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

目录

中医师承学习心得体会精选4篇

字典 |

2023-03-27 14:59

|

【 liuxuequn.com - 学习心得体会 】

  当我们因为某些事情而心灵受到震撼时。心中想必有不少感想和见解,就可以将其记录在感言中,感言可以让我们的心情更加美好,优秀的感言是怎么样写的呢?栏目小编为您准备了一些有关此话题的内容,敬请浏览本文内容!

中医师承学习心得体会【篇1】

  7月,笔者有幸成为全国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学术继承人,师从中医耳鼻咽喉科名家熊大经教授。回顾跟师学习经历,感触颇深。

  领导重视,严格管理

  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启动以来,得到了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成都中医药大学等上级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各级领导经常现场检查、督导师承工作,并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负责师承学习的日常管理,形成了导师和学生时间交叉、背靠背等等严格的阶段与年终考核机制。虽然管理考核严格,但管理部门也为我们创造了良好的跟师条件、跟师氛围。

  精于学术,勤于思考

  在入师之前,笔者曾作为博士研究生跟随熊大经教授学习三年。但跟师学习则完全不同,其特点是使继承人在整理、继承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中医药学术,使中医药学术得以传承发扬。

  笔者在老师的带领下,反复经历“跟师临床实践—中医理论学习总结提高—独立临床实践”的过程,在反复的临床历练和体会总结中不断提高、不断进步,这一阶段的学习是博士学习经历的基础上“择一点而精”的升华。笔者领悟到博士阶段的学习重在“全而博”,师承的学习重在“精而深”。因此在跟师期间,笔者才能逐步学会带着问题去思考、领悟老师的思路,进而融入自己的临证思维当中。

  言传身教,体悟中医

  进入师承学习以来,老师为人处事的点点滴滴、豁达开阔的胸襟、大医精诚的医德,都使笔者深刻地认识到,要想学好中医,首先要“学会做人,学会做事”,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做到“仁心、仁德、仁术”,这也是中医学的核心精神。

  老师经常告诫:“中医是文化,需要感悟、需要思考、需要践行。”笔者按老师的要求,重新学习《古文观止》等著述,尝试着从多方面接触中国传统文化,学会了在提高自身文化底蕴的同时体悟和享受中医之魅力。

  在学习中,笔者还感受到,中医同中国的其它传统文化一样,强调“大智慧,大胸襟”,是在不断吸收、不断融合、不断发展的。在医学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做一个纯纯粹粹的中医人,不等于排斥其它医学,只要是有用的、能促进中医学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我们都应该吸收,但吸收绝不等于全盘接受,吸收的前提是不能动摇中医的根本,而是应该以中医的核心准则、基本理论去融合、运用这些新知识、新手段。

  尊崇经典,融会贯通

  尊崇经典、重视经典,是中医教育的传统,历史上的中医教育,不论是私人授徒,还是官办学校,四大经典等医学名著始终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教材。师承学习的一个重要要求就是“读经典、诵经典”。在跟师期间,笔者发现“经典”和“临床”之间有一道很好的桥梁,那就是我们的指导老师,准确地说是指导老师的临床思维——运用经典理论分析老师临床思路,或透过老师的医案可加深对经典条文的理解。

  坚持临证,保证质量

  跟师期间,笔者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坚持每周3个半天的跟师临床学习和2个半天的独立门诊临床实践及3个半天独立病房临床实践,边学习、边体会、边应用,在临床中学习、体会、分析、总结老师的临床经验。

  论文的撰写、心得收获都离不开跟师临床实践,只有静下心来,踏踏实实跟师,才能有所得。而且,跟师不仅仅是简单的上门诊、抄抄方,还必须在思路上紧跟老师,随时比较老师处理和自己思考的不同之处,想到问题,随时记录,下来之后反复揣摩,实在理不清头绪时再请教老师,老师一点拨,顿觉茅塞大开。

  (一)深究医理,循序渐进

  祖国医学浩如烟海,必须持之以恒,勤奋苦读,才能学到中医的真髓。要从浅处起步,妙在浅而易知,从易处入门,从基础开始,逐步由低向高、精、尖发展,要有计划地学习经典著作,如《内经》、《难经》、《伤寒》、《金匮》、《温病条辨》等,先是粗读、泛读,了解全貌,找出重点,然后更精细地将诵、释、体会三者互用,深谙医理,探求经旨,最后客观地将所学的知识融汇贯通,施于临床,指导实践。这种由浅入深,从源到流,呈阶梯式递增的学习方法,深为任氏所推崇,他说:“循序渐进是一种学习方法,也是一个不能违背的客观规律,遵循一规律,则必有所获,若反之则欲速而不达。”

  (二)熟读精思,妙识通圆

  医乃活人之术,学不熟何以知医?术不精何以活人!故熟精,是对医者最起码的要求。任氏强调,医者对医理要博熟精深,对医技要熟练精湛,运用要灵活、准确、精当,因此,要求我们要精勤不倦,深入钻研,对中医重要的理论和经典著作的精辟之处,要熟读背诵,首先在“熟”字上下功夫,“熟能生巧”。只有熟,才能心领神会,窥其奥旨;只有熟,才能抓住要领,妙识通圆。不熟何以精思,不熟何以圆活!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索生智,才能应常变而法不穷,明其理而更显其妙。

  坚持读书,虚心学习,字斟句酌,熟读精思,医理精熟,医技精湛,我们是我们的追求,凡事要尊重科学,每于临证之中,常根据实际病例,熟练准确地引经据典。如有一患者每夜发烧二小时许,历经数医,久治不愈。然任继学诊毕,曰:“此有瘀血。”并明确指出《医林改错》有记载,遂遣方投药,一药而愈。事后,经查阅,才深为其准确无误而惊叹。对中医的重要理论和经典著作的精辟之处,已能熟练的成诵和正确的解释,这只是登上了一个阶梯,尚需进一步努力,刻苦钻研,不断强化,并强调坚持反思,总结规律,才能巩固。他说:“读书最忌不求甚解,博杂不精,随学随忘,不加总结。”他主张:温故而知新。温故就是逐句玩味,反复研讨,有所得辄记之,并验之于临床,只有这样,才能由熟而精,妙识圆通,有所创见,推陈出新。

  (三)研究诸家,知常达变

  要进一步开拓中医理论的知识面,就要善于研究诸家,因此,要求我们博览群书,博采广蓄,并细心揣摩,反复研究,摄其精要,主张采众家之长补自家之不足,取众家之精华为我所用。他说:“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研究诸家学术,不可因循守旧,要圆机活法,知常达变,师古而不泥古。

  师古,是先学习,不可不知其说;不泥古,是重取舍,不可尽依其说,要明其理而活用其法以符真义。临证最忌执一方而御百病,要守一法而应万变。他对经方的研究造诣颇深。每临证时,既能执持,又能方圆,十分重视师其法而不泥其方。例如:常用《伤寒论》的方剂,治疗各种杂病,其中的小柴胡汤,原为少阳和解之剂,但他加减化裁后,则用于治疗胃脘痛、呕吐、胁痛、心悸、不寐、咳嗽等各种内科杂证,均能取效。而乌鸡白凤丸是妇科之良药,用于治疗内科病,亦屡获良效。研究诸家,要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不怀疑不能见真理,所以,研究诸家之学说,要辨清是非,舍非从是,以求完善,这就告诫我们,读书议论必详审其所以然,而后精思熟虑,方能不被谬说所误。因为精通了医理,详审了众家之短长,融汇剖析,取其精华,剔其谬误,才不囿于一家之见。其中对“肾风”的治疗,运用内经“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的原则,重用“千金鲤鱼汤”治愈数十例。对急性中风的治疗,更是独树一帜,完全采用中药,疗效可靠,饮誉全国;对于肝硬化腹水的治疗,则用生瓦楞、生牡蛎各200克、生鳖甲50克、水红花子50克,功专力宏,力起沉疴。用外治法于内科杂证,更独具匠心。外治可补内治之不足,使药力直达病所,提高疗效。如各种头痛者,外敷透顶止痛散;腹水者,用利尿膏敷于神阙穴;结核性脑膜炎则用吕祖一枝梅使其发泡;而胆胀者,用消痛外敷膏等,无一不效。

  (四)涉猎广泛,择善而从

  不仅要精于医道,对其它学科的`知识,也要有研究,用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指导自己的临床实践,所以在临证治病时,周密精实,主次有序,遣方用药,灵活有效。

  研究中医学术,不仅要具备坚实的专业理论知识,高超的医疗技术,还要有广泛的多学科的知识结构,才能开阔视野,启迪思维。古人云:“善读者,始乎博,终乎约。”所以,学习中医,不仅要掌握书内的知识,更要了解书外的知识,他说:“往往书内难以解释之处,却被书外的知识给予点破,使之豁然开朗,茅塞顿开。”人之所以有病,外因于天,内因于人,多与气象学,时间医学,地理环境有关,与饮食方土,人情关系密切。因此,古医家认为,人体内环境的变化,同大自然的变化息息相关。天人合一,谓人体是一个小天地,这是很有道理的。许多资料表明,某些疾病发生的周期性和太阳活动周期在时序上,有某些一致性。例如:太阳活动期和太阳宁静期,心血管疾病发作和猝死的例数相差悬殊,太阳色斑强烈爆发时,心血管病发作和猝死更为频繁,其它慢性疾病亦然。

  (五)继承总结,发扬光大

  祖国医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历代医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努力发掘,促进了中医的发展,对人类作出了贡献。面对丰富的医学遗产,只有继承总结,才能发扬光大,继承的途径有二。

  其一,是先学习,充实自己,然后是文献医籍的整理、研究,祖国医学文献医籍,汗牛充栋,而历代医家的学术思想和治疗经验,大多散见于各种医籍文献中,所以学习、研究、整理这些医籍文献,是继承的关键,是提高的过程,也是发扬光大的前提。对医籍文献的整理,主要是对古医籍的校正疏义和注释,并发挥其学说,其代表医家及其著作有:宋代林亿《素问补注》、庞安时《难经解义》;元代滑寿《读素问钞》、《难经本义》;明代王九思《难经集注》,吴《内经吴注》,马莳《素问》、《灵枢》注证发微;清代张志聪《素问》、《灵枢》集注;现代《中风专辑》、《黄疸专辑》等。

  其二,是理论研究要结合临床实际,理论是为实践服务的,实践又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研究中医理论,必须联系实际,总结提高,才能发扬光大。从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到清代王清任的《医林改错》,历代医家承前启后,在继承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有所创新,有所发展。

  《内经》中提出:“有者求之,无者求之。”就是启示后人,要善于研究继承,要善于总结创新,发扬光大,从而丰富中医理论,如《通俗伤寒论》、《疫痧草》及湿温时疫治疗法,乃至今人发表的新见解、新经验,都丰富了中医的理论和实践,是推动中医发展的动力,其中包括认真学习总结当代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将他们毕生之精华,总结继承下来,传播下去。

中医师承学习心得体会【篇2】

  7月,笔者有幸成为全国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学术继承人,师从中医耳鼻咽喉科名家熊大经教授。回顾跟师学习经历,感触颇深。

  领导重视,严格管理

  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启动以来,得到了xx省中医药管理局、xx中医药大学等上级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各级领导经常现场检查、督导师承工作,并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负责师承学习的日常管理,形成了导师和学生时间交叉、背靠背等等严格的阶段与年终考核机制。虽然管理考核严格,但管理部门也为我们创造了良好的跟师条件、跟师氛围。

  精于学术,勤于思考

  在入师之前,笔者曾作为博士研究生跟随熊大经教授学习三年。但跟师学习则完全不同,其特点是使继承人在整理、继承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中医药学术,使中医药学术得以传承发扬。

  笔者在老师的带领下,反复经历“跟师临床实践、中医理论学习、总结提高、独立临床实践”的过程,在反复的临床历练和体会总结中不断提高、不断进步,这一阶段的学习是博士学习经历的基础上“择一点而精”的升华。笔者领悟到博士阶段的学习重在“全而博”,师承的学习重在“精而深”。因此在跟师期间,笔者才能逐步学会带着问题去思考、领悟老师的思路,进而融入自己的临证思维当中。

  言传身教,体悟中医

  进入师承学习以来,老师为人处事的点点滴滴、豁达开阔的胸襟、大医精诚的医德,都使笔者深刻地认识到,要想学好中医,首先要“学会做人,学会做事”,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做到“仁心、仁德、仁术”,这也是中医学的核心精神。

  老师经常告诫:“中医是文化,需要感悟、需要思考、需要践行。”笔者按老师的要求,重新学习《古文观止》等著述,尝试着从多方面接触中国传统文化,学会了在提高自身文化底蕴的同时体悟和享受中医之魅力。

  在学习中,笔者还感受到,中医同中国的其它传统文化一样,强调“大智慧,大胸襟”,是在不断吸收、不断融合、不断发展的。在医学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做一个纯纯粹粹的中医人,不等于排斥其它医学,只要是有用的、能促进中医学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我们都应该吸收,但吸收绝不等于全盘接受,吸收的前提是不能动摇中医的根本,而是应该以中医的核心准则、基本理论去融合、运用这些新知识、新手段。

  尊崇经典,融会贯通

  尊崇经典、重视经典,是中医教育的传统,历史上的中医教育,不论是私人授徒,还是官办学校,四大经典等医学名著始终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教材。师承学习的一个重要要求就是“读经典、诵经典”。在跟师期间,笔者发现“经典”和“临床”之间有一道很好的桥梁,那就是我们的指导老师,准确地说是指导老师的临床思维——运用经典理论分析老师临床思路,或透过老师的医案可加深对经典条文的理解。

  坚持临证,保证质量

  跟师期间,笔者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坚持每周3个半天的跟师临床学习和2个半天的独立门诊临床实践及3个半天独立病房临床实践,边学习、边体会、边应用,在临床中学习、体会、分析、总结老师的临床经验。

  论文的撰写、心得收获都离不开跟师临床实践,只有静下心来,踏踏实实跟师,才能有所得。而且,跟师不仅仅是简单的上门诊、抄抄方,还必须在思路上紧跟老师,随时比较老师处理和自己思考的不同之处,想到问题,随时记录,下来之后反复揣摩,实在理不清头绪时再请教老师,老师一点拨,顿觉茅塞大开。

中医师承学习心得体会【篇3】

  本人在参加了七天多的医院岗前培训,认真汲取了多位院长和主任的指导教育后,获益良多。短暂的培训虽然结束了,可是在培训过程中获得的心得体会却深深地影响了我,特别是对敬畏生命,关爱病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医者仁心,作为医务工作者就必须以为患者服务为己任,从点滴做起,使之融入生活。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健康所系,生命相托,是我们一生的信仰。而医者仁心的内涵就是手持仁术,胸怀仁心,心系患者。肩负救死扶伤重任的我们,应该时刻铭记孙思邈的“大医精诚”,时刻铭记希波克拉底的铮铮誓言,时刻铭记白求恩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先贤们的声音还在耳边时时鸣响,我们已经奋起前进的脚步,向着新时代更高的目标前进。

  “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的精神,闪烁着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光芒,树立了新时代救死扶伤、病人至上、热情服务、文明行医的`行业风尚和职业道德。也正是“手持仁术,胸怀仁心,心系患者”的新时代体现。医者仁心要求我们改善服务态度、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增强服务水平,真正做到乐群敬业、厚德怀仁,做维护人民健康的忠诚卫士。

  当前我们中医院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一年一个新台阶,我们忘不了医院里的中医前辈们。是你们展现了中医学术的博大精深和救死扶伤的人格魅力;是你们兢兢业业,无私奉献,视医院为家,风里来雨里去,一心一意赴在工作上,为医院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牺牲。我们忘不了工作在最前线,温柔大方又能干的护士天使们,不分天寒酷暑而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用美丽的双手塑造了那温情感人的世界。我们忘不了每一位母亲、妻子和女儿,你们任劳任怨,无私奉献。舍小家保大家,时刻谨记在心的,不是家庭,而是一名医护人员肩上的责任。有时候,医务工作者也会被推到医患矛盾风口浪尖上,面对太多的不理解,充满了无奈;有时候,也会因为工作强度太大,不知不觉间变得烦躁和脆弱;有时候,也会因为家人的抱怨和不满,偷偷流下难受的泪水。但是,无奈过后,是你们不变的微笑;辛劳过后,是你们执着的坚持;泪水擦干,依旧奋斗在最前线。是你们为医院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此真诚地说一声:你们辛苦了。

  医务工作者用实际行动,捍卫了“白衣天使”的光荣称号,手持仁术,用过硬的技术赢得患者的信任;胸怀仁心,热情周到的对待每一位患者;维护医院在老百姓心目中的良好形象,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让群众满意。

  回首以往,我们将深深铭记探索中求生存、求发展的奋斗历程;放眼未来,我们将迎难而上,让红十字放射出更加璀璨耀眼的光芒。而作为20xx届中医院的新同志,应该跟上时代的节拍和步伐,以传承创新精诚的气魄,用更加饱满的热情去投入到明天的工作中,展现出我们别样的风采。

  怀着激动与自豪的心情,我很荣幸地成为医院队伍中的一员。面对全医院甚至全社会的期待,我们医务工作者必须以十二分的精神来工作,以100分的满足来上交这份生命的答卷。虽然岗前培训时间很短,但是我从中学到的知识却是终生受益的。我们会永远谨记冰心老师的话,将“仁爱之心”肩负在左,同情之心担当在右,走在生命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杖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悲凉。

中医师承学习心得体会【篇4】

  光阴荏苒,不知不觉自己从医已经十余个年头了,有幸师从于名老中医尹华荣教授,令我受益良多,受用终生!在临床实践中,尹老师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颈肩腰腿疾病及疑难杂病。在跟师学习的日子里,我深深地体会到尹老师是一位博学的老师,他善于把自己行医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上升为理论,用于指导学生的工作,使我开拓了思路,活跃了思维,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逐步提高了诊疗技术,坚定了对中医药的信心。

  从尹老师的身上感受到的是,他对古老的中医及其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现代医学在现代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蓬勃发展,而中医至今已经几千年了,是古代医学。有人认为,中医是几千年前的产物,与今天的现代化格格不入,学习中医是过时的,甚至是历史的倒退。虽然,中医经典理论是陈旧的,但典籍中不少看来是旧的内容,却能够发掘出新的功效。

  例如大柴胡汤是1000多年前《伤寒论》中的方子,在现代西医治疗基础上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就很好。又如令现代医学棘手的冠心病,西医治疗需长期服药、副作用较大,用中医药的益气化痰活血法治疗有好的疗效。尹老师用大剂量黄芪治疗血管病以及用大量温补肾阳药治疗骨质增生等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师从尹老师后,我的学习态度不一样了。过去在学校是在“填鸭式”的学习方法下接受教育,死记硬背,不管是否理解,只求能把书本的内容全部背下来,待考试时一字不漏地默写出来,便大功告成,学习是被动的,以分数作为目标,毫无乐趣可言。而今,跟从尹老师临床实践,以医好病人为目标,尹老师善于把自己行医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上升为理论,使我逐渐“开窍”。中医是一门经验医学,讲究的是辩证论治,目前的跟师模式恰好是印证这个特点的模式,使自己少走很多弯路。作为一位名老中医,尹老师具有博大包容的胸怀和高瞻远瞩的视野,他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对于现代医学,主张扎根中医,西为中用,中西医结合。正是由于尹老师这种开明包容、与时俱进的积极向上的心态,使他成为医学界经久不衰的长青树,在病人中有良好的口碑。尹老师常常教导我们“立业先立德”,作为他的学生,我不仅学到了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长,更领悟到了尹老师高尚的医德和强大的人格魅力。

  小编精心推荐

  心得体会范文 | 心得体会怎么写 | 心得体会格式

  想了解更多学习心得体会网的资讯,请访问: 学习心得体会

本文来源:https://www.liuxuequn.com/a/4733576.html
延伸阅读
随着网络的发达,感言可以说是随处可见,感言是一种表达内心深处想法的方式,如何写好个人感言?以下是留学群的编辑收集整理的“教师暑期培训学习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2023-03-26
在我们参加非常重要的场合时。感言对于我们来说意义重大,如何写好个人感言?我们特意收集并为您呈上“银行学习心得体会”相关内容,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你能喜欢!银行学习心得体会(篇1)近
2023-03-25
暑期学习心得体会如何写篇1每天我都会有那么深刻的一个体会:早上新鲜地吸着空气踏入校门,傍晚就只能拖着一身疲惫灰头土脸地移回自己的那个窝。那时候就想把自己压进一个大浴缸里从此不再呼吸
2023-03-26
当我们经历各种事情并且受到启发时,此时我们可以去写篇心得体会,把自己的感悟都写出来。工作中编写心得体会,可以让自己感到工作的不容易,更加热爱所从事的工作,心得体会要写哪些内容呢?有
2023-03-26
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参观企业学习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在反思中得到很多新想法,我们就要将自己的看法写进心得体会里。心得体会指的是将所学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从而产生的全新的认知。欢
2023-03-25
每当在比较隆重的场合或者重要的时刻。都会上台发表一些激动的感言,感言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表达情感,如何去写好一篇优秀的感言呢?根据您的需求,留学群小编为您整理了《中医学习心得体会
2023-03-19
留学群精选栏目推选:“交流学习心得体会”。当我们的思维突然迸发了新的火花时,将自己的想法保存并且整理进心得体会是重要的。这样做能让大家形成思考的习惯,那么怎样才能写出一篇好的心
2023-01-18
每朵花都没有一样的时候,人也是一样。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心得也不例外,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大家都对心得体会很是熟悉吧,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一篇好的心
2022-07-27
学习的深度决定了体会的厚度。常常可以将这些感悟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心得体会,就是将自己某段时间内的学习或工作的心得和感悟进行总结式记录。你是否不知道撰写心得体会该如何动笔呢?栏目小编
2023-02-02
学习上有了一些收获以后,写学习心得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我们可以加深对收获的感悟,对学习的效果就会更上一层楼。下面是留学群的小编收集的“学习心得体会范文5篇精选”,希望大家喜欢
2022-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