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地说应该是:国外大多数人都有房住有车开,这房与车都是从银行贷款买的,他们需要努力工作十几年甚至一辈子才能把所有的贷款还完,有的人甚至一辈子都还不清,最后他(她)死时,房或车归银行处理了事。我在国外时我的房东就给我讲他的一个朋友贷款买的一辆奔驰车到死也没还完贷款,最后等他一死,奔驰车归了银行。
国外的贷款听起来贷得比国内容易,但是也不是随随便便谁都给贷的。只有那些信誉好、有能力偿还的人才有希望从银行贷到钱。何为信誉好、有能力偿还?有稳定工作、能拿出有说服力税单的人,有财产能抵押的人。吃政府救济,打现金工的人(意味着避税;无保证)、无纳税记录的人都无法从银行贷到款。
有了银行贷款,伴生着还贷的压力也有了。钱师姐从贷款买了房子那天起就担心一旦失业,就无力还贷款。拖欠了银行贷款,意味着你信誉不好,将来你再想从银行借到钱就会很难,像前面两个售货员还能闲聊,如果是在国外早被炒鱿鱼了。我在国外学习生活的一年半中,从未见过工作人员闲聊。工作人员永远有干不完的活,即使自己的活干完了,也得自己找另外的活干。
生活在国外的中国人的压力是国内的中国人无法想象的。10年前出国的那批人,没什么学历的在国内就干体力劳动的人,到了国外心理落差不是很大,但是每天要为刚找到的工作担心,说不定第二天哪点干得不好就会被老板炒鱿鱼,因为什么被炒都不知道。劳动强度也比国内大了许多。那些在国内坐办公室的白领除非你有人家认可又急需的技术,比如计算机,不然也只能干清洁工、洗碗之类的事。有一大批技术移民所学专业因为不属于人家认可又急需的专业,进去了也只好送外卖,改行做厨师或其它工种,我那握有北大毕业证书的师姐奋斗了10年又读了两个学位才勉强混入白领阶层,她向我抱怨说:“都说国外没有排挤,没有嫉贤妒能,这是一种错误,不排挤你,是因为你还没混到可以让人家排挤你、让人妒嫉你的地位。”
生活在国外还有种族歧视的问题,我在澳洲留学时就遇到过两次。一次我坐在公园的椅子上看报纸,一位澳洲男青年走过来与我搭话并留电话号码,希望我给他打电话,这时冲过来一白人向他大喊大叫:“你为什么与中国人说话?”我被惊呆了。
另一次是我在电脑屋打工时,一大早来了一位又高又胖的白人女士,她不太会用电脑,我忙前忙后帮她两个小时,最后我只收她工本费,服务费一分未收,但她还是只付了一半工本费,本来电脑屋的利润就是以一元一元来计算的,她少付五元我实在无法向老板交代。我不让她走,她骂骂咧咧拿了一张二十元的钞票,因刚开门,我没零钱找,我问四五个正在上网的客人是否能帮我换零钱。他们说:无能为力。我要她与我一起去隔壁商店换钱,她不但不去,反而拿起电话叫警察:“你们快来吧,她是中国人,她抢我钱,她有枪。”然后她又要求那几个正在上网的人给她作证我抢她的钱。她做的事如此无理,还敢找人给她作伪证,可想而知,种族歧视是否有市场。算我还幸运,他们拒绝给她作证。她气极败坏地骂我愚蠢。这时我求一位韩国人帮我到旁边的店去换钱,她就在电脑屋大吵大闹,有一位加拿大游客看不过去就说她,她嘴里大骂着亚洲人,手里拿着零钱在警察到来之前跑掉了。她刚走,呼啦啦进来了五六个警察。警察问我怎么回事,我让警察问正在上网的人。那几个人异口同声说她无理取闹,警察告诉我:你做得对,你没有错。呼啦啦又都走了。后来我移民澳洲的朋友告诉我,她以前在韩国人开的礼品店里工作时,有那么一小部分种族歧视者专吃亚洲人,咖啡壶的把儿都烧焦了,还要求退货。老板只好忍气吞声地给退款。不粘锅上还粘着葱头叶,偏说没用过。他们什么都不敢说,只好退钱。
总之,生活在哪儿都不易,没有这烦恼,就有那烦恼。西方国家的物质生活水平确实比中国高。环境也比中国好,但那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闲聊出来的,而是人人都脚踏实地地努力工作干出来的。你想过上和人家一样富裕的日子,就得付出更大的代价更多的努力,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在中国;所以与其羡慕别人,不如自己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