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工作意见 篇1
各中小学、职业学校、民办学校:
为促进全区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根据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教育的工作部署和广大教师的实际需求,现对我区xxx—xxx学年度教师教育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为导向,以校本研修为载体,以“聚焦队伍,聚焦科研,聚焦课堂,聚焦质量”为工作策略,以骨干教师培养为工作重点,扎实开展“质量管理年”相关师资培训工作,促进我区教育质量再上新台阶。
二、工作要求
(一)、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各校要把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放在队伍建设的突出地位,根据xx同志提出的“xxxx”开展教师职业道德大讨论,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针对个别教师责任心不强,方法简单粗暴等职业道德失范现象以年级组或学科教研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学校领导要率先垂范,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题宣讲。通过讨论,使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切实做到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促进教师队伍职业道德水平的全面提升。
(二)、搞好学习研讨,让教研活动走向高效。
在教师培训中,各校要组织全体教师学习贯彻xx教发(~)19号《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强化“教学即研究,交流即学习”理念,以课例研究为载体大力进行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各校要根据区教育局提出的“质量管理年”工作目标,切实加强学科教研组建设,使教研组成为学校发展和教师提高的主阵地,按照xx教发(~)47号《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学科教研组建设的意见》,切实做好以下工作:
1、开展好集体备课活动。各校要根据学科教师构成情况提出学科集体备课次数要求,确定每次集体备课的首席发言人、研究重点和拟达成的目标,使集体备课成为教师专业技能提高的重要载体。各校每学期应分年级分学科推荐2至3篇优秀教学设计挂在xx教育网上。
2、开展好“磨课”活动。磨课是以提升教师教学素养为目的的学科教学研究活动。各学科教研组每学期要开展两次以上的磨课活动,使教师经历深层次的专业对话过程,伴随磨课成长。为保证这项工作得以有效开展,各校要做到:
第一、磨课的引领者要力求成为“平等中的首席”,让所有参与者进行最大程度的交流与对话,通过对话让共同成长的理念得到落实。
第二、每位教师在磨课活动中要努力做到“四个一”即认真上好或听好每一节课,做一次高质量磨课发言,写一份有分量的磨课心得,向任教者提一条有价值的教学建议。
第三、强化对研究氛围的调控。要求教师在磨课活动中少讲“人情话”、“场面话”,多提建设性的建议或意见。
第四、以“上课——磨课——上课”为操作模式,使上课和磨课形成一个前后相通,及时反馈的教研工作链条。
第五、引导教师形成“好课多磨”的研究意识。各校要以“抓微观、抓具体、抓落实”为指导,制定教学研究的激励机制,使教师在磨课中各显其能,互动交流,分享各自的专业智慧。各校可通过xx教育网在bbs平台上进行磨课活动交流。
3、开展好教学反思活动。教学反思是教师在教育理论指导下,分析反省自己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做出理性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教学研究活动。学校要引导教师进行持续不断的教学反思,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教师除了要做好课堂的常规反思外,每学期还要至少写一篇具有价值的反思日记或反思研究论文,在学科教研组内交流。各校要为教师开展网络教研创造条件,鼓励教师上网,与同行或专家交流反思成果。
(1)(2)(3)教师教育工作意见 篇2
20xx年,教师教育工作将紧紧围绕国培、省、市教师教育工作总体目标和要求,倾斜农村,突出骨干,全员参与,促进教育管理干部和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提升,结合我县实际,提出如下工作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宗旨,以师德教育、学科培训、岗位培训、名师研修、外出交流及提升教师能力为重点,以校本培训为基础,面向全体教师,整合利用教师教育培训资源,在改革创新自主发展的基础上,创新教师继续教育模式,全面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进一步提高我县教师的师德水平和综合素质,进一步健全和拓宽教师培养机制,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坚实业务基础的高素质、专业化、研究型、具有创新意识的新型教师队伍,为更好地推动推动教育实现更加优质、更具内涵、更为协调、更有品位、更大影响,办人民满意的更好教育提供师资保障。
二、工作思路
借国培之力,整合教育教研科研、研修工作室、校本研修、送教下乡、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微课网络研修与教师工作坊、中小学毕业班复习研讨、学科教师命题制卷、乡村教师能力提升、论文评选、课题立项、校长论坛、校点负责人,骨干教师、教学改革培训等工作,转变培训方式,多种形式开展培训,助教师业务能力提升、专业技术发展,学生成才、教师成功。
三、工作措施
1、分区域建立教研、科研、研修联组:推行区域研修,协同研修,集智研修,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教育教学管理中的问题为中心,以优秀工作室为龙头的1+N引领培训、以骨干与学科带领人为首的1+1帮扶研修以及学校自选的同课异构、校际结对、网络讨论、实践反思、校园网站等。示范带动,以点带面,全员参与,创新形式,丰富内容,满足需求,捆绑考核,均衡发展,实现共融、共荣、共赢目标。
2、送教下乡、各类教学赛课纵深开展:全覆盖26个乡镇中心校推荐学校,10所一级预算单位中学、16所直属学校、部分优秀示范幼儿园等促进学校工作全面开展。采取专题讲座、教学观摩、经验介绍、现场参观、岗位实践、互动交流、专家点评等形式,通过案例式、探究式、参与式、情景式、讨论式等方式,强化教师培训质量和效益意识。
3、实行领导(教研员)联系学校(乡镇)制度:领导或教研员联系到具体学校、乡镇,具体到每个项目实行捆绑考核。强化县-乡(镇)-校三级教师培训,实施人盯人管理,对项目负责人和学习者进行双向考核,捆绑评估,提高培训质量。
4、建立长效机制:一是科学制定培训方案:采用发放调查问卷,实地走访、学员座谈等形式,广泛征求大家对培训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二是及时总结反思:召开培训项目总结会,总结经验,反思不足,改进提升。三是科学建立评估机制:加大教师教育年度考核权重,利用继续教育杠杆规范教师继续教育行为,促进教师终身学习,素质提升,专业发展。
5、加强宣传:加大培训期间学习信息反馈和培训后的总结反思,每一次培训都要求所在班级撰写培训简报、培训总结,并及时发布在培训班级QQ群、张贴在培训教室、县市教育网站。加大工作开展宣传力度,提炼工作特色亮点,推广工作经验,扩大示范引领、辐射范围,传递教育正能量。
教师教育工作意见 篇3
局属各单位:
为进一步规范我区教师及教育工作者外出学习研修工作,根据国家教育部及河南省郑州市相关要求,依照郑州市教育局局长办公会议纪要【20xx】1号精神及郑州市教育局文件郑教师【20xx】44号精神,根据我区实际情况,经研究制定二七区教师及教育工作者外出学习管理意见:
一、管理职责
1、二七区教师进修学校对全区教师培训负有服务、指导、监督的责任,负责安排国培、省培、市培及集中培训、网络研修、外出培训等工作,同时做好对区级培训的项目设置、项目组织、培训分配、人员管理等方面工作,做好区级教师培训备案及继续教育管理工作。
2、提高各校外出参训教师的覆盖率,并对本校教师培训的工作纪律、安全、学习成效负责。
3、局属各校(业务科室)要为每位参训教师纳入继续教育学时管理负责,如需组织教师培训,须按要求指定专人负责,及时到教师进修学校备案。
二、组织实施
严格备案程序,加强学习监管。根据《郑州市教育局关于贯彻落实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学时登记管理意见的通知》(郑教明电【20xx】139号文件和《郑州市教育局局办公室会议纪要》【20xx】1号精神及郑州市教育局文件郑老师【20xx】44号精神,依据教师培训及继续教育管理工作需要及上级要求,局机关各处室组织区属公办中小学幼儿园及教育工作者外出学习的项目要求,及时到教师进修学校备案,项目备案后,由进修学校将培训项目纳入河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系统,然后组织开展研修活动。
三、要求
依据国家教育部教育要面向全体,要均衡化,公平化开展 的要求,根据我区实际情况,为提高我区教师外出学习的覆盖率,关注每位教师成长,尽量满足教师的参训需要,维护无私奉献扎根一线教师的学习权利,为更多教师开阔视野更新教育理念创造条件,从而惠及更多的学生,要求如下:
1、各校(业务科室)在一年度内尽量不重复安排同一人员外出,严禁个别业务科室越级协调挤占除本科室业务范围以外的教师外出培训名额。
2、一年度内参加各级各类外出达到两次者,进修学校将不再安排其参加各级各类外出学习。
3、严格外出学习纪律及安全管理,外出学习人员对于自身学习、纪律、安全负责,其所在单位做好管理工作。
教师教育工作意见 篇4
一、培养对象
20*年8月以后参加工作的*区中小学新教师(含托管学校相关对象)。幼儿园新教师培养考核可结合实际,参考本实施意见,制定相应的培养考核意见并逐步实施。
二、培养时间
新教师培养考核期为三个学年。
三、培养目标
教师的成长是一个连续性和阶段性相结合的过程,根据新教师自身的成长特点,对新教师提出一年见习,二年适应,三年发展的培养目标。新教师培养考核工作既是对新教师成长的鞭策,也是对学校培养新教师工作的督促。
第一学年:见习期。本着尽快适应上岗和从学生到教师角色转变的要求出发,重点安排三方面内容:一是主要通过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市教师师德公约》,参与师德教育实践活动,以及同龄人教育同龄人的方法,使新教师具有良好的师德表现和扎实的工作作风;二是通过师徒结对,通过听课、说课、评课和其他教学实践活动,进一步认识学科教学,初步掌握教育教学常规,了解教育教学的一般规律,树立实施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三是通过勤练,掌握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第二学年:适应期。在继续强化师德教育的同时,重点安排两方面内容:一是加强新课程背景下德育工作技能的培养,提高班级管理能力;二是在学科课堂教学技能上深下功夫,扎扎实实地参与新课程课堂教学方面的培训、学习和研究,强化教育教学实践,提高课堂教学管理能力。熟悉中小学教育教学常规,加深对教育教学一般规律的认识,切实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第三学年:发展期。要求新教师能熟练地运用教育教学技能,有独立处理教材的能力,能全面认识自己所任学科的整个知识体系,注重教学反思,努力打造效率课堂。积极参加各级教学研究活动和教学科研活动,初步培养教科研能力,做到虚心学习先进,积极思考实践,勇于发表观点,乐于承担任务。
在三年培养的同时,对部分优秀的新教师做好提升培养,从而为向骨干教师的发展做好充足的准备。
四、培养原则
1、整合性原则。新教师培养活动与区、校、教研组(备课组)各类教育教学活动有机整合;新教师集中培训与校本研训、个体自主研修有机整合;新教师展示平台与《*教育》、*区教育信息网、*区教师进修学校网、*教育博客网志等有机整合。
2、系列性原则。新教师培养主题明确,系列性强,注重跟踪,强调衔接。
3、灵活性原则。在充分预设、关注和谐的前提下,根据各方面实际,对培养内容、培养方式等可作适当的灵活生成。
4、可操作性原则。力求内容丰富不繁杂,操作简便不繁琐。