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不好好地做个工作计划,我们到了需要准备工作计划的时候了。有效的工作计划,能让下阶段的工作更高效,如何评估计划的可行性?今天留学群编辑整理了品德与社会工作计划,希望本文能让您喜欢!
品德与社会工作计划(篇1)
班级情况分析:
五年级学生正处于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求知欲强,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但他们缺少社会经历。
教材分析: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高年段学习的教材,本册教材在体现《品德与社会》中、高年级教材内容和特点的基础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学习内容更加深刻,学习视野更加开阔。
(二)教材内容的综合程度更高,注意引导学生综合学习。
(三)强调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主线来统领历史和地理内容的学习。
(四)重视史地内容的学习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
(五)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看待问题和思考问题的方法。
教材选择认识社会的几对基本概念,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出发,选择有关社会环境、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等方面的主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在内容方面体现课前、课中、课后,校内外连续、完整的活动过程,强调从学生日常生活常见的现象,以及学生的生活疑惑和感受入手拓展学习主题。穿梭出“体验式”“研讨式”“探究式”的学习特点,为学生创造更为广阔的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实践的空间。强调从儿童的视角出发,运用儿童的语言,采取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充分发挥图画、照片等在呈现教材内容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加教材的趣味性、可读性和启发性。
教学目标:
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2、能够初步识识自我,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
3、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了解一些基本的的地理知识,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
教学策略:
因为教材已不是显性的道德说教,而是采用隐性的、渗透的方式实施对学生的价值引导。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给学生提供一些具有活动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感觉去进行体验。教学中可采用对话性、活动化、体验性、开放性和价值渗透性的教学策略。
1、对话教学策略。 教学中,要借助教师的引领,开展学生与文
本以及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元、多维式对话。教师特别要鼓励学生结
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大胆质疑,掀起对话波澜。对话能否顺利推进并取得实效,关键取决于教师的反馈信息是否及时、得当且具有较高质量。反馈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注重激励性;既要洋溢着活力,又要对师生互动有所推进,并添加进新的意义。要从关注学生生命的高度提高对话的质量。教师的反馈越精彩,就越能对学生起引领作用。
2、活动化教学策略。 教学时,不要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机械地去学习、掌握有关科学知识、生活技能、道德观点和社会常识,而是要充分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尊重和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重在引导他们全员、全程、全身心、多感官地去参与、亲历活动。这里所说的“活动”,包括外化显形的具体操作型活动和内涵隐形的心智型活动。“全员参与”,就是让全班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不让一个学生被排斥或游离于活动之外;“全程参与”,是指学生的参与不能是一阵子,而是要在系列主题活动的衔接和滚动中自始至终地去参与;“全身心”,是指学生不仅要用身体去经历,而且要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多感官”,就是要发挥多种感官的功能,让学生用耳朵听听、用眼睛看看、用手摸摸、用鼻子闻闻、用脑子想想,以强化对外部世界的感受。
3、体验性教学策略。在传统教材中,编者对教与学所追索的意义都进行了预设。这种预设的意义或结论,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变更性。要求学生无一例外地去认同、去掌握,由此导致教学步入硬性灌输和“齐步走”、“一锅煮”的误区。五年级《品德与社会》具有开放性,主要是引导学生去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去感受、体验个人与他人、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我(即发展的“我”与现实的“我”)的关系,从而建构和生成课程的意义。
4、开放性教学策略。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材不是不可变更的静态文本,而是包含了多元性和差异性的教学素材,为教师创造性地开发、利用本地区、本校以及家庭和学生本人的资源,提供了范例和空间。教师要想借助教材成功地引领教学,就要从传统的传授教材的角色转变为教材使用中的决策者和创造者。教师应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重组,使教学呈现出动态的、富有弹性的流程。
教学进度
一到三单元每个小节一个课时,四五单元每个小节两个课时。
品德与社会工作计划(篇2)
《品德与社会》(四上)教学计划
阮慧慧
一、班级情况分析:
班级人数:404 40人 405 39人 406 40人
学生学习习惯分析:本年段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及时完成各项作业,老师一布置完作业,他们就会抓紧时间去完成,但是作业的正确率何书写不是很好,总是有一部分同学做错一些不应该做错的题目,这是粗心所致,当然这是一个非常不好的学习习惯。课堂上,他们能够专心听讲,并且会记下老师所讲的内容,但是举手发言很不积极,只有个别学生在积极参与,大部分的学生都在当听众。需要花大力气培养。
学生思想行为分析
1、本班学生课堂纪律比较好,老师不在的时候也能够在小干部的组织下积极开展自修活动,调皮捣蛋的是个别孩子,但是经教育也会改正。
2、大部分的孩子都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能够急班级所急,把班级的事情放在心上。对于一些集体活动非常热心,会积极参与,并且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
3、学生助人为乐的现象还是比较好的,特别是上个学期,班里有个孩子骨折了,几乎全班同学,都在不同程度上帮助过她,让她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也减轻了受伤的不快。
4、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热情比较高,因此体质也比较好,每次出操和体育锻炼都很好,会有比较好的效果。
5、班级大部分学生的表现欲望不是很强,特别是课堂发言,需要加强。 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将平时的日常行为规范与品德课的内容紧密联系起来,每天有专门的同学进行记录。
2、记录下来的同学允许有改正的机会,如果改正,予以奖励。 3、课堂发言要积极,采取奖励的办法,只要有进步都予以表扬。 4、与家长多联系,指导平时的行为习惯,并且请求家长配合,抓好孩子在家的各类习惯。
二、本册教材教学目标与理念: 教学总目标:
1、学会与人相处,相信诚信是做人的基本道理,并愿意和努力成为一名诚实守信之人。
2、感受、体验家人对自己的关爱,并能主动与家人沟通和交流和具有承担家庭
义务和责任的意识。初步建立合理的消费观。
3、感受同学朋友间的珍贵友谊,体验同学、朋友间合作和团结所带来的快乐。 4、感受信息技术的巨大魅力及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极大方便,并能在师长的指导下,安全使用一些现代科学技术。 单元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
与人相处中尊重、体谅他人;相信诚信是做人的基本道理,对坦荡正直的人心怀敬佩,愿意成为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对自己的生命有一种负责的态度,并愿意为之约束自己的言行,抵制不良的生活习惯;对生活怀有美好的向往和憧憬,面对困难和挫折不退缩,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能体验到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乐趣。 第二单元:
感受、体验家人对自己的关爱,愿意主动与家人沟通,尊重孝敬老人。关心家庭生活,理解父母在家庭生活中所付出的心血,有承担家庭义务和责任的意识,初步具有合理的消费观。 第三单元:
感受同学之间的友好之情和友谊的珍贵,体验拥有朋友的快乐和团结合作带来的乐趣。关心集体,乐于参加集体活动,感受集体生活的快乐与美好。 第四单元:
感受信息技术对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以及现代通信手段、各种传媒和多媒体网络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对各种新兴信息手段怀有好奇心,并愿意在老师或家长的指导下学习、使用;懂得信息技术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在充分享受它所提供的便利时亦能遵守各种共同的规则。
品德与社会工作计划(篇3)
一、指导思想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材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互相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
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分为五个单元,第一单元“学会合作”三课书,强调培养合作的重要性和怎样去合作的方法,第二单元“祖国 我为你自豪”五课书,通过具体的事例告诉我们要热爱祖国,第三单元“放飞和平鸽” 三课书,告诉我们和平给我们带来的好处,第四单元 “只有一个地球” 四课书,告诉我们人类要保护环境,第五单元“我的未来不是梦”三课书,告诉我们对未来要充满希望。
该教材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精神编写,教材具有综合性、开放性、情感性等特点。增强了教科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形式活泼,富有童趣,使教材更具有亲和力。
本册教材共有五个单元,每个单元下设了3-4个主题,各单元结构如下:
主题文字:引出一个话题或对某个话题进行提升,一般是该主题主要思想和观点。
提示语:一般作为对某个话题的的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或开展相应的活动。
旁白:作为和学生对话、沟通的主持人,有时为前后内容起传承作用,有时为学生提高一种思考方向或揭示某个观点,有时向学生提出问题。作用相对灵活。
情境对话:一般是经过锤炼的真实生活的再现,帮助学生对自己得生活经验进行反思和整理,深入地感受自己、感受他人。
照片:真实地呈现社会现实,包括学生的活动场面。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认知、加深体验、开展活动等。
图标:包括“活动、交流、小资料”等,引导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启发学生调查、体验、讨论、探究、阅读、制作、搜集整理信息等。
学生作品:有时是提供一个可供讨论的案例,有时是体现学习过程、呈现学习成果,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增强其沟通与表达的欲望。
白框:启发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体验,记录自己的学习成果,引导他们成为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和创造者。
三、单元重点难点分析:
本册教材五个单元各有相应的重点难点。
第一单元“学会合作”两课书的重点难点是:怎么去合作?
第二单元“祖国 我为你自豪”五课书的重点难点是:怎样才是爱祖国?
第三单元“放飞和平鸽” 三课书的重点难点是:和平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
第四单元 “只有一个地球” 四课书的重点难点是:怎样保护地球?
第五单元“我的未来不是梦”三课书的重点难点是:为什么要对未来充满希望?
四、教学措施:
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我打算采取如下教学措施:
1、充分抓住新教材的特点,根据新教材教学内容多、教学容量大、教材内容活、课时要求高、内容跳跃大的种种特点,采取主动钻研教材、加强自身修养、大量获取信息材料、力争教学中做到“自主、合作、探究”六个字,这是总的指导思想。
2、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放手让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思考。
3、兼顾学生个别差异,关注两头。
4、作好课前准备,积极与班级老师配合,搞好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与社会活动紧密联系,开展相关活动。
5、做好作业与练习,指导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
五、教学进度及安排: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课时
备 注
1
2.17—2.23
齐心真好
2
2.24—3.2
对手也是朋友
3
3.3—3.9
让我们荡起双浆
4
3.10—3.16
新时代,新生活、春天的故事
5
3.17—3.23
从“东方红”到“神舟”
6
3.24—3.30
光辉的瞬间
7
3.31—4.6
我为祖国绘蓝图
清明节
8
4.7—4.13
和平,我们共同的愿望
9
4.14—4.20
战争,人类的灾难
10
4.21—4.27
让世界沐浴和平的阳光
11
4.28—5.4
地球,生命的摇篮
五一节
12
5.5—5.11
大自然的诉说、地球累了
13
5.12—5.18
守望碧水蓝天
14
5.19—5.25
小小少年
15
5.26—6.1
我有一个梦、明天不遥远
16
6.2—6.8
复习、测试
端午节
17
6.9—6.15
18
6.16—6.22
19
6.23—6.29
品德与社会工作计划(篇4)
2013年春浙教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
第一周 了解教材内容,明确学习目标。
第二周 第一单元 文明古国的荣辱1从四大发明说起 2课时
1.知道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知道造纸、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等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了解京杭运河的作用和意义。
3.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的能力,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重点:知道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为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难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学生 搜集我国古代发明创造的故事。 搜集关于京杭大运河的资料,包括照片、文字等。
第三周 2圆明园在哭泣 2课时
1.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圆明园的毁灭过程,知道近代以来世界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和危害,让学生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树立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爱国信念。
2.知道林则徐和邓世昌等民族英雄,培养民族精神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3.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重点:了解近代中国有与政府的腐败,给侵略者以可乘之机,致使国土流失、民不聊生。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难点: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 教师: 准备相关课件
学生 : 搜集圆明园的相关资料(如介绍景点、珍宝的文字图片等)。
第四周 3悲愤的吼声 2课时
1.知道日本帝国主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和屈辱。
2.知道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救亡图存的抗争典型事迹。
3.爱戴革命先辈,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
重点:了解中国近代的这段屈辱史,知道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中国共产党、人民解放军用鲜血换来的,因此对革命先辈产生爱戴之情。
难点:能够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
学生搜集相关的历史资料,了解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和面对日本侵略者,中国人民是怎么奋起反抗的。搜集抗日战争中的典型战役和抗战英雄故事。
第五周 第二单元 富国强民之路 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2课时
1.初步了解辛亥革命、第一次党代会、南昌起义、二万五千里长征、开国大典等重大历史事件。
2.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为建立新中国浴血奋战的英勇事例。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中国人民解放军,热爱独立自主的新中国的情感。
3.了解建国以来新中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知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4.爱戴革命领袖,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
重难点: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为建立新中国浴血奋战的英勇事例;知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能爱戴革命领袖,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
教师:搜集辛亥革命、第一次党代会、南昌起义、二万五千里长征、开国大典等重大历史事件的相关资料。
学生:了解长征故事。
第七周 2春天的故事2课时
⒈知道是改革开放给人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知道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邓小平同志,敬仰并怀念他。
⒉了解改革开放以来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情感。
重点:热爱社会主义新中国,为国家的强大而感到自豪。
难点:初步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些基本措施,知道改革开放使我国从此走上了繁荣富强的道路。
学生:搜集我国5个经济特区以及14个沿海开放城市的相关资料,了解它们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第八周 3走进新时代2课时
1.了解新时期我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为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感到骄傲和自豪。
2.知道我国新世纪新阶段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3.树立信心,为建设祖国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学习。
重点:了解新时期我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为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感到骄傲和自豪。
难点:树立信心,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为建设祖国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学习。
教师准备相关课件和资料。
第十周 第三单元巨龙腾飞 1高峡出平湖 2课时
1.了解三代伟人提出的梦想与实现的原因。
2.了解三峡工程的概况,知道三峡工程是祖国建设的一项伟大成就,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功能。
3.引导学生关注三峡工程,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重点:了解长江三峡工程的概况。
难点:让学生理解三峡船闸通航的过程。
教师:搜集、了解长江三峡洪水泛滥的原因;几代中国领导人为根治长江水患所做出的努力;三峡工程的概况,及其造福人民的相关资料。
学生:了解修筑长江三峡的意义。
第十一周 2西部大开发 2课时
1.知道西部地区所包括的12个省、市、自治区,了解西部风景的优美,蕴藏着宝贵的自然资源,懂得开发西部是为了协调东西部平衡发展,其最终目的是真正实现全中国共同富裕。
2.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能为西部建设出谋划策。
3.激发学生关注西部大开发的热情。
重点:看地图,知道西部大开发所包括的12个省、市、自治区。
难点:西部大开发关系到我国东西部协调发展和真正实现全中国共同富裕的最终目的。
学生搜集有关西部风光和西部丰富资源相关资料,对西部地区有初步的认识。
第十二周 3 日新月异的交通 2课时
1.感受祖国日新月异的交通,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
2.知道交通工具各有特点,交通工具的发展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3.了解全国交通的快速发展,知道交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建设,给人们生活带来了便利。 重点:知道交通工具从古至今的发展变化。
难点:学会使用交通图。 学生完成省交通变化的调查表。
第十三周 第四单元生活在地球村 1你中有我,我中有你2课时
1.了解中国步入全球化发展道路、走向世界的曲折历程。
2.知道对外开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国策,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感受经济全球化给国家建设、人们生活带来的发展与变化。
3.关心祖国建设与发展,初步具备社会责任意识与开放的国际意识。
重点: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难点:使学生自觉做到关心祖国的建设与发展。
学生调查中国进出口商品的情况。
第十四周 2 国际组织 2课时
1. 知道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APEC等国际组织的名称,认识这些组织的标志。
2.初步了解这些国际组织在解决全球性问题中所起的作用。
重点:知道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的名称,认识这些组织的标志。
难点:初步了解各国际组织的作用。
教师搜集各国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图片。
学生了解有关国际组织的资料,调查当前形势下国际组织所起的作用。教学, 品德, 工作计划
品德与社会工作计划(篇5)
一、学生基本情况
三年级共有三个班 ,大部分学生热爱学习,能按照《小学生守则》要求自己,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参加了少先队组织。班上班风好,学风正。在去年的期末检测中,合格率100%,但是,也有少数几个学生,组织纪律性不够强,表现在上课爱讲小话,课余时间不够自觉。这学期,将对他们进行自律教育。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为他们成长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二、教材分析
《品德与 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发展的综合课程,本教材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社会、地理、历史等相关的内容有机融合,设置了综合性学习主题,按单元结构呈现,分五个单元。教材具有综合性、开发性、情感性,形式活泼等特点。每个主题不是单一的学科知识内容,而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突出主题间合乎生活逻辑的联系渗透。这样有利于形成社会的整体认识,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协调发展。
本教材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面向广阔的生活空间,体现学习活动在时间、空间上的开发性,重视实际生活中现实性、情感性、形象化的情感教育和审美教育。教材形式活泼,富有童趣。它版面新颖,图文并茂,充分运用图画、照片、学生作品等多种形式,并采用对话,富有亲切感。
三、教学要求
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1、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热爱科学。生活中要养成文明礼貌关心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2、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关心他人,乐于助人。关爱自然,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参与与集体生活。
4、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5、 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6.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互相依存关系,了解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
7. 初步知道在中国长期形成的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初步知道影响中国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初步了解新中国成立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
8.知道世界 历史发展的一些重要知识 和不同 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
四、具体措施
1、积极转变观念,树立综合的、开放的课程观,根据实际情况组织教学活动,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创造性使用教材。
2、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努力创造适宜的环境和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帮助学生去体念,去探究。
3、充实教学内容,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切感。
4、拓展教学空间,创造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念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5、采用电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五、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单元 我学习,我快乐 3课时
1、 时光老人对我说 1课时
2、我有一把金钥匙 1课时
3、今天我进步了吗 1课时
第二单元 家庭因我更美丽 3课时
1、妈妈,您放心吧 1课时
2、我爱我的家人 1课时
3、 我们共同面对 1课时
第三单元 共享友爱阳光 3课时
1、 大家都是好朋友 1课时
2、你的心情我理解 1课时
3、友爱是相同的 1课时
4、为了友谊,我们共同努力
第四单元 谢谢你,家乡的劳 动者 4课时
1、清晨,谁在为我们 忙碌 1课时
2、 家乡的打工族 1课时
3、 行行出状元 1课时
4、“小蜜蜂”在行动 1课时
第五单元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3 课时
1、 56个民族是一家 1课时
2、多彩的民族风情 1 课时
3、民族团结一家亲 1课时
品德与社会工作计划(篇6)
一、班级情况分析
四年级共有学生22名,其中男生8名,女生14名。从学生身心发展方面来说:大部分同学的思想精神面貌,还是显得朝气蓬勃的;小部分同学,显得有些畏首畏尾,性格内向,不自信,不敢大胆和别人交往。学生大部分能够懂得应有的礼貌、礼节,极小部分同学对于思想道德问题,不太重视,还需要加强训练。
二、教学要求及目的
1、能够养成以诚待人、礼貌待人的习惯。
2、知道家乡的不同风俗习俗,能够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
3、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体会家乡人民的性格特点。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家乡环境意识。
5、明白集体荣誉是关乎班级里的每个人荣誉的事,要努力做好集体的每一件事,为集体争荣誉。
6、了解珍惜劳动成果的意义,明白珍惜劳动成果的重要性,学会珍惜劳动成果。
7、懂得讲信用,是尊重他人的表现。
8、理解团结合作、与人交流的重要性。
9、要积极参加家乡各种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
10、学会热爱祖国,明白家乡的巨大变化是和祖国的富强分不开的。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礼貌待人篇、尊敬师长篇、集体荣誉篇
教学难点:信用篇、公益篇
四、本学期提高质量的措施
1、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思品的兴趣,让学生乐学、爱学、会学。
2、把教学内容和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让课堂融入到生活中去。
3、每次授课前,通过一个实际生活中的小故事引入主题。
4、课内运用主体活动(心理游戏、角色扮演、分组讨论、自我训练等形式),让学生在玩之中学懂、理解、掌握知识。
5、授课时,尽量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主体能动意识,让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自觉接受、实施。
五、周进度计划表周次授课内容课时数
1第一课我的家乡在哪里1
2第二课我的家乡风光好1
3第三课家乡的四季变化1
4第四课家乡物产知多少1
5第五课民居与饮食1
6—7第六课家乡的方言2
8第七课多彩的民间艺术1
9--10第八课家乡民俗探秘2
11第九课他们是家乡人的骄傲
12第十课家乡的发展变化1
13第十一课让家乡环境更美好1
14第十二课家乡的明天什么样1
15第十二课《祖国的巨大变化》 1
16-17复习2
18期末测试1
品德与社会工作计划(篇7)
一、班级情况分析:
五年级学生正处于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求知欲强,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但他们缺少社会经历。
二、教材分析
1、教育性
品德与社会课担负着道德人格培养的任务。在本册教材中,主要进行以下方面内容的教育:以多种形式促进这两个我的对话,引导儿童逐步完成两个“自我”的分化;向儿童呈现他们生活中的各种关系,让他们从这种关系中去理解和体验,引导儿童逐步建构起共生型的人格;通过历史与文化的启蒙,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引发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等等。
2、综合性
本册教材几乎涵盖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内容。所有这些内容都是通过“个人——人与人——人与社会”这条主线来串联的,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线索。
3、参与性
为了使学生能真正体味到教材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就需要为学生提供自己亲自参与、亲身体验的机会,本册教材中设计了大量的问题、案例,让学生参与,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社会场景中,通过学生与家庭、学生与学校、学生与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以及对这些事例的认识与实践来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4、直观性
本册教材呈现的是一页页文字与画面有机融合的版面,力图通过各种精选的图画、照片、示意图、地图和表格等,来最大程度地阐述教材所要反映的思想、意图。例如第四单元《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文字的基础上,安排了大量的插图,这些插图,已不再仅仅是一些图画,还有示意图和大量的照片,通过这些插图,不仅增加了历史审美感和历史直观性。也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单元的内容。从而达到品德与社会课程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
三、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走进家庭深处,走进父母的内心世界。
2、引导儿童进入公共生活,探索中国公民教育的范式。
3、呈现历史的“人化”,引导儿童走进历史。
4、引导儿童逐步完成两个自我的分化。
5、引导儿童逐步建构起共生型的人格。
6、通过历史与文化的启蒙引发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
四、教材重点难点重点:
“走出深重的历史灾难”这一教育主题是本册教材的重难点,本学期在本课程中出现与原有历史教材设计有很大的区别,注重呈现历史细节,让历史人站在儿童面前,与儿童对话,本主题旨在引领儿童从自己的现实生活中走近历史,在自己生活中找到历史文化的足迹,引起他们与之交往的愿望和冲动,表现出对祖国地理、历史发展状况的尊重、关注,并引以为光荣和骄傲。
五、教学措施
1、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相互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
2.根据本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3. 进一步加强本课程开放式教学方式的课题研究,通过艺术、活动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情景教育。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4. 通过书面、口头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5、为了使学生真正体味本课程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就力求尽可能提供学生参与、亲身体验的机会。
六、课时安排
每周两课,其间也可安排一些劳动、参观、调查等实践活动。
七、本册教学时间安排
1、第一单元 9 教时
2、第二单元 9 教时
3、第三单元 12 教时
4、第四单元 10教时
品德与社会工作计划(篇8)
一、班级情况分析
四年级共有学生22名,其中男生8名,女生14名。从学生身心发展方面来说:大部分同学的思想精神面貌,还是显得朝气蓬勃的;小部分同学,显得有些畏首畏尾,性格内向,不自信,不敢大胆和别人交往。学生大部分能够懂得应有的礼貌、礼节,极小部分同学对于思想道德问题,不太重视,还需要加强训练。
二、教学要求及目的
1、能够养成以诚待人、礼貌待人的习惯。
2、知道家乡的不同风俗习俗,能够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
3、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体会家乡人民的性格特点。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家乡环境意识。
5、明白集体荣誉是关乎班级里的每个人荣誉的事,要努力做好集体的每一件事,为集体争荣誉。
6、了解珍惜劳动成果的意义,明白珍惜劳动成果的重要性,学会珍惜劳动成果。
7、懂得讲信用,是尊重他人的表现。
8、理解团结合作、与人交流的重要性。
9、要积极参加家乡各种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
10、学会热爱祖国,明白家乡的巨大变化是和祖国的富强分不开的。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礼貌待人篇、尊敬师长篇、集体荣誉篇
教学难点:信用篇、公益篇
四、本学期提高质量的措施
1、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思品的兴趣,让学生乐学、爱学、会学。
2、把教学内容和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让课堂融入到生活中去。
3、每次授课前,通过一个实际生活中的小故事引入主题。
4、课内运用主体活动(心理游戏、角色扮演、分组讨论、自我训练等形式),让学生在玩之中学懂、理解、掌握知识。
5、授课时,尽量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主体能动意识,让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自觉接受、实施。
品德与社会工作计划(篇9)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们将以教研室教学计划为指导,以学校教学计划为中
心,认真贯彻落实“课程改革”的精神和要求,在实践过程中,充沛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发明性,切实转变教师观念,坚持以同学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将实践的过程转化为创新的过程。根据低年级学段同学的实际情况,制订品德与生活学科的教学工作计划,以便圆满完成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工作重点: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以和教研室对品德学科的高度重视,我们本学期依照上级要求,组建了《品德与生活》教研组,我们组作为学校教学研究的基层组织,提出了“拓展学科视野,加强内外融合,努力使品德课堂生活化,品德教学科学化,引导同学在生活中发现,在课堂中学习,在实践中提升生活能力和道德水平”的工作思路,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实践活动,提升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生长。
三.工作措施:
(一)认真开展校本教研工作,深入实施课程改革。
1.校本培训
课程改革提出了众多新的教学理念、教学要求、教学方式,并要求逐步转化成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校本教学研究作为理念与实践之间的桥梁,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水平。作为教研组长,我将带头努力学习,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对教师基本素养和综合素质的训练,提高教师掌握教材、精心设计活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方面的能力。教研组不时强化学习教育,认真研读《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新课程规范,了解每个年级段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从而协助教师转变观念,形成新的课程观、教师观、教学观、课堂观、质量观。
2、教研活动
(1)确保每学期一定次数的教研活动,学习教育科学,科研理论,转变教育思想,确立以同学发展为本的新理念,明确培养目标,研讨教学方法,互相交流,提高教学质量。结合品德组的实际,要积极参与兄弟学校的互动交流,积极发挥同伴合作,努力使教学水平达到最高。
(2)认真抓好课堂教学活动,组内加强集体备课,上好校内公开课,通过课后评价和反思把好质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在备课方面,倡议“高效、共享、反思”的集体备课方式,特别要注意教学反思,和时捕获教学中的胜利与失败,逐渐在反思中进步。重视听课学习,有计划的对教法进行研讨,形式不拘一格,通过上互助课,互相研究,互相研讨更有效的教育教学途径,使老师们在锻炼中不时生长,提高教师掌握教材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3)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发明育人环境。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以生活为主的课程,处处体现了生活性,我们通过各种节日以和学校组织的活动,为同学创设环境,加强对同学的品德教育,让同学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熏陶,真正发挥品德学科的优势。
四.具体活动布置:
九月1、组织本学科成员一起制定本学期教研计划,并向任课教师传达计划。
2、组织青年教师开展说课活动。
十月1、为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做好准备。
2、每人上好常态课。
十一月1、观看优秀课例录像。
2、参与区名师课堂教学专题研讨。
十二月 1、 做好优秀课件、案例征集
2、组织教师上好研讨课,做好评课活动。
元月1、做好考查、抽测、工作。
2、总结、整理、反思本学期工作。
小编精心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