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圣贤之言学也,咸以躬行实践为先。当我们要向领导汇报工作时,报告与我们更加密不可分。报告体现了我们对工作的态度,每个职场人都需要重视。那么,写报告真的较难吗?经过收集并整理,栏目小编为你呈上北京实习报告,相信你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北京实习报告(篇1)
我是一名刚踏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20xx年毕业于桂林工学院勘查技术与工程(物探)专业,毕业后就职于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七一一总队地勘院物化探项目组。到20__年7月工作已满一年,在这短暂的一年时间里我学到了许多学校里无法学到的知识,开阔了眼界,提高了专业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
在这一年之中,我参加了徐家沟南部铁矿磁法测量1平方公里,金子山对传湾铜矿、金洞子、红岩山激电测井5口,陶家沟金矿充电测量0.5平方公里(充电激发激化法已完成),也参加了雪花太坪铅锌矿以及徐家沟南部激电物探成果编写等工作。
我是学物探专业,也就是地球物理勘探。在学校只学习了一些理论知识,实践的机会很少,工地是我学习和实践的好地方。到工地后发现以前在学校学的理论知识太肤浅,实践起来十分困难,在工地我就向师傅虚心的请教,有不明白的地方我就问,经过一年的工作实践,增加了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把理论和实践很好的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先后系统地学习了磁法、激电、充电、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虚心向老师傅学习,注重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和吸收教训,很快就适应了工作,努力完成自己的工作。
以前听说物化探干活累,工人十分辛苦,来到地勘院后感受到了工人们的辛苦,物化探师傅们就用四个特别来形容,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干活、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忍耐。前辈们一年四季在外施工,照顾不了自己的父母、妻子和孩子,他们任劳任怨地工作,从来没有一句怨言,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我必须学习的。在和前辈的交流中我学会了怎样面对困难,怎样做人,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一年的工作和学习我感到作为一名技术人员必须要细心、认真,作好每一步工作,对野外数据采集以及处理等流程要熟悉,对图纸要熟悉,对规范更要熟悉,还要继续学习和工程相关、和专业相关的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
北京实习报告(篇2)
今年暑假,我有幸来到《北京晚报》热线部,进行为期三周的专业实习。在这宝贵的三周时间里,我不仅对专业知识有了更为深刻地了解,同时也学到课本外的实践经验。这些收获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使我受益匪浅。
第一天到报社时,我心里七上八下的,看着大家忙碌的身影,完全不知该从哪里下手。负责带我的小彦老师给我介绍了部门的大体情况,采访的具体流程以及新闻需要注意的基本事项。第一天,老师没有带我采访,而是让我在阅览室阅读报纸。说实话,以前看报纸往往只是看个热闹,根本没有意识去观察新闻的思路和写法。
从第二天起,我就跟着小彦老师开始了紧张而忙碌的采访。一旦接到新闻线索,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要立刻奔赴现场。用老师的话讲,就是一台不分昼夜时刻待命的机器。我所在热线部的主要采访任务是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新闻。在这20多天里,我随老师深入北京大街小巷,跑遍了大半个北京城。无论风吹日晒,哪里有新闻,哪里就有我们的脚印。我是一个比较娇气的女孩,平时出门打伞,下雨打车。但是在采访期间,我明白是来不及顾及这些的。随着我渐渐融入工作,这些也在不知不觉中被忽略了。我们一般的工作流程是上午在报社接热线电话,下午出去采访,晚上回家写稿。任务多时,稿子往往不止一个,回家后常常要写到深夜。这也让我深深体会到的生活并非像想象中那么浪漫,不仅是无冕,更是一个肩负重大使命的职业群体。
新闻容易忽略一些事实细节,而恰恰是这些细节比如人物,时间,地点等必须要精确。刚开始采访时,自己总不注意,人名地名没有留心去反复核实。在老师的嘱咐下,我知道了这些看似细枝末节的小事其实是新闻中最重要的。一个错误的人名甚至会影响整个新闻的真实性。另外,新闻中每一个字,每一个称谓都要准确具体。比如,在一次城市雕塑的采访稿中,负责管理城市雕塑的部门我用了城管部门这个称谓。主任在审稿时指出这个称谓过于笼统,让我打电话再次确认。确认之后城管部门变成了**街道办事处城管指挥中心。主任告诉我,越是这种责任单位,名称越要具体,绝不能出丝毫的差错。
在和老师采访的过程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无论走到哪里,老师总能细心留意身边的细节。记得在采访盲人老人为簋街制作忙问地图时,我观察到的是两位老人半小时完成一份、因此,我从老人效率高的角度采写。然而,老师告诉我,她粗略掐表算了一下,一份盲文地图上的地名只有40来字,半个小时意味着老人平均扎一个盲文需要将近一分钟的时间,这是非常不容易的。这让我明白采访时不仅要观察,还要细心。
北京实习报告(篇3)
一、规模立意
北京园博园为第九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的举办地,位于北京西南部丰台区境内永定河畔绿色生态发展带一线,总面积267公顷,东临永定河新右堤,西至鹰山公园,南起梅市口路,北至莲石西路,依托永定河道,与卢沟桥遥相呼应,历史文化氛围浓郁,地形多变,山水相依,颇具特色。
二、空间布局特点
北京园博园体现了“一轴、两点、三带、五园”的空间布局。一轴即贯穿东西的园博轴;两点即园林博物馆与锦绣谷;三带即三条从“中关村科技园丰台园西区”延伸至园博园中的绿色景观走廊;五园即不同特色的五大核心展区,分别是:传统展园、现代展园、创意展园、生态展园和国际展园。
北京园博园将建设国内首座融多种科技手段于一体的中国园林博物馆,集中展示我国园林事业取得的新成就,展示园林艺术全貌和发展的平台。北京园博园的建设将采用不同方式,增强互动性和参与性,向全社会推广绿色生态环保理念,展现节能环保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和再生水、太阳能、风能等低碳环保技术的科学、合理利用,也将成为北京园博园的一个亮点。
三、主要景区
主展馆
北京园博会主展馆占地3.2公顷,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作为园博园核心区的主建筑,主要用于展示国内外造园艺术以及园林绿化新技术、新材料、新成果,展示奇石、插花、盆景等各类园林艺术作品。展会期间是组织高层论坛、学术研讨、技术与商贸交流、特色文化艺术展示、展演等系列活动的主场地,同时承担园博会的室内展览中心、会议中心、新闻中心、接待服务中心等功能。
建筑设计以北京市市花“月季”为原型,配以现代设计理念加以提升抽象。方案名为“生命之源”,以跨度75米的主展厅为源起,螺旋状地生长、传播、辐射,最终融于园区的景观之中。渐次绽开的构造和起伏变化的天际线赋予了建筑丰富的表情,宛如一朵花姿绰约的月季花盛开在丛林之间。设计上,采用多项节能环保技术,贯彻了“绿色低碳”的理念,力争降低日后运营费用,实现建筑的可持续运转。
永定塔
永定塔矗立在园博园内的鹰山之上,地上建筑面积约8000平方米,建成后将用于永定河历史文化展览,是北京地区最高的民族风格仿古高塔。 永定塔外观为辽金风格的木塔,古风古韵,塔身高度69.7米,设有两部观光电梯,将成为北京园博会的重要景观,游客登高远眺,可将园博园全貌尽收眼底。永定塔为九层,平面为八边形,塔院为正
四边形。永定塔的这组数字由“四、八、九”组成,“九”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最大的阳数数字,它代表着无穷无尽,另外“九”的谐音同“久”,寓意园博会喜迎四面八方宾朋,伟大祖国长治久安。
锦绣谷
锦绣谷原为永定河河床的一部分,曾作为采砂场,后成为建筑垃圾填埋场,至园博会筹建仍留有一个面积为10公顷,深达30米的大沙坑。设计师利用既有地形,将现状垃圾填埋场改造为下沉式景观花园,取传统的“燕京八景”之精髓,内设有燕台大观、风篁清听、云台叠翠、云飞霞起、绿屿花洲、林天霞影、采芳云径等景区和大型山石叠水、花卉瀑布等景观,成为北京园博会生态修复的新亮点,完美诠释“化腐朽为神奇”的生态理念。
北京实习报告(篇4)
实习路线:逸夫二楼-燕南园-北大西门-蔚秀园-承泽园-海淀公园-六郎庄-北京城市绿化隔离带-京密引水渠-颐和园南如意门-昆明湖南岸-颐和园北岸-颐和园东宫门-万寿山北坡主要内容:
一.关于尊重自然:就实习路途中所遇到的植被情况进行分析
二.关于改造:就京密引水渠和海淀公园改造后群众的反响进行分析
三.关于管理:就燕南园、蔚秀园颐和园的管理进行分析
四.关于调查方法和问题:总结
200x年4月6日,李迪华老师带领我们选修城市生态学课程的同学,进行了本学期第一次教学实习,北京生态实习报告。本次实习首先在校内进行观察,然后从东门出发,经蔚秀园、海淀公园、六郎庄到达颐和园。途中,我们不仅见到了北大附近密集的居民区这些典型的城市元素,而且也经过了四环绿化隔离带等自然氛围浓厚的地区,这样,我们既可以亲身体验城市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差异与协调的共存,又可以通过采访来了解城市中生活的居民对周围生态环境的看法。另外,本次实习途经很多近些年发生巨大改变的地区,根据老师的讲解和我们对周围居民的采访以及亲自观察,加以对比思考,我们也更容易发现目前城市生态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城市居民更喜欢什么样的居住环境、周边环境。我想这些对将来从事规划师职业的我们来说,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在行进过程中,有许多平时经常见到的事物,在实习这种特殊的情况下,却突然间引起了我的很多感想,下面,就按照行进路线谈一下本次实习中我的感想。一.关于尊重自然
首先,是图书馆东北角的那片三角状草坪,虽然面积并不大,但是依地形自然而成的不太规则的形状——类三角形——却使它让我心头一震。在人工草坪刚刚兴起时,偶尔见到一、二块整齐的绿茵,还觉得有点赏心悦目,毕竟,少见的规则形状让人看了有一定的兴奋感。然而,当所有的设计师都企图用这种简单的方式博取人们的这种兴奋感、而使这种绿茵“雨后春笋”般的建设起来时,人们的这种兴奋感却被单调感和厌烦感所替代。(图)类三角形草坪(a)的确,现在的绿地,基本都是刻意追求的正方形、圆形或者非常规则的多边形,我很难想到除了单调以外的词语来加以形容,于是我不禁想问:真的只有规则这一种选择么?不可否认,整齐的绿地让现代化的城市更添亮彩,规则的形状让城市更有秩序,钟爱这种绿地的人也有一定数量,因此,在市中心,特别是在繁华的商业区、政府机构的所在地,建设几个整齐的草坪能够把城市景观点缀得更好。但是,一旦这一理念不加控制,使所有的草坪都变成了这样一个形状,上面所说的单调就来了。另外,现代社会紧张的生活节奏下人们绷紧的神经也需要大自然来调节,处处受到约束的思想也会渴望自由和灵活,然而“规则”在这种情况下是完全起不到作用的。所以,我觉得,在普通的地区,特别是以生活为主要活动的居民区,并不需要把大量的草坪“格式化”,只要把空闲出来的土地加以规划,种上草籽,由居民自觉维护就可以了,这样才能让自然化最大程度的接近人类。
在这个问题中体现出的理念主要是以自然为本,不应过分强调人类的因素,更不应该把人的意志强加给自然,因为有时,人类并不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恰恰大自然认可的才是人类所需要的。(图)野外植被的旺盛生长(1)这一点在燕南园体现的很好。当我进入燕南园时,第一感觉这里像是一片农庄。这里的植被大部分是自然所成,而且随便找个地方蹲下观察便可以找到很多叫不出名字的植物,因此在这里我可以学到很多,而且这样的植物分布才能体现出大自然的意愿:譬如,车前草总是分布在路两旁人们走过的地方附近,这一自然规则恐怕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才能体现,实习报告《北京生态实习报告》。而一些种在别墅前花园里的植物,虽然是人为栽种的,可是却与自然结合一体,看不出一点矫作的痕迹。(图)燕南园初春的植被(2)当时我想,为什么同是在北大校内,唯有燕南园内的植物不用任何人工浇灌就可以旺盛的生长呢?联系了晚些时候到达的绿化隔离带我才想清楚了其中原由。(图)绿化隔离带(e)为什么绿化隔离带的护坡刚建成不久没有任何的人为干预就长满了各种植物呢?原因就是,它是靠自然播种、自然灌溉、自然生长所得的天然植被,它的植物种类、生长规模都是经过自然选择,确实是最适合于当地的自然环境,而且植物的验替次序也是按照灰藜、苋菜等先锋植物——即生命力顽强的一年生植物到多年生植物的,既然我们让大自然自己进行选择,它自然会选择那些最适合本身发展的植物、那些最适合于当地的自然环境了。这也正是燕南园植被繁茂生长的秘密所在,正因为燕南园没有人进行所谓的“植被管理”,它才成了自然的宠儿,生发出一片永远自然的绿色。
在这里我不禁联想到了实际生活中,我们城市绿地所用的植被,全部是依照人类的意愿所选定,完全没有把自然放在眼里,最直观最典型的应当数在北京这种极度缺水的城市中种植耗水量极大的草皮的做法。结果呢?不仅草皮奄奄一息,丝毫没有改善环境,还白白浪费了大量资金。(图)自然植被的魅力(3)可是,如果我们仔细想想,这样的事情还少么,除了植被方面的例子,又有多少是人类偏要违背自然规律办事呢?城市生态要改善,不是只需要资金的支持,只有学会依自然规律做事,向自然靠拢,我们所营造的生态环境才可能长久的保持不衰。二.关于改造
路过许多经过改造的地方,譬如海淀公园、京密引水渠,均是在近年经过较大的改造工程,通过对附近居民的采访,我得知了他们对这些改造工程的认可程度。
京密引水渠经过多年逐段改造,现在已经初见成效。工程的原始目标是减少水渠的渗漏使北京地区的输水成本进一步降低,据资料称:“完成京密引水渠40公里的节水技术改造,每年可以减少渗漏损失1000万立方米。”可以说,原始目标已经达到。而且同时,水渠的改造,又带来了极大的生态效益,沿岸的生态环境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我采访了两个散步的老人,他们都是手持一部收音机在渠边悠闲的散步,当我问道他们对水渠改造有什么感想时,他们都说,经过改造,渠水比几年前更加清澈了,而且周边的环境也好多了,周围的老人每天散步时看着周围的景色,心情都很舒畅,而且孩子也都在周围嬉戏,有时,爷爷带着孙子散步,看着孙子在平整的路面上跑来跑去,他们感到很高兴。而且听说这项工程每年能够节约大量的资金,他们更认为工程好处很多。但是,他们也指出,看到水中的水草越来越少,他们感觉不太舒服,他们说,总是感到水渠改造带走了什么。望着老人远去的背影,我不禁想到,如果在人工化改造水渠的同时我们能保持最根本的自然原貌,那么这些怀旧的'老人便不会有这些失落感了,当然,后代人也便能知道京密引水渠改造前的自然原貌了。(图)改造后的京密引水渠(b、c)而当这个问题问到孩子,他们则是完全的肯定水渠,他们说平时可以在渠边玩耍,可以捉鱼。有一个农村来北京的孩子,当我们问他是否想家时,他说:“我特别想家乡的山,树特别多,一棵挨一棵,还有松鼠,有小蛇,我还抓过一只松鼠,特别好玩儿。”不过,当我们问他是否想从北京回家时,他又说:“不想走,我觉着北京也好,有高楼大厦,有汽车……”看来,孩子们既需要城市的现代化,又绝不可远离自然的和谐。我们在把城市建设得越来越现代化的同时,绝对不能不进行自然景观的保护。只有让自然存在于现代化的每个角落,我们的城市改造才可以称得上成功。(图)海淀公园的儿童娱乐区(d)而距离北京大学较近的海淀公园的改造则是另一种思想。它侧重的是直接面向居民需求方面的发展。经过改造的海淀公园拥有大量的绿地,使得整个公园区的空气从早到晚都能够保持清新,一位老年人在接受采访时说道:“我一年四季都来这里晨练,晚上吃完饭也常过来溜达,就是觉得这儿的空气特别好,多呆一会儿,心里更舒坦。”除了绿地,公园的其他硬件也十分齐全。特别是健身娱乐设施,更是能适应每一个人群的需要。其中有面向孩子的儿童娱乐区,有面向老人的老年健身区,还有专门为残疾人设计的残疾人康复区。而儿童娱乐区的地面更是在改造后,由水泥板改为了软泡沫型,使这一区域更加安全,更加适合儿童这一特殊人群。一位带孩子来玩的阿姨说:“海淀公园改的挺好,原来孩子玩的时候,我总不放心,得在旁边一直盯着,现在好多了,只要他不爬高,我基本不用*心。公园里空气也不错,冬天最冷的时候,我也每天带孩子来这一趟。”她还表示,虽然家里没有残疾人,可是,她认为增加残疾人康复区非常必要,她觉得这样才能体现出社会对残疾人的关怀,更能让他们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
我认为,无论哪种性质的改造都要以人为本,处处体现人的需要,这样的改造才是成功的。三.关于管理
在实习中我发现有许多在我看来生态环境很好的地方居住的居民对那里的环境并不是很满意,在我仔细询问之后才知道在过去,那里的环境其实更好,由于管理不善才下落到现在的水平。既然建设了很好的生态环境,投入的资金一定不少,但是,管理者却忽视了建设之后的管理工作,使得用大比资金建设起来的良好环境,因花费较少的管理维护不周而大幅恶化。譬如我在前边曾经盛赞的燕南园和蔚秀园里便有几位老人对社区的管理工作表示不能满意,有一位大爷便感慨的说:“我还没退休的时候,这儿的环境真是不错,本想退休之后在这享清福,没想到这的人越来越多,管理又跟不上,现在真想倒退几年呀!”
建设当然重要,但如果没有配套的管理手段,即便建设得再好,还最终会变回原样甚至更糟。
颐和园的管理者使我想到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古人为我们在山上留下的保持水土阶地,其实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遗产,但是,管理者却只为了游人眼睛的一丝快感就将这宝贵的遗产全部铲平,而后又种上了极不适合北京这种干旱气候生长的草皮。且不论维护草皮所需的铺设水管和运水灌溉的成本、水土流失造成的生态破坏、草皮与山上乔木无法共存的矛盾,单是铲平阶地这一项,就使现在的颐和园离真实的颐和园又远了一步,古人的许多杰作正是被这样一些自以为是的管理者摧残掉的。
我觉得,管理者,特别是这种
北京实习报告(篇5)
实习路线:逸夫二楼-燕南园-北大西门-蔚秀园-承泽园-海淀公园-六郎庄-北京城市绿化隔离带-京密引水渠-颐和园南如意门-昆明湖南岸-颐和园北岸-颐和园东宫门-万寿山北坡主要内容:
一.关于尊重自然:就实习路途中所遇到的植被情况进行分析
二.关于改造:就京密引水渠和海淀公园改造后群众的反响进行分析
三.关于管理:就燕南园、蔚秀园颐和园的管理进行分析
四.关于调查方法和问题:
总结
20xx年4月6日,李迪华老师带领我们选修城市生态学课程的同学,进行了本学期第一次教学实习。本次实习首先在校内进行观察,然后从东门出发,经蔚秀园、海淀公园、六郎庄到达颐和园。途中,我们不仅见到了北大附近密集的居民区这些典型的城市元素,而且也经过了四环绿化隔离带等自然氛围浓厚的地区,这样,我们既可以亲身体验城市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差异与协调的共存,又可以通过采访来了解城市中生活的居民对周围生态环境的看法。另外,本次实习途经很多近些年发生巨大改变的地区,根据老师的讲解和我们对周围居民的采访以及亲自观察,加以对比思考,我们也更容易发现目前城市生态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城市居民更喜欢什么样的居住环境、周边环境。我想这些对将来从事规划师职业的我们来说,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在行进过程中,有许多平时经常见到的事物,在实习这种特殊的情况下,却突然间引起了我的很多感想,下面,就按照行进路线谈一下本次实习中我的感想。
一.关于尊重自然
首先,是图书馆东北角的那片三角状草坪,虽然面积并不大,但是依地形自然而成的不太规则的形状——类三角形——却使它让我心头一震。在人工草坪刚刚兴起时,偶尔见到一、二块整齐的绿茵,还觉得有点赏心悦目,毕竟,少见的规则形状让人看了有一定的兴奋感。然而,当所有的设计师都企图用这种简单的方式博取人们的这种兴奋感、而使这种绿茵“雨后春笋”般的建设起来时,人们的这种兴奋感却被单调感和厌烦感所替代。(图)类三角形草坪(a)的确,现在的绿地,基本都是刻意追求的正方形、圆形或者非常规则的多边形,我很难想到除了单调以外的词语来加以形容,于是我不禁想问:真的只有规则这一种选择么?不可否认,整齐的绿地让现代化的城市更添亮彩,规则的形状让城市更有秩序,钟爱这种绿地的人也有一定数量,因此,在市中心,特别是在繁华的商业区、政府机构的所在地,建设几个整齐的草坪能够把城市景观点缀得更好。但是,一旦这一理念不加控制,使所有的草坪都变成了这样一个形状,上面所说的单调就来了。另外,现代社会紧张的生活节奏下人们绷紧的神经也需要大自然来调节,处处受到约束的思想也会渴望自由和灵活,然而“规则”在这种情况下是完全起不到作用的。所以,我觉得,在普通的地区,特别是以生活为主要活动的居民区,并不需要把大量的草坪“格式化”,只要把空闲出来的土地加以规划,种上草籽,由居民自觉维护就可以了,这样才能让自然化最大程度的接近人类。
在这个问题中体现出的理念主要是以自然为本,不应过分强调人类的因素,更不应该把人的意志强加给自然,因为有时,人类并不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恰恰大自然认可的才是人类所需要的。(图)野外植被的旺盛生长
(1)这一点在燕南园体现的很好。当我进入燕南园时,第一感觉这里像是一片农庄。这里的植被大部分是自然所成,而且随便找个地方蹲下观察便可以找到很多叫不出名字的植物,因此在这里我可以学到很多,而且这样的植物分布才能体现出大自然的意愿:譬如,车前草总是分布在路两旁人们走过的地方附近,这一自然规则恐怕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才能体现。而一些种在别墅前花园里的植物,虽然是人为栽种的,可是却与自然结合一体,看不出一点矫作的痕迹。(图)燕南园初春的植被
(2)当时我想,为什么同是在北大校内,唯有燕南园内的植物不用任何人工浇灌就可以旺盛的生长呢?联系了晚些时候到达的绿化隔离带我才想清楚了其中原由。(图)绿化隔离带(e)为什么绿化隔离带的护坡刚建成不久没有任何的人为干预就长满了各种植物呢?原因就是,它是靠自然播种、自然灌溉、自然生长所得的天然植被,它的植物种类、生长规模都是经过自然选择,确实是最适合于当地的自然环境,而且植物的验替次序也是按照灰藜、苋菜等先锋植物——即生命力顽强的一年生植物到多年生植物的,既然我们让大自然自己进行选择,它自然会选择那些最适合本身发展的植物、那些最适合于当地的自然环境了。这也正是燕南园植被繁茂生长的秘密所在,正因为燕南园没有人进行所谓的“植被管理”,它才成了自然的宠儿,生发出一片永远自然的绿色。在这里我不禁联想到了实际生活中,我们城市绿地所用的植被,全部是依照人类的意愿所选定,完全没有把自然放在眼里,最直观最典型的应当数在北京这种极度缺水的城市中种植耗水量极大的草皮的做法。结果呢?不仅草皮奄奄一息,丝毫没有改善环境,还白白浪费了大量资金。(图)自然植被的魅力
(3)可是,如果我们仔细想想,这样的事情还少么,除了植被方面的例子,又有多少是人类偏要违背自然规律办事呢?城市生态要改善,不是只需要资金的支持,只有学会依自然规律做事,向自然靠拢,我们所营造的生态环境才可能长久的保持不衰。
二.关于改造
路过许多经过改造的地方,譬如海淀公园、京密引水渠,均是在近年经过较大的改造工程,通过对附近居民的采访,我得知了他们对这些改造工程的认可程度。
京密引水渠经过多年逐段改造,现在已经初见成效。工程的原始目标是减少水渠的渗漏使北京地区的输水成本进一步降低,据资料称:“完成京密引水渠40公里的节水技术改造,每年可以减少渗漏损失1000万立方米。”可以说,原始目标已经达到。而且同时,水渠的改造,又带来了极大的生态效益,沿岸的生态环境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我采访了两个散步的老人,他们都是手持一部收音机在渠边悠闲的散步,当我问道他们对水渠改造有什么感想时,他们都说,经过改造,渠水比几年前更加清澈了,而且周边的环境也好多了,周围的老人每天散步时看着周围的景色,心情都很舒畅,而且孩子也都在周围嬉戏,有时,爷爷带着孙子散步,看着孙子在平整的路面上跑来跑去,他们感到很高兴。
而且听说这项工程每年能够节约大量的资金,他们更认为工程好处很多。但是,他们也指出,看到水中的水草越来越少,他们感觉不太舒服,他们说,总是感到水渠改造带走了什么。望着老人远去的背影,我不禁想到,如果在人工化改造水渠的同时我们能保持最根本的自然原貌,那么这些怀旧的老人便不会有这些失落感了,当然,后代人也便能知道京密引水渠改造前的自然原貌了。(图)改造后的京密引水渠(b、c)而当这个问题问到孩子,他们则是完全的肯定水渠,他们说平时可以在渠边玩耍,可以捉鱼。有一个农村来北京的孩子,当我们问他是否想家时,他说:“我特别想家乡的山,树特别多,一棵挨一棵,还有松鼠,有小蛇,我还抓过一只松鼠,特别好玩儿。”不过,当我们问他是否想从北京回家时,他又说:“不想走,我觉着北京也好,有高楼大厦,有汽车……”看来,孩子们既需要城市的现代化,又绝不可远离自然的和谐。我们在把城市建设得越来越现代化的同时,绝对不能不进行自然景观的保护。只有让自然存在于现代化的每个角落,我们的城市改造才可以称得上成功。(图)海淀公园的儿童娱乐区(d)而距离北京大学较近的海淀公园的改造则是另一种思想。它侧重的是直接面向居民需求方面的发展。经过改造的海淀公园拥有大量的绿地,使得整个公园区的空气从早到晚都能够保持清新,一位老年人在接受采访时说道:“我一年四季都来这里晨练,晚上吃完饭也常过来溜达,就是觉得这儿的空气特别好,多呆一会儿,心里更舒坦。”除了绿地,公园的其他硬件也十分齐全。特别是健身娱乐设施,更是能适应每一个人群的需要。其中有面向孩子的儿童娱乐区,有面向老人的老年健身区,还有专门为残疾人设计的残疾人康复区。而儿童娱乐区的地面更是在改造后,由水泥板改为了软泡沫型,使这一区域更加安全,更加适合儿童这一特殊人群。一位带孩子来玩的阿姨说:“海淀公园改的挺好,原来孩子玩的时候,我总不放心,得在旁边一直盯着,现在好多了,只要他不爬高,我基本不用*心。公园里空气也不错,冬天最冷的时候,我也每天带孩子来这一趟。”她还表示,虽然家里没有残疾人,可是,她认为增加残疾人康复区非常必要,她觉得这样才能体现出社会对残疾人的关怀,更能让他们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
我认为,无论哪种性质的改造都要以人为本,处处体现人的需要,这样的改造才是成功的。
三.关于管理
在实习中我发现有许多在我看来生态环境很好的地方居住的居民对那里的环境并不是很满意,在我仔细询问之后才知道在过去,那里的环境其实更好,由于管理不善才下落到现在的水平。既然建设了很好的生态环境,投入的资金一定不少,但是,管理者却忽视了建设之后的管理工作,使得用大比资金建设起来的良好环境,因花费较少的管理维护不周而大幅恶化。譬如我在前边曾经盛赞的燕南园和蔚秀园里便有几位老人对社区的管理工作表示不能满意,有一位大爷便感慨的说:“我还没退休的时候,这儿的环境真是不错,本想退休之后在这享清福,没想到这的人越来越多,管理又跟不上,现在真想倒退几年呀!”
建设当然重要,但如果没有配套的管理手段,即便建设得再好,还最终会变回原样甚至更糟。
颐和园的管理者使我想到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古人为我们在山上留下的保持水土阶地,其实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遗产,但是,管理者却只为了游人眼睛的一丝快感就将这宝贵的遗产全部铲平,而后又种上了极不适合北京这种干旱气候生长的草皮。且不论维护草皮所需的铺设水管和运水灌溉的成本、水土流失造成的生态破坏、草皮与山上乔木无法共存的矛盾,单是铲平阶地这一项,就使现在的颐和园离真实的颐和园又远了一步,古人的许多杰作正是被这样一些自以为是的管理者摧残掉的。
我觉得,管理者,特别是这种不可再造的景观的管理者,应该时时注意保护,切不可根据自己的意志,去改变景观的原貌,这不仅有利于保护遗产,而且也有利于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四.关于调查方法和问题
由于这是我的第一次实习,对于实习方法、调查技巧没有什么积累,因此,这次实习中,我觉得学到了很多,对一些过去的方法也更加重视了。
首先是对比的方法。许多事物只搞正面调查或许能得知它现在的情况,但是不经与过去的对比,我们却始终无法了解它的发展趋势。我想,调查的最终目的应该是预测未来,为实际服务,而要预测未来则一定要掌握发展趋势。譬如,前边提到的燕南园和蔚秀园的问题,如果不与过去的情况对比,我们是不可能认清问题所在的,我们只会一味的认为,两者的环境现在很好,而且将会一直好下去,这样管理的问题就被不经意间忽略了。而有些时候,对比会帮我们更快的找到事物的症结。当我们单独看问题时有可能百思不得其解,但是当我们把若干个问题、若干种情况联系起来加以对比,可能很快便找到了突破口。
另外一个是采访的手段。很多情况下,我们喜欢自己查资料,但是,文字的资料毕竟有滞后性,而且,普通民众的个人看法也很难找到。而采访,不仅直接、速度快,而且得到的信息贴近于生活,特别是要了解当地居民的看法时,自己查资料是无法得到所需信息的。总之,我认为,没有采访的调查,是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调查的。
有一个问题就是,京密引水渠的改造的确破坏了当地的自然原貌,因此生态系统的稳定也一定受到破坏。但是,当地的居民却对这一改造十分欢迎。我有些迷惑,我们的改造,到底是应该追求居民的满意还是应当追求自然生态的完美?
北京实习报告(篇6)
一、地质背景
北京延庆地质公园位于北京市延庆县西北部。地理坐标为动静115°49’-116°29’,北纬40°28’-40°45’。
延庆县地处延怀盆地东部,燕山沉降带西端,地势东高西低,仙域形态为东北一西南延伸的椭圆形板块(延庆县志编纂委员会,20xx)。
延庆县境内出露的地层有:太古界变质岩,中、上元古界长城系、蓟县系和青白口系、中生界中侏罗统窑坡组、上侏罗统髫髻山组、土城子组和下白垩统东凌台组,新生界中更新统和上更新统(北京市地质矿产局,1991)。延庆地区区域构造演化主要经历了稳定的盖层沉积——准地台发展阶段和强烈构造活动阶段。第一阶段时限为前寒武纪时期,该阶段延庆地区没有发生强烈的构造变形,只在局部地区发生断裂活动继而形成裂陷槽接受沉积。第二阶段时限为晚三叠世晚期到新生代,包括燕山期和喜山期。燕山期发生的燕山构造活动奠定了延庆地区地质构造的基础骨架,该期以断裂构造和岩浆活动非常活跃为特点,广泛分布酸性深成侵入岩体和中性喷出岩体,仅见少量的基性岩脉。喜山期在延庆地区表现为差异性升降活动,形成新生代断陷盆地,龙庆峡独特的岩溶地貌景观就是在该期形成的。
二、碳酸盐岩
由沉积形成的碳酸盐矿物组成的岩石的总称,主要为石灰岩和白云岩等两类。
1、波痕构造
波痕为非粉性的沙质沉积物层面上特有的波状起伏的层面构造。波痕反映了曾经位于浅海环境,可推测海岸线在附近。该波痕构造波峰宽波谷窄且整体连续,峰谷均圆,对称性非常好,颜色为灰黄色至灰黑色,推测其为含泥晶有机质白云岩,然而岩石晶粒细小,也可能为泥晶。波痕构造是地质历史时期海岸线附近潮坪环境下由水动力反复冲刷的结果。该处岩层厚度薄,性质稳定且颗粒细小,波痕为干涉波。且该处出露的其他岩层面岩性推测与波痕处相似,但颜色偏黑,颗粒细小,结构紧密颗粒间吸附力强大所以无法形成波痕。
2.叠瓦状构造
在波痕构造附近还发现了厚度均匀稳定的白云岩与碳酸盐岩岩层。类似于叠瓦状构造,该现象表示此处海相沉积的古环境十分稳定,沉积缓慢进行。此处由于是碳酸盐岩,结构紧密,故即使岩层的倾向、坡向一致仍然不容易发生滑塌事故。
3.背斜构造
于实习第二个点,我们观察到了一个由碳酸盐岩发育而成的背斜以及旁边的逆冲断层一起构成的牵引构造,左翼平缓,右翼陡峭,由于逆冲断层牵引而形成。
而在背斜的轴也有许多垂直的裂隙,也是由于碳酸盐岩被雨水侵蚀形成的,还可在裂隙间看到红色的底层。在这些白云岩的层间长有植被,而层面上却没有,植物的选择性 生长说明层间发育有岩溶风化形成的黏土质,层与层厚度差异不大, 说明沉积岩性差异不大。白云岩有灰色和红色两中,色泽的差异决定了沉积环境是潮坪相 沉积,其中红色为潮上坪,灰色为潮间坪。另在厚层的纯白云岩之间夹有薄的泥质白云岩。这两种颜色显示了原始的沉积环境的位置是不相同的。
而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为背斜处形成张裂隙,张裂隙风化被消灭,故无法成山。而向斜由于地势低,各种物质在此搬运时接受沉积,进而成山。而此处形成了背斜山,推测该处山地形成时间距今不长,即使有裂缝也暂未被风化剥蚀。与该背斜上方可见岩溶裂缝,裂缝中的白色条带推测为碳酸盐晶粒。其成因为流水中溶解的碳酸钙和碳酸镁,在流水下冲时局部不饱和发生沉淀,沉淀出碳酸盐,沉积长久即可形成白色条带。溶洞下也可见白色条带。形成机制同理,为新发育的碳酸盐。
三、碎屑岩
岩石机械风化后形成的岩石碎屑和矿物碎屑,经搬运、沉积、压实、胶结而成的岩石,称为碎屑岩。此次实习主要观察碳酸盐岩,观察到的碎屑岩较少。
1.花盆构造
在该观察点对面,我们远观了硅化木形成的花盆状沉积盆地,从其四周连续的厚层灰白色泥岩可以初步推断出其沉积环境为海相沉积、远处的山脊,可发现山脊是凸凹变化。凸出的底层抗风化能力强,可以断定为为抗风化的石英砂岩,凹陷的底层部分为抗风化能力弱,则应该是泥岩。该处地层为晚侏罗纪时期地层。由于其沉积运动所形成的盆地,花季时可有几十至上百亩的花海,称其为花盆构造(如图4)。
2.碎屑岩露头
最后一个观察点未观察到成层性。岩层较平直 ,厚度变化很大。在晚侏罗纪时期,整个华北平原多处发生火山活动,该处地层开始活跃起来。拉张作用使地面产生许多裂隙,地脉里的岩浆在高压下开始向外喷涌,由此说明曾发生大量的火山活动。此处岩层的颜色整体为紫红色,其中有些许深绿色为苔藓。此处为一处典型的碎屑岩露头。远观形态,砾岩由颜色分辨,呈正粒序;砂岩多为中砂至粗砂,个别存在海粒的中沙至粗砂岩;泥岩总体来说看不见颗粒,较光滑,手触仍有颗粒感,对于沙砾岩来说,顶面较平,地面下凹,如透镜状。透镜体多发育于泥岩之中,地面下凹面为冲刷面。从沉积构造上来看,可以观察到冲刷面以及各种交错层理。
四、盐岩与碎屑岩的野外鉴定区别
1.颜色:酸盐岩颜色单调,主要为灰色、白色、灰白色;碎屑岩颜色丰富,常见紫红色、灰黄色、灰黑色、黑色、过渡色等
2.成层性:碳酸盐岩具有成层性,层理面平行,长距离延伸;碎屑岩岩层厚度不稳定
3.地貌:碳酸盐岩地层多为悬崖峭壁;碎屑岩为平缓陡峭交替,且平缓的多为细粒岩,陡峭的多为沙砾岩
4.植被:碳酸盐岩地层不发育植被,以灌木丛为主;碎屑岩植被茂密 5.完整性:碳酸盐岩沟壑发育,具有岩溶裂缝发育;发育平缓山沟 6.韵律性:碳酸盐岩地层韵律性强薄厚交互规律;碎屑岩不规律
五、总结
在经过漫长的车上颠簸后到了实习地点,今天的实习我们主要研究了碎屑岩与碳酸盐岩,在野外的实习中也收获了课堂上学习不到的知识,也巩固了课本上的知识。也巩固了构造方面的知识。十分感谢老师的教导!
北京实习报告(篇7)
一、实习目的:
1、参观留民营生态农场,了解生态农场的相关设施建设及管理;
2、结合自己课堂所学知识,通过本次实习使我能够从理论高度上升到实践高度,更好的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奠定初步的知识。
二、实习内容及要求:
1、实习中听从老师安排,认真听指导老师讲解;
2、参观留民营生态农庄沼气池和村庄沙盘;
3、参观农家生态园和有机蔬菜生产基地;
4、了解留民营文化建设;
三、实习地点:
北京市的东南郊大兴县留民营生态农场
四、实习人员组成
杨正礼老师及全体学生
五、实习内容
1、留民营生态农庄建设
留民营生态农场位于北京市的东南郊大兴县境内,该村位于永定河冲积平原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7%左右,土壤(由北向南)为潮沙土、二合土、中盐二合土,保肥能力较强,气候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
1982年11月,市环保局和市沼气办公室选定留民营村进行生态农业试点。1984年加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研究计划。1986年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正式承认为中国生态农业
沼气设施建设开始于1982年,现在留民营的沼气生产以可以供给8个村庄做饭供暖。这种沼气为能源转换中心,不仅节约能源,而且对农村生态环境有重要的作用,农田的秸秆、人畜粪便以及生活垃圾经过处理后可以生产沼气,产生的沼气渣又可以还田增加土壤的养分,使粮食产量增加。
3、发展旅游生态业
留民营优美的生态环境、整齐的现代农业温室、系统的能源利用设施和淳朴的乡风为观光农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留民营村抓住契机,以观光农业为特色,发展生态乡村旅游,每年前来留民营参观的国内外学者和游客络绎不绝。
留民营开发生态农业、观光已有20多年的历史,其旅游资源的开发较为成熟。生态游方面,留民营组织了采摘品尝吃住在农家二日游、民俗田园采风周末游、春华秋实浪漫之旅一日游、灿烂季节金秋风情游、三十包饺子过大年、正月十五闹花灯游园会、娃娃农庄一日游等活动,并针对中、小学生组织了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特色活动。此外,结合生态游,留民营还在精神文明建设和文明旅游方面下了一定的功夫,和中外游客一起组织了“保护生态环境,爱我绿色家园”主题晚会、“与您相约,分享快乐”公民道德知识讲座、文明礼仪知识讲座和游客一起联欢等,这些活动不但使村民结识了许多朋友,而且增长了许多知识,促进了村民整体素质的提高,为构建和谐社会和营造良好的文明氛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游客和同学们了解“有机生态”农业、“环保节能”、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参与、体验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教育基地。
六、实习心得
通过一天的实习,对留民营生态农庄有了初步的了解。留民营的生态模式即以沼气站为能源转换中心,促进各业的良性循环,达到清洁生产,循环利用,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几十年来,留民营围绕着这一生态循环模式,遵循生态学原理,进行全方位的产业结构调整、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大力植树造林,从单一的种植发展成为一种、二养、三加工,产、工、销一条龙的生产格局。这种模式不仅促进了物质的循环对生态环境也有重要的作用。此外,通过本次实习使我能够从理论高度上升到实践高度,更好的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奠定初步的知识。
北京实习报告(篇8)
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是由北京汽车投资有限公司和韩;北京现代首推的索纳塔(SONATA)轿车,是由韩;20xx年12月,北京现代又推出一款在国际上极负;北京现代汽车技术中心总投资5.1亿元人民币,占地;届时,北京现代汽车技术中心将是包括市场研究,创意;北京现代顺利地度过了“质量关”,在产品质量、服务;今天有幸参观了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在接待人员的;通过观看汽
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是由北京汽车投资有限公司和韩国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于20xx年10月投资创办,注册资金27.1亿人民币,合资双 方各占50%的股份。北京现代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批准的第一个汽车生产领域的合资项目。20xx年,北京现代完成产值96.8亿元人民币。
北京现代首推的索纳塔(SONATA)轿车,是由韩国现代汽车自主开发的最成功车型。索纳塔是融合了现代简约美学和古典风格的中高级轿车。 作为中高级轿车,无论在韩国市场,还是在以美国为主的海外市场,索纳塔都取得了骄人的业绩,20xx年在中国市场销售超过5.2万辆。
20xx年12月,北京现代又推出一款在国际上极负盛名、累计销量突破310万辆的成熟车型伊兰特(ELANTRA)。北京版的伊兰特是在其第六代产品 的基础上改良而来,更适合中国路况和行车环境,上市伊始便供不应求。
北京现代汽车技术中心总投资5.1亿元人民币,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该中心坐落于北京市顺义区林河经济技术开发区,紧靠六环高速,毗邻首都机场, 环境优美,交通便利。 一期工程将于20xx年底交付使用, 全部工程预计20xx年底竣工。技术中心的组织机构和研发团队建设也将随研发设施的建设而分步进行。在创建初期,技术中心暂设造型部, 车身与电装工程部,动力总成与底盘工程部,试验认证部, 规划与管理部等五大部门。到20xx年底,包括韩国现代汽车派驻专家在内,将达到100人的规模。随着研发任务的增加和技术中心的全部竣工交付使用,人员规模将逐步扩大到600人左右。
届时,北京现代汽车技术中心将是包括市场研究,创意造型,工程开发, 分析仿真,试验试制,项目管理,形式认证等功能齐全,设施一流,人才配套的现代化轿车研发机构, 为北京现代汽车年产60万辆的产能不断推出针对中国市场的各类新车型。 北京现代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家批准的第一家汽车合资企业。20xx年,北京现代跻身中国轿车企业五强;在刚刚过去的20xx年,北京现代以23.4万的销售业绩,在中国轿车企业销量排名第四。北京现代目前已经达到三十万辆年产能的生产能力,实现4个车型的生产,同时第二个三十万产能的工厂正在筹备中。在20xx年前达到8个车型、60万辆年产能的生产能力。 北京现代有员工4100人,加上配套企业、4S店的就业,已经超过4万人。这4万多人工作稳定,收入有保证,他们在与北京现代一起创造效益的同时,也成为社会安定团结的一支重要力量。北京现代也已经成为纳税大户。我们的税收总额现在占到顺义区的三成,同时工业总产值也已经占到了三成。
北京现代顺利地度过了“质量关”,在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的保障上获得了消费者与社会各界的认可。我们在汽车生产技术上流水线上机器人的数量全国第一,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了世界汽车企业中上等水平;我们建立起一套完成的零部件供应体系,在有效降低了成本的同时,也加快了国产化进程;我们还带动了一大批零部件企业的发展,并迅速拉动劳动就业和地方经济的全面发展。
今天有幸参观了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在接待人员的带领下同学们来到了现代汽车公司四大车间中最大的一个车间――总装车间。一进入车间大门,展现在同学们眼前的是一幅热火朝天的情景:长长的汽车流水线上,一辆辆半成品的汽车缓慢的移动,每个岗位的工人都在忙碌地给汽车或是加上方向盘、轮胎、或是上几个螺丝、或是敲敲打打。据介绍,这条生产线是北京目前最长的一条生产线。同学们把整条生产线从头到尾走了一遍,大家一边听着公关部人员熟练的讲解,一边好奇地四下观望。在生产线的尽头,一辆辆崭新的现代汽车驶出生产线。讲解员自豪地告诉我们,每52秒就有一辆现代汽车下线生产效率世界一流。
通过观看汽车冲压件、锻件、铸件、焊接件的制造工艺、热处理工艺、汽车零件的机加工工艺、模具的制造工艺,以及卡车和轿车的装配生产线,使我对汽车零件的制造工艺及过程和装配过程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通过到锻造厂现场参观,我不仅了解了传统的模锻工艺和设备,还了解了一些目前较先进的锻造技术和设备,如电液锤、热镦机,摆辗机,楔横轧,辗环机等。通过参观工具厂锻造车间,我目睹了轴类件和圆环件的自由锻工艺,增加了自由锻工艺的知识,同时系统地了解了锻造工艺过程。
参观完总装车间后,同学们陆陆续续来到了北京现代的展厅,接待员给我们介绍了索纳塔、途胜等汽车,讲解了北京现代汽车开发将延续索纳塔的元素。在展厅里,我们初步了解了北京现代汽车的发展情况,并在其相关资料了辅助下,我了解到了现代汽车所拥有的一系列车型。看着那一辆辆披着绚丽衣裳的现代汽车,就好像一位位衣装时尚的少女,令人眼花缭乱。
看着那一辆辆汽车从生产线下来,觉得一辆汽车出现在眼前真的好快啊!听解说员每52秒一辆汽车,我在想那每一秒全世界有多少辆汽车下线呢?这就是现代化的流水线生产啊!通过这次参观,结合本学期学到的管理经济学、运营管理和涉外企业管理的学科知识,我进一步加深了对现代化的生产型企业的认识,对现代汽车先进的工艺和管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提升企业管理优化物流管理有着积极的作用。我也明白了,一个大型企业的运作,靠我学到的这一点点学科知识还是远远不够的,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只有贴身接近它,才能让自己学到的东西融会贯通,不断的丰富自己的知识,我也真正相信,只有通过实践的知识,才是我们自己的知识。虽然参观时间是短暂的,但它留给我的印象是深刻的。
然而,短暂的时间所能了解的东西还是不够的,走马观花似的浏览看的只是一些表面的东西,想了解的很多有关汽车方面的知识以及北京现代的管理模式,管理理念等等都没了解到。对作为管理类专业的学生,这无疑是一份遗憾。
燕达国际健康城",占地面积50万平方米(不含附属用地),总建筑面积11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00亿元人民币。分两期建设。在医院与养护中心之间修建了一条平均宽约60米、长约700米,总面积4万平方米的水系带状公园,形成了小桥流水、亭台轩榭、花鸟树木相互映衬、游船雕塑动静相宜的特色美景。
中国燕达实业集团设立的"燕达国际健康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正在打造一座超大规模、国际化、现代化的绿色生态医疗健康和老年养护基地--中国燕达国际健康城。
"燕达国际健康城",总投资约100亿元人民币。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已于20xx年9月动工,20xx年12月1日全面开业运营。燕达国际健康城共分5大版块:燕达国际医院、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燕达国际医学研究院、燕达医护培训学院、燕达国宾大酒店。
一、 燕达国际医院
燕达国际医院是一所按照中国卫生部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标准设置,集医疗、科研、教学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医院,在设置50个临床医技科室的规范下,为方便患者整合成了18个中心。床位设置3000张,其中医疗床位20xx张,康复床位1000张。医疗床位70%为42平米的豪华单人间,并设有部分两套间和三套间,组成VIP区和国际特需区。
二、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
当今世界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成为世界性的难题。目前,有60多个国家的老年人口,达到或超过人口总数的10%。
如何应对全球性的老年问题?
顺应这样的时代背景,燕达国际健康养护中心应运而生。
养护中心的定位和服务理念:养护中心设置床位约12000张,由三个组团围合而成。根据入住者身体状态,分别按自理、半自理和非自理设置区域,并按需要分别设置了护理站。居所按家居式和宾馆式建造,根据不同国籍入住者的居住习惯,营造了国际特需区和贵宾养护区,形成具有个性化的中式、日式、欧式、美式等不同风格。
自理护理站位于家居式花园洋房旁边,半自理和非自理护理站均设置在宾馆式楼房一层。护理站内设有中西餐厅、医务室、输液室、药房、会客厅、娱乐室、康复室、公共活动区等。
三、燕达国际医学研究院
燕达医学研究院:下设"老年病医学研究所"、"肿瘤医学研究所"、"微创医学研究所"、"中心实验室"。以"抗衰老生命科学研究"、"心脑血管病治疗与康复"、"肿瘤综合治疗"和"基因诊断与治疗"为主题开展相关临床医学研究。医学研究院拥有一批国内外优秀专家,利用尖端研究设备,围绕"抗衰老"和"延长寿命"这一核心,探索人类健康和延年益寿的方法及规律。
四、燕达医护培训学院
燕达医护培训学院:可容纳1500名医生、护士和护工进行培训,使医护人员受到由初级到高级的系统培训。利用这个平台,一方面为燕达国际健康城培养高素质的医护人才,另一方面向国际输出医疗、护理人才。医护学院与南丁格尔组织合作,建立南丁格尔国际护理培训中心。
五、燕达国宾大酒店
燕达会议中心为一座超百米标志性高层建筑,按五星级标准的宾馆设置,除其它各功能外,还设有200余套客房;可容纳500人的同声传译国际学术报告厅;并设有商务中心、会务中心、餐饮部和康体部。该中心还用于举办各类大型国际性学术会议。
燕达国际健康城是一座现代化的宏伟建筑群体,在医院与养护中心之间修建了一条平均宽约60米、长约700米,总面积4万平方米的水系带状公园,形成了小桥流水、亭台轩榭、花鸟树木相互映衬、游船雕塑动静相宜的特色美景。 燕达国际健康城利用现代科技,设置了远程可视系统。世界各地的人们想要了解燕达国际健康城的全景和各功能及每座豪华的建筑,通过电脑清晰可见。远
程会诊通过宽大的屏幕,医生与患者虽远隔万里,如近在咫尺。燕达金色年华养护中心入住者的家人想探望亲人,不需漂洋过海来养护中心,可通过养护中心探亲室的屏幕,在家里利用电脑或电视屏幕,就可与亲人面对面亲切的交谈,使亲情的传递没有距离的阻隔。
通过这次参观,我体会到的是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养生的关注越来越大,对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也是人们失去了自然环境的保护后,各种各样的因环境问题而产生疾病,也让人们更加关注自身的健康问题。而家中有老人的家庭也多起来了,而孩子们因为工作上的原因,无法照顾好老人,孩子们为了老人的健康,带老人去健康院去是经常的事了。参观燕达国际健康城,看到他们理念化的健康管理模式,能满足健康人士的需求,让他们放心的把老人放在他们那,安心的工作。
但是,如果老人都到健康院去,家里是不是就却少了一份温暖呢?要是能把养生和人伦结合在一起,那健康是不是能更走进千家万户呢?
北京实习报告(篇9)
不觉实习期已经过去大半,从学校出来得这几个月真正得迈入了社会,经历了洗礼,体验了辛酸,才知道人在社会得不容易,才真正得明白了父母得辛苦。
上个学期做完毕业设计,由于年前没有联系到合适得单位,在家经历了一段空窗期,期间体会到了以前只听说过得属于毕业生得那种迷茫,那是一种对现状得无助以及对未来那种未知得恐惧,就是恐惧,一种害怕自己不能有所发展,碌碌无为得担忧。这种迷茫得无助直接导致自己在那段时间上情绪得低迷,脾气也变得狂躁,时不时得为点小事发脾气,现在想想当时得自己实在是太过幼稚和无知,父母在为我得工作担忧得同时,却还要忍受我莫名其妙得小脾气,非常谢谢他们在那段时间得体谅和开导,同样谢谢那段时间关心我得同学和老师,谢谢你们。
年后联系了一位造价方面得师傅,在初次见面得时候师傅始终强调得一句话就是“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首先就安排我去工地,要求我从最基本得东西开始接触,在施工第一现场在仔细了解图纸得前提下对各种不理解得地方加以参考,弄懂各种细部得问题。他认为一个好得造价师首要得就是对图纸有非常精确得认识,而这种认识就要求你对建筑物得构造非常得了解,而对于我们这种刚刚迈出学校大门,并没有什么实践经验得学生来说,坐办公室并不一定是最理想得工作,不能一开始迈入社会就过高估计自己得能力,认为自己可以独挡一面,也不能对工资待遇有过高得要求,毕竟能力和酬劳多少是成比例得,没能力却要求高薪水非常得不现实,而且我们刚出来得这两年并不应该把酬劳看得太重,如何丰富自己得知识以及加强能力得锻炼才是首要得任务,能力才是薪金得筹码。
之后就被安排到项目部,刚过来得前面十来天真得可以用游手好闲来形容,每天自己都不了解自己在晃悠什么,那段时间我对这种安排颇有微词,因为并不是第一次上工地,之前自己在假期得时候同样在工地上实习过,很多时候我觉得我可以自己在第一现场吸收得知识已经差不多了,如果没有一个人提点,很多东西是没办法看出问题得,但施工员又不可能象老师教学一样一个个问题得向你阐述。这种整天无所事事得状态根本非我所想。而这最开始十来天师傅根本没有联系过我,只到后来又过了几天才电话联系,问我在这边是否习惯,有没有什么收获,我如实交代我之前得想法,表明我收获甚微。师傅笑说,那你还是没有掌握方法,然后交代我施工现场还是多去看,多去发现,多跟施工员交流,他们得很多得经验在学校内是肯定接触不到得,不要怕辛苦,不要怕问,这是一个主动学习得过程。然后要求我将这个工程得工程量计算一遍,也在计算得过程中发现问题,然后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这就是一个自我提升得过程。
然后在自己有些目标得时候就真得发现并不是没有问题,而是缺少发现问题得能力,其实很多东西都是可以学习得,尤其是施工员在混泥土浇筑之前得检验,他会提出各个班组存在得问题,这些都是很好得学习得机会,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了解到木工师傅在装模板得过程中高度会习惯性得提高一公分,因为要考虑浇筑混凝土得压力对模板支撑造成得沉降;了解到由于箍筋是机械加工,所以锚固要求得弯钩135度,其实有半个锚是90度得,而这些在施工过程中又是很难避免得,也了解到在浇筑混凝土得过程中,如果气温比较高,那么模板在浇筑之前都是要湿水得等等。
施工员跟我们说测量在施工过程是非常需要注意得,包括基础得控制,龙门桩放线,后面得楼层标高控制,都要求仔细,严谨。有时候问题不一定出在你本身,有可能是和你合作得人得失误等等,所以需要复核。施工员在这个过程中跟我们提过不少由于放线错误导致基础偏位得例子,并在我们操作得过程中反复强调。
另外,施工员在平时和我们交谈得过程中反复强调对图纸得熟悉,最好就是站在现场就能想象出那个位置是个什么情况,同时熟悉03G-101,对钢筋构造了解透彻,并希望我们有时间可以接触下资料方面,他认为一个不懂资料得施工员不是一个好施工员。突然发现要是自己真得施工,造价,资料全都可以来,那我岂不是全才了。
在一边关注现场施工边计算工程量得过程中也明白师傅这样安排得好处,就是在发现问题得过程中可以随时到现场去了解这个部位得具体处理方法,从而很好得解决问题,基础部分得计算是头疼得开始,十几号不同得独立柱基础和两三种条基得组合以及地下室剪力墙得组合导致这一处得交接处异常复杂,而这几个子目又必须分开立项,如何计算准确且表达清楚费了不少得力气。
同样一开始得时候以为自己对钢筋比较了解,然而在计算得过程中就发现了不少得问题,很多钢筋绑扎得处理自己其实并不清楚,尤其是很多细部构造得地方,有时简直是一头雾水,而到现场去实际对照,问题很容易得就得到解决。就像悬挑梁钢筋得计算,在没有实际上工地看现场得绑扎之前我得计算方法是错误得,和实际得并不相符,后来才改进得。而且在这样比较系统得计算过程中可以发现自己在计算规则上理解错误和遗漏得地方,对进一步加强对计算规则得理解很有好处。
计算过程中由于很多小地方没有引起足够得重视,导致后面很多得计算全部错误,前功尽弃得感觉真得很不好受,这次我是深有感触。我所在得项目是一栋带地下室得九层综合楼,主体结构之间有一条变形缝,而左右两边结构得抗震等级是不同得,这就直接导致钢筋计算中Lae得取值不同,而我最开始就没注意这点,导致后面很多地方计算错误。要强调得是师傅要求我钢筋全部手工计算,他认为虽然现在利用钢筋算量软件计算得确非常方便,但是你对计算得过程并不了解,不利于学习。钢筋是建设工程中很重要得一部分,手工抽钢筋得确很麻烦,但你必须掌握。然后我就在接下来得计算过程中真正得了解到钢筋计算量之大,之繁杂。由于结构也比较复杂,钢筋得分布完全没有规律。直接导致得结果就是只计算完一个结构层得钢筋量用纸就抵得上当初毕业设计整个得计算量得用纸。而这计算中间由于有些地方没注意而发生了很多小得错误,例如同一根梁有变截面得时候,上部钢筋可以按通长计算,而下部得钢筋就得分开计算,而且截面小得可以按直锚计算,而截面大得就不可以,必须弯锚。像之前在学校期间接触得那些工程量得计算,包括毕业设计都是小型得建筑,几乎没有混凝土等级得区别,而这些大型得建筑通常都划分好几个混凝土等级,每个等级都必须单独分开列项,这也是我在计算过程中吃得一点小亏。再就是计算图纸繁杂得钢筋时,要注意不要重算漏算,按照一定得顺序进行计算。
另外要强调得是现场看班组施工得过程中,和各班组组长得交流很多时候也可以学到很多平时没注意或者不了解得知识,或者可以毫不夸张得说在工地上其实什么地方都可以学到东西,就看你是不是带着发现得眼睛,学习得思维。
在工地学习期间参加过几次班组例会,同样是一个学习得过程,学习他们组织例会得过程,以及施工员是如何主持例会得,如何协调施工过程中各方面得资源。如何解决各班组之间得矛盾,了解他们在施工过程碰得各种问题,大家一起提议解决得方法,如何更好得安排施工进度而不影响总工期。其中两次有老板参与得例会更是让我长了见识,见识到他们是如何把话说得面面具到,如何“收买“人心,以及各方面得处理能力。
可以说到目前为止,我在实习过程中得收获不说有多么得巨大,但至少我认为我学到了不少得知识,我得储备多多少少得到了一定得提升,期间学到得不仅仅只是如何做事,还包括做人,可以说做人比做事难学,社会要求你不能做一个独立得人,那么就在这个提升专业技能得过程中同样提升自己各方面得能力,做一个成功得人。
北京实习报告(篇10)
实习路线:逸夫二楼-燕南园-北大西门-蔚秀园-承泽园-海淀公园-六郎庄-北京城市绿化隔离带-京密引水渠-颐和园南如意门-昆明湖南岸-颐和园北岸-颐和园东宫门-万寿山北坡主要内容:
一。 关于尊重自然:就实习路途中所遇到的植被情况进行分析
二。 关于改造:就京密引水渠和海淀公园改造后群众的反响进行分析
三。 关于管理:就燕南园、蔚秀园颐和园的管理进行分析
四。 关于调查方法和问题:总结
XX年4月6日,李迪华老师带领我们选修城市生态学课程的同学,进行了本学期第一次教学实习。本次实习首先在学校内进行观察,然后从东门出发,经蔚秀园、海淀公园、六郎庄到达颐和园。途中,我们不仅见到了北大附近密集的居民区这些典型的城市元素,而且也经过了四环绿化隔离带等自然氛围浓厚的地区,这样,我们既可以亲身体验城市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差异与协调的共存,又可以通过采访来了解城市中生活的居民对周围生态环境的看法。另外,本次实习途经很多近些年发生巨大改变的地区,根据老师的讲解和我们对周围居民的采访以及亲自观察,加以对比思考,我们也更容易发现目前城市生态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城市居民更喜欢什么样的居住环境、周边环境。我想这些对将来从事规划师职业的我们来说,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在行进过程当中,有许多平时经常见到的事物,在实习这种特殊的情况下,却突然间引起了我的很多感想,下面,就按照行进路线谈一下本次实习中我的感想。
一。 关于尊重自然
首先,是图书馆东北角的那片三角状草坪,虽然面积并不大,但是依地形自然而成的不太规则的形状——类三角形——却使它让我心头一震。在人工草坪刚刚兴起时,偶尔见到一、二块整齐的绿茵,还觉得有点赏心悦目,毕竟,少见的规则形状让人看了有一定的兴奋感。然而,当所有的设计师都企图用这种简单的方式博取人们的这种兴奋感、而使这种绿茵“雨后春笋”般的建设起来时,人们的这种兴奋感却被单调感和厌烦感所替代。(图)类三角形草坪(a)的确,现在的绿地,基本都是刻意追求的正方形、圆形或者非常规则的多边形,我很难想到除了单调以外的词语来加以形容,于是我不禁想问:真的只有规则这一种选择么?不可否认,整齐的绿地让现代化的城市更添亮彩,规则的形状让城市更有秩序,钟爱这种绿地的人也有一定数量,因此,在市中心,特别是在繁华的商业区、政府机构的所在地,建设几个整齐的草坪能够把城市景观点缀得更好。但是,一旦这一理念不加控制,使所有的草坪都变成了这样一个形状,上面所说的单调就来了。另外,现代社会紧张的生活节奏下人们绷紧的神经也需要大自然来调节,处处受到约束的思想也会渴望自由和灵活,然而“规则”在这种情况下是完全起不到作用的。所以,我觉得,在普通的地区,特别是以生活为主要活动的居民区,并不需要把大量的草坪“格式化”,只要把空闲出来的土地加以规划,种上草籽,由居民自觉维护就可以了,这样才能让自然化最大程度的接近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