感认知”。

  1.关于第8段

  ◎课文中集中描写藤萝的是哪一段?

  ◎你们喜欢“这一棵”藤萝吗?

  ◎那你们看作者喜欢吗?

  ◎你从哪里看出来作者也是喜欢的?

  ◎你从哪里可以看出作者很快乐?

  ◎那么,同学们还可以从哪里感受到这种快乐呢?

  ◎“大有直上青云之概”,“颇有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意味”,你们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的心情吗?

  ◎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引用了古诗句,就表达了作者的快乐、开心呢?

  2.关于第ll段

  ◎其中直接写藤萝的“被毁灭”的是哪一段?

  ◎我们今天读他的文章,我们能理解他的痛苦吗?我们能理解他心中的情感吗?

  【环节二】从作者的直接抒发,转向“个性化的言语表达”,体会情感的细腻处。

  ◎那么,我们怎么样体贴作者之心呢?

  1.找作者直接的陈述

  ◎你们看课文ll段到l5段,把有“我”的句子找出来。请同学们把这28句中有心理 动词的句子划出来。

  2.要看它的话外之音,言外之意

  ◎你们来读一下课文的第15段,你们看看这一段是什么样的语气语调,你觉得这个语 气语调有什么特点,你从这样的语气语调中感受到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同学们把自己的感觉填到这张表上:语气语调给你的整体感觉。你从这种语气语调体会到作者的情感。

  ◎你觉得这是一种什么语气语调?

  ◎其实,这篇课文后半部分,有好几个地方都有点无奈的味道。你们看看,还有哪里?

小学悯农教学教案 篇9

  一、激趣引入,复习旧知

  1、根据已知条件解答问题。

  电脑演示一位学生边走边唱上学的情景。

  “我是小小读书郎,蹦蹦跳跳上学忙。每分要走70米,4分才能到学堂。”

  学生提出问题:“你知道我家到学校有多远吗?”

  2、学生口答列式:70×4=280(米)。

  复习“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的数量关系。

  (板书:速度 时间 路程)

  二、揭示特征,化解难点

  1、想想,说说

  电脑演示两个学生同时上学在校门口相遇的情景,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相遇问题”的特征。

  ①两个学生是怎么上学的?

  (板书:同时 相对 相遇)

  ②“相遇”的意思懂吗?请两个学生上台合作表演一下。

  2、填填,议议

  ①介绍人物及行走的速度和时间。

  小明每分走70米,小芳每分走60米,有一天,他们约好,从家里同时出发,对而行,3分钟后恰好在校门口相遇。

  ②分组合作,完成以下表格:

  比一比,看哪个组填得又对又快?

  走的时间

  小明走的路程(米)

  小芳走的路程(米)

  两人所走路程的和(米)

  1分

  2分

  3分

  ③分组汇报表中所填数据。

  走的时间

  小明走的路程(米)

  小芳走的路程(米)

  两人所走路程的和(米)

  1分

  70

  60

  130

  2分

  140

  120

  260

  3分

  210

  180

  390

  ④采取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提问,教师回答;学生提问,学生回答的式,分析表中数据,加深对“相遇问题”特征的理解,并初步感知相遇问题数量间的关系,渗透两种解法。

  “130米是什么?”——表示两人每分所走的路程和即“速度和”(板书:速度和)

  “260米是怎么得来的?”——渗透两种方法即:140+120,130×2。同时说“2分”是“相遇时间”。(板书:相遇时间)

  “390米是怎么得到的?”——强调两种方法,即把各自的路程相加210+180);用速度和乘相遇时间(130×3)。

  “390米表示什么?”——两人3分钟所走路程的和,实际上就是两家之间的离。

  三、解答例题,理清思路

  1、尝试例5(稍做改动)。弄清数量关系,理清解题思路,掌握两种解法。

  ①将上题中“同时行3分钟”改成“同时行4分钟”,其余条件不变,仍然求两家相距多远?”学生读题后尝试练习。

  ②评讲板演,理清解题思路,概括两种方法。

  先求两人4分钟各走多少米。

  ⑴分步列式解答 70×4=280(米)

  60×4=240(米)

  280+240=520(米)

  ⑵综合列式解答 70×4+60×4

  =280+240

  =520(米)

  先求两人1分钟一共走多少米。

  ⑴分步列式解答 70+60=130(米)

  130×4=520(米)

  ⑵综合列式解答(70+60)×4

  =130×4

  =520(米)

  2、质疑小结,揭示课题。

  ①想一想,这两种解法有什么联系?

  ②概括“相遇问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

  ③揭示课题。

  这两种解法都是利用速度×时间=路程这一数量关系式。不过,第一种方法是用各自的速度乘各自的时间,得出各自的路程,然后相加求和;第二种方法用速度和乘相同的时间。象这样两人分别从两家同时出发,相对而行,结果遇的问题,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主要内容——“相遇问题”(板书:相遇问题),决这样的问题可以用两种方法。

小学悯农教学教案 篇10

  课题名称《认识钟表》

  移秀兰 溱潼中心小学

  一、概述

  ·小学数学一年级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84、85页一课时 · 认识时针、分针、整时、大约几时 · 认识钟表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

  2、过程与方法: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按时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单元在学生掌握20以内数的基础上,联系日常生活的需要认识钟表面上的整时和接近整时。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既熟悉又陌生。有些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识钟表的经验,但他们认时间、看钟表的方法是零碎的、不具体的;也有些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时间观念差,对钟表的知识感到陌生。这就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提升、概括科学地认识钟表的方法,同时,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设计理念:设计本课时力求把新的教学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整堂课都以学生自主探究和活动为主,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亲自体验,认识钟表。拟在本课教学中体现以下几点: (一)知识呈现生活化:“数学的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程理念之一。新知从生活中自然导出,使学生初步感知“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使数学课堂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

  (二)学生学习自主化: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认识钟表面、认识整时刻、判断大约几时等,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在充分的动口、动手、动脑的探索过程中自主获得。

  (三)学习过程活动化:新课程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方式,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激起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与欲望,使学生总能处于一种新奇、兴奋、快乐的活动氛围中,亲自实践,大胆探索。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学准备:课件,钟面模型等。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滴嗒滴嗒,滴嗒滴嗒??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

  什么时候睡)。师:猜猜它是谁?

  教师通过猜谜语,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兴奋感,营造了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气氛。 2、课件出示一些漂亮的钟,教师提问:你们喜欢它们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揭示课题:是啊,钟表不仅外型漂亮,还可以告诉我们时间,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钟表的知识。

  (二)动手操作,交流,探究知识 1、认识钟表

  设计这一环节时,我注重给学生提供观察与思考,发现与表达的空间,注重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机会,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先让学生观察钟面,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然后小组交流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教师板书:时针 分针 12个数 2、教学整时

  这一环节在教学形式上应重视学生的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有机结合,因此在课堂中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使每个学生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思维拓展空间。

  出示3时的钟面,让学生说说表示的是是什么时刻?你是怎么知道的?

  再出示1时、4时、6时的钟面,让学生说说是什么时刻,然后再提问:1时、4时、6时的钟面上,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分针都指着什么数?你能用一句话说说看整时的方法吗?

  小组讨论看整时的方法,通过讨论发现学生个性化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连一连:学生口头回答钟面时间,巩固看整时的方法

  说一说:将整时融入小明一天的作息时间里,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将钟表知识与实际生活自然地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大约几时

  出示7时、7时不到和刚过7时三个钟面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三个钟面的时间

  小结:一个是7时不到,一个是刚过7时,我们把它们都叫做大约7时 师追问:这两个都是大约7时,有什么不同呢? 生:一个是7时未到,一个是刚过7时 说一说:让学生说出钟面上大约是几时 (三)巩固练习

  1.画一画:先让学生通过观察判断出缺少的是时针还是分针,再借助直尺画出钟面上缺少的针,这里还要提醒学生注意画时针和分针的区别。

  2.掌握用上午、下午这些词语表示时间

  这一环节通过让学生发现、思考、讨论有挑战性的问题,了解时针每天要在钟面上走两

  圈,所以一天要走两个10时,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出示两幅表示10时的图,让学生观察,看能提出什么问题?通过观察学生发现两个都是10时,但不一样,一个是上午10时,一个是晚上10时。

  提问:一天有几个8时,几个9时?

  3.拨一拨:学生在钟面上拨出自己起床和睡觉的时间,然后同桌的同学说一说,要求说完整。教学这一环节时,教师顺势教育学生要合理安排好自己的作息时间,养成按时起床按时睡觉的好习惯。

  4.说一说: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一天是怎样安排的?

  根据儿童的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如几时起床,几时睡觉,丰富了学生对时间的感性认识,使学生 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学生对时间的观念,联系了学生生活实际,突出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全课小结。

  教学内容与

  教师的活动

  媒体的运用

  学生的活动

  教师进行逻辑选择

  七、教学评价设计

  本节课利用多媒体组织教学,有效突出了重点,分解了难点;多媒体介入了学生感兴趣的钟面,激起了学生说的欲望。课堂效果显示学生能较灵活地运用自己小结出的方法进行练习。课后反馈反映出学生通过语言项目的学习,对认识钟表已经基本理解,包括认识整时和大约几时大多数学生掌握良好,由练习反馈也可知。

  八、帮助和总结

  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引导学生如何更有效地学习新知,尽可能将学生的学习效率最优化;同时教师还需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如借助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比较、总结,从而更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知。

小学悯农教学教案 篇11

  不得不承认,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有的教师教学生写作文,想了不少的办法,但是作文教学总是徘徊不前;也有的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想了一些办法,但是由于办法不得法而中途放弃;还有的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善于借鉴别人成功的教学经验,善于将自己作文教学中的那些陈旧的作文教学方法进行大胆的淘汰,从而推陈出新,使自己的作文教学事半功倍。这就应了人们常说的一句话:观念决定方向、观念指导行动、观念预示结果。经过长期的作文教学探讨、总结,以下内容能有效地检查我们的作文教学观念状况:

  1、课前设计。

  A、重要。B、有点重要。C、不重要

  (理解链接:课前教学设计其实是非常重要的,善于探索的教师就知道,有效的课前作文教学设计不仅能很好的指导作文教学,而且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一些教学不是这样,教师走进教室了还不知道作文教学从何处着手。)

  2、编写教案。

  A、认真设想。B、按常规行事。C、不予以安排。

  (理解链接:教案是教师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它对于教学目标的确定、重难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学过程的设计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要说完成学校规定的工作任务是很简单的,但是对于作文教学的成效是没有价值的。)

  3、情境创设。

  A、根据实际设想。B、到时再说。C、没必要。

  (理解链接:有效的情境创设能使作文课堂教学变得生动、形象,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时时处于兴奋状态,从而大面积的提高作文教学效率。那些死气沉沉,学生时时处于疲劳状态的课,其实稍加分析就知道基本没有很好的教学情境创设。)

  4、课件制作。

  A、因地制宜准备。B、想制作但没条件。C、制作与否不重要。

  5、范文应用。

  A、可用但要有度。B、用了就是好。C、没那么想。

  6、教师写作。

  A、身体力行。B、想写但没必要。C、不写也能教作文。

  7、看讲座、资料。

  A、总是经常进行。B、领导安排就看。C、根本没作用。

  8、知识积累。

  A、想方设法。B、教作文时再说。C、不重要。

  9、方法传授。

  A、捕捉时机进行。B、让学生去积累。C、让学生自由发展。

  10、作文全面性。

  A、面向全体学生。B、面向中上等生。C、看情况。

  11、改作文。

  A、学生与教师批改相结合。B、想让学生改但不放心。C、教师包办。

  12、讲评作文。

  A、点面结合、触类旁通。B、抓好作文让学生仿写。C、根本不进行。

  13、善后处理。

  A、非常有必要。B、有时进行。C、置之不理。

  14、教学反思。

  A、每次必作。B、按学校要求。C、没作用。

  15、对于好作文。

  A、发挥引领作用。B、让大家学习。C、用以批评差生。

  16、对差的习作。

  A、发现优点进行表扬。B、不管倒好。C、训斥。

  想了解更多小学教案网的资讯,请访问: 小学教案

本文来源:https://www.liuxuequn.com/a/4614484.html
延伸阅读
关于小学教师教案模板(篇1)在教师招聘考试中,教学设计是试讲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个好的试讲离不开一篇好的教学设计,然而,在实际备考过程中,许多考生对教学设计感到很迷茫,不知道如何下手
2023-02-04
2023小学数学教案设计篇1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设计:逛超市活动目标1、体验数学操作的乐趣。2、操作活动中5以内的数数。3、学习按数量取物。活动准备塑料盘(红、黄、白),三种积木,红
2023-02-04
下面是留学群为你精心整理的“最新小学教案的标准格式”。教师是火种,点燃了学生的心灵之火,在上课前,老师应该提前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老师良好教学工作的基础。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喜
2023-02-04
教师必须以身作则,将自己视作学生的榜样。在每一次上课前,老师都需要提前把教案准备好。教案能使教师从容掌握教学速度,合理安排每个环节所需时间,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如何写出生动形象的教案
2023-02-04
小学科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过程与方法: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对比实验、严格控制实验
2023-02-04
俗话说,吐尽心中万缕丝,奉献人生无限爱。老师在上课之前一般是会准备好教案的,教案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以往经验式教学的不足。您知道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以下“最新小学体育立定跳远教案”
2023-01-18
跟随一名优秀的老师,是众多学子的幸福,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每位老师都必然要撰写好教案。教案可以帮助老师明确上课的重难点,优秀的教案怎么样去写呢?你可以读一下留学群整理的小学体育
2022-12-20
跟随一名优秀的老师,是众多学子的幸福,身为教师为了上好课,要学会编写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师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你是不是在找与教案有关的资料呢?小编花时间专门编辑了小学语文西师版
2022-12-21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桃李芬芳,其乐亦融融。作为一名教师,可能需要时常进行教案的编写工作,教案的编写要以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如何寻找一些比较优质的教案?经过收集并整理
2022-12-23
关于小学思想品德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道公共生活需要良好秩序来维护,初步形成规则意识。2.明确构建有序和谐的公共生活人人有责,积极参与公共生活。3.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社会现象
2023-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