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无常师。教师需要不断打磨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师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怎样写出内容合理的教案呢?以下是由小编为你整理的《关于幼儿活动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幼儿活动教案 篇1
说设计意图
我选择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伞”为活动主题,用实物“伞” 把 幼儿带到活动的氛围中来,然后我提出问题:“这么漂亮的伞,你知道是怎么做出来的吗?你也想试一试吗?以此激发起幼儿的探究和想创作激情,通过活动让幼儿真正体验到创作活动的快乐。
说活动目标
1.运用色彩、线条、形状等大胆地进行伞面设计。
2.感受各种伞面的装饰美,体验创作活动的快乐。
说活动准备
1.实物:小花伞2至3把
2.课件:小花伞
3.彩笔、油画棒、纸(画好小伞轮廓)
说活动过程 :
1.猜谜导入课题:
谜语1:一朵花,真奇怪。晴天不开,雨天开。
教师:是什么呢?小朋友猜一猜。(伞)
谜语2:小帐篷,圆又圆,雨天满街走,晴天家中闲。
教师:这个谜语又是在说什么呢?小朋友们好好想一想。
教师:这两个谜语都是在说什么呢?(都是伞)
2. 欣赏实物小花伞。
(1)出示一把实物小花伞,提问:小花伞有什么作用?
(2)介绍伞的构成:伞顶、伞面、伞把。请小朋友说说自己最喜欢什么样的伞,为什么?
(3)拿出其他小花伞,说说有什么不同。
(4)教师小结:这几把小花伞都很漂亮,他们都是伞厂的叔叔阿姨设计出来的。今天,我们要请小朋友来当设计师,设计出更美丽的小花伞。先请小朋友们看看中班的哥哥姐姐是怎么设计小花伞的,好吗?
3.播放课件,欣赏小花伞图片。
(1) 提问:你们喜欢这只小花伞吗?为什么?
(2)小结伞面设计的特点:首先确定伞顶,伞顶可以设计成圆形、波浪花纹、小花等图案;伞面的边缘可以设计成重复的图案,可以是一朵朵的小花、一只只苹果、一个个爱心等图案。
4.全体幼儿进行伞面设计,教师巡回指导。
(1)出示画好的小花伞轮廓,组织幼儿讨论:怎样让这些空白的伞面变得更美丽。
(2)要求幼儿大胆想象,你设计的图案可以和别人的不一样,伞把也要涂上颜色。发现有困难的幼儿教师重点指导。
5.将幼儿作品拍下来后放在电视上播放,欣赏幼儿作品,教师进行引导性评价。
6.活动结束,让幼儿把自己的作品放在展览区。
关于幼儿活动教案 篇2
区域活动开放、自由、自主,能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按自己的意愿自主选择活动内容、活动形式和活动伙伴,并按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速度去操作实践。那么,如何把数学内容、数学目标、数学材料有效地融进区域活动之中呢?在实践中,我紧紧抓住三个“数”策略,扎实有效地开展幼儿数学区域活动,让数学知识融入孩子感兴趣的游戏中。
一、心中有“数”——确立区域活动的阶段目标
明确的教育目标和计划是发挥数学区域活动最大功效的导向和保证,因此,我们必须有效把握区域活动的即时效应和发展的潜在性问题,也就是说,我们在设立一组区域活动时,心中要有目标。因此,在开展区域活动之前,我们需要根据阶段性数学活动的目标,配合集体数学活动的进度、内容来拟定数学区域的具体目标、具体计划和具体内容。
例如:中班的“数形成”活动,其目标为:体验数的形成,建立初步的数序逻辑概念,会用语言表述“几添上一是几”。幼儿对“几添上一是几”这句话的理解尤为困难,“添上”往往会被他们想象为“天上”,因此,“会用语言表述几添上一是几”就成了我们数形成区域活动中的阶段目标。配合目标,我们设计了一系列游戏,有“翻一翻,说一说”“串一串,说一说”“画一画,说一说”“贴一贴,说一说”“添一碗,说一说”等。区域游戏中的每一个动作——翻、串、画、贴、添,都让孩子们体会着数的形成,感悟着数字形成的实际意义,特别是“添一碗”游戏,使孩子们对“几添上一是几”这句话理解得淋漓尽致,活动的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当然,数学区域活动中的阶段目标还应根据孩子们的实际情况不断加深、调整、补充、完善,原定两周的阶段目标,幼儿可能在一周内就已完成得较好了,或者幼儿对此活动已不感兴趣了,那么,教师就要灵活调整,提前进人下一阶段活动。假如两周未达到预期的目标,或幼儿兴趣正浓,教师可适当延长活动的时间,以满足幼儿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阶段目标心中有数,从而使幼儿在数学区域活动中增强对数学的敏感性和对数学的运用能力。
二、浑身解“数”——巧投区域活动的游戏材料
幼儿数学区域活动的材料直接影响着孩子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作为老师的我们,总是在为不断翻新区域材料而伤透脑筋:有时,辛辛苦苦制作的区域材料得不到孩子们的喜爱;有时,孩子们对新投放的区域材料一时兴起,但两天之后就置之不理了。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只疲于更换数学区域活动的材料了,费时费力不说,收效却甚微。看来,区域活动游戏材料的投放,关键还得在“巧”字上下功夫。
在几年的数学区域实践中,我发现我们的游戏材料多偏向于卡片、图片等,孩子们在区域活动中玩了几次就会感觉索然无味。了解到此种情况后,我在材料的种类上尝试了改变,如结构游戏中现成的雪花片、插塑、套桶、棋子等,自然界中常见的石子、种子、树叶等;剪贴活动中的作品、范例等;生活中的钮扣、豆腐盒、牛奶盒等……这些唾手可得的游戏材料都成了我们数学区域活动中的主角,有序插接、按特征分类、组成分合、排序组合等,许多数学区域活动中都有它们的身影。
虽然材料丰富了,但枯燥的玩法同样会使孩子们对数学活动失去兴趣,于是,在区域活动中,我考虑到了一物多玩、在反复中创新、在交换中新颖。如:在中班默数活动“钓鱼”区域游戏中,为了让孩子们循序渐进地学会默数,并数得快数得对,同样一份钓鱼材料,我设计了好几种活动:按点子排列方位,在鱼塘里养鱼;钓竿数点匹配钓鱼;夹子夹小鱼做鱼串等。同一份游戏材料的不同玩法,不仅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而且还让孩子们在区域活动中体验到了一物多用的游戏乐趣。
在材料的难易设置上,同一个数学活动内容,我总会为孩子们多提供几套学具,如在序数的学习中,区域活动中既有牛奶盒制作的立体式楼房,又有抽象式的数字棋盘。在形象化的“宝宝住新房”游戏中,我让孩子们理解第几层第几间;在“点兵点将”游戏中,我让孩子们快速找到纵横交叉的位置。为了让孩子们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区域活动,我运用颜色表示游戏的难易程度,如红色代表“难”,蓝色代表“一般”,黄色代表“容易”。
虽然数学区域活动的内容各不相同,操作方法也各不相同,但我使出浑身解数,巧投区域游戏材料,所以始终能让孩子们保持高涨的活动参与欲望。
三、寻行“数”墨——鲜活区域活动的语言指导
“让儿童亲历和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这是《纲要》中科学领域的指导要求。所以,我们要通过自己在数学区域活动中的言行使孩子们感受到:老师关注的不是区域活动的成败,而是他们的活动过程。由此可见,区域活动中鲜活的语言指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需寻行“数”墨,切实发挥语言的技能。
在每次数学区域活动前,我抓住幼儿的心理节拍,力求语言情趣化,语气抑扬顿挫,开门见山地把区域活动的内容、目标及规划,合理地融入情趣化的言语之中。例如:在大班猜测区域游戏中,已知A>B,B>C,比较A和C的大小。当幼儿的思维停留于表面,难以理解“A>B,B>C,则A>C”时,适时地说一句:“谁会是真正的第一名?最小的碗是给谁的呢?让我们一个一个地试。”
此外,孩子们在区域活动中的个体表现,往往还是我们评价孩子对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依据,教师的每一次语言评价,都有如智慧的化身,能让已经“吃饱”的孩子缠着你索要新的“苹果”,让“吃不到”的孩子信心百倍。指导性的语言评价有时是一抹微笑、一朵红花、一颗五星……不管是什么,只要是来自于老师的爱心评价,孩子的心里总是甜滋滋的,因为鲜活的语言指导除了针对数学区域活动的本身之外,更重要的是培植孩子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幼儿数学区域活动是低结构、高开放的活动,以上三个“数”的策略行之有效。在区域活动中,幼儿自主选择、自主探索数学知识的几率大大增加,对数学知识的敏感性也不断提高。我想,只要我们善于观察,把握时机,适时适度地运用策略,孩子们必然会在数学知识的海洋中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
关于幼儿活动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数是幼儿早期数学概念发展的重要基础,中班幼儿是通过实际操作感知数的形成的。本次活动通过游戏的方式,创设“鸟儿舞会”游戏情境,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在有趣的游戏中引导幼儿感知8添上1是9理解9的形成,学会点数9以内的物体并说出总数,指导幼儿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目标:
1. 学习9的的形成,知道8添1是9,能手口一致点数9以内的物体。
2. 理解9的实际意义,正确认读数字9 。
3. 愿意帮助别人,接受任务并能努力完成。
活动准备:
1. 教师自制课件。
2. 三角形、正方形卡片人手各9张。
活动过程:
1. 播放课件,引导幼儿观看“鸟儿舞会”入场式,复习8以内的数。
提问:舞会上入场的鸟儿有几只?小喜鹊也飞来了,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鸟们分别在哪个入口呢?引导幼儿点数小鸟衣服上的图案,帮它们找到相应的入口。
2. 播放课件,幼儿观看“鸟儿舞会”颁奖的场景,初步学习9的形成。
教师导语:小喜鹊的奖品藏在房间中,它需要闯过不同的关卡才能得到奖品,让我们一起来帮助小喜鹊吧。
(1)出示数字8,小喜鹊要拿出相应数量的正方形卡片,一一对应摆在三角形卡片下面,比较说出两种卡片谁多、谁少,怎样变成一样多。引导幼儿用添上一个或去掉一个的方法变成一样多。
(2)关卡二——寻找宝箱:有8把钥匙,小喜鹊要打开9扇带锁的门,才能找到藏在房间中的奖品,怎么办?引导幼儿找到另外1把钥匙,打开带锁的门,帮小喜鹊拿到奖品。
3. 创设“鸟儿舞会”游戏情境,引导幼儿巩固9以内数的点数。组织幼儿玩“抱团”游戏:幼儿扮演小动物,在场地上自由舞蹈、玩耍,教师说出抱团的人数,幼儿找到相应数量的朋友抱成一团。例如:教师说“9人抱团”,幼儿寻找朋友,9个人抱成一团。
活动结束:播放舞会音乐,幼儿快乐舞蹈。
关于幼儿活动教案 篇4
导读:今天我组织的活动是中班主题四《春天,您好》中的语言活动——醒来了。现在正值春天万物复苏的美好季节,结合现在的季节特征,从孩子的兴趣点出发,我选择了本次语言活动。
今天我组织的活动是中班主题四《春天,您好》中的语言活动——醒来了。现在正值春天万物复苏的美好季节,结合现在的季节特征,从孩子的兴趣点出发,我选择了本次语言活动。这个活动活动主要有三个目标:第一,激发幼儿对春天里的小动物的喜爱和好奇,萌发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第二,能记住故事的主要情节,学说小动物之间的重点对话。第三,通过视听讲结合,发展幼儿连贯讲述的能力。整个活动过程,我采用的是一种视听讲结合的方法,“视”就是引导幼儿去看、去观察课件中的内容;“听”就是倾听教师的语言启发、引导、暗示和示范;“讲”就是幼儿的讲,满足幼儿想说的愿望。这个方法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处与一中积极的学习状态当中。
在这个活动当中,我主要采用视听讲结合法,并力求将情感教育贯穿与整个语言活动当中,开始部分,以趣激情,做了一个新的尝试,打破了以往用图片、谈话等引出活动主题的方式,而是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猜谜语的形式,以动态的画面、小动物的声音再现等,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从而激发了他们对春天里的小动物的热爱和好奇的情趣,能饶有兴趣的参与到活动中来,并且也很自然地引出了故事当中的动物角色,为幼儿理解故事情节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让幼儿了解故事情节部分,我以情代情,运用了极富感染力的配乐,以我教师自身的激情和语言感染力,为幼儿讲述故事内容,同时,也是为了给幼儿一个完整的故事形象,给幼儿以很好熏陶和感染。在了解了故事情节的基础上,让幼儿学会故事当中小动物之间的重点对话部分,我采用了恰当的提问方式,引导幼儿分段欣赏课件,我突出了多媒体课件的作用,一是将故事中的角色对话、动物形象,用小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声情并茂;二是替代了以往呆板的图片讲述方式,使得故事的内容更加生动、角色更加鲜活,让幼儿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引导掌握和学说小动物之间的重点对话。
关于幼儿活动教案 篇5
一、讲述活动的目标
(1)培养儿童感知、理解讲述对象的能力。
(2)培养儿童独立构思与清楚、完整地表述的意识、情感和能力。
(3)培养儿童掌握对语言交流信息清晰度的调节功能。
小班
● 能有兴趣地运用各种感官,按照要求去感知讲述内容。
● 理解内容简单、特征鲜明的实物、图片和情景。
● 愿意在集体面前讲述。
● 能正确地说出讲述内容的主要特征或主要事件。
● 能安静地听老师或同伴讲述,并用眼睛注视讲述者。
中班
● 养成先仔细观察,后表达讲述的习惯。
● 逐步学会理解图片和情景中展示的事件顺序。
● 能主动地在集体面前讲述,声音响亮,句式完整。
● 学习按照一定的顺序讲述实物、图片和情景的内容。
● 能积极倾听别人的讲述内容,发现异同,并从中学习好的讲述方法。
大班
● 通过观察,理解图片、情景中蕴涵的主要人物关系和思想感情倾向。
● 能有重点地讲述实物、图片和情景,突出讲述的中心内容。
● 在集体面前讲话态度自然大方,能根据场合的需要,调节自己讲述的音量和语速。
● 讲述时语言表达流畅,没有明显的停顿现象,用词用句较为准确。
二、讲述活动的主要类型
1.从讲述内容来分类
叙事性讲述
描述性讲述
说明性讲述
议论性讲述
2.从凭借物的特点来分类
看图讲述
实物讲述
情景表演讲述
经验讲述
三、讲述活动设计与实施 的基本结构
充分感知与理解讲述对象
● 观察(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
●依据讲述类型的特点感知理解讲述对象
● 依据凭借物的特点感知理解讲述对象
●依据具体活动要求的特点感知理解讲述对象
2. 运用已有经验自由讲述
●有集体讲述、小组讲述、个别交流讲述等组织方式。
●注意:教师一要先交代清楚讲述的要求,二要注意倾听,及时发现幼儿讲述的“闪光点”和存在的问题,不要过多地评判。
3. 引进新的讲述经验 (重点)
●讲述的思路
如:看图讲述“捉迷藏”:小熊来草地上干什么——后来谁来了——他们一起做什么——在捉迷藏过程中又发生了什么——后来怎么样了?
●讲述的基本方式
按顺序讲述: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大到小、从近到远、从表面到本质。
重点部分多讲,次要部分略讲。
四、讲述活动与谈话活动的区别
1.活动目标不同
●谈话活动注重的是运用口头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的机会,。
●讲述活动侧重于幼儿清楚、完整、连贯地表述某一事物的能力。
2.活动内容不同
●谈话活动是幼儿围绕已有经验的话题进行交谈。
●讲述活动是针对某一幼儿需要认识的凭借物(图片、玩具等)进行讲述,讲述内容的计划性更强。
3.语言表达的要求不同
虽然都是口头语言的表达,但
●谈话活动属于对话范畴,是各种交谈的汇集,宽松自由,不拘形式,以说明白想法为标准。
●讲述活动属于独白语言,类似于正式场合的语言,要求规范清晰而有条理地表达相对完整的观点,而且需要调动多种能力,如:对凭借物的观察能力、对已有经验的提取、语言组织能力等,已经为未来“发言”、“报告”、“辩论”做先期的准备。
4.凭借物的运用不同
●凭借物在两种活动中的作用不同
●对幼儿思维的要求不同
●对幼儿的语言要求不同
幼儿讲述活动指导
(一)看图讲述
看图讲述的形式:
看图说话
描述性的看图讲述
创造性的看图讲述
如何选择讲述图片:
1)内容应有助于对幼儿进行某方面的品德或知识教育;
2)表现形式上要有艺术性,人物要简单、突出、形象鲜明;
3)背景不宜复杂,结构布局匀称,情节一目了然;
4)色彩要鲜明协调、感染力强;
5)篇幅要大,讲单张图片最好是对开纸,连环画可以是4开纸。
物体画:
用于认识某种物体丰富幼儿某方面的词汇,或练习描述。
要求:形象逼真,色彩鲜明。
主题画:
要求:主题应易于幼儿理解,情节简明,背景不要过于复杂,细节要少。
画面的内容应为幼儿提供想象的线索。
连环画:
多用于创造性看图讲述。
要求:画面的要求和主题画同,各张之间要注意内在联系。
风景画:
用于丰富幼儿自然及季节知识,练习描述。
要求:画面上最好能有动物或人物活动,但不要占据画面的主要位置,也不需要构成什么情节。
幽默或讽刺漫画:
这类画一般都是情节单纯,形象夸张,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这类画可让幼儿用对比的方法,培养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
发展智力的画:
可训练幼儿判断能力、观察能力以及思维、注意、语言等能力。
(二)生活经验讲述
引导幼儿将自己经历过的或见到的、听到的事情中,记得最清楚、最感兴趣的部分,有条理地讲出来。
幼儿共同生活经验的讲述
这种讲述与观察后的谈话类似,也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幼儿观察后进行的。
幼儿个人生活经验的讲述
幼儿从自己的经验中独立地选择适合讲述的、范围很窄的内容。
讲述的题目应该比较具体;必须是幼儿生活范围之内的,是他们熟悉的、印象深刻的,同时还必须是他们感兴趣的。
(三)情境讲述
由教师或幼儿扮演角色,进行表演(也可用玩具、木偶表演)。幼儿观看表演后,在教师的启发下,讲出表演的情节、对话和内容。
注意:
表演的内容要来自幼儿的生活,情节不宜太复杂,角色不宜太多,对话不宜过多 。
表演前一定要进行排练和准备。表演时要面向全班幼儿,表演动作尽可能大一些,同时还要注意面部表情。
(四)拼图讲述
教师不直接提供讲述的对象,而是向幼儿提供各种构图材料,如塑料几何形体、用吹塑纸做的各种形象、贴绒或磁铁教具(有人物、动物及能构成背景的形体)等,让幼儿根据一定主题自由构思,拼成各种各样的画面,然后分别讲述自己的画面。
(五)与美术活动结合进行的讲述
绘图讲述是将绘画与讲述结合起来进行。一般是先绘画,然后让幼儿讲述个人绘画的内容。
捏泥讲述,即把泥工与讲述结合进行。它与一般泥工的不同之处,在于这种泥工不能只捏个别物体,而要捏出两个以上的物体,并有可能构成一定的情节,为讲述提供的容。
染纸讲述
凭借手工制品的讲述
(六)创造性讲述
续编故事
只给幼儿提供一个故事开端,要求幼儿不仅要编出故事结尾,也要编出故事的发展。一般只在幼儿园大班进行。
要求:
故事开端的题材、主题应是幼儿熟悉的生活。
故事开端的内容应是生动有趣的,以引起幼儿把故事编下去的愿望。
故事的开端一定要交待清楚时间、地点、主要人物和事件,并且要有伏笔。
故事开端一般在故事情节转折的地方中断故事。
凭音响编故事
教师事先选好日常生活中的某些音响,讲述前先让幼儿听录音,然后让幼儿把听到的内容,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来,最后再让幼儿讲述;
推理讲述
讲述前先由教师给幼儿提供一组不按情节发展顺序排列的连环画,图画4-6张不等,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将其按生活逻辑排列好顺序,然后进行讲述。
(七)描述实物
这种讲述一般是在观察过程中或观察后进行。
要求:
描述的对象多样化;
描述的内容可以是多方面;
描述实物有时可穿插着分类练习;
描述实物的讲述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八)描述性的教学游戏
运用游戏形式练习讲述可以激起幼儿的兴趣,减少讲述的难度。
如《我的孩子在哪里》的游戏,就是训练幼儿正确地运用名词和形容词描述人的形象。
指导幼儿讲述活动的方法
1 示范
范讲,即教师对某一物体或事件做简明、生动的描述,给幼儿提供模仿的范例。
一般运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幼儿刚开始学习讲述时;
对幼儿提出新的讲述要求时,如要求在讲述中编出情节和对话;
对不善于讲述的幼儿进行帮助时;
有必要时,做讲述活动的总结。
2 提问
提问是领导看图讲述和情境讲述的基本方法。
教师的提问起着引导幼儿观察、理解图片(或表演)内容、帮助幼儿用恰当的词句进行讲述的作用。
提问的问题要根据讲述图片的目的来考虑
要根据图片的内容考虑主要看什么,哪些是陪衬的
教师提问的问题要能起到引导幼儿思维步步深入的作用
提问要有一定难度
3 提供讲述提纲
即指教师给幼儿规定的讲述内容和顺序的要点,主要用于共同生活经验讲述和创造性讲述。
4 组织集体编讲述内容
这种方法主要是用在创造性讲述的最初阶段,看图编故事和续编故事用得较多。
5 评议
讲述活动需要及时进行评议,目的在于使幼儿模仿教师肯定的某些讲述的特点。所以评议的着眼点不是在于肯定个别幼儿讲述的优点,而主要是对以后的讲述产生影响,故评议一般不放在讲述活动结束时,应在幼儿讲述后及时评议。
五、讲述活动案例分析
案例一:
小班看图讲述活动:森林音乐会
活动目标
1.学习句型:有……还有……,举一反三运用句型。
2.认真仔细地观察图片,积极主动地参与讲述。
3.发展完整、连贯性讲述的能力。
活动准备
在课件中展示不同的动物在表演,有的组
只有两个动物在表演,有的组有多个动物在表演。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学习兴趣,充分感知讲述对象
演示课件:背景森林,主人公动物:小
熊、大象、小猫、青蛙等。(夏天来了,草
绿了,花儿开了,森林里的小动物们正在开音乐
会,你看他们多快乐啊!)
二、幼儿围绕画面内容自由交谈,
教师巡回指导
音乐会上,哪些小动物们正在表演
什么节目呢?请把你看到的画面内容讲
给旁边的小朋友听。
先小组讲述,然后请几个小朋友在
集体面前讲述。
三、引进新的谈话经验,学习句型:
“有……还有……”
教师演示课件,提问:说说森林音乐会上,有
谁在干什么?还有谁在干什么?(森林里真热闹,
小动物们正在开音乐会,有两个小熊在敲鼓,有一
头大象在吹喇叭,有四只小猫在弹琴,还有一群青
蛙在唱歌。)
动物的数量可以随幼儿的讲述层次的高低增
减,种类也可以变换。
4. 迁移新的讲述经验
(我们也来开一个音乐会好吗?)发给
每人一件乐器,幼儿戴不同的头饰,边表
演边说:有……在……,有……在……,还
有……在…… 。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